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世界氣候分布圖

高中地理世界氣候分布圖

發布時間: 2021-02-23 11:36:24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及分布原因

下面是各種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及特徵: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規律: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分布規律:北緯10°到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熱帶沙漠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形成原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規律: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寒帶
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間.冬季長,一年中至少有9個月為冬季.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小,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雲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冬溫極低.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於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弱,融化慢,每年有5~

㈡ 高中地理,世界范圍內氣候特點比較特殊的有哪些地區

一、北回歸線上的「綠洲」——以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以及我國南方地區.
從全球來看,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部分地區,由於受到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分布著大面積的沙漠和乾旱的草原,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亞的阿拉伯沙漠、北美的亞利桑那沙漠.可是,同樣是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形成料熱帶季風氣候;而我國南方地區也不但擺脫了淪為乾旱荒漠的厄運,反而形成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成為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究其原因,這得益於它們得天獨厚的位置條件.它們處於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交界處,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導致冬夏海陸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進而導致冬夏風向的變化.由於海洋的熱容量比陸地高,冬季大陸上形成高壓,風又陸地吹向海洋,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而夏季情況則相反;這樣在大陸東岸,形成了季風氣候.在大陸內部形成了大陸性氣候.
二、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中美洲西印度群島的東北部、澳大利亞的東北部.
熱帶雨林氣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如亞馬遜平原、剛果盆地、馬來半島.因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上述四個地區雖然遠離赤道,卻也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這更多地取決於它們特殊的地形和位置.因為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洋面上又有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不但氣溫較高,降水特更為豐富,所以發育了熱帶雨林氣候.
三、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特殊氣候.
智利南部的安第斯山西坡年降雨量為2500㎜,而同緯度東坡的巴塔哥尼亞年降雨量只有250㎜,形成乾燥的沙漠地帶.大陸東西兩岸氣候迥然不同,這是因為南美大陸40°~60°大陸西岸面向大西洋,處於西風的迎風控制下,形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東岸雖離海較近,但由於受高大的安第斯山屏障作用,西來氣流產生焚風效應,空氣中水汽消失,很難致雨,降水量大大減少,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
四、「擴張」的氣候類型——以歐洲西部挪威沿岸、澳大利亞中部、非洲撒哈拉為例.
歐洲西部大部分地區緯度位置介於北緯35°~60°之間,面向大西洋,大陸輪廓破碎,深受海洋影響.而且地勢低平,無高大山脈阻擋西風的不斷深入;再加上沿岸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因而擁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年降雨量較豐富,季節分配較均勻.這一氣候類型北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海岸,南到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分布范圍之廣,遠遠超過世界其它大洲的同類型氣候.尤其是與同緯度相比,其北界緯度偏高,在挪威沿岸北緯60°以北直逼北極圈附近,因而導致其北部的亞寒帶針葉林帶的南界緯度比同緯度大陸東岸偏高.這是為什麼?我們注意到西歐沿岸有一股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它常常被人們喻為歐洲的重要「熱源」,它使歐洲西部的冬季氣溫遠遠高於同緯度的平均溫,因而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由於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他使得較低緯度的氣候向較高緯度擴張;使得沿海濕潤氣候可能一直延伸到至陸地離海較遠處.
同理,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使得較高緯度的氣候向較低緯度擴張,如亞歐大陸東岸北緯60度附近;使得內陸乾旱氣候可能一直擴張至寒流經過的沿海,如澳大利亞中部大沙漠直逼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寒流);非洲撒哈拉沙漠幾乎三面都直逼海洋;當然強勁乾燥的信風吹拂和副熱帶高壓代的直接控制也促使了沙漠面積的擴張.
五、地形的「魔法」——以南北美洲西岸氣候、我國橫斷山區、東非高原為例.
局部地區氣候分布的異常現象,其原因中還必須充分注意到地形這一要素.在南北美洲西海岸地區,以北美洲為例,氣候類型自北向南依次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或者熱帶草原氣候;以南美洲為例,自北向南依次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它們的共同點在於:自北向南作有規律的更替,但又作狹長狀的南北延伸.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氣候分布不能深入到內地而只能局限於太平洋沿岸地帶.
在我國橫斷山區高山峽谷相間分布,地形復雜,地勢高峻,因而形成獨特的高山氣候.該氣候類型最大的特點是氣溫和降水隨海拔的變化而變化,正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而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理應處在赤道低壓的控制下,但由於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情況,從而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㈢ 高中地理問題兩條:1.不按世界氣候分布規律的典型地區2.地理必熟地圖

  1. 東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紐西蘭、南美洲溫帶大陸性氣候、巴西東南部和澳大利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2. 世界氣候分布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洋流圖、板塊分布圖、自然帶分布圖、大洲與大洋

㈣ 高中世界區域地理 氣候分布

直布羅陀海峽及周圍沿海地區氣候類型,當然是地中海氣候啦,分布面積就是地中海緣岸回及答其附近。
美國西部的地中海氣候是在與地中海緯度相同的科迪勒喇山系以西的地方,面積比地中海地區小得多了。
該種氣候是地面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輪流控制而形成冬陰雨夏熱旱現象的。地中海因為是海,西風可以把海中水分從大西洋一直帶到巴勒斯坦。而美國,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把水分擋在太平洋緣岸,能有多少面積?

㈤ 求地理地圖冊世界氣候類型---高中

氣候類型、分布、成因及特點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主要分布地區
氣候成因
特點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亞馬孫河流域、剛果河流域、馬來群島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
非洲中部、拉美、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最熱月出現在乾季之末
熱帶季風氣候
北緯10°~北緯25°之間的大陸東岸
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菲律賓群島北部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熱帶沙漠氣候
回歸線-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西部、納米比亞、墨西哥、秘魯、智利境內
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沿岸受寒流影響,乾旱多霧
全年炎熱,乾旱少雨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美國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岸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非、美國加州、智利、澳大利亞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溫帶季風氣候
南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我國華北、東北,日本、朝鮮半島(僅亞州東北部)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亞歐大陸內陸、北美大陸內陸及東岸、巴塔哥尼亞高原
深居大陸內部,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冬寒夏熱,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西歐、南北美洲西岸、澳大利亞東南部、紐西蘭
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70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極地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長,夏短暖,降水少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緯度高,終年受極地高壓帶或東風帶控制
全年嚴寒,降水稀少

冰原氣候
南極大陸、格陵蘭
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緯度高,終年受極地高壓帶或東風帶控制
全年酷寒,降水稀少
高山、高原氣候
青藏高原,天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
地勢高,地形起伏大
水熱條件垂直變化明顯

㈥ 高中地理,全球氣候分布及特點等等如何學好

全球氣候的分布這部分農田在學習是,需要根據氣候地地帶性規律來掌握。由赤版道向兩極氣候有熱帶氣候逐權步變成寒帶氣候。大陸東部地區有熱帶雨林氣候逐漸變成苔原冰原氣候。大陸西部有雨林氣候逐步變成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等。由沿海向內陸氣候有濕潤的氣候中部變化為乾旱的氣候。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容易記住了。

㈦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分布

我就把我知道的寫給你吧

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分布:赤道附近;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氣候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布:東南亞、中南半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季交替;
氣候成因:冬(旱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雨季):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熱帶草原氣候:
氣候分布:南北緯10度~南北回歸線附近;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
氣候成因:乾季受信風帶,濕季受赤道低壓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
氣候分布:回歸線~30度附近;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氣候成因:終年受副高或信風控制(信風是從大陸吹來的干風,且是由高緯吹向低緯,是一個升溫的過程,不易形成降水)。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布:中國的秦嶺淮河以南;
氣候特點:冬低溫少雨,夏濕熱;
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地中海氣候:
氣候分布:30~40度,大陸西岸;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
氣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風(濕)交替控制。

溫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布:35~50度,大陸東岸;
氣候特點:冬寒冷乾燥,夏高溫多雨;
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溫帶大陸性氣候:
氣候分布:溫帶大陸內部;
氣候特點:干,冬冷夏熱溫差大;
氣候成因:身居大陸內部。

溫帶海洋性氣候:
氣候分布:40度~60度,大陸西岸;
氣候特點:終年濕潤,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冬天高於0度,夏天低於20度);
氣候成因:終年受盛行西風控制(風是從海上吹來的暖濕風)。

極地氣候:
氣候分布:極圈內;
氣候特點:終年寒冷乾旱;
氣候成因:緯度高,終年受極地高壓控制。

㈧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及特徵和分布

1.熱帶雨林氣候

分布規律:赤道兩側,(南北緯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呈上升氣流.

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分布規律: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南北緯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特點:常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悶熱多雨,受信風帶控制時,乾旱少雨.

3.熱帶沙漠氣候

分布規律:大致在南北回歸線附近(20-30度)內陸或大陸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特點:常年高溫少雨,乾旱

4.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規律:南亞和東南亞(10-25度大陸東岸)

成因:巨大的海陸熱力差異以及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特點: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氣候

分布規律:30-40度大陸西岸(地中海最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特點:夏季乾旱炎熱.冬季溫和濕潤

6.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

分布規律:亞熱帶大陸東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陸熱力差異

特點:雨熱同期,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7.溫帶海洋性氣候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

成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特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降水均勻.冬季稍多,氣溫年變化小.

8.溫帶大陸性氣候

分布規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40-60度)

成因:遠離海洋,受海洋影響小.

特點:乾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變化大

9.溫帶季風氣候

分布規律:亞洲東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陸熱力差異

特點:雨熱同期,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氣溫年變化大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分布規律:北緯50-70度 主要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㈨ 世界氣候的分布圖的記憶技巧

多看圖,沒事就看圖,看多了就記住了。
每個地方的氣候類型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要和形成因素一起記憶,這樣印象才深刻。
我高中畢業都六七年了,有些記得不是太清楚了,在網上找了一個氣候分布圖,圖不是很清楚,對應著給你大體說說,可能有的氣候類型分布會漏掉,而且我說的一些風帶和洋流名稱可能也不一定對,但是大體上不會錯太多,你自己可以對著書本上看,那上面的圖很清楚詳細。注意結合著洋流和季風的因素看,就是跟你說個思路。
先說溫帶海洋性氣候吧,主要是在西歐北歐,美國的西海岸以及南美洲南海岸一小部分,主要因素是由南北半球的西風帶影響,歐洲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帶的影響,北美西海岸是受阿拉斯加暖流影響。
地中海氣候主要在地中周圍,通過名字就能形象的找出位置。另外非洲南端,澳大利亞南端北美西海岸、南美西海岸小部分也存在地中海氣候的特點。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地中海沿海最為典型的原因是地中海氣候的成因是由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交替控制形成的,亞熱帶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唯一一種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頻繁活動,氣候溫和,最冷月氣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燥少雨,雲量少,陽光好 。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在南北回歸線附近,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信風和寒流的影響,寒流和信風都有減濕作用。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之間。終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C之間,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是指南亞次大陸,印度這塊,主要由季風和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
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美國。澳大利亞、南美等都有部分這種類型的氣候。 主要在大陸的東岸,受暖流影響。
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在大洲大陸,俄羅斯的大部分以及北美大部和南美一部分,常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是非洲、澳大利亞以及南美,在赤道低壓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 ,所以旱雨季分明。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在中國的華北和東北,主要是受海陸熱力性差異,受大洋跟大陸的影響,面積小的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差異是不會產生溫帶季風氣候的。
寒帶氣候主要是指極地氣候。主要在兩極、
高寒氣候主要是在高寒山區。
還是的看書,腦子里一定要有世界地圖的概念。

㈩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世界氣來候類型分布圖如下:自

氣候分類是將全球氣候按某種標准劃分為若干類型的過程。屬同一類型的氣候,其氣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規定的范圍。世界氣候分類應從發生學的觀點出發,綜合考慮氣候形成的諸因子。

同時也應從生產實踐觀點出發,採取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建設密切相關的要素來進行分類。氣候帶與氣候型的名稱應以氣候條件本身來確定。

(10)高中地理世界氣候分布圖擴展閱讀

定義

氣候分類是將全球氣候按某種標准劃分為若干類型的過程。屬同一類型的氣候,其氣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規定的范圍。氣候分類方案因目的或學科而又不同的劃分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

①理論分類法(亦稱成因分類法)。其著眼點是根據形成氣候的因子來劃分,如以氣團為基礎的阿里索夫(蘇聯學者)法。

②實驗分類法(亦稱經驗分類法),如以植物分布為基礎的柯本分布法,有以低利為基礎的緯度分類法和以水分平衡(指降水量、蒸發量與滲流量三者平衡)為基礎的水分分類法。

全球氣候基本類型可分由赤道多雨氣候(又稱熱帶雨林氣候)、信風濕潤氣候(又稱副熱帶濕潤氣候或溫帶濕潤氣候)、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副極地大陸氣候和冰原氣候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