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地理自然界水循環
1. 高中地理關於水循環的選擇題
A水汽輸送環節抄本來是與大氣有襲關的,所以與下墊面,也就是地面無關
C環節2是徑流,是從陸地流向海洋,當然就不是陸地自然帶形成的基礎,其基礎是熱量和水分,也就是太陽輻射和降水
B 自然是錯的,水分蒸發,鹽度變高
所以D是對的,是降水補給
2. 高中地理水循環和地表結構的題目
水循環包括三復大循環即制:1)海上水循環——海洋水經蒸發被帶到上空再經降水過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氣降水的主體約佔到降水總量的90%以上 2)海陸間水循環——海洋水經蒸發到達海洋上空經水汽輸送到達陸地上空經降水到達陸地表面然後經地表徑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徑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陸地水不斷的循環再生。所以陸地水是可再生資源。 3)內陸水循環——陸地水經蒸發和植物蒸騰作用被帶到高空再經降水過程返還陸地。主要存在於內陸地區。
3. 高一地理水循環問題
嗯~來~~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源什麼問題。
但是提高河川徑流的供水量這個語句有點歧義。【重點是正常人類活動哪來的無中生有變出水的……】
如果會導致河川徑流量減少,那你這個說的是提高「從」河川徑流的供水量吧……
徑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或者在澆地的時候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動的水流
徑流量是指在某一時段內通過河流某一過水斷面的水量
4. 高中地理:如何實現水循環利用。
大家有沒抄有發現,有時候我們排到下水道的水並不臟,比如回家後吃飯前洗手的水,洗澡時沖掉泡沫後繼續沖的水,洗碗時,最後沖洗的水,洗衣服過濾後一次後的水。
我們也不必象父輩們一樣,把水多次利用到黑得不象樣才倒掉,但我覺得上面的水再利用一次沖馬桶、洗拖把及擦灰的抹布完全不會影響到生活質量,前提是做一套家庭水循環系統。
我想,這個系統不能太復雜,操作上可以稍有點麻煩,必要時接個盆也行,最好不用到電能,能利用多少就利用多少,畢竟居住的面積有限。
我做夢都在想這個問題,以我的認知想了一套方案,請高人指點可行性。
洗手和洗菜後不太臟的水比較好收集,下水管接一個三通的閥,水要是臟得厲害就直排,要是還行,轉下閥通到另一管道,離洗手台稍低的地方裝一個水箱(容量大些的馬桶水箱,用來積水(好象可以另買的),這個水箱有兩個出口,一個接拖把的槽,一個接馬桶,在需要時向這兩個地方放水,當然自來水管還是要接的,不然攢的水不夠用,家裡臭死了。
5. 高中地理,水循環
圖中抄丁——甲——丙——丁襲過程屬於(海陸間大循環
)循環。水循環的主要地理意義(有維護全球水量平衡)(使陸地淡水資源不斷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質的運動)
2、水循環對乙圖所示地區直接提供的資源主要有(
水
)和(
生物
)資源。丙圖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堆積
)
3、目前,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來源於水循環的(填字母)(
c
)環節。人類可以通過(
調水工程
)、(
建水庫
)措施來改善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以更好的滿足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
6. 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環有哪些實驗可做
水循環是多環節的自然過程,全球性的水循環涉及蒸發、大氣水分輸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環以及多種形式的水量貯蓄。 降水、蒸發和徑流是水循環過程的三個最主要環節,這三者構成的水循環途徑決定著全球的水量平衡,也決定著一個地區的水資源總量。蒸發是水循環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由蒸發產生的水汽進入大氣並隨大氣活動而運動。大氣中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一部分還來自大陸表面的蒸散發。大氣層中水汽的循環是蒸發-凝結-降水-蒸發的周而復始的過程。海洋上空的水汽可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凝結降水,稱為外來水汽降水;大陸上空的水汽直接凝結降水,稱內部水汽降水。一地總降水量與外來水汽降水量的比值稱該地的水分循環系數。全球的大氣水分交換的周期為10天。在水循環中水汽輸送是最活躍的環節之一。徑流是一個地區(流域)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差值。多年平均的大洋水量平衡方程為:蒸發量=降水量+徑流量;多年平均的陸地水量平衡方程是: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但是,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地理分布都是不均勻的,這種差異最明顯的就是不同緯度的差異。中國的大氣水分循環路徑有太平洋、印度洋、南海、鄂霍茨克海及內陸等 5個水分循環系統。它們是中國東南、誤南、華南、東北及西北內陸的水汽來源。西北內陸地區還有盛行西風和氣旋東移而來的少量大西洋水汽。 陸地上(或一個流域內)發生的水循環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徑流-蒸發的復雜過程。陸地上的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及地下徑流之間的交換又稱三水轉化。流域徑流是陸地水循環中最重要的現象之一。 地下水的運動主要與分子力、熱力、重力及空隙性質有關,其運動是多維的。通過土壤和植被的蒸發、蒸騰向上運動成為大氣水分;通過入滲向下運動可補給地下水;通過水平方向運動又可成為河湖水的一部分。地下水儲量雖然很大,但卻是經過長年累月甚至上千年蓄集而成的,水量交換周期很長,循環極其緩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轉換是研究水量關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現代水資源計算的重要問題。據估計,全球總的循環水量約為496′1012立方米/年,不到全球總儲水量的萬分之四。在這些循環水中,約有22.4%成為陸地降水,這其中的約三分之二又從陸地蒸發掉了。但總算蒸發量小於降水量,這才形成了地面徑流。
7.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資源及原因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資源及原因
一、浙江省主要自然資源的現狀和特點
(一)浙江省國土資源的現狀、特點和利用情況
1. 國土面積小,人均國土資源佔有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利用難度大
2. 農用地比例大,建設用地比例小,未利用土地少
3. 建設用地面積增長緩慢,地均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快,但地區間分布不平衡
(二)浙江省水資源的自然特徵及其供應情況和使用現狀
1. 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並且時空分布不均
2. 用水量穩中有升,基本保障現階段發展,但部分發達地區缺水
3. 水源地水資源整體上能保障飲用水需求,但水功能區保護形勢不容樂觀,部分不達標地區水質型缺水
4. 第一產業用水最多,工業次之,生活和生態環境用水較少
5. 居民生活人均年用水量高於全國平均值,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迅速下降,但仍高出先進省市不少
(三)浙江省能源供需情況、利用現狀和新能源的發展形勢
1. 能源消費量大,增長迅速,對外依存度高
2. 每萬元GDP產值消耗能源在國內相對較低,但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3. 能源消費結構中,第二產業能耗最大,單位能耗產值第三產業最高
4. 新能源發展迅猛,但整體規模仍然偏小
(四)浙江省海洋資源條件和開發利用情況
1. 海域遼闊,海洋資源十分豐富
2. 整體上海洋資源開發程度不夠高,不同資源開發程度參差不齊。
(五)浙江省礦產資源條件、開發利用情況及面臨形勢
1.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短缺
2.礦產採掘業占國民經濟比重逐年降低,礦產加工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不斷提高
3. 多數礦產資源保有資源儲量減少,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二、「十二五」期間主要自然資源供需情況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分析
(一)「十二五」期間,浙江省國土資源的供應情況、利用效率和可能面臨的問題
1. 建設用地總量有限,增速緩慢
2. 地均二、三產業增加值增幅有所放緩
3. 高昂的用地成本將會制約經濟的發展
(二)「十二五」期間,浙江省水資源供需情況,利用效率以及面臨的問題
1. 供水基本能夠保障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2. 現階段粗放的用水方式將得到改觀,每萬元GDP用水量進一步下降
3. 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部分地區水質型缺水
4.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調蓄能力不足,部分地區工程型缺水
(三)「十二五」期間,浙江省能源消費狀況,利用效率和新能源發展情況
1. 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2. 能源自給率低,保障有待加強
3. 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形勢不容樂觀,每萬元GDP消耗能源仍然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三、關於提高主要自然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國土資源
1. 加強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利用管理體系和制度,嚴格實施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提高規劃制定和實施的透明度
2. 集約調控、節約用地,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開發未利用土地,清理閑置建設用地
3. 轉型升級,通過信息化、科技化來節省土地,利用科學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水資源
1. 健全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全省統一規劃,加強水資源監測
2. 加大民生水利工程投入,加快水資源保障工程建設,規范水利建設市場
3. 保護水源、改善水環境和保持水土,並對地方政府進行相關的考核
搞好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實施河道整治工程,保護城鄉飲用水水源,科學保護地下水資源,加強水環境的保護及修復。
4. 通過市場調節,科技支撐,提高人們節約意識和缺水地區分質供水,實現強化節水
(三)能源電力
1. 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產品
2. 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3. 加強能源電力設施及其配套建設,保障能源安全
4. 強調節能意識,提倡節約理念
5. 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
(四)海洋資源
1. 加強海洋行政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規體系
2. 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3.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實施科技興海戰略
(五)礦產資源
1.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2. 加強礦產資源儲備,增強資源保障能力。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能源、礦產、生物、氣候和海洋8大類。各種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我們選取對浙江省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作用,並對能浙江省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土地、水、能源、海洋和礦產進行研究。
一、浙江省主要自然資源的現狀和特點
(一)浙江省國土資源的現狀、特點和利用情況
1. 國土面積小,人均國土資源佔有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利用難度大
浙江省位於東南沿海,長三角南翼,人多地少:我省人口已超過5000萬,但是土地面積只有10.54萬平方千米,是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均國土面積甚至不到全國的三分之一。我省境內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島嶼俱全,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積7.4萬平方千米,佔70.4%;平原和盆地面積2.4萬平方千米,佔23.2%;河流、湖泊面積0.67萬平方千米,佔6.4%。山地多、平地少、地貌條件復雜,土地開發利用的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