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青島初中地理小論文題目

青島初中地理小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2-23 10:13:56

初中地理小論文,家鄉的污染問題,我家在青島市平度縣,急!!!!

不給分啊 看在都是平度人的份上給你
5.3.2古樹景觀資源的開發

5.3.2.1科學移植古樹,再創佳景在遵循市場價值規律和滿足景觀生態需要的前提下,現代設計師採用科學移植技術和養護技術對散生在荒山、野地的古樹進行保護性移栽,使古樹的景觀價值、生態效益和自然效益得到更充分的體現。設計師主要通過以古樹為主景和以古樹為襯景這兩方面,根據古樹樹種、樹形、四時之景以及它獨特的人文氣息來對景觀環境進行空間的塑造和場所精神的營建。以古樹為主景在現代城市景觀環境設計中,以古樹為主景,主要是以點景的方式來塑造空間,形成視覺焦點。它們一般運用在城市道路、住宅公共區、建築入口、公園入口等地,既為城市增添特色景觀,也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清涼而優美的休閑處所。如圖所示是某公園以古樹作為入口標志,形成公園標志性景觀。廣州流花湖古榕復壯後景觀效果樹古樹景觀也常運用在建築庭院空間中。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中部庭院空間(見圖5.17),移植的古樹無論是從樹葉色澤、形態、體量上都與棋盤般的菱形白牆、灰色石材屋面、庭院中的池水相統一,整個環境看上去讓人覺得有種輕靈而寫意、素淡而雋永的江南神韻,甚至有點像一張淺淺著色的剪紙畫片。又如在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庭設計中(見圖5.18),建築師採用建築半圍合空間,輕質玻璃材料映襯著古樹青翠的綠葉,使古樹與建築相得意彰。物質世界的發展使得當今社會喧囂繁雜,人們厭煩在水泥方盒子中生活,渴望獲得自然。景觀設計師們通過選取古樹這一既具有自然綠意又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造景要素,結合其他造景要素,如草地、小型灌木、水等,力求營造出一種自然的、鄉土的氣息,讓人們達到心靈上的一種對「家」的回歸。在空間的塑造上力求達到一種靜謐、清幽的效果。如圖5.19和圖5.20所示設計師通過科學移植古樹,將古樹安排在建築庭院空間中,再配合其他低矮綠化、清石等,營造出充滿自然氣息的庭院景觀空間。人們透過玻璃可以欣賞到室外的綠意,也可以走進庭院更真切的感受自然。以古樹為襯景俗語說:「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為了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用古樹作陪襯,使主景形象更加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例如蘇州博物館,其入口厚重而氣派,作為陪襯的古柏樹葉深綠、樹形低矮,與入口風格和諧統一。既不圖5.19古樹庭院(圖片來源:作者自拍)圖5.21蘇州博物館入口庭院空間宣賓奪主,又點綴了建築入口空間(見圖5.21)。博物館中軸線上的北部主庭院(見圖5.22),北牆直接銜接拙政園之補園,設計師借補園之古樹烘托北牆下的片石假山。這種「以壁為紙,以石為繪」,別具一格的山水景觀,呈現出清晰的輪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來彷彿與旁邊的拙政園相連,新舊園景筆斷意連,巧妙地融為了一體。又如湖南大學美雅學院庭院中的古樹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仍然枝繁葉茂,蔭蔽大半個學院(見圖5.23),在它的襯托下使校園更加顯得春意盎然、欣欣向榮。

5.3.2.2原生地古樹景觀的開發城市

古樹景觀的開發城市中的古樹,在歷代城市營建中發揮著重要的職能。一方面表示了城市道路的位置;另一方面又裝點美化了城市環境。它們歷史悠久,古勁滄桑,經歷了千百年風霜雨雪的洗禮與戰火浩劫的考驗,是積淀歷史風雲的活化石,是城市興衰的見證者。它們不僅有著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城市人文、地理起著巨大的陪襯與點綴作用,同時也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蘊與人文內涵;城市中的古樹還具有潛在的旅遊價值,它們是城市景觀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棵棵古樹構成了城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為城市景觀增添了魅力。它們還具有生物生態學價值,古樹成蔭的街道、社區,為人們提供一片休閑的好處所。近些年來社會各界已逐漸意識到古樹的珍貴,並以實際行動來保護和開發城市中留存的古樹資源(見圖5.24)。除了通盤考慮這些古樹的長勢狀況、所處地點的生長環境以外,還充分挖掘古樹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內涵,尤其是對於處在城市歷史文化區中的古樹,應從整體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價值出發,充分考慮歷史街區、歷史環境,來對古樹進行保護性開發充分體現古樹的文化價值和景觀價值,使之成為城市的一道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風景。成都市文殊院歷史文化街區第一期保護性改造將青石、古樹、庭院,青瓦、白牆、挑檐……結合營造具有特色的都市禪林)。同時,有關方面設想,在片區內恢復歷史上曾經存在但目前已經消失了的東岳廟、五嶽宮、娘娘廟、彌勒庵等眾多廟堂建築的外觀。翹角的飛檐,雕花的門窗,蒼老的古樹,久遠的歲月濃縮於一座座川西民居院落。這些院落前期將定位為「泛博物館」的性質,成為川西民居和老成都生活的展示場所,讓人感受到當時老民居的韻味和品位,體驗到當時老成都人普通生活的點點滴滴。走在老樹紅門的小巷,漫步於鋪著青石的街道上,青瓦白牆,恍如進入城市歲月入口。還擬在保護區內形成以文化休閑旅遊為主的城市遊憩功能,以古建築、古廟遺跡、古樹、民俗景觀為核心,突出現代體驗式旅遊。在這里,人們可以在林林總總、千轉百回的古院舊街中細數前塵、追憶歷史;可以在雕樓小築中品味美食、把酒邀月;可以在院壩中品茗娛樂,回味悠悠老院時光;可以在暮鼓晨鍾中拜佛參禪、修身養性……目前,社會上相關負責部門已實實在在地投入資金來保護古樹名木,圍繞古樹名木建設公園景點(見圖5.26)。比如城市街道古樹景觀的保護性開發,城市綜合性公園、古樹主題公園、生態景園、城市遺址公園的建立等,既保護了城市歷史性環境,也極大的保護了古樹名木,延續了城市歷史性景觀,體現了古樹名木的潛在景觀價值,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不同需求。在城市道路景觀的建設中,保護古樹,街道繞道的情況已是普遍現象。比如去年,由長沙援建的龍華嶽麓大道因一古樹而繞道修建,如今,這棵古樹以其最古老成為湖南龍山與湖北來鳳融城路上的一道靚麗風景在北京、上海、杭州、大連等發達城市現已分別籌劃建立以保護古樹、再現古樹景觀的城市公園(見圖5.28,圖5.29)。在北京永定河西岸於2007年已籌劃建立以200多株茂密成林的明清古樹為環境背景,以休閑娛樂為主題的綜合性公園。其中包括太子峪古樹公園等園區。上海市嘉定區為距今已有1217年的高齡古銀杏樹建造上海第一號古樹景觀園區。新建成的景觀園佔地9畝,是原來古樹保護圈的60倍,投資100萬元,除了原有的樹木外,還將移栽數千棵香樟、銀杏,周圍用綠化勾勒,形成以千年古樹為中心的景觀園,並將免費對遊客開放。杭州市為長期湮沒在民居中的杭城罕見古樹群建成古樹公園。這一市區罕見的古樹群以銀杏為主,並有香樟、珊瑚朴、朴樹等,樹齡多為150年左右。整個公園以古樹為重點,並在此基礎上對綠化景觀加以豐富和充實。公園還闢建了古樹大草坪、休閑小廣場和梅園三個景區,以滿足遊人的不同需要。杭州市古樹公園內的古樹群現已成為當地鬧市街頭的一大景觀。此外,城市遺址公園的建立,既是恢復古城風貌的點睛之筆,也是對古城古樹景觀的有效性保護和開發。比如新建成的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以保護城牆為出發點,以展示古城牆的真實面貌為目的,為市民提供了一處清靜、自然、古樸的休閑環境。城牆北側是封閉的鬱郁蔥蔥的綠化帶,而城牆南側園路的線形,結合古老蒼勁的古樹群進行綠化配置,力求簡潔大方。站在城牆古樹下,歷史的凝重感和滄桑感油然而生(見圖5.30,圖5.31)。風景名勝區古樹景觀旅遊項目的開發有人說「風景是水,旅遊是舟,無水則不能行舟」。作為現代文明標志之一的旅遊業,順應人類文明的更替應運而生。設計者們在開發風景旅遊資源的過程中應該先有認識風景、珍惜風景、保護風景,然後才是科學利用的思想,使人文與自然結合的風景名勝,成為取之不竭的財富,用其豐富的文化來滋養萬代人。風景名勝區的古樹資源是名勝古跡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蒼勁挺拔、枝葉繁茂,或古樸虯勁、昂然向上,或枯木逢春、滄桑盡歷,或旁逸斜出、奇枝異態,極具有審美價值(見圖5.32,圖5.33);同時,古樹的存在常常有一段動人傳奇的故事,它們或與神話傳說有關、或與名人逸事有關,或與歷史事件有關,讓人深思讓人遐想。充分保護利用這些資源,挖掘與古樹景點有關聯的人文和各種傳說、典故與史料,可以使景點的內容更加豐富,同時也增加旅遊景點的文化意義,反映出風景區得天獨厚的風景資源。如揚州八怪紀念館旁的唐槐,遊人在遊玩八怪紀念館後,再領略一下千年古槐,追索昔日的槐古道院風采,體會「南柯一夢」的意境,定會餘味無窮。西山大覺寺里,遊人在1200多年樹齡的「西山銀杏王下,以「西山系福」的形式,將「祈福長壽」、「百年好合」、「幸福合家歡」的祝福系在千年古樹上,許下一個個祝福(見圖5.35)。又如麗江玉水寨景區(見圖5.34),是以納西民族文化為核心,與自然景觀完美融合的風景名勝,景點神泉周圍生長著的古樹群,其中最大的兩棵五角楓,1996年被列入《雲南古樹名錄》當中。傳說它們自古就是納西族神泉的衛士,保護著納西族人水源及樹木。在古樹下和神泉旁是納西人祭拜自然神之地,現今成為人們留影紀念的場所。同時,在旅遊區開展專線古樹旅遊線路,結合開展與古樹品種相關的文化節活動,以滿足不同層次旅遊者的不同需求。比如在福州的荔枝節,集採摘、品嘗游賞於一體,使人們在取得樂趣的同時對荔枝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還有如湖南嶽麓山風景名勝區每年開展的嶽麓紅楓節(見圖5.36),以「紅」為主題,開展旅遊活動,力求在其中注入新鮮、健康的內涵,從而達到新穎、活潑、引人入勝,以達到集資料性、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融為一體,增強名勝旅遊的可讀性與感染力,提升人們的認識價值、審美價值,人們游在其中,能夠感受到回歸自然的樂趣和旅遊的意義。鄉村旅遊中的古樹景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帶薪假期的普遍實行,旅遊條件的改觀,國際旅遊業的深入開展對國內旅遊業的影響,人民的旅遊熱情煥發。人們生活內容的多樣化,同樣要求旅遊內容的多樣化,人們要求體驗更多的美好經歷。初級的遊山玩水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專題和特種形式的旅遊日益增加。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普及化,鄉村旅遊品種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差異性吸引越來越多的旅遊者。現在有鄉村旅遊地開始由觀光型為主,發展到度假旅遊、探險旅遊,科學考察旅遊,民俗旅遊,生態旅遊等百花其放的局面(見圖5.37)。鄉村旅遊中古樹作為一特殊景點除了具有極強的觀賞性之外還具有濃厚的地域人文色彩(見圖5.38)。圖5.37農業採摘節(圖片來源:友人提供)古樹景觀資源在我國農村分布比較多,尤其是在一些古村落里,幾乎每個村落都有村落風水林,這些風水林一般都在村落水口處(也稱水口林),並且它們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充分開發和利用這些古樹景觀資源,圍繞這些風水林來營造鄉村旅遊景觀(見圖5.39),對提升村落景觀環境以及保護古樹群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像安徽古村落的風水林(見圖5.40),現在已經是村落水口公園,無論是村裡人還是前來參觀旅遊的客人都無不在水口公園停留觀看、欣賞。據了解,廣州科學城2004年已規劃在城內的玉樹村建設「科學城古樹生態公園」。村內有近百畝樹齡200年以上的古樹,樹種有集秋風、木棉、榕樹、荔枝等多種土生樹種。保留和保護玉樹村內具有歷史文化沉澱、生態濃郁的自然環境以及鄉村旅遊具有重大的意義。有的村落,還圍繞村落古樹營建古樹農家樂,比如在古樹下設涼亭,旅遊者可感受到古樹下的清涼。許多的古樹所在地還是學生寫生畫畫的地方(見圖5.41)。在有的度假區,結合古樹來建造度假休息場所,使旅遊者更能感受到山林野趣。如珠海東澳仙泉山莊座落在蒼翠的海島山頂上,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在東澳島山頂制高點,新建的三層主樓掩映原有百年古樹,秀美絕倫,構成了仙泉山莊的獨特風貌。還有的甚至在古樹樹身內開發景點。南非林波波省桑蘭農場中一棵擁有6000年歷史的空心古樹竟被主人改成)古樹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50了一個可以擠下54人的「樹心酒吧」(見圖5.42)。這棵空心古樹是一棵猴麵包樹,人們在樹洞發現了許多「歷史文物」,顯示了數百年前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土著居民「叢林人」曾在樹洞中生活過的痕跡,此外人們在樹洞中發現了一些在19世紀中期到南非旅行的荷蘭探險者留下的文物。可見這棵古樹是具有及其珍貴的考古價值和觀賞價值。5.3.2.3古樹盆景我國盆景起源於東漢時期華北平原地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的盆景是以樹、石等為主要素材,經過藝術加工,合理布局和精細的養護管理,同時運用美學法則,借鑒畫理,融以詩情,在小小的盆景中再現大自然古樹名木、秀山麗水的一種活的藝術品。講究「詩情畫意」、「主題思想」是中國盆景區別於其他國家盆景的最為重要的特徵。韋金笙大師講:「國際盆栽看重欣賞形象美。中國的盆景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不僅欣賞形象美,同時通過欣賞形象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誘發欣賞者共鳴,進入作品境界的意境美。故中國創作的盆景都給予題名,通過題名,概括意境特徵、神韻、表達主題,使欣賞者顧名思義,對景生情,尋意探勝。」這是中國盆景所具有的最為重要的內涵、意蘊,也是賞析盆景藝術的一個著眼點[43]。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的追求日益漸濃,盆景藝術在,它幾乎已成為美化環境不可缺少的一種園林設施。我國樹木盆景,種類繁多,許多是經過前輩精心養護遺留下來的優秀作品,盆齡已上百年的盆景稱為古樹盆景。優秀的盆景作品,能振奮精神,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當我們看到危崖挺生、雄踞高崗的松柏和古樸蒼勁、姿態優美的梅樁時,常常為其堅貞高潔的形象所激勵;當看到咫尺盆中的「三峽風光」、「桂林山水」時,就會更加熱愛祖國的錦綉河山,提升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而當看到山崖疊嶂、碧水淺流時,又能平撫人燥動的心靈。現代公園景點設計中尤其是在植物園或花卉景園中,古樹盆景是一大景點。欣賞者往往為作品的大效果、大氣勢、虯拙蒼古所吸引而駐足欣賞,進而流連往返,反復觀賞、比較,並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藝術素養與作品進行交流融合、補充修正,在同化與順化中完成美的欣賞活動[44]。此外,古樹盆景自古以來在室內陳設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它對室內環境生態質量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盆景中的綠色植物除了可為居室製造氧氣外,還可增加空氣濕度等。另一方面它可改善室內環境的藝術質量。因為盆景是立體的畫,室內置一、二盆盆景,其效果不亞於掛一、二幅風景畫。人們在欣賞古樹盆景時能陶冶情趣、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工余之暇,明窗凈幾,置一、二盆盆景於室內欣賞,神遊其中,可謂是一種雅趣,其味無窮。

Ⅱ 研究主題:「我們身邊的地理——青島地理」小論文

試論地理美
當我們徜佯在地理大觀園的時候,無不為其美麗所折服!
一、人地關系的和諧美
地理把人地相關性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為我們揭示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自然平等、共生、共存,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和諧的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通過對地理人地相關性的學習,使我們能夠理解到人與自然間的正確關系,理解尊重自然,才能和諧共處的理念,從而體味出一種和諧美。
二、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多樣美
地理以區域環境為研究對象,具有廣闊的空間性,上及天,下達地,藍天、白雲、大海、森林、草原、日月星辰、花鳥魚蟲、沙漠、冰川、城市、鄉村……山水之間,陰陽相配, 冥冥之中剛柔相濟。宇宙的神秘與詭譎,萬物的多樣與和諧。面對一幅幅絢麗的世界圖景,無不為大自然的和諧美麗而震憾!「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靈性出萬象,風骨自高潔」,窮極於山水間,盡享世界的和諧與美麗。
三、地理倫理道德美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其中就含有啟蒙的人地關系的合理內涵,而儒家主張「禮樂合一」、「美善相樂」又把「仁」當作審美理想的核心,強調人類社會中人與人間的和諧,含有更多的人倫成分和濃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因而缺乏對環境、對生命的廣泛關注。道家主張「游於自然之道」、「返樸歸真」、「清靜無為」,試圖在人與自然間建立起混沌的和諧。因其處世消極最終被排斥到主流社會之外。
地理學則要求我們在處理好社會關系的同時,還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一系列關系,對自然講倫理道德,特別是要處理好人與其他生命的關系。因而,在一定的層面上也包含著豐富的環境倫理和生命理性。強調在人與人、人與其他生命之間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秩序,因而具有一定的倫理道德美。有人預言:生態文化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文化,一場群眾性的環保運動正在世界各地興起。
四、地理智慧美
地理智慧主要指: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人類自身生存的智慧。學習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給人們裝上一個「地理頭腦」,教會人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來看待世界,更科學地選擇、安排生活和生產,指導人類理性地生產和消費。在對物質資源的消費方面,呼籲人類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放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
地理智慧要求人們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減少對廢物的排放,以保持人地復合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良好狀態。在人的自身生產方面,主張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相協調。傳統發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為特徵的,常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資源對立起來。地理對人地復合系統開放性和戰略性的研究,為我們建立了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等,從而樹立一種觀察、處理當代事物的整體觀和系統觀,教給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生存的智慧。
五、地理人文精神美
地理「把地球作為人的世界來研究」(J.O.M.克羅克《地理學的范疇》),主張給人以及其他生命更多的人文關照。人文素質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重點在情感和價值觀。地理能賦予我們更高的人文精神。在價值觀方面地理能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人口觀、種族觀、環境觀和資源觀。在情感方面,通過地理國情教育能增強我們的國家意識,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利用綜合、分析和比較的方法去解釋空間效應,展現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結構和特徵,展現與之相關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此差異基礎上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觀。在欣賞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時,幫助我們形成對他人他物和異質性、多樣性的寬容心。地理能強化我們的全球意識,教會我們用全球視野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現實,並將本國、本地區、本鄉、本土置於國際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從而學會尊重與理解、競爭和合作、關心和交往。理解並增進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間的交往交流,用以培養和平共處並具有世界大家庭、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文明為一體的人。
地理教育目的的重點是實現「從能力到責任感的轉變」。強調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人類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注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重視對他人、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感,也重視對世界、對人類的責任感。地理使我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六、地理規律美
地理的規律可分為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地理事物的演變規律等。地理的規律美表現為秩序美、節奏美、數學美等。想像是分析,也是綜合(波德萊爾:《想像力》)。分析和綜合是地理重要的思維方法。聯想是知覺和想像的基礎(朱光潛:《美感與聯想》)。地理規律的認識,離不開高度的想像,在想像中體味到地理的規律美。面對精美的地圖,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同時,張開自由想像力的翅膀,與之展開極富情趣的對話。跨越時空,縱橫馳騁,於是一個富有色彩、聲音、輪廓、香氣和生命的世界便活躍於眼前。
在認識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時,使人聯想到一張巨大的光碟,它們同向、共面、近圓,彷彿在演奏著一曲壯美的宇宙樂章。在認識非洲氣候分布規律時,我們聯想到了對稱。在認識城市中心學說時,不禁使人聯想到蜂房構造。在學習農業區位論中的杜能環時,會使人想到水中的漣漪。在認識海水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時,使我們聯想到如「M」形的山峰。高度的想像,總是與熱情同在。「一個冷淡、淺薄的、尖刻的人是不常具有堅強雄厚的想像力的」(郁達夫:《想像的功用》)。
學習地理需要熱情,在熱情中產生豐富的想像,在不斷地創造、聯想、解釋中,在對地理事物的分析、比較、歸納、演繹中,必將感受到地理規律美的無窮魅力。通過對地理規律美的認識,能賦予我們更多理性,使我們從中不斷向自然界學習、模仿和借鑒,以此創造美的環境、美的生活。從一個小的盆景,一座假山,一座山水城市,大到建設一個寬敞、富裕、干凈、安全的地球,都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學習和模仿。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在庭院經濟的發展、小流域的治理、農業生態模式的建立、小城鎮和工業小區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科學決策,而地理在各種決策中會提供廣泛的人文咨詢、人文設計和人文論證。並用美的地理規律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七、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褚大健先生對復雜的科學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獨具慧眼,發現了科學知識體系具有的球狀結構。認為: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向內,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與此相似,科學知識從內到外,由知識內核、知識幔層和知識外殼組成。知識外殼由事實性知識組成,重點說明「是什麼」。知識幔層由定律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怎麼樣」,知識內核由原理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為什麼」。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也是如此,對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探討,我們會感到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席勒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惟一的途徑是先使人成為審美的人」。地理的審美能賦予我們對地理更多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地理審美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並用地理美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Ⅲ 初中地理小課題題目有哪些

您是指詳細的題目還是大的方向呢?
初中地理主要分為兩部分,世界地回理和初中地理,世界地理主要是答各大洲地形、氣候、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介紹以及各大洲主要國家的人文地理的介紹。中國地理主要是分章介紹我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氣候地形、工農業、商業、旅遊業、再是我們國家的四大分區。

Ⅳ 我寫的一篇地理論文,題目是《看青島旅遊業繁榮原因》,誰能幫我想一個更好的題目。

《探秘青島--記青島旅遊發展之路》

Ⅳ 關於地理論文題目有哪些

一、最新地理論文選題參考

1、產業地理集中、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測量與辨識

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3、中國製造業的地理集聚與形成機制

4、論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5、能源地理學——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定量評價及其地理分布

6、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術貢獻

7、地理學: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8、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 …

9、地理空間數據的可視化

10、產業地理集聚與外商直接投資產業分布——以北京市製造業為例

11、關於地理學的區域性和地域分異研究

1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13、要素稟賦、地理因素與新國際分工

14、集成GIS和細胞自動機模型進行地理時空過程模擬與預測的新方法

15、地理和貿易

16、綠洲地理特徵及其氣候效應

17、產業特徵、空間競爭與製造業地理集中——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18、中國21世紀議程與地理學

19、對自然地理區劃方法的認識與思考

20、我國古地理學的形成、發展、問題和共識

二、地理論文題目大全

1、GIS環境下面向地理特徵的制圖概括的理論和方法

2、分形理論在人文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

3、地理科學的信息化與現代化

4、中國地理學發展若干值得思考的問題

5、華北植物區系地理

6、地理數據尺度轉換方法研究進展

7、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研究進展

8、我國土壤動物生態地理研究進展

9、河南農區經濟發展差異地理影響的小尺度分析

10、西方地理學界關於生產性服務業作用研究述評

11、煙粉虱不同地理種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統發育

12、新疆黃山東銅陵硫化物礦床Re—Os同位素測定及其地理動力學意義

13、地理空間的尺度-結構分析模式探討

14、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5、科學地理解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

16、中國青年大腸癌的發病特點及地理分布

17、關於綜合地理區劃若干問題的探討

18、我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制度選擇

19、金融地理學:國外地理學科研究新動向

20、WebGIS中的地理關系資料庫模型研究

三、熱門地理專業論文題目推薦

1、北京市地理編碼資料庫的研究

2、小熊貓種群遺傳結構和地理分化

3、計算機網路信息空間(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展望

4、產業地理集中研究進展

5、地理標志的性質和保護模式選擇

6、伊犁野果林的生態地理特徵和群落學問題

7、祁連山區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徵

8、地理環境演變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鄂爾多斯地區晚第四紀以來地理環境演變的研究

9、地理生態學的乾燥度指數及其應用評述

10、從地圖到地理信息系統與虛擬地理環境--試論地理學語言的演變

11、我國SO_2和NO_X排放強度地理分布和歷史趨勢

12、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3、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生產力的影響 Ⅰ.中國森林現實生產力的特徵及地理分布格局

14、中國城市地理

15、三江源地區植被指數下降趨勢的空間特徵及其地理背景

16、中國城市體系的「中心—******模式」:地理與經濟增長的經驗研究

17、中國城市地理

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貯量及其地理分布規律

19、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地理分布的影響及對策

20、地理和貿易

四、關於地理畢業論文題目

1、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

2、中國農村空心化的地理學研究與整治實踐

3、論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

4、中國製造業地理集中與省區專業化

5、我國濕地研究進展——獻給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6、地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

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樣性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8、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態問題

9、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0、景觀生態戰略點識別方法與理論地理學的表面模型

11、植物區系地理

12、地理位置與優惠政策對中國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貢獻

13、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14、關於地理學的「人-地系統」理論研究

15、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17、植物區系地理

18、地理科學的中國進展與國際趨勢

19、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20、分形理論在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五、比較好寫的地理論文題目

1、從地理空間到地理網路空間的變化趨勢--兼論西方學者關於電信對地區影響的研究

2、人文地理學"空間"內涵的演進

3、中國氨的排放強度地理分布

4、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地理區劃

5、談地理科學的內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國地理學會...

6、生態地理區域界線劃分的指標體系

7、栓皮櫟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8、經驗地理解法官的思維和行為——波斯納《法官如何思考》譯後

9、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

10、西南區野生狗牙根遺傳多樣性的ISSR標記與地理來源分析

11、四川省農作物生產力的地理分布

12、論地理空間形象思維——空間意象的發展

13、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於中國大陸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間分布及環境因素分析

14、產業地理集中度測度方法研究

15、產業集聚:地理學與經濟學主流觀點的對比

16、人文主義與後現代化主義之興起及西方新區域地理學之發展
17、我國20世紀地理學發展回顧及新世紀前景展望--祝賀中國地理學會創立90周年
18、馬氏珠母貝不同地理種群內自繁和種群間雜交子一代形態性狀參數及相關性分析
19、中國對蝦(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黃、渤海3個野生地理群遺傳多樣性的微衛星DNA分析
20、家蠶不同地理品種分子系統學研究

Ⅵ 地理論文題目什麼好(初中的!!)

應該以人文地理為主,如:我家門前馬路的變遷;我家門前一條街的變遷;我家內小區的歷史;我家小容區的建設;學校西門門前商業網點的分布現狀與成因分析;學校東門公交車線路的合理性分析;學校南門流動商販存在的必要性和弊端;and so on,關鍵要調查身邊的事情。

自然地理的可以是:日偏食的觀測;月有陰晴圓缺——月相的觀測與規律總結;木星的軌跡;長庚與啟明——神出鬼沒的金星。諸如此類。

以上適合城市學生觀測。

農村學生可以做的就更多了。土地使用權的變遷;土壤性狀分析;大豆與玉米的輪作的益處與不足;北斗七星勺柄指向的變化——恆星的視運動。太多了。

Ⅶ 初中的地理小論文,幫我想想寫什麼題目好

主題:關注來生態平衡,保護自自然環境
你可以先寫生態平衡的事,比如環境破壞,水土流失,從而造成各種現象,如土地荒漠化、動植物減少,甚至滅絕。這些可以是自然原因,也可以是人為原因,不過我個人覺得寫人為的原因會比較好寫,你可以上網找資源,套進去就可以了。最後防寫環境的原因、措施等,應該怎麼做,要實際客觀,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不懂可以qq聯系我。(貓君個人觀點,謝絕復制轉載)

Ⅷ 怎麼寫初中的地理小論文,3000字以內2

選題:全球變暖、保護環境、能源問題、如何開發新能源、大氣污染、水污染、地震、海嘯、旅遊資源、全國交通發展規劃、城鄉規劃、火山噴發等等。

Ⅸ 我們身邊的地理——青島地理小論文1500字以上,快快快快快。

1.連接南北兩極的線
2.指示東西方向
3.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
4.所有經線都呈半圓狀版
5.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權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個半球
追問
只有四個要填寫的
這個是什麼
最好把表格填下來
最好了
懸賞分可商量的
回答
5是多餘的,四個空按順序填前4個就可以了。

追問
哦哦
還想問個題目:(謝謝,我還會加的)
讀圖分析,完成下列各題
有兩個圈
甲圈:
有5個圈組成,最裡面的最小,最外面的最大
然後中間寫著北極
最下的全是80°N
下面還有四個空格(也就是下面幾個圓的分別寫出來,還有四個圓,一個比一個大)

乙圈:
和上面的一樣,只是中間寫的是南極
最小的圈寫得時80°S
下面還是四個空格
你去填

麻煩你了
回答
甲圈中「最下的全是80°N」是什麼意思?
乙圈四個空格應該填70°S、60°S、50°S、40°

Ⅹ 初中關於青島的地理研究性學習論文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