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等高線題目
⑴ 一道關於地理等高線看圖題
1.鞍部 山脊
2.GF(兩個C?其中之一為G等高線也比EF稀疏,坡緩)
3.BC
LZ您好
假設本題其他部分已無疑問
請注意
⑴此時秋分⑵當地40N
所以在周日視圖內里,太陽將以40度的角容度,在俯視圖里出現在左上方,在正西落入地平線(相對)
請注意相對二字,實際上①②③④是在山頂上,在山頂區域看來,落日點是西偏北,才會在地面地平線下
現在,你把這個山頂想像為是完全平整的~
①②③會看到太陽出現在和自己平齊的正西,接著繼續向北運動,落入西偏北的地表地平線
④會看到太陽在自己正西落下
⑶ 高中地理關於等高線地形圖的題目
第一個圖水由陡崖流向東南,不能形成瀑布;
第二個圖落差太小,瀑布不能達到飛流直下三千尺;
第三個圖可以的
第四個圖等高線向低的地方彎曲,表示虛線處是山脊,沒有河流,就沒有瀑布了。
⑷ 高中地理有關等值線的題目
「凸高」是指等值線向數值更大的方向彎曲;「凸低」是指等值線向數值更小的方向彎曲; 「值低」是指形成低值區,意思是彎曲處比兩側數值更低。「值高」是指形成高值區,意思是彎曲處比兩側數值更高。 http://portal.sdteacher.gov.cn/Course/dili/Article/73739.aspx 這里講得非常詳細。還有例題自己看吧呵呵等值線表達的地理事象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平直的等值線,反映地理事象在一個方向上數量變化規律。②等值線彎曲,反映地理事象受某種地面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分布的差異。③等值線閉合反映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④等值線的疏密反映某地理事象的差異大小。此外,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不同等值線的等值距反映地理事象的差別。常見的有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壓線圖等。 「等值線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那麼同一等高線上高度值相等 這不是和這就話矛盾嗎? 這不矛盾,所謂凸高值低,凸低值高是指一組等高線,而不是同一條等高線上比較。如圖,虛線所在位置等高線向數值低的方向彎曲了,若此圖表示等高線,說明虛線所在位置高度高於兩側,從地表形態來講就是山脊。
⑸ 關於等高線的題目
很可能出錯
了
.我是學地理信息系統的..答案應該是C(如果中間那個環形的東西專是「家屬畜」)..如果那個環形的東西是一條等高線的話..那麼.500那條等高線和那個環形的東西之間還應該有一條400的等高線..很可能穿旦扁稈壯飛憋時鉑江是你把題目說錯了.
⑹ 高中地理等高線題
只能看到乙點。依圖可以判斷,甲點海拔比乙點高,在視線上沒有其他地形阻礙;丁點和戌點被逐漸升高的山坡阻擋(等高線突出的方向是海拔高處)。上一題沒有題目。
⑺ 等高線,一道地理題
1)圖中A地山峰的海拔高度約在
500米~ 600 米之間。
(2)等高線圖中,B所在地形部位名稱專
是:屬 陡崖 。
(3)圖中甲城鎮位於乙城鎮的
( B.正東)方向。
A.正西 B.正東
C.西南 D.西北
(4)CD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其實際長度是 千米。(比例尺看不清)
(5)若隧道CD路面平坦無起伏,由D點到C點是下坡 (上坡或下坡)路面,判斷理由:D點的海撥為200米,C點的海撥為100米 。
⑻ 地理等高線測試題,速求,要有難度的,帶答案
圖1是亞熱帶歐亞大陸東部某地等高線分布圖,讀圖回答1-3題。
1.圖示區域內擁有且最內突出的旅遊資源是
A.瀑布飛流B.湖光容山色C.雲海日出D.奇峰峽谷
2.下列四地的農業生產活動,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膠
C.丙——種植棉花D.丁——發展茶園
3.對圖示區域地理事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位於三角洲B.河流②與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風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現霧
1、【解析】圖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線處注入湖泊,湖泊周圍是山脈。
【答案】B
2、【解析】橡膠樹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為嚴格,它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樹種,喜高溫、高濕、靜風、沃土。目前,主要的橡膠產地是海南島和雲南的西雙版納。丙處等高線密集,坡度大,不能種植棉花,應當種植林木。甲處地勢相對平坦,可以發展種植業。
【答案】D
3、【解析】①地位於兩條河流的交匯處,河流②與河流③流向相同。深秋的清晨甲地臨近湖泊,更容易出現霧。
【答案】C
⑼ 地理等高線地形題
山頂的等抄高線是等高線閉合,且數襲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盆地的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山脊等高線數值凸向低值(海拔低處) 山谷等高線數值凸向高值(海拔高處)
⑽ 七年級地理題(等高線)
第5題:
既然題目告訴我們a﹥b﹥c﹥d,那麼乾脆設a=600m,b=500m,c=400m,d=300m。
甲在400m-500m之間,乙在300m-400m之間,所以A錯。專
甲處等高線彎向海拔低屬的地方,為山脊,所以B錯。
乙處等高線彎向海拔高的地方,為山谷,可能發育成河流,所以C對。
丙處海拔由中心向四周遞減,為山頂;丁處海拔中心低,四周高,為盆地,所以站在丙地很可能看到丁地。
第6題:
還是一樣的方法,設a為20℃,b為19℃,c為18℃,d為17℃。
地理裡面有一條規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由此可知,海拔d>c>b>a,情況就跟第5題反過來了。
丁處海拔最高,應該是山頂,A錯。
丙處海拔最低,應該是盆地,B錯。
丙地氣溫高於丁地,C錯。
D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