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地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初中地理在生活中的運用

發布時間: 2021-02-24 02:45:21

❶ 如何將生活實例巧妙的運用到地理教學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當代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學習對生活版有用的地理有利於學生認識權地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令學生正確認識地理學科的價值,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內在需要,有利於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不斷增進對地理學科的愛好。
高中地理教材在內容體繫上作了重大的調整,特別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和地理知識的學以致用。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鄉土實際,國內外新聞實際,使學習書本知識與投入社會實踐相統一。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例教學就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課前可以從生活中收集、提取、整理各種的生活實例通過滲透、遷移,強化等方法應用於課堂上,引導學生關注大自然、關注社會、關注鄉土,增加學生對地理科學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從而可激發其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因把知識應用於實踐,從中體驗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如何活用生活實例

❷ 生活中運用到地理的例子舉三個。

1、日出日落(地球自轉);
2、一年四季(地球公轉);
3、方向辨別(經緯度);
4、氣候氣象(氣候);
5、地球引力(重力)。

❸ 如何將生活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一、教學過程中使用真實生活實例
想要讓學生理解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先要讓學生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形態。
在教學中列舉學生司空見慣的地理現象,以豐富學生的感知,從這些現象中,挖掘蘊含的地理知識。生活經驗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實
踐檢驗過的感性認識,是學生最為可信、也是最能從淺顯中見深奧、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材料。授課時及時聯系生活,可使教學內容變得親切可感,使難點易化。還能使學生感到地理就在身邊,並不神秘。生活中處處有地理,處處有地理思想。教師要創設問題情景關鍵在於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離不開平常在生活中的觀察和積累,善於從生活中提煉地理知識。利用生活現象提煉地理知識,引入新的教學課程,才能隨心所欲,隨口而出。那麼如何具體化的將生活實例引入地理課堂呢?如: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有自然環境烙印,教師可結合教材,讓學生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我國南方房頂是陡斜的?為什麼夏天喜歡穿白色衣服?為什麼冬天農民用熏煙方法來保護農作物?為什麼本地正午日影總朝北等等。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現象,引起他們的教研專區全新登場
探究心理,他們會體驗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地理建立一種需求感。
讓學生將所學原理擴展,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地理問題的認識。這種方法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是地理學習的終結目標。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用途, 使學生能自覺地在生活中應用地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用到許多地理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建築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陽能熱水器的安放角度和朝向。如何根據交通圖選擇出行的路線和交通工具,
如何根據旅遊景區圖選擇游覽路線,如何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和生活等。如何利用文化擴散規律,選擇適當商品推銷方式。近階段房地產很熱,假若你是購房者你會選擇怎麼樣的房子等。
二、以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奇異」事件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但是如果以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卻是不合理的。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可以使用這種實例,讓學在科學與傳統的沖突中了解知識。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劃分時,中國和歐美國家的劃分方法不同,中國以陰歷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為四季的起點,而歐美國家以「二分二至日」為四季的起點,那麼到底哪個更為准確呢?老師在講解時,不是很容易說清楚。我是用過生日這件事講清楚的。
首先,我問學生:你們過生日是過陰歷的還是過陽歷的?大多數同學都回答過陰歷的。然後我隨便問了一個同學的生日:陰歷九月初
二。接著我做了一個設問:我們都知道今年閏七月,那麼你今年與去年過生日相差了多長時間?學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個月。很明顯陰歷生日是不準確的。所以得出結論:四季的劃分還是歐美國家的更准確一些。又如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我國江浙一帶盛產絲綢,新疆瓜果特別甜,徐州地區是淮海經濟區中心以及我們平時以麵食為主食等等,這些事實的原因都能從地理知識中找到答案;各種地形的形成,各地特產,聚落形成發展,環境變化等無一不與地理規律有密切關系。掌握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就能使我們正確看待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避免迷信與盲從,使我們生活在更加理性的世界中。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轉化為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中國有句古話「學以致用」。
著名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論家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無論什麼東西不可單因它在學校里有價值去學習,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學。這樣一個學生學的知識,才不至於一出學校立刻就消失掉了。」我們的學生每時每刻都不能脫離社會生活環境,無論以後從事什麼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現實生活。而地理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源於生活,貼近生活,運用到生活中,這對於轉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具有重要意義。讓生活走進地理,進而拉近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有用,從而在學習中得到好處,受到實惠。讓地理走進生活,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基礎上構建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我們的生活環境,並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服務於實際的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

❹ 初中物理在地理方面的應用例子

沙石與海水的比熱容不同,造成內陸與沿海地區溫差的不同(內陸溫差大,沿海較小);也是沿海風向的不同的原因。

❺ 如何靈活運用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出現的地理思維缺陷,特別對高三學生而言,由於直接面臨高考,而許多高考題目都是全新的,沒有良好的地理思維有時候是很難正確解決這些題目的。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地理教學:
1.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麼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於什麼地方,為什麼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麼還會飄移?然後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後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別。
2.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礎
進入高三復習,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學生就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性思維的內容,對這些內容教師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後實施教學。為完善地理知識結構,地理教師可以採取在高三的最後階段嘗試讓學生去記憶教材的大標題和黑體字的方法,因為教材的編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維來進行的。
3.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然後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後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學中,由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個對時間計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去做很多的難題,本人認為關鍵在於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如地方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缺陷以及補救措施,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區時——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用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❻ 求初中生地理論文一篇《學習地理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幫助》

我給些樣文給你查考一下。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一、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二、飲食與地理
1、菜餚方面。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魯、川、粵、閩、浙、蘇、湘、皖等「八大菜餚」。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方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2、主食方面。由於地域差異,水熱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國的茶葉品種繁多,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菊花茶等,由於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江南一帶喝綠茶居多,寒冷地區喝紅茶偏多。喝茶受地區的影響特別大,如氣候、地理條件、地勢差異等。酒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起伏與自然災害的程度。由於地區氣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飲酒習慣,酒的品種也不同,如寒冷地區的烈性白酒、少數民族地區的米酒等。
三、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四、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外出要會閱讀地圖,通過讀圖迅速了解與熟悉新的環境,從而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❼ 急求初中地理知識的運用。

地區或地點:地處我國地形地勢的第二階梯上,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帶。具內體點應該是陝容西&寧夏。
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乾燥;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環境:環境惡劣,特別是山區,氣候乾燥,年降水量《400毫米,靠天吃水,所以飲水是一大難題。
地形地勢:黃土的垂直構造為鑿窯洞提供了極好的條件,窯洞內部與當地氣候形成明顯的對比,具有冬季溫暖,夏季涼爽的特點;
穿著:大部分勞動人民以馬甲,羊毛衫,襯衣,布鞋,褲子與民國時期差不多,老人喜歡穿中山裝

❽ 如何將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要想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地理知識
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把這方面的知識運用到課堂上,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於七年級的初中生而言,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會觀察到許多生活現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等,這些都與我們的地理學科息息相關。因此我在教學《讓地理走進生活》這一節課時,讓學生從穿衣風格、飲食習慣、民居特色、出行等舉例說明與地理的關系,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把已有的生活知識運用到課堂上,如,服飾變化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在自己家裡的衣櫃里一般放著適合春、夏、秋、冬四季穿的衣服,比如夏季的短袖、襯衫、裙子,春秋季節的休閑裝,冬季的棉衣和羊毛衫等;本地的主食是米飯,與這里種植水稻為主有關,那麼種植水稻又與本地高溫多雨的氣候有關;本地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牆體相對單薄,門窗開得較大,並有完備的排水系統,這是受當地夏季高溫多雨的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當今人們在購買商品房時,也考慮很多地理因素,諸如商品房的地理位置,周邊配套設施,周圍空氣環境質量,房屋的朝向、採光度、通風、樓高、樓間距等等地理因素都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在出行方面,出門看天氣,出差或旅遊之前,都要了解天氣預報,做好出差、旅行的准備,合理選擇出行的時間、交通方式和旅遊線路以及隨身攜帶物品的多少,事先了解目的地的基本情況,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些最普通、最常見的例子是課堂教學上活生生的地理素材,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時時有地理,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使學生認識到地理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學好地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活。
二、充分利用鄉土資源擴充地理知識
家鄉的地形、土壤、河流、氣候、民情風俗、歷史沿革都可以納入學習地理的大課堂。教材要求學生會用地理的思維和方法看待身邊的一些現象和事情,安排生產和生活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初中生大多好奇、求知慾望強,引導他們學會觀察身邊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鄉

❾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因而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從生活出發,從中發掘素材與文本知識的融通之處,將教學內容納學生的生活之中。

一、充分挖掘教材,提煉生活因素,感悟生活化的地理

新課程強調「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析教材,幫助學生找到課本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在講清知識點的同時,通過生活實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講地圖概念時,我首先問學生:「你在哪裡見過地圖?」馬上就會有許多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我再問:「你什麼時候用過地圖?」同學們答的更起勁了。再問:「那麼什麼是地圖?」這時候學生全盯著我,此時無聲勝有聲,可以意味,難以言全,如何表達這個概念,等待我的點撥。
於是我拿出一張准備好的照片,要學生比較:「地圖與普通的照片有什麼異同?」(都有方向、都縮小,但地圖上有符號、有注記),這時地圖三要素水到渠成。然後引導學生繪制從家到學校經過的主要街道,標出主要的標志性建築物位置,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地圖在生活中的作用,自覺地去學會閱讀地圖,應用地圖。可見教學過程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還原生活」的過程。

二、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在生活中學習的氛圍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只要善於創設新穎別致的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從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儀》的內容中講到了經緯線和經緯網定位的知識,學生需要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與思維能力才能理解與把握。而對於初一學生來說,空間想像能力是一個難點,至於虛擬的立體圖像,那就是難上加難。為幫助學生突破此難點,我的方法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多媒體電腦大屏幕顯示:一艘正航行在大海中的輪船,在狂風暴雨的夜晚,波濤洶涌的海面被陣陣閃電撕碎。在狂風巨浪中喘息的豪華巨輪被翻天巨浪吞噬。傾斜不定的船艙里是一片狼籍,船長拚命地呼救:「星球號遇險,我是星球號,請求支援,我們的位置是……」。國際救援總部內一片忙碌的身影,牆上喇叭里傳來船長嘶啞的聲音:「東經105°,南緯35°,請求支援,請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員迅速地圍在一個大型地球儀前,通過一番熟練的點畫後果斷地說:「它們位於南半球A國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國救援分部立即行動!」。
提問:救援部怎樣迅速地判斷出「星球號」的位置 自然 進入經緯網教學中,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一個具體形象的經緯網現場——教室。具體實施步驟是把標有經緯度的標牌放置在課桌上:1、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內的准確位置。2、讓學生用經緯網說出自己的位置。3、找朋友:找一位你的朋友,並說出其經緯度位置。4、搭快車: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反應,看誰又快又准(位於赤道、本初子午線、東經20°、西經30°的同學等)。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帶到一定情景中去,用感性的、生動的、豐富的生活世界去滿足學生的需要。把抽象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具體鮮活的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有話可說,讓學生自己想說,積極主動。這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思維,而且也保證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從而達到師生相互促動,教學相長。

三、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地理的用途並增強社會責任感

鄭州的學生對農業沒有感性的認識,「同學們都聽說過,鄭州要努力發展成一流的大都市,第一產業——農業要不要發展呢?」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們都認為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業及第三產業上。「鄭州的近郊種植了大面積的大棚蔬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通過分析讓學生知道農業與城市、工業有著內在聯系,在城市和工礦區周圍,為滿足城市人口日常的大量需要,多形成以乳、蛋、菜等農產品為重點的農業基地,這就是經濟地理位置對農業的重要影響。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也是對學生地理規律和原理的應用能力直接的檢驗,讓學生更自覺地在生活中應用地理。

學習長江之時,當提到「就在我們重新審視母親河長江的時候,另一條河流也同樣孕育了另一個優秀民族,聽說那裡 歷史 悠久,是迄今為止歐洲最早人類的發源地;聽說那裡文化燦爛,從科學到藝術 ,許多學說推進了世界的進程。那裡是人類最早進入工業文明的大河流域,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這就是萊茵河。這兩條大河有很多話要說,今天就在這里實現他們的願望——讓長江與萊茵河對話。」學生都非常踴躍,立刻就分成了兩大組,分別代表長江和萊茵河。代表萊茵河的同學提到: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它是歐洲的大動脈,可以見到很多國家的航船。代表長江的同學們提到:逶迤的長江,浩浩盪盪,與萊茵河有著不同的景緻。壯麗的河流賦予兩地相同的內涵。培育出了「蘇湖熟,天下足」、「日出萬匹,衣被天下」、「十朝都會」等燦爛文化,但是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切忌變成第二條黃河,這樣長江才能繼續參與競爭。

❿ 如何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合理利用地圖

在新課改下的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地理課程的高效學習課堂和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這些就成了初中教學地理老師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學時應當遵循「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根本」的理念,立足在地理的實踐教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