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初二公式總結歸納
Ⅰ 初一初二的所有公式!!!
初中數學公式大全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
180°
18
推論
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
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
推論
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
邊角邊公理
(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
角邊角公理
( ASA)
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
推論
(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
邊邊邊公理
(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
斜邊、直角邊公理
(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
即等邊對等角)
31
推論
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論
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
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
推論
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
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
30°
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
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
定理
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
定理
3
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45
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
a
、
b
的平方和、等於斜邊
c
的平方,即
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
a
、
b
、
c
有關系
a^2+b^2=c^2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Ⅱ 初二地理知識點總結(全面的)
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 )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 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 )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季風區 濕潤、半濕潤區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
森林 濕潤區 山地
草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乾旱區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9、我國的交通
●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
①蘭新線 ②青藏線(未建成) ③包蘭線 ④京九線
⑤寶成線 ⑥成昆線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根據需要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略)
9、我國的農業
●農業的地區分布:
東、西部差異: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東部
種植業 畜牧業 種植業 林業 漁業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 東北、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的人工林區 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方種植業的差異:
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一年幾熟) 主要作物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 小麥 花生 甜菜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區: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P102圖4.16填充圖冊P32五)
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
●農業生產還受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發展農業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10、我國的工業
●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 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 )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 沿海地區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徵:從業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快。
(2) 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3) 開發側重點:沿海地區側重(科技園區型) 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側重(貿易導向型)型產業;內陸地區側重與(國防軍事類)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上海:優化調整了工業的產業結構。(上海工業的變化)
北京:增長速度快,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
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網路購物、SOHO族、網路社區等
Ⅲ 求初中八年級下學期物理的公式歸納,以及所有推倒式
10.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 電阻 成反比。(當 電阻 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 正比 ,當 電壓 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 反比 。
11.公式: I=U/R ( ) 式中單位:I→ 安培;U→伏特;R→歐姆。
13.歐姆定律的應用:
同一個電阻,電阻值不變,電阻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電阻 不變 。通過的電流將 變大(填「變大、不變、變小」)(R=U/I)
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 小 。(I=U/R)
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 大 。(U=IR)
14.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
①電流: I=I1=I2 (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 U=U1+U2 (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壓之和)
電阻: R=R1+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則有R總= nR
分壓作用:U1:U2 = R1:R2 ;③比例關系:電流:I1∶I2= 1:1
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
①電流: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 U=U1=U2 (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 1/R=1/R1+1/R2(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並聯,則有R總= R/n ; ④分流作用: I1∶I2=R2:R1 ;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 1:1
15.伏安法測電阻:(1)測量原理: R=U/I 。(2)電路圖:
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改變電阻的兩端電壓。②保護電路。
9.1 電功 電功率 電熱
1.電功(W): 電流所做的功 叫電功。
2.電流做功的特點:電流做功時,把 電 能轉化為 其它形式的能 。
3.電功的單位:國際單位: J 。常用單位有:度(千瓦時),1度=1 千瓦時 =3.6×106焦耳。
4.電能表是測量 消耗電能多少 的工具。
5.電流做功的多少與 電壓 、 電流 和 通電時間 有關。電功計算公式: W=UIt 。
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6.計算電功還可用以下公式:W=I2Rt ; ,W=Pt;
7.電功率(P)定義:電流在 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國際單位有: 瓦特 ;常用單位有:千瓦
8計算電功率公式:P= W/t = UI (式中單位P→ W ;W→ J;t→ S ;U→ V );I→ A
9.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 小時 ,則P的單位是 千瓦 。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只適用於純電阻電路):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額):用電器 正常工作時 的電壓。額定功率(P額):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實際功率(P實):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以燈為例子: 當U實> U額時,則P實 > P額 ;燈很亮 ,易 燒壞 。
當U實< U額時,則P實 <P額;燈很 暗 ,
當U實= U額時,則P實 = P額;燈 正常發光 。
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 1/4 。例一盞燈標有「220V100W」是表示額定電壓是220伏, 額定功率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 25W 。)
14.測小燈泡的電功率
1.實驗原理: P=UI
2.實驗器材:(圖中所畫元件)3.電路圖:(如右圖)
4.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①改變電阻的兩端電壓。②保護電路。
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斷開 ,開關閉合之前應把滑動變阻器調至 阻值最大
15.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時間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單位Q→焦;I→安(A);R→歐(Ω);t→秒。)
17.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 (電功) 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 則有W= Q ,可用計算電功的公式來計算Q。(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
18.電熱器是利用電流的 熱 效應的設備,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 電阻絲,它是由電阻率大、 熔點 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組成的。家用電器中屬於電熱器的有電飯煲 、電熨斗、電爐、電熱水器等等。
9.2 家庭安全用電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 電能表 → 閘刀開關 → 保險絲 →用電器 組成
兩根進戶線是 火線 和 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是220V,可用 測電筆來判別。如果測電筆中氖管發光,則所測的是 火線 ,不發光的是零線。測電筆使用時,手一定要接觸 筆卡 ,手一定不能接觸 筆尖 。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 並聯 的。而開關則要與它所控制的用電器 串聯 。
保險絲:是用 電阻率 大, 熔點高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保險產生較多的 熱量 ,使它的溫度達到 熔點 ,從而熔斷,自動 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由於鐵和銅的 熔點 較高,所以不能用鐵絲和銅絲來代替保險絲。
現在有一種新型保險裝置叫 自動空氣開關,這種裝置被附加在總開關上。
螺絲口燈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 零線 上。一隻電能表標有「220V,5A」表示:額定電壓是220V,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 是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為 1100W 的家庭電路中。
三孔插座中比兩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與 地 相連的,當用電器的三腳插頭插在三孔插座里時,除了將用電部分連在電路中外,還把用電器的 金屬外殼 和 大地 連接起來。
引起電路火災的原因:一是 總功率過大 ;二是電路中某處 發生短路 。
引起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電路發生短路 ;二是用電器 總功率 過大。
10.家庭電路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和 火線 接觸,引起一定強度的電流通過人體所造成的。(1)單線觸電:人站在地上單手觸到 火線 。(2)雙線觸電:人站在絕緣體上雙手同時接觸到 火線 和 零線 。
11.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 不要接觸低壓帶電體;②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
12.家庭電路中發生觸電事故時,應當趕快 切斷電源 ,或者用乾燥的木棍、竹竿將電線挑開。
10.1電和磁(一)
磁性:物體吸引 鐵、鈷、鎳 等物質的性質。
磁體: 具有磁性的物質 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極:磁體上 磁性最強 的部分叫磁極。
任何磁體都有 兩 個磁極,一個是 南極 ;另一個是 北極
磁極間的作用: 同名磁極互相排斥, 異名 磁極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常見的能被磁化的物質有鐵、鈷、鎳、等。
磁體周圍存在著 磁場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 磁場 發生的。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 磁力的作用。
磁場的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 北極 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線。磁體周圍的磁感線是從它北極出來,回到 南極。(磁感線是不存在的,用虛線表示,且不相交)
磁場中某點四向同一:磁場中某點的 磁場方向、 磁感線 方向、小磁針靜止時 北極 指的方向、小磁針 北極的受力方向相同。
10.地球本身是一個巨大的 磁體 。 地球周圍空間存在 磁場,叫 地磁場。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位置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並不重合,它們的夾角稱 磁偏角 ,我國學者: 沈括 最早記述這一現象。)
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電流的磁場方向跟 電流方向 有關。
12. 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和條形磁體的磁場一樣.通電螺線管的性質: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③插入鐵芯,磁性大大增強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可用 安培定則 來判斷。
13.電磁鐵:內部帶有 鐵芯 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
電磁鐵的常見應用在電鈴、電話、電動機 、 電磁起重機 等。
16.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通斷電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的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③磁極可由 電流方向 和 繞線方向 來改變。
17.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 電磁鐵 來控制的 一種開關 。它的作用可實現 遠距離 操作,利用 低 電壓、 弱 電流來控制 高 電壓、 強 電流。還可實現 自動 控制。
18.電話基本原理: 振動 →變化的電流 → 振動 , 電話是由 聽筒 和 話筒 組成,其中 聽 筒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
10.2 電和磁(二)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1)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 磁 力的作用。(2)磁場力的方向:不僅跟導體中的 電流 方向有關,還跟磁感線方向有關。(3)當導體中的電流和磁感性平行時,磁場對導體 沒有 (有、沒有)力的作用。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發生運動的過程就是 電能 轉化為 機械能 的過程。
磁場對電流作用的應用:直流電動機就是根據磁場對通電線圈產生 磁力 的作用而使它轉動 的原理製造而成。換向器能自動改變線圈中的 電流方向 ,使線圈連續轉動。
奧斯特首先發現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 法拉弟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導致了 發電機 的發明。
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 一部分導體 在磁場中做 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 電磁感應現象 ,產生的電流叫 感應電流 。
產生感生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 閉合;②只是電路的 一部分 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 切割磁感線 運動。
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 運動方向和 磁感線方向有關。
電磁感應現象中能量是 機械 轉化為 電 。
發電機的原理是根據 電磁感應 現象製成的。交流發電機主要由 定子 和 轉子 組成。現代大型旋轉磁極式發電機是採用 線圈 不動, 磁極 轉動的方式發電。
10.周期性改變 方向 的電流叫做交流電。 電流 方向不改變的電流叫做直流電。我國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的周期是 0.02S ,頻率是 50HZ ,交流電的方向每周期改變 2 次,我國用交流電方向1秒內改變 100 次。
1.信息傳播的五次巨大變革:語言傳播 文字傳播 印刷傳播 電子傳播 網路傳播。
2.波的基本特徵是:波長、 波速 、頻率和 周期 。周期和頻率的關系: T=1/f 。
3.根據λ=VT=V/f可知:頻率越高的電磁波,波長越 短 。
4.電磁波 能 (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 金屬罩能對電磁波起屏蔽作用。光是 電磁 波。
Ⅳ 初二物理知識及公式歸納
初二物理 復習綱要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
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 參照物並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一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如圖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圖)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如圖)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運像變小」
口決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隨著物距變;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七、質量和密度
1、質量
(1) 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 )。常用單位有噸(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 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 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 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義
(1) 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說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
(2) 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
(4)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② 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和運動的方向改變。
(2) 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
4、力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來表示。1N大小相當於拿起2個雞蛋的力。
5、力的測量
(1) 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2) 彈簧秤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
6、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1) 觀察彈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在零刻線上
(2) 讀數時,視線、指針和刻度線應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
9、力的圖示的做圖方法
(1) 畫出受力物體:一般可以用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圓圈表示。
(2) 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且畫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的接觸面的中點,如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接觸或同一物體上受二個以上的力,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
(3) 確定標度:如用1厘米線段長代表多少牛頓。
(4) 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起,按所定標度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用來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尾畫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6) 將所圖示的力的符號和數值標在箭頭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圖
某些情況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體的受力情況,不需要精確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則可以畫力的示意圖。
11、重力的概念
(1) 定義: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②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其中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2)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另外一個力,它只不過是替了原來作用的兩個力,不要誤認為物體同時還受到合力的作用。②兩個力合成的條件是這兩個力須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否則求合力無意義。
14、力的合成
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當兩個力方向相同是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和;方向與兩力的方向相同
數學表述:F合 =F1 + F2
(2)當兩下力方向相反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差,方向為較大力的方向
數學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Ⅳ 初中地理、物理、化學公式大全
這些公式其實你可以去買一本袖珍型的小本子,上面都有,我這里有點亂
初中化學 常用計算公式
一. 常用計算公式:
(1)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一個原子的質量 / 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2)設某化合物化學式為AmBn
①它的相對分子質量=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②A元素與B元素的質量比=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③A元素的質量分數ω=A的相對原子質量×m /AmBn的相對分子質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質的質量分數(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4)標准狀況下氣體密度(g/L)=氣體質量(g)/氣體體積(L)
(5)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
純物質的質量/(純物質的質量+雜質的質量) × 100%=
1- 雜質的質量分數
(6)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 100% =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 100%
(7)溶液的稀釋與濃縮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增加的溶劑質量) × b%稀
(8)相對溶質不同質量分數的兩種溶液混合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M稀) × c%
(9)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鍾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主單位:千克; 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准,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公式: m=ρV 國際單位:千克/米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關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讀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3千克。
⒉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質量,量筒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簡單機械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處於水位置的目的:便於直接測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於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於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⒉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距離。W=FS 功的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瓦特; W的單位:焦耳; t的單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⒊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 U=2f時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v<2f 倒縮小實 照相機
f<u<2f v>2f 倒放大實 幻燈機
u<f 放大正虛 放大鏡
⒌凸透鏡成像實驗: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個高度上。
九、熱學:
⒈溫度t: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是一個狀態量。】
常用溫度計原理:根據液體熱脹冷縮性質。
溫度計與體溫計的不同點: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彎曲細管,④使用方法。
⒉熱傳遞條件:有溫度差。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是過程量】
熱傳遞的方式:傳導(熱沿著物體傳遞)、對流(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實現熱傳遞)和輻射(高溫物體直接向外發射出熱)三種。
⒊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方式:蒸發和沸騰,汽化要吸熱。
影響蒸發快慢因素:①液體溫度,②液體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蒸發有致冷作用。
⒋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單位:焦/(千克℃) 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讀法:4.2×103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物理含義:表示質量為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熱量為4.2×103焦。
⒌熱量計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與c、m、⊿t成正比,c、m、⊿t之間成反比。⊿t=Q/cm
6.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內能單位:焦耳
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即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它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十、電路
⒈電路由電源、電鍵、用電器、導線等元件組成。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 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電器短路等現象。
⒉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酸、鹼、鹽的水溶液。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木頭、玻璃等。
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⒊串、並聯電路的識別:串聯:電流不分叉,並聯:電流有分叉。
【把非標准電路圖轉化為標準的電路圖的方法:採用電流流徑法。】
十一、電流定律
⒈電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
電流I: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 Q=It
電流單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
測量電流用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並考慮量程適合。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
⒉電壓U: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單位:伏特(V)。
測量電壓用電壓表(伏特表),並聯在電路(用電器、電源)兩端,並考慮量程適合。
⒊電阻R:導電物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符號:R,單位:歐姆、千歐、兆歐。
電阻大小跟導線長度成正比,橫截面積成反比,還與材料有關。【 】
導體電阻不同,串聯在電路中時,電流相同(1∶1)。 導體電阻不同,並聯在電路中時,電壓相同(1:1)
⒋歐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導體電阻R=U/I。對一確定的導體若電壓變化、電流也發生變化,但電阻值不變。
⒌串聯電路特點: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電阻不同的兩導體串聯後,電阻較大的兩端電壓較大,兩端電壓較小的導體電阻較小。
例題:一隻標有「6V、3W」電燈,接到標有8伏電路中,如何聯接一個多大電阻,才能使小燈泡正常發光?
解:由於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於總電壓8伏大於電燈額定電壓6伏,應串聯一隻電阻R2 如右圖,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歐。答:(略)
⒍並聯電路特點: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電阻不同的兩導體並聯:電阻較大的通過的電流較小,通過電流較大的導體電阻小。
例:如圖R2=6歐,K斷開時安培表的示數為0.4安,K閉合時,A表示數為1.2安。求:①R1阻值 ②電源電壓 ③總電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歐
求:R1;U;R
解:∵R1、R2並聯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據歐姆定律U2=I2R2=0.8安×6歐=4.8伏
又∵R1、R2並聯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歐
∴R=U/I=4.8伏/1.2安=4歐 (或利用公式 計算總電阻) 答:(略)
十二、電能
⒈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作功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單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庫 P瓦特
⒉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作的電功,表示電流作功的快慢。【電功率大的用電器電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單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庫 P瓦特
⒊電能表(瓦時計):測量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儀表。1度電=1千瓦時=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電可使二隻「220V、40W」電燈工作幾小時?
解 t=W/P=1千瓦時/(2×40瓦)=1000瓦時/80瓦=12.5小時
十三、磁
1.磁體、磁極【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磁體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
2.磁場: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一個對其它磁體發生作用的區域。
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磁場方向: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磁體周圍磁場用磁感線來表示。
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3.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通電螺線管對外相當於一個條形磁鐵。
通電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與螺線管兩端極性的關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則來判定。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准,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公式: m=ρV 國際單位:千克/米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關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讀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3千克。
⒉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質量,量筒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簡單機械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處於水位置的目的:便於直接測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於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於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⒉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距離。W=FS 功的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瓦特; W的單位:焦耳; t的單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⒊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 U=2f時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v<2f 倒縮小實 照相機
f<u<2f v>2f 倒放大實 幻燈機
u<f 放大正虛 放大鏡
⒌凸透鏡成像實驗: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個高度上。
九、熱學:
⒈溫度t: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是一個狀態量。】
常用溫度計原理:根據液體熱脹冷縮性質。
溫度計與體溫計的不同點: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彎曲細管,④使用方法。
⒉熱傳遞條件:有溫度差。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是過程量】
熱傳遞的方式:傳導(熱沿著物體傳遞)、對流(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實現熱傳遞)和輻射(高溫物體直接向外發射出熱)三種。
⒊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方式:蒸發和沸騰,汽化要吸熱。
影響蒸發快慢因素:①液體溫度,②液體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蒸發有致冷作用。
⒋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單位:焦/(千克℃) 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讀法:4.2×103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物理含義:表示質量為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熱量為4.2×103焦。
⒌熱量計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與c、m、⊿t成正比,c、m、⊿t之間成反比。⊿t=Q/cm
6.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內能單位:焦耳
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即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它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十、電路
⒈電路由電源、電鍵、用電器、導線等元件組成。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 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電器短路等現象。
⒉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酸、鹼、鹽的水溶液。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木頭、玻璃等。
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⒊串、並聯電路的識別:串聯:電流不分叉,並聯:電流有分叉。
【把非標准電路圖轉化為標準的電路圖的方法:採用電流流徑法。】
十一、電流定律
⒈電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
電流I: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 Q=It
電流單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
測量電流用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並考慮量程適合。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
⒉電壓U: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作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單位:伏特(V)。
測量電壓用電壓表(伏特表),並聯在電路(用電器、電源)兩端,並考慮量程適合。
⒊電阻R:導電物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符號:R,單位:歐姆、千歐、兆歐。
電阻大小跟導線長度成正比,橫截面積成反比,還與材料有關。【 】
導體電阻不同,串聯在電路中時,電流相同(1∶1)。 導體電阻不同,並聯在電路中時,電壓相同(1:1)
⒋歐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導體電阻R=U/I。對一確定的導體若電壓變化、電流也發生變化,但電阻值不變。
⒌串聯電路特點: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電阻不同的兩導體串聯後,電阻較大的兩端電壓較大,兩端電壓較小的導體電阻較小。
例題:一隻標有「6V、3W」電燈,接到標有8伏電路中,如何聯接一個多大電阻,才能使小燈泡正常發光?
解:由於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於總電壓8伏大於電燈額定電壓6伏,應串聯一隻電阻R2 如右圖,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歐。答:(略)
⒍並聯電路特點: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還是祝你學業進步
Ⅵ 初中地理知識歸納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奈及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51、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采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52、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干三個大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邊緣海。
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為主,平原主要是萊茵河以東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歐平原。北部有縱貫斯 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主要有橫貫東西的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眾多。半島西側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邊境上勃朗峰是歐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氣候 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冬季比較溫和,比較涼爽,全年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降水量向東逐漸減少,年溫差自西向東逐漸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耐旱。多瑙河發源流經九個國家,注入黑海,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萊茵河流經德國魯爾工業區,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
53、歐洲西部的居民與經濟 居民以白種人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業區。其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工農業生產約佔世界的1/3。其對外貿易很發達,佔世界對外貿易總額的1/2以上,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54、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目前商船噸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國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北海油田對經濟有促進作用。首都倫敦,過去曾叫做「霧都」,是游覽勝地,大英博物館,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內安眠著馬克思。
55、法國 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著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尤以出產葡萄著名,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目前,法國是歐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艾菲爾鐵塔,凱旋門、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同時巴黎還是著名的時裝與化妝品中心。法國的烹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國 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魯爾區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區。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國宇航、飛機製造和微電子中心,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萊茵河是德國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國的「黃金水道」。貨動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漢堡和慕尼黑。
57、歐洲東部和北亞 歐洲東部是指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部分以。
58、俄羅斯 領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歐洲部分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於歐洲部分中央。伏爾加河發源了東歐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區,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以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為主。二戰後,工業建設向東發展,在烏位爾山區建立了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以及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其農業不穩定。首都莫斯科。聖彼得堡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西部高山區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脈組成。東部高原、山地區 在加拿大境內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國境內有阿巴拉契亞山。中部平原區有中央大平原。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過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國境內以外,其餘四湖為美、加兩國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區屬於北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北美所佔的范圍最廣。北美氣候除了受緯度位置影響,降水分布和天氣變化還受地形的影響比較顯著。北美當地原來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他們是黃種人。因紐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國 美國國旗內有50顆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國人口中白色人種佔80%以上。美國的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華人與華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從東北部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美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生產專門化,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的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區: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這里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舊金山和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北部,包括三個地理區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島嶼中最大的是火地島,火地島與南美洲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墨西哥和南美大陸之間,有狹長的中美地峽,有「美洲大陸橋梁」和稱號。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地峽的最窄處。安第斯山被稱叫做「南美洲的脊樑」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有「河海」之稱。墨西哥的銀、巴西的鐵、智利和秘魯的銅,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鬧前列。秘魯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的漁場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佔世界第一位。南美大陸還有一些獨特的動物,如哺乳類的樹懶、大食蟻獸、卷尾猴,鳥類中的巨嘴鳥。
62、拉丁美洲的居民與經濟 拉丁美洲的當地居民原為印第安人。大多數國家通用西班牙語,巴西通用葡萄牙語。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僅次於非洲,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墨西哥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工業中心保羅和里約熱內盧。咖啡、甘蔗、香蕉都是熱帶經濟作物。玉米是拉丁美洲各國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目前拉美許多國家的糧食還不能自給。
63、巴西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
Ⅶ 初二數學重要公式總結
-------------------------------------------------------------------------------------------------------------
不知道你是什麼教材的
初中的都給你好了
-------------------------------------------------------------------------------------------------------------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 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 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 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 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 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 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 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 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 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 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 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Ⅷ 初二物理的匯總公式
我現在在做物理家教,下面的公式是我收藏的,很全,很詳細,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二物理公式大總結
在物理學中,用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電功率用P表示,
1KW=1000W
P=W/t 電功率等於電壓與電流的乘積
1瓦=1焦/秒=1伏•安
符號意義及單位
W—電能—焦耳(J)
W—千瓦*時(kW*h)
t—時間—秒(s)
t— 小時(h)
P—用電器的功率—瓦特(W)
P—千瓦(kW)
有關電功率的公式還有:P=UI
每個用電器都有一個正常工作的電壓值叫額定電壓 P=W/t .因為W=UIt 所以P=UI
⑴串聯電路 P(電功率)U(電壓)I(電流)W(電功)R(電阻)T(時間)
電流處處相等 I1=I2=I
總電壓等於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 U=U1+U2
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總電功等於各電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總功率等於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並聯電路
總電流等於各處電流之和 I=I1+I2
各處電壓相等 U1=U2=U
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積除以各電阻之和 R=(R1R2)/(R1+R2)
總電功等於各電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總功率等於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電器的電功率
①額定功率比實際功率等於額定電壓比實際電壓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2.有關電路的公式
⑴電阻 R
①電阻等於材料密度乘以(長度除以橫截面積) R=ρ×(L/S)
②電阻等於電壓除以電流 R=U/I
③電阻等於電壓平方除以電功率 R=U²/P
⑵電功 W
電功等於電流乘電壓乘時間 W=UIT(普式公式)
電功等於電功率乘以時間 W=PT
電功等於電荷乘電壓 W=QU
電功等於電流平方乘電阻乘時間 W=I²RT(純電阻電路)
電功等於電壓平方除以電阻再乘以時間 W=U²T/R(同上)
⑶電功率 P
①電功率等於電壓乘以電流 P=UI
②電功率等於電流平方乘以電阻 P=I²R(純電阻電路)
③電功率等於電壓平方除以電阻 P=U²/R(同上)
④電功率等於電功除以時間 P=W:T
⑷電熱 Q
電熱等於電流平方成電阻乘時間 Q=I²Rt(普式公式)
電熱等於電流乘以電壓乘時間 Q=UIT=W(純電阻電路)
光現象及透鏡應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
(2)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9、兩種反射現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2、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3、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 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圖)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如圖)
7、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虛實 應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虛像物體同側;實像物體異側;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8、 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第三部分 電路與電流
【知識結構】
一、 電路的組成:
1.定義: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2)用電器:工作的設備;(3)開關:控制用電器或用來接通或斷開電路;(4)導線:連接作用,形成讓電荷移動的通路
二、電路的狀態:通路、開路、短路
1.定義:(1)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3)短路:將導線直接連接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2.正確理解通路、開路和短路
三、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串聯電路、並聯電路
四、電路圖(統一符號、橫平豎直、簡潔美觀)
五、電工材料:導體、絕緣體
1. 導體
(1) 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2)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2. 絕緣體
(1)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2)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
六、電流的形成
1.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
2.形成電流的電荷有:正電荷、負電荷。酸鹼鹽的水溶液中是正負離子,金屬導體中是自由電子。
七.電流的方向
1.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2.電流的方向跟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八、電流的效應:熱效應、化學效應、磁效應
九、電流的大小:I=Q/t
十、電流的測量
1.單位及其換算:主單位安(A),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μA)
2.測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電流表;(2)量程;(3)讀數方法(4)電流表的使
用規則。
十一、電流的規律:(1)串聯電路:I=I1+I2;(2)並聯電路:I=I1+I2
【方法提示】
1.電流表的使用可總結為(一查兩確認,兩要兩不要)
(1)一查: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2)兩確認:①確認所選量程。②確認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表示的電流值。兩要:一
要讓電流表串聯在被測電路中;二要讓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兩不要:一不要讓電流超過所選量程,二不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電流的大小時,可以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
2.根據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有關問題的電路
(1)分析電路結構,識別各電路元件間的串聯或並聯;
(2)判斷電流表測量的是哪段電路中的電流;
(3)根據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按照題目給定的條件,求出待求的電流。
第四部分 歐姆定律
一、電壓
1、電源的作用是給電路兩端提供電壓;電壓是電路中產生電流的原因。電路中有電流,就一定有電壓;電路中有電壓,卻不一定有電流,因為還要看電路是否是通路。
2、電壓用字母U表示,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常用單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一節乾池的電壓是1.5V;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於36V。
3、電壓表的使用:A、電壓表應該與被測電路並聯;當電壓表直接與電源並聯時,因為電壓表內阻無窮大,所以電路不會短路,所測電壓就是電源電壓。B、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接電源正級,負接線柱接電源負極度。C、根據被測電路的不同,可以選擇「0 ~ 3V」和「0 ~ 15V」兩個量程。
4、電壓表的讀數方法:A、看接線柱確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針偏轉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電池串聯,總電壓為各電池的電壓之和;相同電池關聯,總電壓等於其中一支電池的電壓。
二、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1、實驗步驟:A、提出問題;B、猜想或假設;C、設計實驗;D、進行實驗;D、分析和論證、E、評估;F、交流(大體內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驟可省略)
2、在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用電器的電壓之和。
三、電阻
1、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鉛筆芯、金屬、人體、大地等;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塑料、陶瓷等。導電能力介於兩者之間的叫半導體,如硅金屬等。
2、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用R表示,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常用單位有千歐(KΩ,1KΩ = 103Ω)和兆歐(MΩ,1MΩ = 106Ω),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為 。
3、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長度;C、橫截面積;D、溫度。一般情況下,某一導體被製造出來以後,其電阻除了隨溫度的變化有一點改變之外,我們就近似地認為其電阻不變了,它也不會隨著電壓、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4、某些導體在溫度下降到某一溫度時,就會出現其電阻為0的情況,這就是超導現象,這時這種導體就叫超導體。
5、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電阻部分由塗有絕緣層的電阻絲繞在絕緣管上,通過滑片在上面滑動從而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大小。所以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它應該與被測電路串聯。
四、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826年通過大量的實驗歸納出來的。
2、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兩端的電阻成反比。公式為:I = U / R ,變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歐姆定律使用注意:A、單位必須統一,電流用A,電壓用V,電阻用Ω;B、不能把這個公式理解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因為電阻常規情況下是不變的。
4、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額定電壓;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叫額定電流;但是生活中往往達不到這個標准,所以用電器實際工作時的電壓叫實際電壓,實際工作時的電流叫實際電流。
5、當電路出現短路現象(電路中電源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況)時,根據I = U / R 可知,因為電阻R很小,所以電流會很大,從而會導致火災。
五、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1、根據歐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變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就可以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這種方法叫做伏安法。
2、電路圖
3、測量時注意:A、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應該滑到電阻最大端;B、測量電阻時,應該先觀察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然後測量時使用的電壓應該按照從額定電壓依次降低測量。C、可以將幾次測量的結果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4、測量過程中,電壓越低,小燈泡越暗,溫度越低,因此電阻會略小一點。
六、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
1、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應該不高於36V,因為根椐歐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電壓越高,通過人體電流就會越大,所以高壓電對人體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2、我們不能用潮濕的手去觸摸電器,因為人的皮膚潮濕時,電阻會變小,從而會增大觸電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不要靠近高近帶電體,不要接觸低壓帶電體。
3、雷電是自然界一種劇烈的放電現象,對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在有雷電現象時,不要站在大樹或其它較高的導電物體下,也不能站到高處。
4、為了防止雷電對人們的危害,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讓雷電通過金屬導體進入大地,從而保證人或建築物的安全。
第五部分 電功率
一、電能
1、電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而來,也可以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量。
2、電能用W表示,常用單位是千瓦時(KWh),在物理學中能量的通用單位是焦耳(J),簡稱焦。1KWh = 3.6 106J。
3、電能表是測量一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少的儀器。A、「220V」是指這個電能表應該在220V的電路中使用;B、「10(20)A」指這個電能表的額定電流為10安,在短時間內最大電流不超過20安;C、「50Hz」指這個電能表在50赫茲的交流電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這個電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時的電能,轉盤轉過600轉。
4、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是做功的過程,有多少電能發生了轉化,就說電流做了多少功。實質上,電功就是電能,也用W表示,通用單位也是焦耳,常用單位是千瓦時。
二、電功率
1、電功率是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常用單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馬力 = 735瓦。電功率的定義也可以理解為:用電器在1秒內消耗的電能。
2、電功率與電能、時間的關系: P = W / t 在使用時,單位要統一,單位有兩種可用:(1)、電功率用瓦(W),電能用焦耳(J),時間用秒(S);(2)、電功率用千瓦(KW),電能用千瓦時(KWh,度),時間用小時(h)。
3、1千瓦時是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4、電功率與電壓、電流的關系公式: P = I U 單位:電功率用瓦(W),電流用安(A),電壓用伏(V)。
5、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或者說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功率),叫做額定功率。
三、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1、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電路圖與測電阻的電路圖一樣。
2、進行測量時,一般要分別測量小燈泡過暗、正常發光、過亮時三次的電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計算電功率,只能用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功率。
四、電和熱
1、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要轉化成熱,這個現象叫電流的熱效應。
2、根據電功率公式和歐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這個公式表示:在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3、當發電廠電功率一定,送電電壓與送電電流成反比,輸電時電壓越高,電流就越小。此時因為輸電線路上有電阻,根據P = I2 R 可知,電流越小時,在電線上消耗的電能就會越少。所以電廠在輸電時提高送電電壓,減少電能在輸電線路上的損失。
4、電流的熱效應對人們有有利的一面(如電爐、電熱水器、電熱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電視機、電腦、電動機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我們要利用有利電熱,減少或防止不利電熱(如電視機的散熱窗,電腦中的散熱風扇,電動機的外殼鐵片等)。
五、電功率和安全用電
根據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電路電壓一定時,電功率越大,電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電路中:A、不要同時使用很多大功率用電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電器;C、不要用銅絲、鐵絲代替保險絲,而且保險絲應該在可用范圍內盡量使用細一些的。
五、熟記電學中基本量的規律和特點,進行電功、電功率和電熱的計算
物理量 公 式 單位 測量儀器 串聯電路特點 並聯電路特點
(符號) ( 符號)
電功(W) W=UIt 焦耳(J) 電能表 W=W1+W2 W=W1+W2
W1: W2= R1: R2 W1: W2= : R2 : R1
電功率(P) P = W /t 瓦特(W) 電流表 P=P1+P2 P=P1+P2
P=UI 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P1: P2= R1: R2 P1: P2= R2 : R1
(伏安法)
電熱 Q=I2Rt 焦耳(J) Q=Q1+Q2 Q=Q1+Q2
(Q) Q1: Q2=R1: R2
第六部分 電與磁
一、磁場
1、物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該物體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叫做磁體。
2、磁體兩端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中間磁性最弱。當懸掛靜止時,指向南方的叫南極(S),指向北方的叫北極(N)。
3、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4、磁體周圍存在一種物質,能使磁針偏轉,叫做磁場。磁場對放入它裡面的磁體會產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磁場方便,我們引入了磁感線的概念。磁感線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南極。
6、地球也是一個磁體,所以小磁針靜止時會由於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
7、地磁南極與地理北極、地磁北極與地理南極並不完全重合,中間有一個夾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國宋代學者沈括首先發現的。
8、一些物體在磁體或電流的作用下會獲得磁性,這種現象叫做磁化。有些物體在磁化後磁性能長期保存,叫永磁體(如鋼);有些物體在磁化後磁性在短時間內就會消失,叫軟磁體(如軟鐵)。
二、電生磁
1、通電導線的周圍有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這一現象是由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在1820年發現的。
2、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做成螺線管,也叫線圈,在通電情況下會產生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相當於條形磁體的磁場。
3、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以及螺線管的繞線方向有關。磁場的強弱與電流強弱、線圈匝數、有無鐵芯有關。
4、在通電螺線管裡面加上一根鐵芯,就成了一個電磁鐵。可以製成電磁起重機、排水閥門等。
5、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則:將右手的四指順著電流方向抓住螺線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該螺線管的北極。
三、電磁繼電器 揚聲器
1、繼電器是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電路的裝置。實質上它就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
2、電磁繼電器由電磁鐵、銜鐵、簧片、觸點組成;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
3、揚聲器是把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的一種裝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體、線圈和錐形紙盆構成。
四、電動機
1、通電導體在磁聲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磁感線方向有關。
2、電動機由兩部分組成:能夠轉動的部分叫轉子;固定不動的部分叫定子。
3、當直流電動機的線圈轉動到平衡位置時,線圈就不再轉動,只有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線圈才能繼續轉動下去。這一功能是由換向器實現的。換向器是由一對半圓形鐵片構成的,它通過與電刷的接觸,在平衡位置時改變電流的方向。實際生活中電動機的電刷有很多對,而且會用電磁場來產生強磁場。
五、磁生電
1、在1831年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了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這個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沒有使用換向器的發電機,產生的電流,它的方向會周期性改變方向,這種電流叫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它每秒鍾電流方向改變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我國的交流電頻率是50Hz。
3、使用了換向器的發電機,產生的電流,它的方向不變,這種電流叫直流電。(實質上和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完全一樣,只是直流發電機是磁生電,而直流電動機是電生磁)
4、實際生活中的大型發電機由於電壓很高,電流很強,一般都採用線圈不動,磁極旋轉的方式來發電,而且磁場是用電磁鐵代替的。發電機發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Ⅸ 《人教版》初二物理公式總結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壓強:p=F/S
5、液體壓強:p=ρgh
6、浮力:
(1)、F浮=F』-F (壓力差)
(2)、F浮=G-F (視重力)
(3)、F浮=G (漂浮、懸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桿平衡條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
10、實際滑輪:F=(G+G動)/ n (豎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體舉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機
14、實際機械:W總=W有+W額外
15、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6、滑輪組效率:
(1)、η=G/ nF(豎直方向)
(2)、η=G/(G+G動)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熱 學 部 分】
1、吸熱:Q吸=Cm(t-t0)=CmΔt
2、放熱:Q放=Cm(t0-t)=CmΔt
3、熱值:q=Q/m
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放=Q吸
6、熱力學溫度:T=t+273K
【電 學 部 分】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壓公式)
(5)、P1/P2=R1/R2
6、並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電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電功:
(1)、W=UIt=Pt=UQ (普適公式)
(2)、W=I2Rt=U2t/R (純電阻公式)
9電功率:
(1)、P=W/t=UI (普適公式)
(2)、P=I2R=U2/R (純電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