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師專業技能測試題
⑴ 08年張店區初中地理教師考試試題和答案
王仔~!
咱不至於作弊吧~!
⑵ 教師資格證初中地理面試試題給出的題有具體內容嗎
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題目中有除了抽到的題目,還有參考內容的。
希望吾愛吾師教師資格證考試網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⑶ 中學地理教師招聘考試專業課筆試內容是考初中還是高中
應該是初中
⑷ 誰能給個好的初中地理教師入編考試真題
我這里有一套,你看看對你有幫助嗎?株洲市08年高中地理教師考試試題及參考. 2.對例題和經典試題的評析、講解最能體現一個教師的基本功和知識底蘊。
⑸ 跪求 2010江西中小學教師招聘 初中地理專業知識考試真題及答案
木有
⑹ 誰能給個好的初中地理教師入編考試真題
我這里有一套,你看看對你有幫助嗎?
株洲市08年高中地理教師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1.一個學生向教師提問:「老師,您告訴我們『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您又告訴我們『外力作用的方向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趨向平坦』,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面對這個學生的提問,作為一個教師你應該如何應對?(10分)
首先應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立思維和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3分)。再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外力作用的方向的確是削高填低,黃土高原千溝萬壑自然景觀也的確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這其實並不矛盾(3分)。因為正是外力作用把黃土高原上的物質搬運到了華北平原和渤海,這本身就是一個削高填低的過程;至於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的形態是這一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因為黃土高原上不同的地表形態下抵抗侵蝕的能力是不同的,地表結構的差異在外力作用下就表現為千溝萬壑的形態,但這種形態是不穩定的,若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最終將全部被搬運到低地去(4分)。
.
2.對例題和經典試題的評析、講解最能體現一個教師的基本功和知識底蘊。下面為一組2004年全國高考文綜試題,請對這組試題作出簡要的評析(提示:可從命題意圖、解題思路、對試題的評價等方面進行評析)(15分)
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號成功定點於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課外活動小組擬觀測該衛星。回答10~11題。
10.一天中,觀看到衛星被陽光照射面積最大的時間(北京時間)是
A.1時前後 B.7時前後 C.11時前後 D.13時前後
11.每天同一時間,觀測到衛星被陽光照射面積最大的一天在
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該題命題意圖:通過衛星的材料切入月相的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6分)。
解題思路:①提取有效信息——衛星的定點位置(103°E赤道上空)和觀測小組位置在天津(約117°E、39°N)以及月相變化的相關知識(2分)。②思維過程——因為衛星本身不發光,需要反射太陽光線才能被地球上的人看到,所以可把衛星看作一個人造月球,但不同的是它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它繞地球運轉的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一致)。月相的變化取決於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同理,衛星上能看到的被太陽光線照射面積的大小取決於太陽、月球、觀察者三者的相對位置。只有當太陽從觀察者背後的方向照射過來時,衛星最亮。由此可推斷第10題應選A(因為天津的位置比103°E約偏東14度,大約早1個小時)。第11題就應選B(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觀測者的位置同在北半球)(4分)
試題評價:命題過程中的創新主要是情境的創設和立意的境界。本題通過課外活動小組觀測衛星的情境自然的切入月相的知識,並把地球的公轉、自轉、時區和區時、天津的地理位置等知識濃縮在兩道選擇題中,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思維容量,是一道區分度很高的試題。(3分)
(本題是一道虛假情境的試題:首先,該題假定衛星的形狀是個球形,但實際上衛星可見部分主要是可變化方向的太陽能電池板,它的位置變化與月相變化規律完全無關;第二,衛星在觀測者看來只是個小光點,除非有強大的望遠鏡否則不可能看到類似月相的變化,並且因為太陽位置差異導致的亮度變化很容易淹沒在雲量、天氣、大氣透明度、能見度、大氣擾動等因素的影響中。)
3.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期望值。它是備課過程的原點,也是教學過程的歸宿。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標准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教學目標進行的界定顯然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材中的一個片斷,請分析這一小節教材所應達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5分)
二.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天體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恆運動維系著它們之間的關系,組成了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一) 銀河系及河外星系
銀河系及河外星系主要是由恆星等比較大的天體組成的,恆星之間的距離以光年為最小單位。例如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為4.2光年。
我們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銀河系。銀河系中除了大量的恆星以外,還有很多由塵埃和氣體等組成的雲霧狀天體,稱為星雲。銀河系以外有一些看似星雲的天體,實際上是與銀河系同級別的恆星系統,我們稱為河外星系。到20世紀末,人類觀測到的河外星系超過1250億個。它們都與銀河系一樣包含著數十億到數千億顆恆星,直徑從幾千光年到幾十萬光年不等。
銀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構成了最大的天體系統,稱為總星系。它包括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體。迄今為止,人類探索宇宙的能力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從此種意義上說,總星系就是天文學家所說的可見宇宙。
(1)激發學生對宇宙探究的渴望與激情。(5分)
(2)讓學生認識到宇宙是物質的,從而逐步樹立唯物主義的宇宙觀。(5分)
(3)通過感悟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巨大跨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5分)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酌情計分)
4.新課程標准與原教學大綱相比,一個重要的創新點在於把內容標准用行為目標的方式來表述,如「結合實例,分析……」;「舉例說明……」;「以某區域為例,分析……」等。這實際上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量使用生動、鮮活、身邊的事例和材料,來升華自己的教學過程。而這些事例和材料要靠教師在平時點滴的挖掘、積累、整理、提升。株洲就是一個地理特徵十分鮮明的城市,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供挖掘。你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了哪些取材於株洲的教學資源?(15分)
例:株洲是一個移民城市,通過分析株洲居民原藉的地理分布可以闡釋人口遷移過程及主要原因;可以通過分析株洲各地迥異的方言來探討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株洲城市各區不同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特徵是城市地域結構理論的活教材;株洲城市空間的發展、長株潭城市群的建設可以豐富城市化過程理論、可以說明城市化對環境的影響;株洲工業的分布及工業污染對環境的影響、污染的治理等是闡釋工業區位理論、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的最生動實例……(答案合理均可酌情計分,但必須把株洲的實例、材料用地理學的專業術語進行描述或與地理學的原理、理論、教材中的具體內容相聯系的答案才是有效答案。每個有效答案計5分,至少需答出三個有效答案。)
5.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主要基於以下基本理念: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而研究性學習的設置正是這些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你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了哪些研究性學習項目?你是如何組織實施的?(15分)
寫出開展過的研究性學習項目內容每項計3分共6分,實施過程包括對選題、制定研究方案、調查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答辯等環節的指導必須基本完整、真實、可操作計9分
⑺ 考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證,請問有什麼可以做科目三試題的
地理學科教師資格證分為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兩類。
1)筆試
①兩類筆試公共科目是科目一回《綜合素答質》、科目二《教育知識與能力》。
②初中需考科目三(初級中學)《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針對初中地理課程;
高中需考科目三(高級中學)《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針對高中地理課程。
2)面試與筆試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相同。
教師資格統考報名入口是「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網」。
報名流程如圖:
向左轉|向右轉
其中填報個人信息,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報考類別、學習形式、是否師范生、學校名稱、是否大學在讀、院系班級、最高學歷、最高學位等)。
⑻ 江西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 初中地理專業知識考試試卷題型有哪些
江西教師招聘考試地理專業
你可以去 江西巨人教育網的2012江西教師招聘考試備考專題查詢
什麼專業都有,資料齊全。
⑼ 初中地理說課,考教師資格證的教育教學能力測試,誰能給個範文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說課材料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 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學要求
本課選自新教材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本節課著重講第二部分及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第三部分人口、糧食與環境,以較多的圖片等事實材料說話,使學生能直觀認識本區牲,同時安排適當的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引起學生對某些地理現象或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的探究興趣,針對這些,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特製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理解單一商品經濟形成的原因;
認識本區嚴重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
2、 能力目標:
地圖上能夠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
通過地圖、圖片及相關資料的分析、閱讀,能認識到本地區人口和糧食、乾旱和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通過對這幾大問題的剖析,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 情感目標:
通過綜合分析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察;
滲透全環意識到,注重保護環境。
教學重難點:
典型的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區的具體表現及成因分析;
人口、糧食、環境問題嚴重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使學生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全球意識。
二、 說教法
為了適應新的教學形勢,教師應釋放和開發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用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探究活動,激發其興趣。盡可能創造條件,提供材料,工具和線索,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和思考,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三、 說學法
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彩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活動,不再對其思維進行嚴格束縛與限制,使其與教師全方位互動,主動學習。
四、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以2010年世界盃舉辦地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 教授新課
學生通過觀察圖示及開展「找朋友」活動明確初級產品的概念,通過課件的圖示展現,學生自己觀察,歸納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識圖用圖能力,分組進行討論,得出單一商品經濟的表現及成因,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由特徵引入糧食問題,根據同示的資料、地圖等相關內容,師生共同探討有關人口—糧食—環境問題的表現及成因。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得出結論,有利於培養學生歸納表述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同時也有得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記憶所學到的知識要點。
五、 說效果
本課在設計時,以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並重,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挖掘其潛力,力求營造一種輕松、憐憫的學習氣氛,構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平等、愉悅的教學活動中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欣賞學生的表現,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達到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