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角高考地理
⑴ 高中地理
首先題干中的限制性條件為南水北調方案中涉及的水源地東線方案為江蘇揚州(長三角地區)中線方案為丹江口水庫(漢江谷地)西線方案為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青藏高原)。表3中出現箭竹、闊葉林等提示信息可推斷該水源地應該是中線方案的水源地。
第9題石礫地的分布在河谷中最多裸地在河谷中也占較大比重故C選項不正確河谷中面積最小的應該是高山灌叢草甸為零分布故D選項不正確。在各種分布中闊葉林的分布陽坡和陰坡的分分布面積比例較接近故推斷兩者高差相近而陽坡各種事物的分布總面積比例大於陰坡故陰坡坡度大於陽坡坡度。
第10題從長江中上游地區角度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應採取的主要措施應該是保持水土
第一,B 是不對的,你算一下具體的面積就算知道了(旱地比水田多很多所以平均下來就不同了),至於A,的確有些牽強,不過要選的話,A比其他三項好
第二,地表徑流量減少,減少趨勢明顯.陝南漢江谷地生態環境在乾旱化的氣候背景下繼續惡化,各種環境地質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呈發展趨勢.(資料顯示的)其實並不是指針對陽坡,漢水谷地都是有這樣的問題(其實這些題多是針對漢水谷地來得出答案的)還有C也可以,但是是「主要對策」
第三,谷地是由水源沖積出來的平原和殘丘,並不是說有水源就不會水土流失,(不是谷底,是指整個水源地區)
⑵ 坡度的例題
斜坡坡度i=1:2,若某人沿斜坡往上行進100米,則他的高度將上升多少米?
解:因為坡度內——通常把坡容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寬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
那麼,就有:高度上升為:X²+(2X)²=100²
5X²=100²
X√5=100
X=100/√5 因為√5=√5/√5*√5
X=20√5
簡化為:100*√5/5=20√5米
其實坡度簡單的講就是一個直角鄰角(地面的角)的tan值。
依據國際地理學聯合會地貌調查與地貌制圖委員會關於地貌詳圖應用的坡地分類來劃分坡度等級,規定:0°~0.5°為平原,>0.5°~2°為微斜坡,>2°~5°為緩斜坡,>5°~15°為斜坡,>15°~35°為陡坡,>35°~55°為峭坡,>55°~90°為垂直壁。
中國大陸規定>25°不能耕種。
西北黃土高原地區15°和25°分別為坡面流水面狀侵蝕的下限和上限臨界坡角。
⑶ 高中地理問題,坡度緩的地方水分條件好嗎
緩坡較陡坡含水量更高。理由:
陡坡水流速度快,對地表沖擊強,攜帶泥專沙更多,地表下屬滲少;相反,緩坡水流速度較慢,對地表沖擊較弱,地表下滲水量較多,這也是南方山區多修建梯田的原因。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又能利用緩坡蓄水種田。
⑷ 2008年高考試題全國2文宗地理第一題怎麼做!平均坡度在怎麼看
同一地圖上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1234四線圖上距離相等,只有4線穿越了四條等高線,則其平均坡度越大。故選D
⑸ 坡度與坡角的關系
坡度與坡角的關系是i=h/l=tanα 一樓第六行有誤!!!!!!
⑹ 高中地理:關於坡度計算
很簡單,就是用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問題。
1、根據圖上水平距離為圖上的2.5*比例尺。
2、tan=垂直距離除以水平距離(垂直距離就是AB兩點的相對高度)。
希望有用。。。
⑺ 【高中地理】地表單位面積接受的太陽輻射量隨坡度不同而不同。讀某山地坡面七月份太陽輻射量圖
7月直射點在北緯十幾度的地方,該山坡面20°輻射最強, 所以用十幾+20.
有一個規律,山地版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權這道題說明的就是此規律。你看理論和實際中間差了那麼多「陽光」,就是因為山腰經常陰天下雨,雲層厚輻射削弱。
明白了8?
⑻ 地理中的坡度計算公式中的水平距離指的是什麼
表示坡度最為常用的方法,即兩點的高程差與其水平距離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內式如下:坡度 = (高程差容/水平距離)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時,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離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 ;1%是指水平距離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類推!
⑼ 高三地理題
一月最低均溫在0---15度之間,判斷為亞熱帶,又七月均溫在15---20之間,年溫差小。具有回海洋性特徵。再從降答水來看,一月和七月差別不大,降水年季變化小,且全年降水在600--700之間,所以確定為溫帶海洋氣候。對應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⑽ 地理中地圖上的示坡度是什麼
坡度(slope)是復地表單制元陡緩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離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可寫作:i=tan坡角)】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為常用的方法,即兩點的高程差與其水平距離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如下:坡度 = (高程差/水平距離)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時,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離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 ;1%是指水平距離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依次類推.
度數法
用度數來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數計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離
所以α(坡度)=arc tan (高程差/水平距離)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 正切正弦
0° 0% 0%;5° 9% 9%;10° 18% 17%;30° 58% 50%;45° 100% 71%;60° 173% 87%;90°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