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棉花種植的條件z高中地理

棉花種植的條件z高中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2 15:03:44

❶ 高二地理,棉花種植的條件。

棉花種植需要充足的光照,便利的灌溉系統;
土壤有一定的肥力,富含硼元素有利於開花結實;
棉花收獲季節雨量要小,持續晴朗天氣;
氣溫日較差大極有利於植物光合產物的積累;
交通便利,便於收獲外運。

❷ 棉花種植的區位條件

光照條件

棉花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據測定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1000勒克斯,光飽和點為7~8萬勒克斯,一般情況下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為8000~70000勒克斯,此范圍下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

拓展資料

棉花的種植時間

由於各個地區天氣氣候的不同,棉花種植時間也不同,一般而言棉花種植時間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其實從春三月開始,農民們便開始選購棉花籽種植棉花了,但是由於棉花並不是想種豆子一樣直接種下去,所以這時候都是在培育棉花苗,所以棉花真正的種植時間應該是三月末四月初。

❸ 棉花種植的條件有哪些,從地理的角度分析

棉花種植需要充足的光照,便利的灌溉系統。
土壤有一定的肥力,富含硼元素。
棉花收獲季節雨量要小,持續晴朗天氣。
交通便利,便於收獲外運。

沼澤是許多自然地理條件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形成的。但主要條件是氣候、水文、地質地貌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1)氣候條件 土壤表層經常過濕是沼澤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狀況主要決定於氣候。在降水豐富的過度濕潤地帶,地表水分過多,空氣濕度大,蒸發弱。
(2)地質地貌條件新構造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直接而明顯。一個地區長期下沉,造成四周高、中間低窪的地貌結構,並堆積有深厚的疏鬆物質,地表坦盪低平,侵蝕能力弱,河流蜿蜒曲折,排水能力低,有利於水分的匯集和停滯。可見地質構造和地貌條件,為沼澤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場所。
(3)水文條件一個地區的水文特徵,受氣候及地貌條件所制約。水文特徵在沼澤的形成過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沼澤補給的直接水源,而補給量的大小與徑流條件有直接關系。
中國沼澤多發育在河流比降小、彎曲度大、汊流多、河漫灘寬廣、河槽平淺的河段。如三江平原的別拉洪河、撓力河中下游、濃江、穆棱河等均具有這種水文特徵。由於河道狹窄平淺,一些河流無明顯河道,泄水能力低,排水不暢,大量水分補給沼澤。汛期還遭受大河洪水的頂托,抬高這些河流的水位,使兩岸低平的河漫灘排水困難,促進了沼澤的形成與發展。

❹ 棉花種植的區位條件 急用

1、陽光充足,灌溉便利.
2、土壤有一定肥力,富含硼元素.
3、棉花收獲季節雨量小,持續晴朗.
4、接近交通線,便於棉花收獲外運加工.

❺ 適宜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

適宜棉花抄種植的自然條件主要有以襲下幾個方面:

1.熱量豐富:日平均氣溫越低,播種至出苗需要的積溫就越多。開花至吐絮階段,熱量條件不但影響棉花的產量,而且影響棉花品質,熱量豐富,產量則高。

2.光照充足:棉花多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

3.水源充足: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4.土地肥沃: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❻ 棉花種植所需的地理條件

光照充足,雨水少

高中地理新疆種植棉花有利條件

1.位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抄區,夏襲季降水少,多晴天,晝夜溫差大;2,緯度較高,夏季白晝較長,光照充足,3,位於塔里木盆地邊緣山麓地帶,高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便利;4,多沙質土壤,透氣性好,有利於棉花生長,5,收獲季節多晴朗天氣,有利於棉花採摘。6,冬季氣溫低,有利於殺死病蟲害。

❽ 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是什麼

適宜棉花種植的自然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熱量豐富:日平均氣溫越低,播種至出苗需要的積溫就越多。開花至吐絮階段,熱量條件不但影響棉花的產量,而且影響棉花品質,熱量豐富,產量則高。

2.光照充足:棉花多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

3.水源充足: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4.土地肥沃: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❾ 棉花種植的自然條件

1、棉花生育的溫度與熱量條件
1.1 棉花生長與生命的基點溫度
根據研究棉花生物學溫度情況:
棉花開始生長的下限溫度:長絨棉在9 ~10℃,陸地棉在11~12℃開始發芽。
棉花生長的最適合溫度:20~25℃,呈「熱量飽和」狀態,這時棉花凈光合生產率最高,棉花生長最快;在28℃以上時,稱「熱量過剩」狀態,光合生產率下降,棉花生長速度又明顯減慢;在20℃以下時,棉花生長處於「熱量飢餓」狀態。
當溫度高達36~37℃時,棉花生長受到抑制,處於停止狀態,為棉花生物學上限溫度。在炎熱的夏季,棉花主要在夜間生長。
當溫度高於46℃時,棉花花粉甚至失去生活力,即為植物受害的高溫。稱為棉花花粉生命上限溫度。
根據有關研究資料,棉花致死上限溫度約為50℃,棉株生命下限溫度0 ~ -6℃。棉花秋季輕霜凍指標為氣象觀測地面最低溫度0 ~ -2℃,實際田間地面與棉花葉面最低可以達到-3℃,此時百葉箱最低氣溫為1~3℃。棉花秋季重霜凍指標為氣象觀測地面最低溫度-4 ~ -5℃,實際田間地面與棉花葉面最低可以達到-6~ -7℃,此時百葉箱最低氣溫一般為0~ -2℃。棉區一般以重霜出現日期來劃分霜前花與霜後花的日期界限。
各地因栽培條件不同,溫度指標略有差異。一般田間水肥條件越好,棉苗葉片愈幼嫩的愈容易受凍害;相反,生長愈老的,受凍指標愈低。
1.2 棉花生育的熱量條件
新疆棉花生長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對熱量條件反應最敏感。播種至出苗,大多需要7~20天,需要活動積溫160~320℃;當棉花播種後氣溫維持在20℃以上時,7~8天即可出苗。如果播種後氣溫不穩定,雖平均在15~17℃,大約需要20天才能出苗。日平均氣溫越低,播種至出苗需要的積溫就越多。
開花至吐絮階段,熱量條件不但影響棉花的產量,而且嚴重影響棉花品質。同地區、同品種,當開花至吐絮階段間隔日數明顯延長的年份,這個階段積溫偏多,該年棉花產量和品質就明顯下降。棉花從開花到吐絮,棉鈴乾重(包括鈴殼和籽棉)的增長與≥10℃活動積溫和≥15℃有效積溫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鈴重的增長與溫度的關系十分密切。積溫不足,無霜期短、4月、9月溫度不穩定是限制新疆棉花產量的重要因素。
2、棉花生長的光照條件
新疆棉花多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高。據測定,棉花單葉的光補償點為750 ~1000 lx,光飽和點為7~8萬lx。一般情況下,棉花葉片對光強的適宜范圍為8000~70000 lx ,此范圍下,光合強度隨光強增加而提高。
3、棉花生育的水分條件
水分是棉花體內的重要組成成分,棉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各生育階段生理需水要求為:播種至出苗,0 ~2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 ~ 80%為宜;苗期,0 ~4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0 ~ 70%為宜;初蕾期,0 ~6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65 ~ 75%為宜;盛蕾期後,0 ~80厘米土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不能低於60~65%;吐絮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55 ~ 70%為宜。根據有關研究,棉田在整個生育期約有2/3的水分消耗於蒸騰,1/3消耗於土地蒸發。
4、土壤條件對棉花生長發育的影響
棉花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和養料,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所需的溫度和空氣部分取自土壤,同時需要土壤的機械支撐才能生長。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屬性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鹼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棉花種植帶大致分布在北緯18—46度、東經76—124度之間。產棉省、市、區有22個,棉田面積在40萬公頃以上的有7個(新疆、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安徽);在10萬公頃以上的有4個(湖南、江西、四川、山西);其他的各省、市只有較零星的種植。
據農業部的統計數字顯示,作為總產居世界首位的生產大國,我國棉花生產布局正在大規模調整,由分散向優勢區域集中,植棉縣已由過去的1130個減至721個。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目前主要有三大產棉區域,即西北內陸棉區、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
新疆棉區90年代以後發展迅猛,是我國近幾年新興的富棉地區。1999年度棉花播種面積100萬公頃左右,占總面積27%;棉花產量近135萬噸,占總產量35%。本區域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小,有利於棉花生產。棉花品級高,內在質量好,但存在含糖量較高問題,通過改良品種,近兩年含糖問題有所減輕。是中國重要的出口棉基地。
長江中下游流域棉區是中國的傳統棉區之一。1999年度棉花播種面積125萬公頃,占總面積的33.5%;棉花產量140萬噸,占總產量的37%。本區域水資源豐富,無霜期長,有利棉花生長。由於雨水偏多,日照不足,棉花品級不高,但內在質量較好。
黃淮流域棉區原為中國最大的產棉區,棉花面積最高年份佔到總面積的60%。近幾年棉花生產出現滑坡,1999年度棉花面積143萬公頃,占總面積38%;產量133萬噸,占總產量35%。本區域熱量條件好,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棉花品級高,但內在質量較差。
中國棉花生產以家庭分散型為主。目前全國有4300萬戶棉農,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和黃淮流域。生產規模化、現代化水平有待提高。新疆棉區主要是生產建設兵團、農場從事棉花生產,生產的機械化,現代化水平較高,並已形成規模經營。
近年來,中國加大了科技興棉力度。對棉花科研經費投入增多。在棉花良種的選育和種子推廣、棉花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栽培、科學施肥和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治理、棉花促早綜合栽培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科技興棉是棉花單產、質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❿ 棉花種植的區位條件

棉花的種植:
棉花吸收養分量隨其產量增加而提高,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約為1.0:0.3:1.0。氮磷鉀肥用量比例約為1:0.65:1.0。一般將氮肥的40%做基肥,40%做花鈴肥,20%在開始坐桃時施用。磷肥以做基肥全層施用為好,鉀肥以基肥、追肥各半施用效果較好,棉花對鋅和硼有良好反應,應注意鋅肥和硼肥的施用。

一、棉花的營養特徵和需肥規律。(1)出苗到現蕾。棉花一生中的含氮水平以這個時期為最高。(2)現蕾到開花期。這時如氮素供應過多,常會引起棉株徒長,增加蕾鈴脫落,因而要避免施用過多氮肥。增施鉀肥,可提高莖葉中含鉀量,對莖葉中含鉀量的提高尤為明顯。(3)開花盛期到始絮期。生殖器官中磷和鉀的含量迅速增加。磷、鉀供應不足,均會影響對氮素的攝取。

二、棉花施肥技術。

廄肥、堆肥和氮肥。它們是棉田常用的農家肥,棉田一般每公頃(1公頃約合15畝)用30—45噸作基肥,高產棉田每公頃45—75噸。一般棉田,在每公頃施總氮112.5-150千克的情況下,以純氮37.5千克作基肥,與農家肥一起在耕翻前施入土壤(其餘的在花鈴期作追肥),可獲得良好效果。中上等地力壤質土壤,保肥、供肥能力較強,氮肥分兩次施為好,一次作基肥施45%左右,另一次以在花鈴期施55%左右為宜。地力較高,保肥能力強的棉田也可將適量氮肥一次作基肥;對土壤肥力較差,質地偏砂,保肥能力較差的棉田,氮肥可分3次施用,即基肥30%,蕾期追肥20%,花鈴期追肥50%。

鉀肥以基肥、追肥各半施用效果較好,單作基肥施用也有良好效果。施用鉀肥要根據地力狀況而定,在施用氮、磷的基礎上,一般中等地力棉田每公頃施用氯化鉀或硫酸鉀135—150千克,中下等地力棉田每公頃施用氯化鉀或硫酸鉀225千克左右。

硼肥可作基肥、種肥和追肥。嚴重缺硼的棉田(土壤有效硼低於0.2毫克/千克)每公頃用3.75-7.5千克施在播種溝或移栽溝、穴中作種肥效果很好。苗蕾期:棉花苗、蕾期對養分需求量不大,一般棉田在施足基肥的條件下,可以不施追肥。但棉麥兩熟套種的情況下,由於棉苗在棉麥共生期間受小麥吸肥影響,長勢較弱,需適當追肥以促進生長。在小麥收割後要盡快中耕滅茬,追肥淺水,一般苗肥用量每公頃約用尿素52.5-75千克或腐熟人糞尿2250-3750千克。

磷肥主要作基肥使用,就可以滿足棉花全生育期的需要,所以棉花一般不再追施磷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