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教案
㈠ 地理工業區位板書設計範例
工業來區位是二個課時的啊·源··
第一課時:
一、工業與工業區位
1.工業
2.工業區位
二、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三、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
1.影響因素
2.區位選擇的要求
四、工業的分類
第二課時
一、工業聯系
1.工業生產的形成
2.工業聯系的類型
二、工業轉移和工業集聚
1.工業轉移
(1)轉移原因
(2)轉移方向
(3)高端產品的壟斷
2.工業集聚
三、開發區和專業生產區
四、工業與環境
㈡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新工業區:由生產規模比較小、雇員一般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組成,生產部門主要有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高分子合成工業、基因工業和激光工業。生產過程大多是分散的,或者實行家庭包工,資本的集中程度較低的工業區。
2、傳統工業區:以豐富的煤鐵資源為基礎,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產業為主體,以大型工業企業為軸心,逐步發展工業區。
二、特點不同
1、新工業區特點:
(1)時間新,主要是在20世紀50年代(或以後)開始形成的;
(2)地區新,新區形成於農村,不具備傳統工業區的區位優勢,特別是既不靠近原材料,也不靠近市場。
(3)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
2、傳統工業區特點:
(1)豐富的煤炭資源
魯爾區發育於魯爾煤田。魯爾煤田儲量大,開采條件好。
(2)離鐵礦區較近
魯爾區鐵礦資源相對貧乏,但靠近鐵礦區。
(3)充沛的水源,水陸交通便利
魯爾區位於中歐道路交叉口,地理位置優越。萊茵河、魯爾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條人工運河,不僅連成一體,而且都可通航,並能直通海洋。
(4)廣闊的市場
德國以及西歐發達的工業,為魯爾區工業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2)高中地理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教案擴展閱讀:
新興工業區沒有傳統工業基礎而新發展起來的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如義大利普陀紡織工業區。這一領域的特點是,許多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和團結合作緊密聯系在一起。
新興工業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發展起來的新型工業區。比如,「矽谷」在德國南部等地,基本上沒有傳統產業。由於其良好的環境質量,已逐步發展成為以微電子技術、宇航、生物工程為主的工業地域。
㈢ 新興工業區和新工業區的差別,二者的概念 拜託
可參考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第三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它是以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的發明和應用為基礎的技術革命,特別是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這次新的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對傳統工業造成了沖擊,使傳統工業區開始走向衰落,而在發達國家的一些沒有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逐漸出現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如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慕尼黑地區,以及美國「矽谷」等地區,相對於傳統工業區而言,我們把這些工業地域稱為新興工業區,也叫新產業區。
對於新興工業區,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第一,時間新,距今也就四五十年時間,大多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形成。第二,地區新,避開傳統工業區,另闢新地,一般形成於鄉村地區,表現在既不接近原料地,也不接近市場,但要有高科技水平與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第三,企業規模不比傳統工業龐大,多以中小型為主。比如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慕尼黑地區和美國的矽谷。
工區就是工企業中最基層的生產單位,例如鐵路企業主要行車工種中一般設有線路工區、信號工區、供電工區、接觸網工區。而新工區就是在此之外新設立的一些新的生產單位。將工業企業的分工更加具體化、細化。其特點當為:第一,仍然隸屬於原來的工業企業,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工業區。第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有了相應的創新,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出現的適合生產發展的基層生產組織。
㈣ 高中地理: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特點比較
與傳統工業區特點比較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
(內1)以中小企業為主容;
(2)以輕工業為主;
(3)生產過程大多數是分散的,或實行家庭包工;
(4)資本集中程度低;
(5)工業大多分布於小城鎮,甚至農村,成為「分散型工業化」地區。
㈤ 寫出傳統工業區形成的區位因素,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新工業區的區位因素
以魯爾區為例
魯爾工業區的發展、衰落與整治
魯爾區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豐富的煤炭資源是魯爾區煤炭工業、鋼鐵工業和電力工業發展的基礎;充沛的水源與煤炭資源結合,促使了魯爾區化學工業的發展.便捷的水陸交通,為魯爾區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提供了條件.其中,內河航運尤為重要,因為,魯爾區所需的鐵礦石主要經荷蘭的鹿特丹通過內河運入,而工業產品的輸出也主要依靠這條運輸線.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主要原因: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開始衰落.由煤炭工業開始,隨後是鋼鐵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四個:(1)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的工業生產以煤炭工業為基礎,鋼鐵工業為主導,高度集中於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在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生產衰落,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漸下降,從而直接導致煤炭的市場需求量的下降,這是造成煤炭工業的衰落的主要原因.煉鋼耗煤量的降低是次要原因.
(3)世界性鋼鐵過剩.鋼鐵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需求量下降的綜合結果,表現為世界性鋼鐵過剩.(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這是傳統工業區衰落的根本原因.
魯爾區的綜合整治: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劃,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1)產業結構調整.這是綜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對煤炭、鋼鐵工業進行改造,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2)調整工業布局.為就近獲得通過鹿特丹港進口的鐵礦石,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鋼鐵公司甚至將高爐建到荷蘭海邊.(3)加強交通建設.魯爾區有稠密的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萊茵河的水運也很便利.(4)發展科技.這是維持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5)美化環境.通過治理工業污染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改變了重工業區污染嚴重的局面,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地區.
㈥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的發展區位有何不同
㈦ 與傳統工業區相比,新工業區的「新」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有關信息技術問抄答,可以下載101教育PPT這款軟體裡面的資源庫資源豐富,而且這款軟體是免費的,很多老師寫教案都會用它。第一、時間新,大多自20世紀50年代(新技術革命開始後)開始形成。第二,地區新,一般形成於鄉村,且沒有傳統工業區的區位優勢,尤其表現在既不接近原料產地,也不接近消費市場。第三,組織形式新,企業規模小,以靈活多變的中小企業為主。第四,部門新,以新興工業為主。
㈧ 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區的區位因素怎麼答
傳統工業區主要以原料和燃料為導向,而新型工業區主要以技術和交通為導向,傳統工業區污染比較嚴重,而新型工業區污染比較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㈨ 必修二地理講傳統工業區和新工業區的那課,其中說到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這樣的新工業區生產過程分散,這...
義大利新興工業的自身特點
規模小 以輕工業為主 因而分布分散 資本集中程
度低 形成了工業小區的獨特形式。 以上特點可
以使他不必靠近市場 在鄉村可節約成本 利用更
好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