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素養要求
『壹』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育部《關抄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要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中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詞.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和素質水平的不斷提高.
『貳』 什麼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
這有待你的參與討論。核心素養正是目前討論熱點,看法不是很統一。
『叄』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核心素養怎麼寫
1.教學設計要從來「為什麼源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肆』 什麼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實踐力
(1)人地協調觀專
指人們屬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所持的正確價值觀。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問題人類社會要更好的協調好人類
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2)地理實踐力
指人們在考察、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
具備地理實踐力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3)綜合思維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之間的綜合研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對地理問題的分析和對人類活動的評判必須藉助綜合思維。
將地理的綜合思維確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基於對地理學科內容和學習思維綜合性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