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治理高中地理
A. 高中地理,湖泊怎麼調節氣候,減少溫差
①由於湖泊水復面對太陽輻射的制反射率小,水體比熱大,蒸發耗熱多,使湖面上氣溫變化與周圍陸地相比較為和緩,冬暖夏涼,夜暖晝涼。
②湖面上濕度大。夜雨多於日雨。由於湖泊的存在使冬季和夜間近地氣層不穩定,夏季和白天則氣層穩定,因此湖面上日雨量減少,雷暴多發生於夜間。由於夏季和白天雨量較少,使年總降水量偏少,但冬季和夜間湖區降水量反可比陸地多。
③由於湖泊和陸地之間的溫差,形成以一晝夜為周期的湖陸風,夜間風從陸吹向湖,白天風從湖吹向陸。
B. 高中地理河流和湖泊
塔里木河位抄於西部非季風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較少,河水補給來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流量與氣溫變化一致,夏季氣溫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水水位高;冬季氣溫低於0度,沒有融水,河流斷流。
松花江、怒江、淮河都位於我國東部季風區,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團控制,降水豐富,河水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
C. 高中地理怎麼治理長江黃河上中下游
黃河:黃河災害抄及治理
1.上游
問題:土地荒漠化
措施:種草,合理放牧
2.中游
問題:含沙量大、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措施:植樹造林、建造水庫
3.下游
問題:「地上河」
措施:修建大壩、減輕河床淤泥
長江災害及治理
1.問題:水道不暢;川江急流險灘,荊江九曲回腸。
措施:修水庫,裁彎曲直
2.問題:洪水泛濫
措施:退田還湖、修建大壩
D. 高中地理:湖泊的生態、經濟意義
1調節地區氣候,帶來收入(漁業,旅遊業)3,參加大自然的循環,保持生態平衡。湖泊不僅具有大量淡水資源、農產品、水產品和礦產等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環境效益,在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調蓄洪水、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物、美化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湖泊生態系統具有超強的服務功能,它能夠為經濟系統提供四種服務:第一,從傳統的資源經濟學觀點來看,湖泊是經濟系統中原材料輸入的來源,如農產品、水產品和礦產等多種資源;第二,湖泊生態系統中的一些成分為維持生命系統提供了必要的服務,包括地表水的蓄積、控制土壤侵蝕、洪水控制、調節氣候等;第三,湖泊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舒適性服務,包括娛樂機會、野生生物觀賞、美景所帶來的愉悅感,以及其他一些與環境使用沒有直接聯系的服務,如文化、信仰的需要;第四,湖泊生態系統還能夠分解、轉移、容納經濟活動的副產品,即所產生的殘留物、污染物。
供給水源調節徑流。
凈化水質,具有減少環境污染的作用,當水體進湖泊時因水生植物的阻擋作用,緩慢的水體有利於沉積物的沉積,從而有助於與沉積物結合在一起的污染物儲存、轉化。許多植物如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富集重金屬的濃度比周圍水體高出10萬倍以上,水浮蓮、香蒲和蘆葦都已被成功地用來處理污水。湖泊中的蘆葦對水體中污染物質的吸收、代謝、分解、積累和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對大腸桿菌、酚、氯化物、有機氯、重金屬鹽類懸浮物等的凈化作用尤為明顯。
維持生物多樣性。
調節氣候。濕地調節氣候功能包括通過濕地及濕地植物的水分循環和大氣組分的改變,調節局部地區的溫度、濕度和降水狀況,調節區域內的風、溫度、濕度等氣候要素,從而減輕乾旱、風沙、凍災、土壤沙化過程,防止土壤養分流失,改善土壤狀況。水體的調節作用,縮小了年較差和晝夜溫差。蘆葦濕地能夠大大緩解濕地排放溫室氣體對環境的破壞,抑制全球氣候變暖。
E. 湖泊的性質河流的類型高中地理
1.外流區和內流區
直接或間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不流人海洋,流人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一淮河一線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龍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規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氣溫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內流河及其水文特徵: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2.長江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門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從格拉丹東雪峰至湖北宜昌為長江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是其水文特徵,聞名的長江三峽(雷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游;從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這一段長江河道彎曲,湖泊多,支流多;從湖口以下到長江口為下游,這一段支流少,江闊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響,水位定時漲落。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線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葛洲壩水利樞紐是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是目前我國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舉世注目的三峽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到2009年建成將安裝70萬千瓦的發電機26台,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比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還大40%。將原來只能通航到重慶的船隻從1000噸提高到5000噸。使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更加發揮其重要作用。
3.黃河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西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從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至內蒙古河口鎮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緩慢;青海省東部的甘肅段,峽谷多,水變渾,水量增大;青銅峽以東的定蒙段,水流平穩,水量變少。從河口鎮到河南盂津為中游,先後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黃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解放前幾乎年年因凌訊決堤而泛濫成災。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
4.湖泊
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鄙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更多的高中地理學習資料請看 http://www.dilifu.com
F. 治理湖泊污染的措施從地理角度
圖呢。抄。第一題主要從地理位置地質水文等方面分析第二題不外乎經濟結構不合理啊,環境污染,產業結構,資源枯竭,技術啊等..第三。引進外資,出台政策發展其它新能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具體題目我不清楚,只能這樣了
G. 高中地理湖泊的成因
文/鍾詩賀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種,由於地殼變動,地面上出現深大谷地,積水之後回形成湖泊叫做答構造湖;冰川的刨蝕,使地面上出現窪地,積水成湖叫做冰蝕湖;冰川末端融化後,冰川攜帶的岩塊、泥沙堆積成一條堤壩,堤壩之上水流蓄積形成的湖泊叫做冰磧湖;過去的海灣演變成的湖泊;火山噴發時,岩漿流入河道,冷卻凝固後會形成截斷河流的攔水壩,壩的上方蓄水成湖,這種湖叫火山堰塞湖;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泊,叫火口湖。
世界上著名湖泊的類型
1.構造湖:地殼變動,斷層、褶曲、地震作用形成的湖泊。
如:貝加爾湖、坦干伊喀湖、青海、巢湖、裏海、大鹽湖……。
2.火山湖: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湖泊,如
①火口湖:東北長白山的天池、紐西蘭的陶波湖。
②堰塞湖:火山熔岩堵住流水而成的湖:如鏡泊湖。
3.山崩湖:因山崩的崩積物堵塞河谷而成的湖泊。
4.冰蝕湖:因冰河作用而成的湖泊。
①冰斗湖—博格多山區的天池—漏斗狀。
②槽湖—瑞士的蘇黎世湖—長條狀。
③冰蝕湖—北美五大湖、芬蘭千湖國—不規則狀。
④冰磧湖—俄羅斯阿尼加湖、拉多加湖—不規則狀。
5.河成湖:如牛軛湖。
6.海成湖;如潟湖。如:台灣高雄港
7.人工湖;如亞斯文大壩、三峽大壩的淹沒湖區。
H. 怎麼樣治理湖泊萎縮用高中地理的知識
中上游植被被破壞抄,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為季風性氣候,降水量大,中上游坡度大,泥沙隨水流一直到中下游。中下游地形平緩,由於泥沙大量淤積,洲灘迅速發育,圍湖造田不加節制,該流域湖泊迅速發生演變。
退耕還湖、清淤,中上游恢復植被,保持水土。
I. 高中地理:湖泊中的含沙量增加,會導致湖泊濕地生物多樣性增加還是減少為什麼
湖泊含沙量增加,泥沙沉積造成湖面變淺,湖泊蓄水量降低,湖泊面積縮小,陸地面積擴大,同時湖內植物的茂密生長將會向湖泊中央推移,水中含氧量的減少造成魚類的死亡,從而減少或者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
J. 高中地理,湖泊對調節局部氣溫作用大嗎還是降水作用更大
理論上有調節水資源(時空分配)、發電、航運(僅對上游有利)、防洪等積極意義和作回用,但我認為從答自然生態的維護角度和實際的利用效果來看,負面作用要更大:1、在水資源分配問題上,雨季(我國的季風氣候特點通常表現為季節性或短時間段暴雨)通常起不到有效的泄洪作用,泄洪通常還會加劇對河流中下游地區的破壞;旱季時,利益相關方通常為了自身經濟利益需要蓄水發電,給河流中下游地區造成生活、生產(主要表現為農業灌溉)用水困難(國內的相關實例不勝枚舉,包括一些著名水利工程);2、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其河床泥沙堆積、河床升高,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加劇洪澇災害;3、人為地切斷破壞河流生物(主要是魚類)的生存環境,魚類資源日益枯竭(很多魚類都有洄遊產卵習性,水庫壩體很大程度上切斷了魚類的洄遊路線);4、如果是大型特別是特大型水庫,還會因為巨大的水利工程強烈改變地貌,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質災害(相關實例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