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水資源案例分析
⑴ 初中地理題:提出三條以上解決水資源短缺的辦法
1、積極開發地下水;
2、引用其他地方的水資源,例如:南水北調等
3、提倡節水、合理用水政策。
4、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⑵ 水資源平衡·案例分析
水資源的抄可供給量與其開襲發技術水平有關;實際需水量與生產發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及水資源利用技術等有關。故在不同時期可供水量與實際需水量是可變的,供需關系可能出現3種情況:①供大於需。說明可利用的水資源尚有一定潛力;②供等於需。是較理想的供需狀態,說明水資源的開發程度適應現階段的生產、生活需要;③供小於需。說明水資源短缺,需立即採取開源節流等措施,以緩解供需矛盾。[1]
⑶ 關於水資源在利用中的問題的地理論文(3000字)
黃河治理方略
摘要:治黃方略為我國歷代安民的決策課題。本文針對「水少沙多」這兩點黃河難治的症結,指出減少入黃沙量的治本之策為採用現代工程措施,將黃土高原水土嚴重流失區整治成錯落有致的相對平原,改變其侵蝕地理環境。同時提出了與外流域調水結合的綜合治理方略,把黃河下遊河道作為淮河及漢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增加黃河過洪能力,小浪底水庫也可乘機排沙入海。
關鍵詞:黃河 治理方略 泥沙
1 引言
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意義是包括長江在內的其它河流無法比擬的,她流經中國腹地,誕生了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既得益於黃河與黃土的哺育而生息繁榮,又受害於黃河與黃土相伴造成的黃河下遊河道「善淤、善決、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史中,有很大的篇幅都與黃河治理有關。在歷朝歷代,治黃方略如何制訂均是我國安民的決策課題。倍受後人推崇的最早的治黃成功事例是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他改進了共工和鯀「 圍堵障水」的作法,採用「疏川導滯」之策,平息了水患。這一傳說,實際上是對先民治河的總結[1]。從周以後的文獻記載中,可證實防禦洪水的黃河大堤的雛形遠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後諸侯國家興起,可以組織更多的人力、物力,從一時一地出發,在大河兩側出現各自為政、甚至以鄰為壑的堤防。規模比較大的和比較長的就成為我國早期的長城了。文字記載十分確切的是在西漢漢哀帝即位之初賈讓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繼鯀、禹之後較早提出創見並且見於正史記載的重要治黃方略。賈讓當時面對的黃河下遊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懸河」,堤防寬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亂,所以他最不主張的下策是築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張放棄舊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認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載無患,故謂之一策。」中策主張開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誠富國安民,興利除害,支數百歲,故謂之中策。」限於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賈讓三策均沒能認真實現。東漢王景的寬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規模實施。他選定行河路線較優的線路,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修渠築堤,並利用沿河大澤進行放淤,取得了無重大改道變遷的成就,一直倍受後人贊賞。但是這種安瀾畢竟是相對的,大量的泥沙淤積,至少隋唐五代出現了泛濫決口,更不可能有「千年無恙」的史實。值得借鑒的是明朝潘季馴「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論與實踐。他主張南北兩岸「堅築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統,如用縷堤束水攻沙,用遙堤約束洪水泛濫,用格堤阻止灘區行洪並促進灘地落淤;為防禦大洪水,又修建滾水壩分泄水。並且在當時黃河南流的條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藉助洪澤湖的調節能力「蓄清刷黃」。潘季馴治河實現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兩個轉折,抓住黃河泥沙淤積這個根本問題,顯然這一點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後的明、清治河舉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則。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響至今。但黃河河床仍繼續淤高,泥沙災害日益積累,以致於1855年發生了銅瓦廂決口改道的劇變。
黃河治理開發真正取得巨大進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黃河已開始變成為人們興利造福的河流。總結治黃成敗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認為採用「攔、排、放、調、挖,綜合治理」等措施,標本兼治,近遠結合,可以妥善解決泥沙問題;採取「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方針,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形成一個防洪減淤的工程體系。顯而易見,如此治黃已將黃河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治理對策,人們對黃河的研究與治理實踐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昔日千瘡百孔的黃河大堤,而今變成了宏偉的「水上長城」,成為海河與淮河的分水嶺,在人們的努力下,取得了連續52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奇跡和綜合治理開發的豐碩成果,治黃成就舉世公認。然而黃河畢竟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來,歷經多少前輩的治河實踐,一直未能改變黃河這條泥龍恣意游盪的脾氣。史書上清晰出現著2600多年裡黃河泛濫1500次、改道26次的記載。下游決口泛濫范圍,北抵津沽,南達江淮,縱橫25萬km2。頻繁的決口改道,給兩岸群眾帶來了深重的災害。而今,隨著黃河流域人口急劇增長,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和人類活動強度大大增加,母親河的憂患仍在。由於沖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減,下遊河床不斷淤積抬高,行洪能力大大減弱,高灘灘面漫水機遇已與1855年銅瓦廂決口前的情況接近,河道已趨於預警高度,懸河形勢極為嚴峻;嚴重威脅著下游兩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另一方面,卻又生發出季節性斷流的災患,自1972年以來的27年中就有21年斷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現斷流。影響到依靠黃河供水的城鄉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不僅直接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還帶來了諸多的生態環境問題[2,3],如加重了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河口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使黃河三角洲日漸貧瘠。黃河斷流、洪澇災害的環境惡化相互交
加,黃河安瀾中隱伏著危機,治黃事業無比艱巨又任重道遠。特別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黃河的演變,對黃河治理和開發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黃面臨著許多問題。如何使治黃事業更為符合客觀的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亟待於我們繼續探索和奮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實踐基礎上,就黃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見。
2 減少入黃沙量的治本之策
眾所周知,黃河難治的症結在於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黃土高原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該地區西為祁連山余脈,西北為賀蘭山,東至管涔山及太行山,北起陰山,南抵秦嶺,共有64萬km2,海拔1000~1500m,相對高差100~300m,這是世界上黃土覆蓋最深厚、黃土地形最典型的地區。特殊的邊界條件下,中游暴雨是黃土高原土壤強烈侵蝕以及水土嚴重流失的動力因素,「愈沖愈陡,愈陡愈沖」[4],使黃土高原被切割得支離破碎,溝壑縱橫,每年來自黃土丘陵溝壑區的泥沙達10億噸左右,土壤侵蝕模數可達20000t/(a·5km2),大量泥沙入黃,致使一些水庫湮廢失效,下遊河道不斷淤高,防洪壓力日趨加重。不少人認為,黃土高原歷史上曾經是植被良好的繁榮富庶之地,希望通過植樹種草,改變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從而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但是也應認識到,黃河塑造出的華北大平原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帶,黃河早在遠古時期就是一條多沙河流。《左傳》引用周詩:「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表明更早的年代黃河已是相當渾濁,因為黃河沙多的自然現象應該比這句周詩要早得多。她所流經的中游地區,特別是現代界定的嚴重水土流失區中的大部分地區,自古即是自然條件極為嚴酷、水蝕風蝕最為嚴重的地區。這可以《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為證:「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萃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該詩生動地描繪了2000多年前大暴雨後山洪暴發時黃土高原土壤強烈侵蝕的自然景觀。再如《禹貢》中所稱:「禹別九洲, 隨山浚川」,表明當時黃土高原地區土壤侵蝕已十分嚴重,大量泥沙入黃,使黃河下遊河道淤積日益嚴重,人們才會產生「隨山浚川」(亦即隨著山去導滯,疏浚上游的河道)的設想。原始的或常規的生產方式很難保證植物生長有良好的立地條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也就難以達到具有一定覆蓋度的植被狀況[5]。無論如何,對古代黃河中游地區植被狀況的估計一定要考慮自然氣候的制約影響。《詩經·大雅·雲漢》描述了周宣王時大旱多年的情景:「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
⑷ 關於中國水資源管理案例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社會和經濟 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隨回著我國經濟社答會的高速發展,出現了嚴重的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 針對當前我國水資源問題的嚴峻態勢,本文首先介紹了國際上對於水資源管理的共識,提出水資...
⑸ 人教版 八年級的地理上冊 水資源 導學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水資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2、過程與方法: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知識,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徵、原因及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樹立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徵及原因。
三、教學難點:聯系氣候、河流等知識分析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徵及原因。
四、教學方法:分析歸納法
五、課前准備:學生:對當地用水狀況及主要水利工程進行調查。
教師:有關水污染、浪費的資料和三峽、南水北調的材料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一個在海洋中遇難的人,漂流到一個荒島上,他首先要尋找什麼?
【出示板書】第三節水資源
【教師承轉】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儲存在哪裡?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讀圖3.16,思考討論:為什麼說水資源是有限的?
【出示板書】1、水資源是有限的
【教師引導】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來自哪裡?
【學生活動】討論後回答(來自降水)
【教師承轉】每年的3月22日為什麼日。確定這一特殊節日的意義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教師引導】指導學生讀書討論,並交流已收集的資料。
【歸納總結】人口的增長 社會經濟的發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污染
【教師承轉】地球上的水資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用實例說明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學生活動】結合搜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小組代表發言。
【出示板書】2、全球水資源短缺
【教師提問】在我國城市中,購買純凈水、礦泉水飲用,已成為人們的消費時尚,這是為什麼?
【學生回答】這是因為水污染的問題,我們需要清潔的飲用水。
【教師引導】請讀圖3.17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麼?
【歸納總結】水危機將成為最嚴重的全球性問題之一。
【教師承轉】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如何呢?
【出示板書】3、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教師引導】舉例說明我國水資源危機的狀況
【教師引導】全球水資源短缺和我國水資源危機的問題已引起世界和我國的高度重視,請閱讀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並思考下列問題:
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時間分別是什麼?
⑵、確定"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意義是什麼?
⑶、以1999年和2000年的主題為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學生活動】⑴、⑵較簡單,⑶題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後整理要點,以書面的形式在班內交流。
【歸納總結】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威脅我國未來水環境安全的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必須強化水資源稀缺和節約意識。
【教師引導】造成我國水資源危機的原因除了以上外,還有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這是我們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學會分析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徵、原因及影響。
2、過程與方法: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知識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徵及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學會運用讀圖分析法解決實例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徵
三、教學難點: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
四、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五、課前准備:了解當地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搜集有關三峽、南水北調工程的材料。
教師:將全班分成八個小組,水資源分布圖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展示我國長江和淮河洪水泛濫和西北(北方)地區乾旱的場景。
【教師提問】這些場景說明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分布不均
【教師補充】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和地區分布不均也是導致我國水資源寶貴的原因之一。
【出示板書】二、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
【投影圖片】投影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地的降水量柱狀圖
【教師提問】你從圖上得到什麼信息?我國降水時間分布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麼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教師參與其中並作指導)
【教師引導】影響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的因素是什麼?
【學生回答】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水資源時間分布規律。
【學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
【教師引導】水資源的分布特徵對水資源的利用有什麼影響?應採取哪些措施?結合當地實際說明。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後讓一名代表發言,回答不全面的教師引導和同學補充。
(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調節徑流,增加了水資源利用的困難等。沂水跋山水庫、沂河橡膠壩等)
【投影】投影三峽水庫風景圖,讓學生結合搜集到的資料,簡要介紹三峽的功能,在班內交流,建立水資源時間分布特徵聯系實例加深水利設施在水資源利用中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承轉】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不均,在空間分布上有何特徵呢?
【教師引導】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28圖,並做填充圖冊P26頁第一題。
【投影】水資源空間分布圖
【教師引導】對照圖分析討論: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徵。
【學生回答】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教師引導】這種分布特徵對水資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利用有什麼影響?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教師指導,總結回答,適時補充。
【教師引導】結合當地實際舉例說明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應採取的措施?
【學生活動】當地可採取溝渠引水灌溉,通過指導讀圖P79南水北調示意,讓學生舉例說明,最後得出跨流域調水這一重要措施,並指導學生在班內交流有關南水北調的材料。
【教師補充】投影南水北調圖,介紹有關南水北調工程的情況。
【展示投影】我國降水分布圖
【教師引導】水資源空間分布與降水量分布有何關系?
【學生活動】歸納總結水資源空間分布的原因?
【教師引導】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蓄水、調水只是合理利用水資源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合理用水,節約用水,請同學們回去以後調查一下家庭用水情況,總結一下,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合理用水和節約用水。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學會提出節水措施。
2、過程與方法:聯系生產、生活,通過事實和資料說明。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節水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培養節水的意識和習慣
三、教學難點:如何聯系生產、生活,通過事實和資料說明節水的重要性
四、教學方法:資料說明法、討論法
五、課前准備:學生:對工業、農業及家庭用水調查
教師:搜集有關節水措施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出示節水標志:讓學生說明該標志的寓意,以此引入課題
【出示板書】: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資料展示】資料1 北京水價漲三毛
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0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調整水價,居民用自來水價格每立方米由1.3元調為1.6元。
資料2 北京水價漲二毛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04年8月1號起,居民用自來水價格每立方米由1.6元調為1.8元。
【教師引導】如何看待北京市居民用自來水的價格調整問題?請同學們展開討論。
【學生活動】從正反兩方面討論,然後選一名代表陳述,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注意引導。
【教師承轉】水資源危機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鍾,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21世紀的主旋律。
【資料展示】請學生對農業、工業、家庭三方面的用水、護水調查,以小組為單位,依次在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面對工業、農業用水狀況,請同學們提出節水和保護水資源的合理化建議。
【學生活動】結合工業、農業用水調查,小組展開討論,形成要點。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承轉】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水,但是對於家庭用水節約情況可能很多同學熟視無睹。下面,各位同學將各自家庭的用水情況在班內交流,然後制訂節水計劃。
【學生活動】每位同學分別展示自家的用水調查。(教材P84表)
【教師引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節水的常識,請同學們補充,全班同學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