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冷熱不均

高中地理冷熱不均

發布時間: 2021-02-23 10:52:42

❶ 高中 地理 熱力環流

簡單點說,就是熱的地方空氣上升。地下空氣少了,就是近地面低壓。地面上升到空中,空中壓力就大了,就是高壓。而冷的地方正好相反。冷的地方空氣下沉。空中空氣少了地下多了,就成了地下高壓,空中低壓。
理論點說就是:由於赤道地區氣溫高,氣流膨脹上升,高空氣壓較高,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氣流向極地方向流動。又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氣流運動至北緯30度時便堆積下沉,使該地區地表氣壓較高,又該地區位於副熱帶,故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地區地表氣壓較低,於是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地表,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形成低緯環流。在地表,副熱帶高壓地區的氣壓較高,因此氣流向極地方向流動。在極地地區,由於氣溫低,氣流收縮下沉,氣壓高,氣流向赤道方向流動。來自極地的氣流和來自副熱帶的氣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鋒面,稱作極鋒。此地區氣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氣流抬升後,在高空分流,向副熱帶以及極地流動,形成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❷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怎麼導入 求地理老師指點

試著採用熱脹冷縮原理來導入吧。高中學生有一定的物理基礎了。

高中地理為什麼熱力環流中冷高壓寒冷熱低壓炎熱而在

熱低壓冷高壓取決與緯度的高低,比如俄羅斯的西西伯利亞平原緯度高,海拔低;中國的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但海拔高吸收的熱量也高,在加上緯度低,因此青藏高原的溫度高於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溫度

❹ 高一地理必修一熱力環流

太陽輻射能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引起大氣運動。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近地面空氣的受熱不均 ,引起氣流的上升或下沉運動, 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差異和大氣的水平運動都會影響熱力環流的變化。 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由於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其形成過程為:受熱地區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而高空形成高氣壓;受冷地區相反,從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氣壓差,促使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高低空的熱力環流。 熱力環流中氣壓值的判斷
[1]熱的地方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冷處收縮下沉。於是上空相同高度處,熱地方單位面積空氣柱重量(即氣壓)大,冷地方高空氣壓小,高空形成熱-冷的氣流。熱處氣流流失後,整個空氣柱減輕,地面形成低壓,冷處則形成高壓,近地面形成冷-熱的氣流。加上上升、下沉氣流,構成了熱力環流。
熱力環流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較為廣泛,例如山谷風、海陸風、城市風等都是熱力環流的具體體現。 熱力環流與城市規劃。城市內部由於人類活動排放大量余熱,與郊區相比呈現「熱島效應」。城市與郊區之間會形成熱力環流,為保護城市大氣環境,在城市規劃時,要研究城市風的下沉距離。一方面將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之外,以避免工廠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區;另一方面,應將工業衛星城建在城市風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關於海陸風: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熱容大。

❺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中,近地面如果冷,那麼會在近地面形成高壓;而「高壓」盛行下沉氣流,氣溫高.

前者是由於地面冷熱不均,形成:
較熱地區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
較冷地區空氣收縮下降,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
然後,因為氣壓差,所以風從高壓吹向低壓
這是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

糾正兩點:
所謂受「高壓」控制是指整個地區在高氣壓控制下,不論近地面還是高空,而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中較冷地區僅近地面起亞較高,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不是所有高壓控制都氣溫高,有冷高壓和熱高壓之分,比如西伯利亞高壓是冷高壓,而副熱帶高壓是熱高壓。

❻ 【高中地理】為什麼 溫度低 就 氣壓高

這是指簡單的熱力環流中的一般規律。
下墊面的性質不同導致地面冷熱回不均,就出現答了溫度高低各地不同,溫度低的地點,由於空氣遇冷收縮會下沉,該點上空周圍的空氣會流過來補充,使得此處空氣質量增加,近地面受到的壓強升高,形成高壓。

❼ 高中地理為什麼熱力環流中冷高壓寒冷熱低

高壓和低壓是近地面冷熱不均造成的。
近地面冷,氣流冷卻收縮下沉,形成高壓。近地面熱,隆起膨脹上升,形成低壓。

❽ 高中地理,老師在講熱力環流時,說的「高高低低」是什麼意思

熱力環流是來大氣運動最簡源單的形式,由於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其形成過程為:受熱地區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而高空形成高氣壓;受冷地區相反,從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氣壓差,促使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高低空的熱力環流。
熱力環流中氣壓值的判斷
[1]熱的地方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冷處收縮下沉。於是上空相同高度處,熱地方單位面積空氣柱重量(即氣壓)大,冷地方高空氣壓小,高空形成熱-冷的氣流。熱處氣流流失後,整個空氣柱減輕,地面形成低壓,冷處則形成高壓,近地面形成冷-熱的氣流。加上上升、下沉氣流,構成了熱力環流。

❾ 高中地理里為什麼冷熱不均會形成風

風的形成

風的形成乃是空氣流動的結果。風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將大氣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風就是水平運動的空氣,空氣產生運動,主要是由於地球上各緯度所接受的太陽輻射強度不同而形成的。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強,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多、溫度較高;再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日照時間短,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小,溫度低。這種高緯度與低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形成了南北之間的氣壓梯度,使空氣作水平運動,風應沿水平氣壓梯度方向吹,即垂直與等壓線從高壓向低壓吹。
地球在自轉,使空氣水平運動發生偏向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這種力使北半球氣流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右偏轉,所以地球大氣運動除受氣壓梯度力外,還要受地轉偏向里的影響。大氣真實運動是這兩力綜合影響的結果。
實際上,地面風不僅受這兩個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響,山隘和海峽能改變氣流運動的方向,還能使風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卻磨擦大使風速減少,孤立山峰卻因海拔高使風速增大。因此,風向和風速的時空分布較為復雜。
在有海陸差異對氣流運動的影響,在冬季,大陸比海洋冷,大陸氣壓比海洋高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陸比海洋熱,風從海洋吹向內陸。這種隨季節轉換的風,我們稱為季風。所謂的海陸風也是白晝時,大陸上的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卻下沉,在近地層海洋上的氣流吹向大陸,補償大陸的上升氣流,低層風從海洋吹向大陸稱為海風,夜間(冬季)時,情況相反,低層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稱為陸風。
在山區由於熱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間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稱為谷風,後者稱為山風。這是由於白天山坡受熱快,溫度溫度高於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溫度,坡地上的暖空氣從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氣則沿著山坡向上補充流失的空氣,這時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風,稱為谷風。夜間,山坡因輻射冷卻,其降溫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氣交快,冷空氣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稱為山風。
此外,不同的下墊面對風也有影響,如城市、森林、冰雪覆蓋地區等都有相應的影響。光滑地面或摩擦小的地面使風速增大,粗糙地面使風速減小等。

❿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氣溫比較

前者是由於地面冷熱來不均,形成:源
較熱地區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
較冷地區空氣收縮下降,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
然後,因為氣壓差,所以風從高壓吹向低壓
這是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
糾正兩點:
所謂受「高壓」控制是指整個地區在高氣壓控制下,不論近地面還是高空,而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中較冷地區僅近地面起亞較高,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不是所有高壓控制都氣溫高,有冷高壓和熱高壓之分,比如西伯利亞高壓是冷高壓,而副熱帶高壓是熱高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