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印度備課

高中地理印度備課

發布時間: 2021-02-22 11:04:20

『壹』 印度的地理位置特點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高中地理印度備課擴展閱讀: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貳』 關於印度的高中地理大題

關於印復度的高中地理大制題

讀世界某區域略圖,回答37~38題。

37.若該國從美國大量進口糧食,合理的運輸線應經過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馬六甲海峽

D.德雷克海峽

38.有關圖上數碼所在地的正確說法是

A.①地盛產黃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鐵、錳資源豐富

D.④地土壤呈鹼性

『叄』 淺談地理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即使是一名有經驗的教師也不是隨心所欲地進行教學活動的,因而,作為一名新教師不能不研究如何備課。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備課。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
初次登上講台,總是忐忑不安,怎樣才能備好課,如何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自己,這些都是新教師忐忑不安的原因。我們都有過做新教師的經歷,可以說新教師的第一節課既是甜蜜的也是苦澀的。歸納起來新教師在課堂上最容易發生的情形有這么幾種問題。
第一種問題是滿堂灌。
總覺得自己講得不夠詳細,害怕學生沒聽懂,結果一堂課下來,自己講得很累,但學生還是不知道這堂課究竟講了些什麼,因為老師講得太多了,當發現效果不好時再來炒夾生飯口味就難改了。
第二種問題是照本宣科。
特別在文科教學中老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一堂課幾乎把書本中的知識一點不落地講完,劃字詞談中心,看上去老師功夫下的不少,但這種上法卻失去了上課的意義,效果肯定很差。
第三種問題是不能很好地分配時間與內容的關系。
由於教材的系統性不熟悉,對章、節、單元的知識了解不夠全面,難以准確把握重難點,往往出現一節課下來該講的還沒講。下面我就新教師如何備課、上課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校為備課設計了專用備課本,包含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計劃中有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計劃安排、計劃調整說明四塊內容。學情分析要求教師在開學一周內根據班級學生實際填寫;教材分析則要在備課前通讀教材,對知識的難點重點做到心中有數,結合前後知識做系統性備課,防止備一課上一課;學期計劃安排是由年級組教師集體討論確定;計劃調整說明一般用於初三年級組根據學生情況和實際教學作部分改動。
一、教學設計如下表
第二,要求教師備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備教材
備課前應通覽全冊教材,閱讀教學參考,注意其章、節、單元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的備課,幫助自己對本學科知識的體系有個大致的了解,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使自己對某些知識點在後繼學習中的作用有所認識,確定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生活現實的結合,把握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的切入點,找出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材內容的「知識鏈」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點」,設計學科綜合教學活動,進而幫助自己確定現在的教學目標。善於發現教材設計與教學流程上的沖突問題.新教材中經常會提出一些小問題(數學上的「思考」,化學上的「觀察與思考」,物理上的「思考與討論」等)有些問題是起到承上啟下引出新問題的作用。
二、備目標
知識點的講解,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通常所講的教學目標。當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還不能完全達到目標要求時,要考慮是否補充材料和重新整合。(如政治、地理學科都出現了看似內容較淺,實則是重要內容,但學生與之相聯系的信息太少的現象)。在分析教材與學生的基礎上,要明確三維目標,加強統整,確定學生學習的主線索。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可觀察和可檢測性。並在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制定上限目標和下限目標。如初中數學思維的過程,一般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空間想像、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等是大多數課時的目標。物理教學中動手能力、歸納能力則是常見目標。這些工作,一般是要求教師在暑期中完成。新教師要主動找時間盡快完成。
三、備學生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確定了,這只是做到了「知己」;緊接著還要做到「知彼」,那就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重新審視你所選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如本課中某些知識點,可能從我們教學的角度來看,它們既非重點也非難點,但是學生對這些問題有可能非常感興趣,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因為它們不是難點重點,就不去准備或少去准備,恰恰相反,我覺得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認真准備。如課後活動,盡管你准備的這些東西不一定都要寫在教案上,也不一定都要在課堂上給所有的學生講,但是你一定得知道,當學生問起時,你能說的很清楚,這是贏得學生對你信任的好辦法。
四、備學法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明確了,學生情況了解了,還要考慮到本課的這些教學內容,就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這個過程就是備學法的過程。如學中國歷史,其中有許多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需要學生識記。英語教學時識記單詞是不可少的,化學元素符號的掌握等,那麼,對於這些內容我們就得考慮怎麼樣處理,學生才容易掌握?當然,老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方法並不一定對每個學生都適用,但是這種學習方法上的「預設」確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前提。如物理課上貫穿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讓學生感受和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思想;提出問題

『肆』 求近五年來高考地理關於印度的考點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
恆河印度河的准確地理位置(起源於中國)
最大的城版市(孟買)
唐僧取經到達(權天竺)
孟加拉灣
印度洋洋流
棉紡織中心
新興高科技城市(班家羅爾)
南亞季風形成原因以及方向
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

還有與歷史的綜合
印度工業發展的特點(公營與私營企業共同發展)
阻礙印度發展的因素(教派沖突,環境惡化,人口膨脹)

『伍』 高中地理要求掌握的印度種植業分布

應該說的分布在印度河平原沿岸一帶

『陸』 高中區域地理印度和非洲的知識點。要全。100分!!!

印度主要地理信息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處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2.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德干高原佔印度半島的大部分;
3.河流:恆河—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4.氣候: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的影響,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5.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東北風,雨季盛行西南風(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
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6.印度的農業: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棉花和黃麻。「綠色革命」是為了解決印度的糧食問題。
7.印度的工業: 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 ,班加羅爾—印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非洲主要地理信息:
1.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有6億多人,90%以上是黑種人,所以本區被稱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歸線都穿過本區,非洲是世界上跨熱帶面積最大的洲。本區氣候分布特點: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南北熱帶草原分布,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終年高溫,明顯分為干濕兩季。熱帶草原地區常常受到旱災影響。
3.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最著名的盆地剛果河盆地,有被稱為地球傷痕的東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
4.非洲由於殖民主義長期佔領和掠奪,使本區有許多國家成為單一商品經濟,即出口礦產、木材、畜產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初級產品,進口機械、汽車等工業製成品。這種過分依賴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的模式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因此要努力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的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水產業等其他產業。
5.非洲是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本地區更是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地區。這里農牧業生產落後,農產品產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長快,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是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對糧食和肉類的需求大,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過度放牧,導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柒』 人教版地理印度筆記,要具體點的(我也不想,老師還有檢查的),要抄到本子上的,各位大哥大姐,幫幫忙。

印度,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面積居世界第七位,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回大陸最大的國家,與答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
重要城市:新德里,首都、鐵路交通中心;加爾各答,最大城市、海港、麻紡織工業中心;孟買,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高科技工業中心。
農業
自然條件:耕地面積亞洲第一;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地形有差異,利於植物種植;常有水旱災害發生。
農作物:水稻,分布在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原因:平原地區降水充足。
小麥,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恆河上游地區。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原因:小麥和棉花的耐旱力較強,因而分布在乾燥少雨的恆河平原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茶,分布在西北部低上坡上。原因:坡地多雨,排水好。黃麻:分布在恆河三角洲。原因:低平的土地和潮濕的氣候。
工業
印度東北部鋼鐵和機械工業中心:東北部錳、煤、鐵等豐富;孟買棉紡織工業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產地;加爾各答麻紡織工業中心;恆河三角洲黃麻產地;班加羅爾軟體工業中心: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附近,具有人才優勢。

『捌』 高中地理 南亞及印度

喜馬拉雅山 巴基斯坦 印度洋
喜馬拉雅山 印度 印度洋

1、熱帶 緯度 喜馬拉雅山 熱帶季風氣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