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震災害發生的原因
『壹』 造成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簡單地說,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個大板塊之間互相擠壓.另外還有火山噴發引起.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內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釋放能量(地震波)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的振動.
〔2〕其它地質災害或自然災害,也可以間接誘發地震.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風,洋流,河流等地表過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陽所驅動的。
地震災害原因與防治對策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
(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沖擊性地震
(例如,隕石撞擊)
。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
(構造性地震)
為主
。
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
(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
(elastic
waves)
,我們稱之為地震波
(
seismic
waves)
,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
斷層可分那些類別?
比較斷層發生前與發生後的地層形狀可分四種:
(1)鈍角向上拱起之正斷層。
(2)銳角向上拱起之正斷層。
(3)向右移動之右移斷層。
(4)向左移動之左移斷層。
何謂震源與震央?
(1)震源
(hypocenter)
:地震錯動的起始點。
(2)震央
(
epicenter
)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點。
何謂淺層地震、深層地震?
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稱為極淺層地震(very
shallow
earthquake)。在31~70公里者稱為淺層地震(shallow
earthquake)。在71~300公里者稱為中層地震(intermediate
earthquake)。在301~700公里者稱為深層地震(deep
earthquake)。
『貳』 從地理角度介紹汶川地震的產生原因 危害 影響
簡單地說,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個大板塊之間互相擠壓.另外還有
火山噴發
引起.
地震分為
天然地震
和
人工地震
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
構造地震
,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
地震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
火山地震
,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
沖擊地震
)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
核爆
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
高壓注水
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
誘發地震
。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
震源深度
。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
淺源地震
,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
中源地震
,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
深源地震
。
破壞性地震
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
唐山地震
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幔
物質的
熱對流
。是由地球內部
放射性元素
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
板塊運動
,
地質構造
。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內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釋放能量(地震波)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的振動.
〔2〕其它地質災害或自然災害,也可以間接誘發地震.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而降水,風,
洋流
,河流等地表過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陽所驅動的。
地震災害
原因與防治對策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
(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沖擊性地震
(例如,隕石撞擊)
。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
地殼變動
(構造性地震)
為主
。
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
(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
彈性波
(elastic
waves)
,我們稱之為地震波
(
seismic
waves)
,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
『叄』 高三地理 松原地震多發原因
地殼就像浮在塑性地幔上的大船,卸載會導致船體上升,載入會導致船體下降。自一萬年前末次冰期結束以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2公里厚的冰蓋融化,導致其地殼上升了500米,將來將繼續上升200米。
最近吉林省松原地區地震頻發,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 美地震局發現人類開采天然氣等活動可致地震
松原是中國東北重要的油氣田開采區,有專家懷疑松原地震頻發與油氣開采有關。相關負責人認為,地震震源震度在8000米左右,但石油、天然氣採集層只有1000餘米。地震並非因油氣採集造成。這一認識落後於最新的科學研究。
網易探索2012年4月18日報道美國地質調查局進行的新研究發現,美國發生的震級超過里氏3級的地震明顯增多,這種增多幾乎可以確定就是「人為所致」。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目前尚無法確定用於開采天然氣的新型液力加壓開裂技術是否應向地震更為頻繁負責,但有證據證明地震發生的時間與往處理井內灌入廢水的時間相吻合。除了水力壓裂法外,其他一些人類活動也會導致地震。哥倫比亞大學地震學家克里斯蒂安·克羅瑟在接受《大眾科學》雜志采訪時表示,過去160年的采礦,建造水壩以及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等活動至少導致了200場地震。
2. 洪水地震和水庫地震的形成
大型水庫貯水時,水庫的重力增加,根據地球重力均衡原理,水庫的地殼將下降,由此導致5級以下地震頻繁發生。
同樣,洪水集聚也會破壞地殼均衡,2013年中國東北暴雨洪澇擴大了地表的蓄水面積,也是松源地震的原因之一。
3. 抽取地下水會引發災難性地震
2011年5月11日西班牙南部洛爾卡附近發生了5.1級地震,9人死亡幾十人受傷。近日科研學者稱這場地震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質學教授吉恩-菲利普·阿沃瓦克認為地殼必須以某種方式釋放,他認為人類活動——例如抽取地下水——會導致這種壓力更快的釋放,而非隨著時間緩慢的消散。「這並非是你加速了一場無論如何都要發生的地震,而是你產生了更大更多的地震。」
眾所周知,人類活動,諸如水利壓裂,可能會引發小型地震,但目前為止,尚未有確鑿充分的證據表明人類活動會引起更強大更致命的地震。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巴勃羅·岡薩雷斯(Pablo González)和同事指出,洛爾卡地震異常的淺。他們決定調查這場地震是否是由移除大量地下水以用於灌溉造成的。這一活動造成當地地下水位的急劇下降,相比1960年的數據,現在的地下水位已經下降了250米,土地也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
阿沃瓦克認為地殼必須以某種方式釋放,他認為人類活動——例如抽取地下水——會導致這種壓力更快的釋放,而非隨著時間緩慢的消散。「這並非是你加速了一場無論如何都要發生的地震,而是你產生了更大更多的地震。」
城市建設抽取大量地下水,可能激發地震.
『肆』 我國地震災害主要原因
我國地處亞歐板塊邊緣,位於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板塊運動相對活躍,因此地震發生頻繁。
『伍』 發生地震的原因是
發生地震的原因
由於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形成了地震。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
『陸』 世界地震帶分布形成原因高中地理解答~~
我不復制了,以高中地理需要掌握的只是可以這也解答:
世界主要要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版地震帶、權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注意不要與災害帶弄混了)一般高考就要求這兩個。
成因:
環太平洋地震帶: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西部)和美洲板塊(東部)碰撞擠壓而成的。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有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
『柒』 四川發生地震的原因是什麼,用地理上的知識來回答謝謝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 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內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釋放能量(地震波)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的振動.
〔2〕其它地質災害或自然災害,也可以間接誘發地震.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而降水,風,洋流,河流等地表過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陽所驅動的。
『捌』 地震災害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造成的
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個大板塊之間互相擠壓.另外還有火山噴發引起.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1〕在地球內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釋放能量(地震波)從而引起一定范圍內的振動.
〔2〕其它地質災害或自然災害,也可以間接誘發地震.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而降水,風,洋流,河流等地表過程都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即太陽所驅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