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土壤有機物

高中地理土壤有機物

發布時間: 2021-02-25 15:56:41

❶ 高一地理土壤問題

兩極地區土壤貧瘠,大多被凍雪和岩石覆蓋,有機質含量少,尤其是南極

雨林地區植被茂盛,落葉多,但是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植物根莖吸收強,土壤有機質含量低

❷ 關於高中地理土壤的問題

1.是貧瘠 但是因為水熱充足 土壤有機質分解快而非流水侵蝕
土壤是影響農業回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答因素 而赤道氣候條件很好 所以農業比較發達
2 沒有決對的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平原(包括河流兩岸 沖積扇 河口三角洲等都很肥沃 )
介紹幾種肥沃的土壤:東北平原 黑土
長江中下游平原及珠三角平原 水稻土
四川盆地 紫色土

❸ 為什麼高中地理說有機質越多的土壤越肥沃

土壤質地越抄細的話,也就是土壤黏粒越多,總孔度越大,但是裡面的通氣孔隙不大,主要是無效孔隙和毛管孔隙為主,雖然孔隙度大,反而通氣不良(註:土壤空隙分為:通氣空隙、毛管空隙和無效空隙,三者和起來就是總孔度)。
土壤有機質越多的話,土壤相對就越疏鬆,首先土壤有機質的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之間,透氣性比較好,另外有機質是土壤團粒結構形成的很重的條件,一旦形成了比較多的團粒結構,那麼裡面就具有大小多級空隙,而且內部也會的變得疏鬆多孔,當然孔隙度就增大了,這時候通氣空隙和毛管空隙占絕大部分,土壤通氣性比較好。
要注意區分,土壤質地越細,有機質越多,雖然孔隙度都是增大,但是效果卻是不一樣的。
自己的的理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❹ 高中地理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自然因素:光照,大氣,水,溫度,微生物,各種化合元素等都自然存版在的條件影響土壤的權優劣,如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光照,溫度,水源等都比較充足,所以形成「魚米之鄉」,而更有代表性的東北地區的「黑土」,嶺南的「黃土」都是這樣的自然因素造成的。當然自然因素也會引起惡劣的土壤環境,如沙漠。人文因素:包括化肥,有機農葯,重金屬等一切人類對土壤施與的改造活動。良田,廢地?那就看人們的使用了。一般情況下人文因素是主導的。因為人在自然界佔了支配的地位。考試也一般考污染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❺ 高中地理 說土壤肥沃 是不是有機質多礦物質少肥沃 還是說礦物質多的話也肥沃 在線等

…要看是什麼礦物質,一般就是有機質多就算肥沃了。如果酸性礦物質含量過多,就像江南丘陵的紅壤就是貧瘠了,這個不太好說,看具體情況吧。

❻ 高中地理水分 空氣 有機質 礦物質 的多少對土壤的影響土壤類型 組成 和肥力影響因素

水分、空氣、有機質、礦物質的多少對土壤的類型和肥力有影響
有機質含量內的多少和礦物容質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參考:
http://ke..com/view/26545.htm

❼ 高中地理 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自然因素:光照,大氣,水,溫度,微生物,各種化合元素等都自然存在版的條件影響土壤的優劣,如在我權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光照,溫度,水源等都比較充足,所以形成「魚米之鄉」,而更有代表性的東北地區的「黑土」,嶺南的「黃土」都是這樣的自然因素造成的。當然自然因素也會引起惡劣的土壤環境,如沙漠。
人文因素:包括化肥,有機農葯,重金屬等一切人類對土壤施與的改造活動。良田,廢地?那就看人們的使用了。一般情況下人文因素是主導的。因為人在自然界佔了支配的地位。考試也一般考污染吧?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❽ 高中地理,土壤有機質與土壤肥力,謝謝

可是熱帶雨林,溫度高,有機質分解快,但是分解的營養是全部到生物體內,也就是全部到雨林內,所以土壤才會貧瘠,所以是不矛盾的,這個必修三的書上有,你可以自己看看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