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有關降水的原理的高考地理題

有關降水的原理的高考地理題

發布時間: 2021-02-24 19:29:46

高考地理大題中「年降水多」的標準是每年多少毫米

年降水量的多抄少是一個比較值,就全襲球來說,達到年降水量1000mm的地區並不多,所以在初中階段,可以用它來作為參照.高中的要求高一些,應該分清楚不同的【地帶】
就緯度地帶性而言,熱帶一般以1500mm為界去衡量多與少;亞熱帶一般以800mm,溫帶以400mm 亞寒帶以200mm 寒帶以50mm為參照值去確定多少.
經度地帶性差異大致相當.
某個氣候類型的降水量區別,一般是通過季節性變化去描述的;同一類氣候在不同地區的比較,主要通過氣候統計圖的細節去看季節性變化的差異.
痴哥好久沒有接觸高中地理,不了解高中地理關於「氣候類型」是不是有【熱帶海洋氣候】這個分類,可以借【熱帶雨林氣候】來討論怎麼理解「氣候」分類的問題:
廣義的熱帶雨林氣候包括兩種:赤道地帶(輻合帶內)的熱帶雨林氣候和信風帶迎風坡的熱帶海洋氣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西印度群島和奧里諾科平原-中美地峽等地);我國地理學界根據西雙版納地區的植被特徵,將這個地區也劃為「熱帶雨林氣候」.按照這個規則,就可以推定「中南半島的熱帶季風氣候也應該劃分到熱帶雨林氣候【季雨林】」.

Ⅱ 高中地理,像19題這類問降水成因的題是不是一般都和大氣環流有關

這里就是分析影響降水的因素,依次是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等。

Ⅲ 高考地理25題為什麼還有為什麼山地降水多謝謝!

山地降水屬於地形雨。其形成原因是:氣流在水平運動過程中,受山地阻擋,氣流被迫沿山地上升,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空氣中水汽遇冷凝結,易形成降水。

Ⅳ 高考地理大題中「年降水多」的標準是每年多少毫米

年降水量的多少是復一個比較值,就制全球來說,達到年降水量1000mm的地區並不多,所以在初中階段,可以用它來作為參照。高中的要求高一些,應該分清楚不同的【地帶】
就緯度地帶性而言,熱帶一般以1500mm為界去衡量多與少;亞熱帶一般以800mm,溫帶以400mm 亞寒帶以200mm 寒帶以50mm為參照值去確定多少。
經度地帶性差異大致相當。
某個氣候類型的降水量區別,一般是通過季節性變化去描述的;同一類氣候在不同地區的比較,主要通過氣候統計圖的細節去看季節性變化的差異。
痴哥好久沒有接觸高中地理,不了解高中地理關於「氣候類型」是不是有【熱帶海洋氣候】這個分類,可以借【熱帶雨林氣候】來討論怎麼理解「氣候」分類的問題:
廣義的熱帶雨林氣候包括兩種:赤道地帶(輻合帶內)的熱帶雨林氣候和信風帶迎風坡的熱帶海洋氣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西印度群島和奧里諾科平原-中美地峽等地);我國地理學界根據西雙版納地區的植被特徵,將這個地區也劃為「熱帶雨林氣候」。按照這個規則,就可以推定「中南半島的熱帶季風氣候也應該劃分到熱帶雨林氣候【季雨林】」。

Ⅳ 高考地理選擇題-兩極地區降水

同學啊,寒流是有加劇作用,根本原因是受極地高壓帶的控制下沉氣流,還有,北極還有暖流呢,它怎麼降水還是少的啊~

Ⅵ 高考地理問題 關於紐西蘭的南島北島 我知道紐西蘭西部為西風帶的迎風坡降水多,西部為背風坡降水少 但

因為紐西蘭緯度較高處於西風帶而非信風帶。如圖所示:


Ⅶ 高考地理,兩選擇題,有關風向的判斷和天氣系統

第一個,你好好想想某地地面吹東北風,該地位於高壓的哪個地方就行了,肯定不是在高壓的西側,而高壓西側的風大多是偏南風(包括SSE,SSW),你說的高壓向低壓,別忘了考慮地轉偏向力
第二個,A分析冷高壓(1030)在北京西北側,按照主導風向看北京應該是吹西北風,加上1月,所以天氣晴朗是對的,溫度升高是錯的,B低壓雖然在渤海,但是,山東半島處於低壓的東南部,如果把低壓當做溫帶氣旋處理,那麼山東半島處於溫帶氣旋的東南側暖區內,而冬季水汽含量少,暖區很少有降水,因此B也不對,D強沙塵需要較強的偏北-西北風才能出現,而西北地區氣壓場較弱,加上處於高壓底部,主導風向是偏東北風,不利於沙塵出現,因此D也不對,C中長江中下游處於高壓控制,如不考慮高空氣流影響,則一般認為是晴天

Ⅷ 請幫忙找一下關於南極地區水循環中蒸發與降水環節的特點的高考選擇題

水循環

地球上的水在太陽輻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發、降水和徑流等方式進行的周而復始的運動過程,亦稱為水分循環、水文循環。水循環是地理環境中最重要、最活躍的物質循環之一。

水循環過程 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轉化特性是產生水循環的內因,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作用是這一過程的外因或動力。太陽向宇宙空間輻射大量熱能,到達地球的總熱量約有23%消耗於海洋和陸地表面的水分蒸發,平均每年有5000立方公里的水通過蒸發進入大氣,通過降水又返回海洋和陸地。水循環過程通常由4個環節組成:①蒸發,指太陽輻射使水分從海洋和陸地表面蒸發,從植物表面散發變成水汽,成為大氣組成的一部分;②水汽輸送,指水汽隨著氣流從一個地區被輸送到另一地區,或由低空被輸送到高空;③凝結降水,指進入大氣中的水汽在適當條件下凝結,並在重力作用下以雨、雪和雹等形態降落;④徑流,指降水在下落過程中,除一部分蒸發返回大氣外,另一部分經植物截留、下滲、填窪及地面滯留水,並通過不同途徑形成地面徑流、表層流和地下徑流,匯入江河,流入湖海。

水循環類型 包括水分大循環和水分小循環兩類。①水分大循環,即海陸間循環。海洋蒸發的水汽,被氣流帶到大陸上空,凝結後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滲入地下轉化為地下水;一部分又被蒸發進入天空;餘下的水分則沿地表流動形成江河而注入海洋。②水分小循環,即海洋或大陸上的降水同蒸發之間的垂向交換過程。其中包括海洋小循環(海上內循環)和陸地小循環(內陸循環)兩個局部水循環過程。

水循環速度 地球上每年參加水循環的總水量約5000立方公里(摺合水深1130毫米)。大氣對流層中的水分總量約12.9萬立方公里(摺合水深25毫米)。這些水分通過蒸發和降水每年平均更換約45次,即更新期約8天。河川徑流的更新期約16天。沼澤和湖泊的循環更新期較長,分別為5年和17年。其他水體更新期更長,深層地下水為1400年、海洋為25年、極地冰川可達9700年。可見,不同水體的循環速度差異很大。

(選自曹琦主編《中學網路全書·地理卷》)

Ⅸ (高中地理)關於為什麼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少海拔高,空氣不是在爬升的過程中冷卻,然後形成降水嗎

********我來解釋。
對流層的熱量直接來源於地面。所以,氣溫會隨著高度上升而降低。(回即所謂高處不勝寒答) 這個是相同地點不同的高度進行比較。
**青藏高原就是在地面上,用這個原理解釋不通的。
應該這樣解釋: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所以,氣溫低。(也就是說熱量散失的很多,大氣逆輻射很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