初中地理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Ⅰ 幫我查一下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是屬於地理的哪一個章節
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遞減
從春分到夏至 直射點由赤道向內北回歸線運動
從夏至到秋容分 直射點由北回歸線向赤道運動
以上太陽都是直射北半球的 所以北半球晝長夜短
秋分到冬至 直射點由赤道向南回歸線運動
冬至到春分 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向赤道運動
以上太陽直射南半球 所以南半球晝長夜短
Ⅱ 說明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和緯度的變化規律
1。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北緯15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75度。
2。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即版北緯23度26分)權時,北緯15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81度34分。
3。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即南緯23度26分)時,北緯15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51度34分。
4。當太陽直射北緯15度時,北緯15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
附: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計算公式為:正午太陽高度=90°-緯度差,(式中的緯度差是指所求地點與直射點間相差的緯度數)。
根據這個公式,自己可以算出太陽直射地球任何一個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角。
Ⅲ 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所以:
1、在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機會,此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太陽直射南北回歸線時出現極小值。其中除赤道兩個極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區以太陽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最小。
2、在回歸線之上的地區,一年有一次太陽直射機會,分別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歸線之外的地區,可含南北回歸線,在太陽直射本半球回歸線時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最小。
例如,北京約在北緯40°,在北半球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這里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約為73.5°;在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這里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約為26.5°。
因為地球的公轉致使一年內太陽在地球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一次。以北半球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為例:一年中當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時,正值我國北方的夏至節氣,正午太陽在頭頂正上方,即太陽高度角為90°,為一年中的最大值;當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時,正值我國北方的冬至節氣,此時的太陽高度角為43°,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太陽的視運動現象(東升西落),即太陽高度的日變化。
由於地球公轉,使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從而產生了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現象。
Ⅳ 初一地理初一科學(太陽高度與影子長短的變化規律)請詳細解答,謝謝!(613:10:17)
一天之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影子長度最短。
一年中,同一地點,每天的太陽高度都不一樣,夏至日太陽高度最高,所以影子也就最短,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太陽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長。
夏至日到冬至日,影子由長漸短。
Ⅳ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是什麼
春秋分時從赤來道向南北兩極遞減源
夏至日時從北回歸線向南北兩方遞減
冬至日從南回歸線向南北兩方遞減
附公式一份(正午太陽高度角的=90°—/當地地理緯度+—直射地理緯度/)
當地地理緯度與直射地理緯度同半球用「—」當地地理緯度與直射地理緯度不同半球用「+」
Ⅵ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是什麼
你好!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變化規律就是從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希望可以幫到你!
Ⅶ 初一 地理 初一科學(太陽高度與影子長短的變化規律) 請詳細解答,謝謝! (6 13:10:17)
中午太陽高度角最高,影子最短,兩邊減小,影子變長
第二個,不一樣,冬至日最小,夏至日最大
Ⅷ 初一 地理 怎麼分清太陽在四季中的高度變化,是大是小還是 請詳細解答,謝謝! (23 22:38:23)
要是想知道請把你的城市坐標告訴我
我先拿香港(N22°20』)為例 為你解答你的糾回結
太陽直射在N23°答26--S23°26』之間徘徊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N23°26』)
此時香港的太陽高度角為
90°-(23°26』-22°20』)=88°54』
當太陽直射香港(22°20』)時太陽高度角為
90°此時最大
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0°)香港此時的太陽高度角為
90°-22°20』=67°40』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S23°26』)此時香港的太陽高度角為
90°-23°26』-22°20』=44°14』
所以香港一年的太陽高度角在[44°14』—9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