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地理精準高考答案

地理精準高考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2-26 03:10:48

① 如何有效復習地理

一、高考題失分原因分析 近幾年高考試題突出了對地理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基本思維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對地理思維能力和方法的考查,如對各類圖表的判讀、分析;對地理信息和地理現象的觀察、提取、分析和描述;對各種信息進行多角度和多層次的分析、歸納、評價並獲得結論的綜合思維方法等。怎樣才能迅速、准確、完善地解答各類地理試題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各類地理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加強解題訓練 , 逐步提高解題能力,從而掌握必備的解題技能,在高考中獲得優異的成績。現就考生在高考中失分的原因進行分析: 1 .讀圖及獲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圖表是高考試題中常見的載體,圖表的判讀是地理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之一。近幾年高考中,常常會出現只要認真讀圖、掌握讀圖方法,就可直接從圖中獲取信息而得分的題目。應該說此類題目難度較低,但還是有很多考生失分。而對於那些從圖表中讀取信息後還需結合地理基礎知識才能做對的題目,由於在「讀圖」這個步驟上遇到了困難,考生失分在所難免。 2 .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準確 在高考中,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題非常多,如果考生基礎知識扎實,就不容易失分。無論試題形式如何變化,都是對基礎知識進行考查,即便是考查知識的遷移及對地理規律的運用,也都可以落實到主幹知識上。高考命題者在出題時,都會盡量避免偏題、怪題,但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失分。 【例】( 2011 ·新課標全國卷) 日本某汽車公司在中國建有多個整車生產廠和零部件生產廠。 2011 年 3 月 11 日 東日本大地震及隨後的海嘯、核輻射災害,使該公司在災區的工廠停產。受其影響,該公司在中國的整車生產廠也被迫減產。中國整車生產廠被迫減產是由於該公司在災區有 A .研發中心 B .一般零部件廠 C .核心零部件廠 D .整車廠 分析 由於技術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廠與主要研發機構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這些核心零部件廠停產,中國的整車生產廠自然被迫減產, C 正確。3 .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結構與聯系把握不準確 在高考中,對地理事物能夠進行快速、准確的定位,把握地理事物之間的結構和聯系是獲取高分的一個制勝法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比較淡化對區域地理中一些記憶性知識(初中部分)的考查,但這並不是說高考對這塊內容的考查不重視。相反,高考對區域定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學生對世界區域地理和中國區域地理的認識較模糊,心中沒有「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的概念,所以就很難進行准確的區域定位,如果不能對地理事物進行准確的定位,不能理清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就會在考試中失分。 4. 審題不清 精準的審題是考生在高考中快速而准確答題的關鍵。部分考生由於審題不清,在答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如下一些問題:①不能准確理解命題意圖;②答案不完整;③出現知識性錯誤;④答案「虛」而不「實」 。 5 .不善於運用地理術語,語言表達能力差 很多考生在答題時口語化現象非常嚴重,即不能採用地理專業術語進行答題。在高考中,需要考生進行闡述或論證的試題很多,所以同學們在備考時需要進行這方面的規范訓練。 6. 答題技巧及地理思維能力比較欠缺 每年的高考試題中都會有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要想不失分或者少失分,除需要掌握地理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和地理思維能力。 【例】 ( 2010 ·新課標全國卷) 下表示意我國沿海某鞋業公司全球化發展的歷程。讀表,完成( 1 )—( 3 )題。 發展階段時間方式①產品「走出去」1991 — 1997 年接收訂單,代工生產②銷售「走出去」1998 — 2001 年在俄羅斯、阿聯酋、奈及利亞、美國、巴拿馬建立貿易分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 — 2003 年收購義大利某知名鞋業公司④資本「走出去」2003 年至今在奈及利亞、義大利建立生產基地,在義大利的時尚之都米蘭設研發中心( 1 )該公司①②階段的主要發展目標是 A. 開拓國際市場 B .建立品牌形象 C. 吸引國外資金 D .降低生產成本 ( 2 )該公司在奈及利亞、義大利建生產基地,可以 A. 降低勞動成本 B .增強集聚效應 C. 便於產品銷售 D .便於原料運輸 ( 3 )該公司在義大利設立研發中心便於利用當地的 A .市場 B .資金 C .原料 D .技術 分析 該組試題考查了產業轉移的相關知識,難度不大。仔細審題,利用表格中的信息,分析整理即能得到答案。( 1 )①②階段都是產品銷往國外。選 A 。( 2 )在國外建廠可以接近市場,降低產品運費。選 C 。( 3 )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中心,還特意強調米蘭是時尚之都,所以看重的是領先的 技術。選 D 。在平時,老師一般會強調工業區位分析可以從資源、市場、勞動力、技術、動力、交通、政策等方面考慮,這就是很好的答題思路。如果考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種答題思路,這個題組就非常容易解答了。但是從實際的答題情況看,還是有很多考生沒有很好地掌握答題技巧,或者說地理思維能力還是比較欠缺的。 二、針對性復習,全面提升解題能力加入收藏】【列印此文】【關閉窗口】

② 誰有高中地理高考答題答題點總結,分享下,謝謝。

影響地理事物(現象)的各種因素
1、影響某地氣溫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氣、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類活動
(1)、位置: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① 緯度對氣溫的影響:全球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如熱、溫、寒等五帶的劃分。② 海陸分布對氣溫的影響: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受海洋影響大的地區,氣溫變化緩和;受陸地影響大的地區相反。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而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2)、大氣:包括鋒面活動和天氣狀況: ① 鋒面活動:主要指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對氣溫的影響。如冷鋒過境前,受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冷鋒過境時大風降溫;冷鋒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暖鋒相反。② 天氣狀況:白天多雲,由於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氣溫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雲,由於大氣的保溫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溫暖;多雲時,往往晝夜溫差小,晴天時相反。
(3)、地形:因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熱量帶內,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對冷空氣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間盆地、河谷氣溫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陽坡比陰坡氣溫略高
(4)、洋流:暖流能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因其對太陽輻射的屏蔽作用和對蒸發量的影響,氣溫變化小於裸地。
(6)、水文:湖區、庫區、沼澤、濕地等由於熱容量大,對太陽的反射率低,故溫差小。
(7)、人類活動:城市的熱島效應,大氣的溫室效應,人類營林與毀林、興修水庫與圍湖造田等活動對氣溫都有很大影響。
2、影響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氣、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通常大陸內部乾旱少雨。
(2)、大氣:主要包括大氣環流、鋒面、氣旋(反氣旋)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① 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控制地區降水較多,高壓相反;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② 鋒面:冷、暖鋒、准靜止鋒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③ 氣旋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旋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會阻止水汽的進入,如新疆氣候乾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內陸以外,還由於周圍高大山脈對水汽的阻擋。
(4)、洋流:暖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亞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陸西岸的廣大地區,除副高控制外,還受信風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再如,英國和挪威的海港終年不凍就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狀況: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以及湖沼、水庫周圍,空氣的濕度較大,相對降水較多。
(6)、人類活動:城市濕島效應是城市多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雨島效應是城市塵埃多,凝結核多,霧和低雲比郊區多。
3、影響氣壓高低的因素:
(1)、海拔高度: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2)、海陸分布:因海陸存在熱力性質差異,所以海陸間氣溫與氣壓隨季節發生變化。北半球夏季,陸地上形成低壓,海洋上形成高壓;冬季相反。
(3)、氣溫:同一水平面上,氣溫高則氣壓低,反之氣溫低則氣壓高。
(4)、空氣垂直運動:上升氣流處往往氣壓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氣流處相反。
4、影響鹽度高低的因素:
(1)、氣候:不同緯度位置的氣候狀況不同,則蒸發量與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鹽度分布規律為——由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南北兩側高低緯度遞減。
(2)、洋流:同一緯度,有暖流流經時則鹽度偏高,有寒流流經時則鹽度偏低。
(3)、河流:同一緯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時,海水鹽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節對沿岸海水鹽度的影響也不一樣,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鹽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遠近:同一緯度,距海岸近的海水鹽度偏低,距海岸較遠的海水鹽度偏高。
(5)結冰或融冰:高緯海區結冰時鹽度偏高,融冰時鹽度偏低。
(6)、海區封閉性:海區較封閉,與外海海水交流少,鹽度走極端。
5、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
(1)、太陽高度角或緯度:太陽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氣的路徑就越短,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強;太陽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陽輻射散布的面積越小,太陽輻射越強。例如,中午的太陽輻射強度比早晚的強。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強。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
(3)、天氣狀況:晴天雲少,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例如四川盆地多雲霧陰雨天氣,太陽輻射消弱強,太陽輻射成為我國最低值區。
(4)、大氣透明度:大氣透明度高則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
(5).白晝時間的長短。
(6).大氣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則對太陽輻射消弱強,到達地面太陽輻射少。
6、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1)、緯度:不同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則溫度不同。全球海水溫度分布規律:由低緯度海區向高緯度海區遞減。
(2)、洋流:同緯度海區,暖流流經海水溫度較高,寒流流經海水溫度較低。
(3)、季節:夏季海水溫度高,冬季海水溫度低。
(4)、深度:表層海水隨深度的增加而顯著遞減,1000米以內變化較明顯,1000米——2000米變化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溫狀態。
7、影響漁業資源分布的因素:
(1)、 深度:沿海大陸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過200米,陽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強;氧氣充足,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環境。因此漁業資源豐富。
(2)、溫度帶:溫帶海區水溫適宜,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豐富的營養鹽類,因此漁業資源豐富。
(3)、洋流: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補償流處,海水上泛帶來大量的營養鹽類,漁業資源豐富。如世界四大漁場的形成。
(4)、河流:河流入海時從陸上帶來大量營養鹽類,有利於浮游生物的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例如我國舟山漁場的形成就得益於長江。
8、影響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國及世界上大多數河流主要靠雨水補給,補給量大小及季節變化因各地氣候類型而異。
(2)、冰雪融水:分為季節性積雪融水、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
① 季節性積雪融水:主要指溫帶、寒帶地區冬季的積雪在春季融化後帶來的流量。如我國東北地區河流的「春汛」現象。
② 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內陸地區由於氣候乾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河流流量隨氣溫變化。
(3)、地下水:地下水與河流是互補關系。洪水期,河流補給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補給河流。
(4)、湖泊(水庫):與河流也是互補關系。有削減河流洪峰、補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水量的作用。特別是河流源頭和上游山區的水源林。
(6)、人類活動:河流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會影響到下游的流量。
9、鹽場區位選擇:
地形平坦;泥質沙灘;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或氣候乾燥多晴朗天氣,或地處背風坡)
10、影響雪線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1). 溫度。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全球雪線高度分布的總趨勢是兩極最低,向低緯度逐漸升高。同一山體,一般陽坡,日照強,氣溫高,雪線高於陰坡。
(2). 降水量。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相關。同一山體,一般迎風坡雪線低於背風坡雪線;海洋性冰川雪線低於大陸性冰川。
(3). 地表起伏影響。平坦的緩坡,積雪易遭風吹蝕,而使雪線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發生雪崩,而使雪線下降。
11、農業區位選擇因素:
①自然因素(光熱水土):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酸性紅壤適宜種茶樹;甜菜耐鹽鹼)、地形平坦
②社會經濟因素:科技(機械化、良種、水利、電氣化)、市場(人口數量、飲食習慣)、交通運輸(商品農業、外向型農業)、勞動力(數量、素質)、工業(機械化、農葯、化肥等)、政策
12、工業區位選擇因素:
原料(農產品加工、鋼鐵)、能源(有色金屬工業)、科技(尤其是技術密集型工業)、勞動力(數量、素質)、市場(腹地)、交通、 農業經濟基礎(提供食品和原料)、環境(風向、河流)、 資金、政策、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13、城市區位選擇因素:
地形(平原,熱帶地區分布於高原)、氣候(降水和氣溫適中的中緯度地區)、 河流(供水和運輸功能)城市多分布在河流運輸的起止點,河流交匯處,河流入海口,河流下游; 資源(多為資源型城市,如:攀枝花、包頭、鞍山;大慶、玉門、克拉瑪依、阿伯丁;伯明翰、曼徹斯特、匹茲堡、大同、撫順、開灤;約翰內斯堡); 交通(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我國北方的城市多位於大道交匯處(如邯鄲);南方多位於河流交匯處(如:武漢、重慶、宜賓);鐵路樞紐(如:石家莊、鄭州、蚌埠、寶雞、株洲); 政治、軍事、宗教(政治中心:雅典、羅馬、西安、洛陽、杭州、合肥、巴西利亞、華盛頓、堪培拉、伊斯蘭堡;宗教:麥加、麥地那、梵蒂岡、拉薩); 科技和旅遊(築波、矽谷;桂林、張家界)
14、交通的區位選擇因素
鐵路: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區域間交流和聯系(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線路長,經濟效益高; 新修線路短,成本低;穩定客貨源(人口城市集中、工農業發達);自然條件好,施工難度低(地形平坦)
港口:陸上→築港條件(地形平坦); 腹地條件(穩定客貨源)
水域→停泊條件(水深,等深線密集,較封閉海灣);航運條件
15、商業中心的區位選擇因素
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是商業中心形成的主要條件;發達的商品生產是商業中心形成的物質基礎;生產力布局對生產發展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同時也促進商品經濟向新開發區發展,從而促進新的商業中心的形成;高度集中的人口直接影響著商品消費量和消費構成;政治及歷史條件會對商業中心的形成和存在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16、影響山地自然帶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山地自然帶垂直分布類型(帶譜的多少)與山地所處的緯度、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坡向等因素有關。
(1). 山地所在緯度越低,相對高度越大,垂直帶譜越復雜,反之越簡單。
(2). 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基帶(起始帶)與當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帶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嶺,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分異與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相類似。
(3). 同一山體相同自然帶陽坡分布的高度高於陰坡。
(4)同一山體雪線分布的海拔一般陽坡高於陰坡,迎風坡低於背風坡

③ 30分鍾精準訓練地理答案(2020)


  • 你可在當當網,亞馬遜等網購

  • 當地的新華書店,或學校周圍的書店




④ 全國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擬示範卷 地理卷(一)答案

全國高考上海卷( 地理試卷
(文科使用)
本試卷共12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鍾。全卷包括兩大題:第一大題為選擇
題;第二大題為綜合分析題,包括共同部分和選擇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務必用圓珠筆或鋼筆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將姓名、准考證號、校驗碼等填寫
清楚。並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正確塗寫准考證號碼和校驗碼。
2.第一大題由機器閱卷。答案必須全部塗寫在答題卡上。考生應將代表正確答案的小
方格用2B鉛筆塗黑。注意試題題號與答題卡編號一一對應。不能錯位。答案需要更改時,
必須將原選項用橡皮擦去,重新選擇。答案不能塗寫在試卷上,塗寫在試卷上一律不給分。
3.第二大題採用人工閱卷。考生應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用鉛筆答
題或寫在答題卡上一律不給分。所有考生應完成本大題共同部分;選擇部分分為A、B兩
組。兩組試題分值相同;A組試題適合使用「二期」課改教材的考生,B組試題適合使用
「一期」課改教材的考生;考生任選一組答題,但不能交叉答題,如果考生交叉答題,只
對A組的應答進行評分。
一、選擇題(共4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個正確答案)
(一)在2008年櫻花盛開的季節,胡錦濤主席一行圓滿完成了對日本的「暖春之旅」。此
行進一步推進了中日友好關系的發展。
1.日本與我國一水之隔,這里的「一水」是指 .
A.日本海 B.渤海 C.黃海 D.東海
2.每年日本不同地區櫻花開放日期各不相同。從4月初到6月末櫻花依次盛開的地區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3.5月10日胡主席參觀了松下電器公司。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該公司部分電器裝配廠
較早轉移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影響這種選擇的主導因素是
A.能源 B.勞動力 C.技術 D.交通運輸
(二)地理教學中經常用一些示意圖來表示地理現象的發生與變化。

4.圖l顯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風坡成雲致雨的過程,這種降水類型稱為
A.鋒面雨 B.對流雨 C.台風雨 D.地形雨
5.圖2顯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現象的循環過程,該過程為
A.海陸間循環 B.海上內循環
C.夏季風環流 D.冬季風環流
6.圖3中的陰影部分代表大陸,男一部分代表海洋,圖中等值線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溫線 B.南半球1月等溫線
c.北半球7月等溫線 D.北半球1月等溫線
(三)近年來,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橋,加快了各地人員、物資的交流。

7.連接上海南匯和洋山深水港的東海大橋主要通行
A.旅遊大客車 B.公交大客車 C.集裝箱卡車 D.水產冷藏車
8.杭州灣跨海大橋採用S型設計,使橋梁與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這一設計思路主要考
慮的因素是 『
A.海嘯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9.蘇通大橋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長江大橋,它創造了「最深橋梁樁基礎」、「最
高索塔」、「最大跨徑」和「最長斜拉索」四項世界紀錄。這樣設計有利於
A.提高南北陸路運量 B.確保「黃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穩定河口水文特徵 D.抵禦台風侵襲
(四)能源是現代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作為清潔能源的風能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10.下列與風能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風能屬於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 B.風能是一種非可再生資源
C.撒哈拉沙漠是風能開發最好的地區 D.風能發電投入少,效益好
11.我國內蒙古高原和東部沿海都是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兩地利用風能最佳季節分別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12.塔里木盆地內部是我國風能資源相對貧乏的地區,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遙遠,深居大陸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墊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圍有高山阻擋 D.海拔較高,氣溫日較差較小
(五)當前,水資源緊缺已成為許多國家與地區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人們正在採取多種
措施擺脫這一困境。
13.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目前人類可以大量利用的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氣水、土壤水 D.大氣水、淡水湖泊水、沼澤水
14.根據自然條件與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斷,下列四組國家中,水資源都非常緊缺的一組是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國、以色列 D.美國、墨西哥
15.跨流域調水是解決地區水資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國家中,根據本國自然環境特點
進行大規模「東水西調」的是
A.俄羅斯 B.加拿大 C.中國 D:澳大利亞
(六)用實驗模擬沿地表作水平運動物體的地轉偏向現象:甲同學打開傘,抬頭面視傘面
內側,順時針轉傘;乙同學向轉動的傘面頂部滴紅墨水,並觀察紅墨水流動過程。
16.紅墨水在傘面上流動的軌跡為
A.先偏右後偏左 B.向右偏轉 C.先偏左後偏右 D.向左偏轉
17.該實驗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擬出越過赤道後的地轉偏向現象 ②沒能模擬出緯向運動的地轉偏向現象
③未模擬出高緯向低緯運動的地轉偏向現象④傘面轉動與地球自轉的實際差別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下列地理現象中,與地轉偏向力有關的是
①上海至紐約飛行航線向高緯度方向凸出 ②南亞地區夏季風的形成
③直布羅陀海峽表層與底層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魯寒流在流動中呈離岸的趨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七)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部分地區的自然環境出現了一系列反常現象。
19.下列現象中,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的是
①天山博格達峰雪線下降 ②東海出現南海的魚種
③華北地區樹枝提前抽芽 ④災害性天氣出現頻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自然界中某種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變化,例如青藏高原積雪面積減小,
會引起該地域自然環境的連鎖變化。這種變化包括
①地表溫度年變化增大 ②風化加速導致岩崩現象加劇
③羊八井地熱溫度升高 ④山地針葉林帶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二、綜合分析題(共110分)
第(八)至第(十三)題為共同部分
(八)根據下列圖表資料,回答問題。(17分)
B兩河水文基本概況

21.圖中A河名稱為________,注人________;
B河名稱為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
22. A河流經的沙漠名稱為___________。
由於該河下遊河水流速________ ,泥沙沉積,
在河口發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河流經
____________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__________價
值;穿過峽谷的下遊河段,水流湍急,具有豐富的________資源。
23.B河長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過A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從降水類型來看,B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屬於__________雨。歷史上,A河下遊河段
的定期泛濫給兩岸農業生產提供了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A河上游①與
支流②中,與該河泛濫有密切關系的是__________(填寫數碼),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讀俄羅斯地理簡圖及地形剖面圖,回答問題。(16分)
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地區,東西跨11個時區,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5.在「俄羅斯地形剖面示意圖」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區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c、D代表的地形區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此判斷,俄羅斯地形的東西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河。
26.以烏拉爾山脈為界,俄羅斯西部地區氣候類型以________________氣候為主,東部地區則以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為主。影響俄羅斯農業發展的自然因素主要
是______________資源不足,糧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
27.俄羅斯東部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儲量居世界前列的資源,除了水資源、森林資源外,還有多種能源資源, 它們是____________等。 最大的__________油田也位於該地區。
28.俄羅斯國內交通運輸以鐵路為主,河運不佔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湄公河是一條國際河流。2008年3月3日,圍繞加強資源、能源合理利用,擴大貿易市場等問題,湄公河流域有關國家領導人召開了第三次經濟合作會議。

29.湄公河在圖上的數碼是_____,它在中國境內被稱為_____江,最終流入______海。
30.該流域所在半島的地形特徵是________分布,這種地形分布特徵是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強烈擠壓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31.該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產區,其發展水田農業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我國下列各省區中,與湄公河流域開發關系最為密切的是__。(單項選擇)
A.貴州省 B.雲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區
33.流域內各國具有各自的地理優勢,易於形成互補。圖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國家中,水能資源最豐富國家的代碼是____,世界重要的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的代碼是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國家的代碼是____________。
34.我國與流域內其他國家加強經濟合作的重要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人口流動和人口增長會對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很大影響。讀圖回答問題。(15分)

為推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國務院將我國分為中部、東北部、西部、東部四大地區,並提出了「中部崛起」、「東北振興」、「西部開發」和「東部新跨越」的戰略決策。
35.在四大地區中,人口凈流人量最大的是——地區,人口凈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區。在四大地區中,1相互之間人口流動總量最小的是——地區與_____ 地區。
36.從四大地區人口流向看,_____地區與____地區向____地區的流動成為區際人口流動的主流,從流入區產業結構特點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圖2反映的是人口與環境發展的一種關系模式。讀圖分析人口數量變化與環境諸要素的相互關系,並運用可持續發展觀點對「如何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十二)分析有關武漢城市圈的圖表資料,回答問題。(20分)
2007年12月14日,以武漢為核心、以100千米為半徑的武漢城市圈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為改革實驗區。

38.武漢城市圈位於____平原,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____在武漢匯合。在城市圈內有兩條南北鐵路大動脈,分別是京廣線與____線。
39.表l數據顯示,農業比重最大的城市是____市。第二產業比重最高的是黃石市,該地附近的______礦資源較為豐富,鋼鐵等工業發展基礎較好;圈內城市主要工業部門中最普遍的是____工業,這與該城市圈位於我國重要的______ 基地有關。

40.讀表2,對黃岡與黃石兩市的經濟發展狀況作出對比評價。

41.經濟地理統計中,通常用E值表示區域內城市經濟聯系度(見表3),並將E值轉換為等級值c,以便用圖解直觀表示不同城市的經濟聯系等級。城市經濟聯系度E與城市經濟聯系等級值C的轉換公式如下:

根據表3中仙桃與武漢的雅,計算兩市的經濟聯系等級值c為——,並根據下頁圖2中的圖例,在兩市間畫出相應的線段。

42.區域內城市經濟聯系度E值與諸要素的數量關系為:

r為兩城市實際最短交通距離。根據這一公式,可知經濟聯系度與城市的______成正比,與______成反比。
43.圖2可示:武漢與周圍八個城市經濟聯系的空間特徵主要表現為,從武漢—孝感一線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城市聯系等級呈——的趨勢;武漢以外的八個城市經濟 聯系的空間特徵表現為,東部三城市之間的聯系等級為「較弱」與_____,其他城市之間的聯系等級為______。
44.結合本題的圖表資料,提出你對加強武漢城市圈內部聯系的建議。

(十三)「地球部分地區晝夜分布示意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其餘部分表示白晝。讀圖回答問題。(9分)

45.據圖判斷,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與日期是___________.
46.比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
47.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是____。 (單項選擇)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48.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過__小時才能全部進入新的一天,屆時甲地的地方時是___日__點。
49.丙地所屬氣候類型是_____,該地在圖示季節的氣候特徵是________。
以下為選擇部分
A組(適合使用「二期」課改教材的考生)
(十四)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它與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系。讀圖回答問題。(9分)

50.圖l、圖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圖是______,日食發生的必要條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日食發生時,對應的月相必然是___。(單項選擇)
A.新月 B.上弦月 C.滿月 D.下弦月
52.2007年8月28日晚,上海學生看到的月食過程與下列圖序相符的是__。(單項選擇)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甲—丙一乙一丁 D.丙一丁一甲一乙
53.「濤之起也,隨月盛衰」,潮汐有大潮、小潮之分。當_____________相互疊加時,形成大潮。潮汐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優點。我國利用潮汐能的優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我國多個地域文化區,其民居、服飾、飲食、風俗等無不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

54.黃河發源地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名稱是___文化區,這里的傳統服飾是___,它與當地____的氣候特點相適應。
55.黃河中遊河段流經的地域文化區在圖上的數碼是____,這里最有影響的地方戲劇種是_____。
56.河套平原所屬的地域文化區名稱是____文化區,這里的傳統民居是____,它非常適合_____生活。
57.下列各組文化事物中,在黃河流經的地域文化區依次出現的一組是__。(單項選擇)
A.酥油茶一「阿以旺」一弔腳樓一蒙古袍一四合院
B.碉房一蘭州拉麵一馬頭琴一窯洞—評劇
C.「阿以旺」一弔腳樓—蒙古袍一窯洞-京劇
D.喇嘛寺廟—坎兒井-那達慕節慶—信天游一四合院
58.以上文化景觀連同我國其他地區的文化景觀反映了我國自然環境的___和 地域文化的_____________。
B組(適合使用「一期」課改教材的考生)
(十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59.圖中所示的全球表層海水鹽度變化曲線與___變化曲線比較接近,海水鹽度最 高值出現在南北____附近的海域。
60.圖中顯示,大部分緯度地帶的海水鹽度隨水溫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溫最高,海水鹽度曲線卻呈波谷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1.南緯60°附近的海水鹽度約為__‰,它與北緯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鹽度大的是____附近海域。這兩個海域的海水鹽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響海水鹽度的重要因素。
(十七)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63.地質剖面圖上,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____、____、____。圖中,陡崖出現在___處。甲處成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在圖中數碼①②③④所示地層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數碼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龍蛋化石的地層數碼是____,早期人類遺跡應該到數碼__代表的地層中去尋找。
65.地球演化過程中,滅絕的恐龍等生物種屬不可復生,這說明了地理環境的演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上海地理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一)1 D 2.c 3 B (=)4 D 5 c 6 A
(三)7.c 8 c 9 D (四)10 A 11 B 12 c
(五)13 B 14 A 15 D (六)16 B 17 A 18 D
(七)19.A 20 D
二、綜合分析題
考生回答合理可酌情給分
第(八)至第(十三)題為共同部分
(八)(本題17分) .
21尼羅河;地中海;剛果河;大西洋
22撒哈拉沙漠;減緩;尼羅河三角洲(三角洲);剛果;航運;水力
23B河地處熱帶雨林地區,A河位於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地區(B河所在地區的降水量
比A河豐富);B河位於世界最大盆地剛果盆地.A河流域面積相對較小(B河流域面
積大於A河)
24對流;灌溉水源(水源);肥沃的淤泥(淤泥);②;支流②所處地區降水具有季節變
化大的特點
(九)(本題16分)
25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葉尼塞
26溫帶大陸性;亞寒帶針葉林;光熱;小麥
27石油、天然氣、煤、水力;秋明
28俄羅斯領土東西綿長,工業重心在歐洲部分,而礦產、能源等自然資源主要分布在亞
洲部分,國內運輸主要貨運流向為東西向。河流雖多,但結冰期長,且多為南北流向,
與東西貨運流向不一致
(十)(本題13分)
29③;瀾滄;南
30山河相間;侵蝕(切割)
31氣候濕熱、土壤肥沃、勞動力豐富、水稻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32 B
33甲;丙;丙
34有利於我國西部地區的開發;有利於流域內各國國際大通道的建設;有利於流域內各國資源優勢互補與市場共享;有利於流域內各國經濟共同發展與繁榮
(十一)(本題15分)
35東部;中部;中部;東北
36.西部;中部;東部;流入區(東部地區)第二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第三產業發
展和集聚的需要
37該模式顯示:一個地區隨人口增加,工業產值、糧食產量也隨之上升,但資源減少, 環境污染有所上升;當工農業生產上升,資源急劇減少,環境污染加劇,人口增長趨於平緩;當人口增長緩慢,資源的消耗與環境污染問題得到緩解。一個地區人口數量應該與該地區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工農業生產水平等相適應,從而促進地區社會經濟 的協調發展。(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開源節流,合理利用各種資源;防治污染,保護環 境與生態;發展綠色農業,儲備足夠糧食;發展節能型、環保型工業,實現產品升級 換代等)
(十二)(本題20分)
38江漢(長江中下游);漢江;京九
39.黃岡;鐵;紡織;商品棉
40黃岡的城市發展能力比黃石強,黃石的經濟整體水平比黃岡強,黃岡的市場化程度比黃石強
41 218;
用實線在仙桃和武漢間畫出較弱等級連線

42.非農業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城市間距離的平方
43.逐漸下降;強;弱
44為加強武漢城市圈聯系、推進相關城市的城市化進程,要提高城市非農業人口數量;
同時,在保持原有第二產業傳統工業部門優勢外,需要注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GDP;另外需要注意避免城市產業雷同化,發揮互補優勢;加快城市間高速路網建設,加強城市間的經濟交往
(十三)(本題9分)
45經度180。、南緯23.5。;12月22日
46乙
47 D
48 16小時;23日;04時
49亞熱帶季風氣候;寒冷乾燥
以下為選擇部分
A組
(十四)(9分)
50圖1;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且三者位於一條直線上
51.A
52 C
53.月球引潮力與太陽引潮力;可再生,佔地少,受季節限制小,不荇染環境;海岸線漫

(十五)(11分)
54青藏高原;掉袖藏袍;晝夜溫差大
55③;秦腔
56內蒙古草原;蒙古包;草原游牧
57 B
58差異性;多樣性
B組
(十六)(10分)
59蒸發量;回歸線
60地處赤道低氣壓帶,降水豐富
61_34;南緯60。;北緯60。海區有大陸淡水大量注入,南緯60。基本上全是海洋
62蒸發量;降水量;人海徑流量
(十七)(10分)
63背斜;向斜;斷層;丙;甲處地質構造為背斜,該處容易形成斷裂,岩石比較破碎,
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蝕作用,地勢逐漸降低,而形成山谷
64④;②;①
65不可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