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地理踐活動

初中地理踐活動

發布時間: 2021-02-25 13:24:37

1. 地理社會實踐活動什麼主題比較好

從我教過的來學生來看源,總有一屆不如一屆的感覺,不是說他們考試的學業不好,可以說考試成績還相當不錯,但社會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顯得薄弱.追根溯源就是在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對社會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培植得不好,甚至弱化其這方面的達成.而研考課標就會發現,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有明顯的要求,初中地理課標要求,'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證教學的彈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

2. 如何開展初中地理實踐活動

哇哦!地理實踐活動!羨慕,我初中高高中超想參加可惜沒有人組織和參加過。專
我覺得你可以帶屬著大家出去玩呀,去本地的山水地方,記得分析一下這個地方山體、水源的成因,當地植物、植被還有當地民俗的原因,對了天氣氣候也可以當場分析一下。
去博物館看看其實也有一定的好處,畢竟地理和歷史也是有聯系的。
初中主要是地理開竅,不好學,我覺得地理中國節目就挺好的,平時也可以推薦給大家看看,我超級喜歡地理,我覺得這個節目很好看!

3.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鄉土地理實踐活動

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過分強調智力教育和應試教育,所以地理教學對內教材的依賴性比較強,而容對於鄉土地理實踐活動則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便有的地理教師會根據教學目標設置一定的鄉土地理實踐活動,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管理比較粗放,所以並沒有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對此,初中地理教師要增強鄉土地理實踐教學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加強教材內容與鄉土資源的整合,構建更具地域特色的教育內容,進而為初中地理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初中生地理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整合鄉土資源優勢,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基於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科特徵以及初中生的學齡特徵,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增強對鄉土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意識。順德區是佛山市五個行政轄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由江河沖積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廣佛同城的西南邊界、廣佛肇經濟圈的南部,是佛山市與廣州市聯系的重要核心區域之一;地勢上西北偏高,自古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文教鼎盛,是「世界美食之都」。

4. 地理實踐活動帶給我××× 可以是樂趣可以是知識等等。

部部名稱:專業:______ ______
年級:_________姓名:_____學號:____
實踐單位:XXXX有限公司
實踐時間:2009年 - 一月 - 2009 - - 月 - JCP - 日
中國文字

實踐報告,實習目的:簡介實用的目的,意義,實踐和發展的單位或部門的情況,實踐要求等。表格的這一部分通常是前言和引言,不是一個獨立的名稱和數量。

二,內容的做法:介紹實踐安排概況,包括時間,內容,地點等,然後安排按照工作流程逐項說明具體實踐的順序實踐內容,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過程中實踐應用。在敘事或白描手法為基調,在實踐中的內容基礎上的完整說明,他們認為重要的或需要研究的問題凸顯,簡要其它一般內容。

三,實踐結果:圍繞實踐要求的目的,著眼於在分析中,反射的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並提出建議。討論和建議,必須建立,有引用和闌尾後身體。內容分析和推理過程是報告的做法,包括提出建議的討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實習報告或評估水平的重要依據。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評價這種做法的效果,突出自己的收獲經驗,可以列出更多的內容,小標題,每個報告。在總結或經驗的最後一部分應該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的做法,簡單地把學習,鍛煉的努力的未來。

五,文本字體:宋體小四的話。字數:3000字左右

5.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 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常用形式 新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內容, 不僅科學體系強,
    而且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知識的介紹有許多是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問題出發的。 所以「新課程標准」 下的地理的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 地理實踐活動的種類比較多, 既有課堂內的實踐活動, 也有課堂外的實踐活動。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 地理講演、 地理競賽、 地理辯論、 地理游戲、
    地圖繪制、 地理攝影、 教具製作、 地理實驗、 地理調查、 地理觀測、 地理參觀、 地理旅遊、 野外實習、 方案設計、 論文撰寫、

  • 牆報編輯等等。 (一) 動手製作教具 學生動手製作的過程既是一個手腦並用、 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的過程。 案例: 在進行《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儀的工具、 材料, 在上課時,

  • 讓學生獨立的自由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 按按課本步驟操作製作地球儀。 藉助這一活動, 學生對經緯線、經緯度、

  • 地球的形狀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的深刻、 透徹, 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同學們還親手製作了等高線、 時區轉動盤等教學用具,

  • 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 (二) 小型辯論會 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

  • 還要教會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能力必須經過學生自主動手參與才能真正的獲取。 辯論會的開展就是鍛煉學生創造思維,

  • 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 案例: 在講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內容時, 組織學生討論未來世界的人口能否超過地球環境人口容量。

6. 地理實踐活動

城市文化
閩南話
地方上通行閩南方言廈門話,但由於多年來大力推行普通話,以及近代以來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普通話在廈門地方語言中已佔有重要地位,閩南方言成為廈門第二大宗語言,但廈門話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仍然十分普遍。此外,廈門亦可部分交流來自廣東省東部汕頭﹑汕尾、紅海灣、海豐、陸豐、揭陽、博羅、等地的潮州話,廈門閩南話屬閩台片閩南語,被認為是和台灣閩南話最接近的語言,和台灣閩南話同屬「漳泉腔」(是漳州閩南話和泉州閩南話的混合),所以廈門閩南話又可在台灣、新加坡、泉州、漳州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區的華人當中通行。
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是廈門特有的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游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歌仔戲
歌仔戲(發音:歌子戲,或歌崽戲,後者在台灣較流行),是20世紀初葉發源於漳州的傳統戲曲,故亦稱之為薌劇,後傳到台灣並得到進一步發揚。「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話表達就是「小歌」),歌仔戲以摻雜文言的閩南語為主,讓社會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詞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成為早期閩南地區和台灣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
高甲戲
布袋戲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台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
正月初三忌拜年
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裡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天公生」
以前,在農歷正月初九那天,廈門的家家戶戶會燒香掛燈、設案擺供,誠心虔意地敬「天公」。天公誕生是子虛烏有的,但這個節日的形成卻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300多年前,清軍進攻閩南,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鄭成功放棄金、廈兩島,退守台灣。傳說那年十二月,清政府下了兩道命令:一道是全國老百姓在正月初一要家家戶戶點燈結綵。一道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頭令」,要老百姓改變留全發的習慣。當時,全國的老百姓都不願意改變留全發習慣,認為剪頭發是叛國不孝的表現。於是,一場反剃發的斗爭迅速展開,由於人民的極力反對,正月初一點燈結綵的命令沒人執行,清政府只好在正月初八宣布取消「剃頭令」。廈門和鄰近各縣的老百姓聽到這一消息,非常高興,不約而同地在正月初九殺豬宰羊,點燈結綵,燒香放炮,慶祝反「剃頭令」斗爭的勝利。清朝官員知道後,便查問什麼節日,於是人們巧妙地瞞騙他們,說這是天公生日。以後年年慶祝,連閩南的官府也不例外,於是正月初九便成為「天公生」。
「三月三」敬祖節
廈門人每逢農歷三月初三,有敬祖舊俗,叫做「三、三節」,也叫做「三日節」。「三月三」的由來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光輝業績,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種傳說是:鄭成功據守廈門、金門根據地抗清,為實現「反清復明」的願望,同仇敵愾,矢志不移,連聽到一個「清」字,都感到逆耳。當時有人把「喝茶」說為 「喝清茶」,他聽了很氣惱,立即予以訓斥糾正。特別對於「清明節」,把「清」字壓在「明」字上頭,更使他惱火,因此他下令所在地人民不要在「清明節」掃墓,而改在「三月三」敬祖。

7.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分為六類。

(1)觀察。有氣象觀測、天象觀察、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等。

(2)閱讀。有時事地圖、地理牆報、地理課外閱讀等。

(3)集會。有地理專題報告會、討論會、地理晚會、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游戲等。

(4)製作。有地圖、圖表、模型及教具的製作。

(5)參觀。有天文台、氣象台、博物館、展覽會及工廠、農場、市場的參觀和調查。

(6)研究。有鄉土研究等。可根據學校條件、學生愛好和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組織全體或部分學生參加一種或幾種。

地理課外活動是指學生從事的與地理學科內容有關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進行;也可在教室內或其他場所進行。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有利於學生擴大和加深地理知識領域,鍛煉實際技能,激發對地理的愛好以及培養優良的品德等。

(7)初中地理踐活動擴展閱讀

地理實習,地理教學活動形式之一。旨在鞏固地理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培養應用地理知識的實際技能和能力。包括氣象觀測、天象觀測、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及地理調查等。氣象觀測包括將當地每天的氣溫、氣壓、降水、風向風力、雲量、濕度及其他天氣特殊現象記錄下來,結合氣象台(站)的天氣廣播進行分析,作出當地每天的補充天氣預報。

天象觀測包括記錄北極星等主要星座的位置及其變化,月相的變化及其他特殊天象等。地震測報包括對地下水變化、動植物異象及其他自然界異象(如氣溫及降水的異常、地聲、地光等)的觀察;記錄、分析和試作地震預報。環境監測包括對水、空氣雜訊、固體廢棄物、農葯等污染環境程度的監視、測算、分析和採取的對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實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課外活動

8. 如何在初中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1、繪制學校的平面圖。
2、實地考察家鄉的海陸變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