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推理題
⑴ 急求10道初中計算推理題,就是那種 解:∵... ∴...
1:如圖,四邊形ABCD,BEFC都是正方形,點P 是AB邊上一個動點(不與點A,B重合),過 點P作DP的垂線交對角線BF於點Q. (1)如圖①所示,當點P為AB中點時: ①通過測量,可得知DP=PQ,請證明 ②若M是AD的中點,連結MP,可知MP=BQ,請證明 (2)如圖②所示,當點P在AB邊上的任意位置時,其他條件不變,請問:(1)中猜想①的兩條線段數量關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請證明;若不成立,試說明理由 2:已知△ABC中,AB=c,BC=a,CA=b,AD⊥BC,證明c2=a2+b2-2abcosc 3:如圖,BD是∠ABC的平分線,DE⊥AB於點E,DF⊥BC於點F,S△ABC=36,AB=18,BC=12,求DE的長。 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角BAC=90°,角1=角2,CE⊥BE,求證:DB=2CE 5:在三角形ABC中,AB=3,AC=4,BC=5,三角形,三角形ABD,三角形ACE,三角形BCF都是等邊三角形,求四邊形AEFD的面積 圖在http://..com/question/87371644.html?si=1 里,被採納的那個人的圖。 是求面積不是證明平行四邊形 6:在銳角三角形ABC中,如果∠A>∠B>∠C,求證:∠A>60°,∠B>45°,∠C 7:證明: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垂心的距離等於外心到這個頂點對邊距離的二倍 大致思路說下 8:△ADE中,∠DAE=Rt,AC是高,B在DE延長線上,∠BAE=∠D,求證: BE^2/EC^2=BD/DC 9:.1的三次方+2的三次方......+N的三次方=(1+......N)的二次方 9:1的二次方+2的二次方+三的二次方+......+N的二次方= N(N+1)(2N+1)/6 10:證明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11:在四邊形ABCD中,兩對角線相等,且所夾的銳角為60度。 請問所夾的60度角所對的兩條邊長度之和與其中一條對角線有什麼大小關系?請詳細證明你的結論!! 12:點P是∠ABC和∠ACB角平分線交點,求證∠P=90°+21∠A 13:如圖,三角形 ABC,DBF,EFC 都是等邊三角形,請證明DFAE是平行四邊形, 14:一個整系數3次多項式f(x),有3個不同的整數a1,a2,a3,使f(a1)=f(a2)=f(a3)=1 又設b為不同於a1,a2,a3,的任意整數,試證明f(b)不=1? 15:任意三角形abc,三個內角平分線ad,be,cf相交於h點,過h點做ac的垂線,垂足為g,求證角ahe與chg是否相等,為什麼 16:三角形內接於圓O,AE是圓O的直徑,AD是三角形中BC邊上的高,求證:AC乘BE=AE乘CD。 17: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C=BC,角ACB=90度,D是AC的中點,點F在AB上,且角FDA=角BDC. 求證:CF垂直於BD. 18:已知命題:若2次函數y=ax2(這個2是平方的意思)+bx+c(a不等於0)的圖象與x軸交於(x1,0)(x2,0)兩點,則y=a(x-x1)(x-x2)判斷這個命題的真假,並說明理由 19:已知,A,B是實數,且滿足AB=0,求證,A,B中至少有一個是0。 20:任意三角形ABC D是BC邊的中點 連接AD 做∠ADB的角平分線交AB與E 做∠ADC的平分線交AC與F 鏈接EF 證明: BE+FC>EF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人人網 新浪微博 開心網 MSN QQ空間 對我有幫助 9回答時間:2010-4-10 13:31 | 我來評論 | 檢舉 向TA求助 回答者: 趙帥3046663 | 二級採納率:10% 擅長領域: 穿越火線 籃球 地理 歷史話題 音頻/歌曲共享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隨便了 相關內容 2009-2-13 來做一道初中數學題!!試證明4個連續自然數的平方和不是平方數!!! 6 2010-12-31 求1+1/2+1/3+1/4+......+1/40的和簡寫成m/n,證明m不是5的倍數。 初中數... 2010-12-14 一道初中數學證明題:高手進!!!! 2 2010-12-21 初中數學證明題三個不相等的數A,B,C滿足A+1/B=B+1/C=C+1/A,求證:A*B*C=1 2010-11-13 初中數學證明題 1 更多關於10道初中計算推理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初中數學 證明 等待您來回答1回答5在生存模式下為什麼不使用墓碑吞噬者來處理掉這些墓地?0回答求美女穿內衣性感圖0回答5求文檔: 江蘇省濟南市2009-2010高一數學期末試卷0回答哈姆雷特怎麼打0回答求一部歐美電影名字 女主人公人到中年,婚姻出現危機,決定結束這段感...1回答吞噬星空第七篇第二十七和二十九章txt下載1回答看到沖氣美女逼真的圖片,有點動心的,真的有那麼漂亮么?0回答導學式高效課堂答案 初三數學更多等待您來回答的問題>> 其他回答 共2條 1、已知:如圖,AD‖BC,點E是DC的中點,AE平分∠BAD.求證:BE平分∠ABC. 2、已知:如圖,在△ABC中,CD是△ABC的角平分線,BC=AC+AD.求證:∠A=2∠B 過E點作EF交AB於F ∵AD‖EF ∴∠DAE=∠AEF ∵AE平分∠DAF(已知) ∴∠DAE=∠EAF ∴∠EAF=∠AEF ∴AF=FE ∵E為DC中點 ∵AD‖EF‖BC, ∴F為AB中點(平行線等分定理) ∴AF=FB ∴FB=FE ∴∠FEB=∠EBF ∵EF‖BC ∴∠FEB=∠EBC ∴∠FBE=∠EBC ∴BE平分∠ABC 延長CA至E,使EA=DA ∴∠AED=∠EDA ∴∠DAC=2∠DEC ∵CD為∠BCE的角平分線 ∴∠DCE=∠DCB ∵CE=CA+AE=CA+AD ∴CE=CB 在△CDE與△CDB中 ∵EC=CB ∵∠ECD=∠BCD ∵CD=CD ∴△CDE≌△CDB(SAS) ∴∠DEC=∠B ∴∠A=2∠DEC=2∠B 回答者: apple_pxy | 二級 | 2010-4-9 19:21 | 檢舉 北京市西城區2007—2008學年度第二學期抽樣測試 七年級數學試卷 A卷 滿分100分 一、精心選一選(共10個小題,每小題30分) 在下列各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把正確結論的代號寫在題後的括弧內。 1.計算的結果是( )。 A. B. C. D. 2.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正確的是( )。 3.已知三角形的兩邊的長分別為2cm和7cm,設第三邊的長為,則的取值范圍是( )。 A. B. C. D. 4.若,則下列不等式中錯誤的是( )。 A. B. C. D. 5.如圖,利用直尺和三角尺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這種畫法依據的是( )。 A.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B.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C.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D.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6.在下面四種正多邊形的瓷磚中,用同一種瓷磚能鑲嵌成一個平面圖案的是( )。 7.2008年5月4日,北京奧運聖火傳人海南省三亞市,這是「祥雲」火炬在境內傳遞的第一站.傳遞路線為:三亞—五指山—萬寧—海口.如圖,某校學生小紅在海南省地圖中用(-2,-1)表示火炬傳遞起點三亞市,用(-1,0)表示五指山,那麼火炬傳遞終點海口市的位置可以表示為( ). A.(3,4) B.(4,5) C.(4,2) D.(2,4) 8.下面的統計圖分別反映的是甲、乙兩班全體學生喜歡四種球類運動的情況,根據統計圖,下列對喜歡乒乓球運動的人數佔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做出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甲班大,乙班小 B.甲班小,乙班大 C.甲班、乙班一樣大 D.無法確定哪個班大 9.如圖①,一張四邊形紙片ABCD,∠A=50°,∠C=150°.若將其按照圖②所示方式折疊後,恰好,,則∠D的度數為( ). A.70° B.75° C.80° D.85° 10.如圖,正方形ABCD與正方形EFGH的邊長分別為、,若C與G重合,F在BC的延長線上,H在DC的延長線上,則△BDE的面積為( ). A. B. C. D. 二、細心填一填(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1.把命題「對頂角相等」改寫為「如果……,那麼……」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 12.的與3的差是負數,用不等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 13.如圖,AD‖BC,點E在BD的延長線上,若∠ADE=130°,則∠DBC的度數為________。 14.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為900°,這個多邊形為__________°。 15.若已知點P(,)在軸上,則點P到原點的距離是________。 16.如圖,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cm,螞蟻從A點沿正方形的網格線,經過C點,爬到B點的最短路程是_____cm。 17.王強同學解方程組時,求得方程組的解為由於不慎,將一些墨水滴到了作業本上,剛好遮住了處和處的數,那麼處表示的數應該是________,處表示的數應該是______。 18.△ABC中,∠B=20°,AD為BC邊上的高,若∠DAC=30°,則∠BAC的度數為__________。 三、認真做一做(共5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9.先化簡,再求值: ,其中。 20.解方程組: 21.解不等式組: 2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CD,點E、F分別在AD、BC邊上,連結AC交EF於G,∠1=∠BAC。 (1)求證:EF‖CD; (2)若∠CAF=15°,∠2=45°,∠3=20°,求∠B和∠ACD的度數。 23.某校學生會要了解本校七年級學生周末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況.在確定調查方式時,甲同學說:「我去七年級2班調查全體學生」;乙同學說:「我去七年級每個班隨機調查一定數量的學生」;丙同學說:「我去市少年體育活動中心調查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 (1)請你指出在以上三種調查方式中,哪位同學的調查方式最為合理? (2)該校學生會採用了最為合理的調查方式收集數據,並繪制了不完整的頻數分布表和頻數分布直方 圖。 請你根據圖表提供的信息,寫出、的值,並補全頻數分布直方圖; (3)若該校七年級共有300名學生,請你估計在周末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少於1小時的學生人數,並根據調查情況向同學們提出一條建議. 四、解答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4.如圖,將△ABC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然後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 (1)畫出平移後的△; (2)寫出△三個頂點的坐標; (3)已知點P在x軸上,以、、P為頂點的三角形面積為4,求P點的坐標。 25.某住宅小區將要舉辦「迎奧運」知識競賽,物業的工作人員在購買獎品時,了解到如下信息: (1)求一盒「福娃」和一枚徽章各多少元? (2)物業公司公布本次活動獎品發放方案如下: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1盒福娃和1枚徽章 1盒福娃 1枚徽章 如果在這次活動,用於購買獎品的總費用不少於1500元但不超過1600元,設一、二、三等獎共20名,其中一等獎2名,那麼二等獎和三等獎應各設多少名? 五、解答題(本題4分) 26.△ABC中,AB=2,BC=4,CD⊥AB於D。 (1)如圖①,AE⊥BC於E,求證:CD=2AE; (2)如圖②,P是AC上任意一點(P不與A、C重合),過P作PE⊥BC於E,PF⊥AB於F,求證:2PE+PF=CD; (3)在(2)中,若P為AC的延長線上任意一點,其它條件不變,請你在備用圖中畫出圖形,並探究線段PE、PF、CD之間的數量關系。 B卷 本卷滿分20分 六、歸納與猜想(本題6分) 27.觀察下面給出的圖形,探究圖形中的點的個數變化規律,並填表: 圖 形 第1個 第2個 第3個 第4個 第5個 … 第n個 點的個數 1 5 9 … 七、解答題(本題7分) 28.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軸上兩個點,分別在原點兩側,且A、B兩點間的距離小於7個單位長度。 (1)求的取值范圍; (2)C是AB的中點且為整點(橫、縱坐標都為整數的點叫做整點),若D為整點,當△BC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時,求出點D的坐標。 八、解答題(本題7分) 29.△ABC中,∠BAC=∠ACB。 (1)如圖,E是AB延長線上一點,連結CE,∠BEC的平分線交BC於 點D,交AC於點P。 求證:; (2)若E是射線BA上一點(E不與A、B重合),連結CE,∠BEC的平 分線所在直線交BC於點D,交CA所在直線於點P。 ∠CPD與∠BCE有什麼關系?請畫出圖形,給出你的結論,並說明理由。 北京市西城區2007—2008學年度第二學期抽樣測試 七年級數學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A卷(達標卷) 滿分100分 一、精心選一選(共10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A 2、C 3、C 4、D 5、A 6、B 7、D 8、B 9、C 10、D 二、細心填一填(共8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1.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麼這兩個角相等; 12.; 13.50; 14.七; 15.7; 16.8; 17.10,2;(第一個空1分,第二個空2分) 18.40°或100(只寫出一個結果得1分) 三、認真做一做(共5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9.先化簡,再求值: ,其中。 解: …………3分 …………4分 當時,原式=。……6分 20.解方程組: 解:由①,得③……………………1分 把③代入②,得, 解這個方程,得。………………3分 把代入③,得。………5分 所以這個方程組的解是…………6分 21.解不等式組: 解:解不等式①,得 ………………2分 解不等式②,得, ………………4分 所以不等式組的解集是…………6分 22.證明: (1)∵∠1=∠BAC, ∴ AB‖EF。………………2分 ∵ AB‖CD, ∴ EF‖CD。………………3分 (2)∵ AB‖EF, ∴ ∠B+(∠2+∠3)=180°。 ∵ ∠2=45°,∠3=20°, ∴ ∠B=115°。………………4分 ∵ ∠1=∠CAF+∠3,且∠CAF=15°, ∴∠1=35°。 ∵ EF‖AB, ∴∠ACD=∠1=35°。………………6分 23.解:(1)乙同學提出的方案最為合理;………………1分 (2),,……………………………………3分 頻數分布直方圖如圖②所示;……………………4分 (3)165人,……………………………………………5分 建議:略。…………………………………………6分 閱卷說明:提出的建議,只要言之有理(有加強體育鍛煉相關內容)都可給分。 四、解答題(共2個小題,每題6分,共12分) 24.解:(1)如圖③:………………1分 (2) ;………4分 (3)因為, 所以, 所以 因為 所以(0,0)或(4,0)………………6分 25.解:(1)設一盒「福娃」為x元,一枚徽章為y元。…………1分 依題意,得………………2分 解這個方程組,得 答:一盒「福娃」120元,一枚徽章10元…………3分 (2)設二等獎m名,則三等獎(20-2-m)名。 依題意,得…………4分 解得。…………5分 根據題意,應是整數, 所以,。 答:二等獎10名,三等獎8分。…………6分 五、解答題(本題4分) 26. 證明:(1)△ABC中, ∵ ,, ∴ 。 ∵ ,, ∴ ………………1分 (2)連結PB(見圖⑤),…………2分 △ABC中, ∵ , ∴ ∵ ,, ∴ …………3分 (3)如圖⑥, 結論:;………………4分 閱卷說明:在(3)中只畫圖無結論或只有結論未畫圖者,均不得分。 B卷 (提升卷) 本卷滿分20分 六、歸納與猜想(本題6分) 27. 圖 形 第1個 第2個 第3個 第4個 第5個 … 第n個 點的個數 13 17 … 閱卷說明:第1個空1分;第2個空2分;第3個空3分。 七、解答題(本題7分) 28.解:(1)因為A(,0),B(4,0),A、B位於原點兩側, 所以。…………1分 因為,, 所以 所以。…………2分 所以 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圍是…………3分 (2)依題意,為整點, 則為整數。 由(1), 所以。 所以,。 當△BC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時,整點D有四個, 它們是:(1,3),(4,3),(1,-3),(4,-3)。………………7分 八、解答題(本題7分) 29.(1)證明:∵ EP是平分∠BEC, ∴ ∠BEP=∠CEP。 △ACE中, ∠A+∠ACE+∠AEC=180°。 ∵ ∠ACE=∠ACB+∠BCE,且∠CAB=∠ACB, ∴ 2∠A+2∠BEP+∠BCE=180°。 ∴ ∵ ∠CPE=∠A+∠BEP, ∴ ………………2分 (2)結論:…………3分 理由:設∠CAB=∠ACB=, ∵ ED平分∠BEC, ∴ ∠BED=∠CED. 設∠BED=∠CED=,∠BCE=. 分兩種情況: i)若點E在BA上(E不與A、B重合,如圖⑨, ∵ ∠ACE=∠ACB-∠BCE, ∴ ∠ACE=. ∵ ∠CEB=∠BAC+∠ACE, ∴ , ∴ ∵ ∠CPD=∠CED-∠ACE, ∴ ∠CPD= ∴ ∴ ………………5分 ii)若E在BA的延長線上,如圖⑩, ∵ ∠ACE=∠BCE-∠ACB, ∴ ∠ACE=。 ∵ ∠CAB=∠CEA+∠ACE, ∴ , ∴ ∴ ∠CPD=∠ACE+∠CEP, ∴ ∠CPD= ∴ ∴ ………………7分。 綜上, 說明:學生的其它正確解法參照評分標准相應給分。 2007—2008年度第二學期抽樣測試 七年級數學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構:本次測試分A卷和B卷兩部分。 A卷注重落實基本知識,滿分100分,共26個題。 B卷注重考查知識的拓展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滿分20分,共3個題,有一定的難度。 二、試卷內容分布: 本學期所學知識內容相對較多且相對基礎,為後續的學習提供輔助作用。本測試包含了七年級下數學教學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具體來說,A+B卷滿分120分,其中代數部分內容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組);平面直角坐標系;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整式的乘除法等。其計約68分。 幾何部分內容相對較少,包括:平行線和相交線;三角形和多邊形,兩個部分共計52分。可見幾何知識內容雖少,但更易考察其數學技能。 三、試卷特點: 本次測試卷知識覆蓋面廣,試題大多來源於教材上例題、習題的改編和拓展,特別注重了對基本知識,即應知社會知識點的考查,同時也有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這些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提升上試卷的水平、層次,也提升了試卷的區分度,從測試結果來看,本試卷在100分鍾內完成,A卷得87分,B卷得13分或總分在100分左右,那麼說明對本段知識的落實比較到位,甚或優秀之列。 四、試題分析: 1.考查冪的運演算法則。 2.考查利用數軸直觀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考查三角形的三邊不等關系定理或者構成三角形的條件。 4.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5.考查平行線判定定理的應用。 6.考查用同一種正多邊形進行平面鑲嵌的條件,即正多邊形的內角度數是360°的約數。 7.考查用有序數對確定平面上點的位置或平面上的點與有序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 8.考查統計圖表(直方圖和扇形圖)在描述數據中相互對應關系的比較。 9.考查數學實驗與操作,來自於嚴密的幾何推理作依據。 10.考查用割補法求圖形的面積及整式的混合運算是一道綜合題。 11.考查命題的結構:分清題設和結論。 12.考查用數學符號表示不等關系。 13.考查平行線的性質。 14.考查多邊形的四角和公式。 15.考查坐標軸上的點的坐標特點及點到坐標軸的距離。 16.考查圖形的平移在給定條件的實驗與操作。 17.考查方程組的解的應用。 18.考查數學思維的嚴密性,幾何作圖在分類討論思想方法中的應用。 19.考查整式的乘法和乘法公式。 20.落實基本知識、解方程組。 21.落實基本知識,解不等式組。 22.落實基本知識,簡單的幾何推理和計算。 23.落實基本知識點,考查識別 數分布直方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4.考查用坐標表示平移及已知坐標平面上,三角形的面積,求相關頂點的坐標,注意思維的嚴密和 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滲透。 25.方程組和不等式組在實際生活的應用。 26.層層遞進,考查面積變換在幾何證明和探究中的應用。此題三個設問的解決,層層遞進很好地體 現了數學思維的拓展和延伸,是一道很好地用於檢驗數學思維能力的試題。 B卷: 27.考查數學的基本認識方法,即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方法:歸納、猜想、驗證。 28.考查不等式的應用和閱讀理解的能力。通過數形結合,實驗操作地數學概念完全理解地去實驗操 作。 29.考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定理。在處理較復幾何圖形中的應用。此題分兩問,層層探究、 動態、條件、畫圖、猜想結論。而驗證過程中,動點位置變化但兩問所用方法一改。此題有一定 難度,應當學會用代數方法去解釋論證,幾何命題。 總結:此試卷基礎題多,運算量大,考查知識點較靈活。考查中,總體而言,80分易得而110分以上較難。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對於基本功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時間比較緊張。 此試卷是一份很好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試卷。
⑵ 我要找一些初中地理試題帶答案的
自己去書店買
⑶ 初中地理常考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蒙古族-那達慕節。 藏族-雪頓節。 回族-開齋節。 傣族-潑水節。 高山族-豐收節。
⑷ 地理高手來
我覺得你要培養興趣,我喜歡地理就是因為我喜歡旅遊。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考生,我是江蘇的。你平常沒有事可以多看地圖冊,特別是那種書上比較重點講的內容。由於我高考過去已經一年所以說的漏洞估計比較大比較凌亂。就舉幾個例子哈。現在你的關鍵是應試,適當的背誦和記憶是一定的,但我覺得死記事絕沒有效果的你要先理解,應試是有很多套路的。哪個區域分析什麼的不管國內國外撐死了就從那幾個角度去分析。人文地理部分相對而言很簡單,重在積累,自己不能有厭煩恐懼自卑等心理。自然地理應該是你的薄弱項吧,這個需要自己靜下心來從基礎開始理解,記住一定是理解能弄懂的就要弄懂,從比較基礎的大眾的題目開始做,難題先放一邊我們先不求高分,多做經典的題型做多了你自然會發現它的考斯重點在哪裡然後再根據你歸納出的重點鞏固基礎繼續做題,熟能生巧。有一種方法就是整理自己以前的試卷講自己錯的題目歸類了解自己的薄弱點,有針對性的復習。自然地理更多時候是要清晰的思路不能鑽牛角尖。恩,展示能夠和你說的只能這樣。人文部分答題是關鍵你要有很全面的思考有一招是把自己想到的相關的都寫上去,當然視情況而定。答題的全面性很重要。不懂的多去問老師吧,才高二地理補上來是很有可能的,最後大家的差距是絕不會出現在地理上的,地理的高分永遠只屬於個別人,加油!一聲本人愚見
⑸ 地理蒙題技巧
做題思路口抄訣
1.自然地理重原理(推理)、人文地理重內涵(品味)、區域地理重材料(挖掘)
2.選擇題重基礎靠運氣,客觀題重材料靠能力
3.客觀卷三步走:先材料 後模板 最後常識
4.經緯網 先標記(EWSN)後定位(大致區域)關鍵定氣候(緯度+區域)
5.天氣系統:先排高壓 後定低壓(中心為氣旋 槽線為鋒面 左冷右暖 冷氣團一側降水)
6.判斷流向看地形 判斷地勢看流向 判斷風向看氣壓
7.等值線:先宏觀看趨勢 後微觀斷異常(疏密定梯度 彎曲定高低 閉合定大小)
8.相減看「0」——自然增長率(≧0 人口總數持續增加)
相除看「1」——人口撫養比=非勞動力人口/勞動年齡人口
9.圖例是地圖構成要素,是答題思維角度
10.擴大規模類問題答贊同—條件+意義(就業+經濟+產業)
11.一組材料一起做(相互印證)、換序做(1題難先做2題)
蒙題技巧——迫不得已方能用
首先地形和市場 後蒙洋流和科技
首選單句 不選復句(,和 與)
特別難的蒙AB,一組材料不同樣(同一材料下的題目,選項一般不同)
⑹ 初一地理考試題型有哪些
選擇題11道,每一道分復值為制4分,共44分, 綜合題:含讀圖填空、分析簡答、繪圖等類型,共56分;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單科綜合,題號為第36題(此部分有時分為兩個大題即36、37兩題,分值合為36分),另一部分與政治、歷史部分組合成一個大題,其中地理部分分值為20分。 單科試題: 選擇題:20--25道 綜合題:主要是讀圖與材料分析題,不排除其中夾雜一些填繪圖表、推理計算、歸納總結、實驗分析等題型
⑺ 2003年青島市初中結業考試 地理試題 答案
對於如何應試,這里重點談談理科應試對策。
(一)對題目的審查要認真:審題的正確是正確解題的開始和基礎,對題目的閱讀,除了有較好的語文基礎外,必須結合各科的特點,最後達到看懂、看清題目內容的目的。審題過程注意以下幾點。
1. 最簡章的題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題目至少要看兩遍。如果通過對文字及插圖的閱讀覺得此題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題會做,這時一定要重新讀一遍再去解答,千萬不要憑著經驗和舊的思維定勢,在沒有完全看清題目的情況下倉促解答。因為同樣的內容或同樣的插圖,並不意味著有相同的設問,問題的性質是可以翻新的。
2. 對"生題"的審查要耐心地讀幾遍。所謂的生題就是平時沒有見過的題目或擦身而過沒有深入研究的題目,它可能是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與生活及生產實際中相關連的問題。遇到這種生疏的題,從心理上先不要覺得很難,由於生題第一次出現,它包括的內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難度並不大,只要通過幾遍閱讀看清題意,再聯系學過的知識,大部分題目是不難解決的。
3. 審題過程中要邊閱讀邊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條件及待求的內容以題目的敘述為准。數理化不要以某些插圖為准,有時圖中給出的符號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畫草圖的題,應該邊審題邊作圖,這樣可以建立起直觀的圖景,幫助記憶和分析問題。
(二)對題目的應答要准確:試題的題型有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每一種題型都有各自的測試功能,應答時也應有各自的注意點。
1. 單項選擇題的應答:試題的特點是概念性強、針對性強,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比較能力。應答的主要方式有兩種:(1)直接判斷法:利用概念、規律和事實直接看準某一選項是完全肯定的,其它選項是不正確的,這時將唯一的正確選項答出;(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選項正確,也可以肯定哪些選項一定不正確,先把它們排除掉,在餘下的選項中做認真的分析與比較,最後確實一個選項。單項選項題一定不要缺答。
2. 多項選擇題的應答:選項中有一個或幾個選項是正確的,但不能肯定其它選項一定就是錯誤的,採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判斷,對猶豫不定的結論不要強行選擇,以免影響得分。
3. 填空題的應答:由於填空題不要求書寫思考過程或計算過程,需要有較高的判斷能力和准確的計算能力。對概念性的問題回答要確切、簡練;對計算性的問題回答要准確,包括數字的位數、單位、正負號等,對比例性的計算千萬不要前後顛倒。
4. 理科作圖題的應答:主要考查學生作圖技能和應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圖題中,一類是定性的,另一類是定量的。對定性的作圖也要認真些,比如畫光路、力的圖標中的箭頭等要用直尺,不要太潦草;對定量性的作圖一定要准確,比如力的圖示法解題、透鏡中焦點的確定等。
5. 理科實驗題的應答:實驗題是以考查內容而言的,它的題型不可以包括選擇、填空、作圖、計算、問答等。實驗題有四類:(1)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的使用;(2)學生做過的驗證性實驗和測量性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數據及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3)教師在課堂上做過的演示實驗或畫在課本上的實驗;(4)根據生活和生產中的要求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 為了能答好實驗題,必須在沒有實際儀器的情況下把各種實驗及要求牢記在心,應答時嚴格按題中要求來作答。
6. 計算題的應答:計算題綜合性強,一道難度較大的題反映的是一個較復雜或較深奧的運算過程,必須通過分析與綜合,推理與運算才能完整地解出答案。對有數字運算的題目一般應採取從已知條件開始,每用一次公式就代入一次數字,一步一步地解下去。在解題過程中,能畫圖的一定要作圖輔佐解題;數字與單位要統一。
(三)對題目的書寫要清晰:考試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解答,所以應該做到穩中有快,准中有快,且快而不亂。要提高答題速度,除了上述的審題能力、應答能力外,還要提高書寫能力,這個能力不僅是寫字快,還要寫得規范,寫得符合要求。比如,填空題的內容寫在給定的橫線上,改正錯誤時,要塗去錯誤重新再寫,不要亂塗亂改;計算題的內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整齊有序,過程清楚;作圖題在不完全確定答案時先用鉛筆作答,然後再按要求描圖。
因為答題主要以快而准為目的,所以有的考生在答題時不注意書寫的清晰,字跡潦草到看不清楚的地步,亂塗亂改的結果使卷面很不整潔,在教師閱卷時容易造成誤解。
總之,中考應試是同學"身經百戰"
⑻ 初中題都有什麼
語文:寫(認)字,選擇題,古詩文默寫,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閱讀題,詩版詞鑒賞,權作文
數學: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問答題,壓軸題
英語: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任務型閱讀,寫作技能(填寫單詞,補全對話,作文)
政治:選擇題,簡答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實踐題
歷史:選擇題,填空題,材料分析題
生物: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解釋生物現象
地理:選擇題,填空題
物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
化學:選擇題,填空題,推理題,實驗題,計算題
我們這地區就是這樣了。。。供參考
⑼ 怎樣學好初中地理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興趣+天賦+地圖+記憶+總結=成功的地理學習者。
1.手中有圖、心中有圖
2.課本第一、資料第二
3.反問問題
4.學有所用,聯系實際
5.關注重熱點地區
6.點、線、面逐步展開學習
7.少筆記,多心記(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8.經常翻書、看地圖冊(有計劃)
9.有信心去質疑
10.空間想像
11.興趣是關鍵
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門課。我學習得力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看地圖,我可以閉著眼睛不世界地圖畫出來,還有要了解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氣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記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難學的,給你一點資料把。
地球運動和日照圖專題
一、知識結構:
二、考點梳理
(一)自轉運動: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種方向(在北極俯視地球,逆時針自西向東;在南極俯視地球,順時針自西向東;側視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
(2)周期:兩個周期(恆星日和太陽日)
擴展思維:用圓盤演示另三種情況時恆星日和太陽日的關系。
A、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西向東時:恆星日>太陽日(23小時52分8秒)
B、當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
C、當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公轉為自東向西時:恆星日<太陽日(24小時)
結論:當自轉與公轉同向時,恆星日<太陽日;當自轉與公轉不同向時,恆星日>太陽日
(3)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轉過的角度。 ω=3600/24小時 即150/小時或4分鍾/10 , 南北極點除外處處都相等。
線速度:每小時轉過的弧長。 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V= 2πcosΦ R(周長)/ 24小時(時間)
結論:南北兩極,既無角速度,又無線速度。
2、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作圖判斷:側視、俯視、立體圖、各種變式圖等。判斷晨線和昏線。(圖略)
(2)產生地方時差
地方時:經度不同,地方時也不同。每隔經度15度,時間相差1小時。
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早。
時區:國際上劃分時區的方法。規律:
A、全球共有24個時區,東西各12時區,東西十二時區合為一個時區。
B、每個時區都跨經度15度。
C、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度數=時區數×15度
D、東邊的時區比西邊的時區時間早
E、算時區:經度數/150 (四捨五入)
區時:每個時區共同使用的時間稱為區時。區時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間。
北京時間: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 烏魯木齊時間:新疆採用的東六區的區時。
世界時:0度經線上的地方時。
日界線:原則上規定1800經線為日界線,但實際的日界線是曲折的
★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為兩個日期的分界線是1800 和零時經線
中國跨五個時區:(東五——東九) (730E——1350E)
(3)產生偏向
作圖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區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情況。(圖略)
*分析偏向對地理事物產生的影響:
影響大氣環流和大氣運動(舉例說明:氣旋與反氣旋、大氣環流);
影響大洋環流(舉例:太平洋); 影響河流的沖刷、堆積
(4)影響地球形狀:三軸橢球體
(二)地球公轉
1、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
一個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2)公轉軌道與速度
特點:每年1月初過近日點,公轉速度快,太陽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過遠日點,公轉速度慢,太陽照射北半球。
影響:北半球夏半年的時間長於冬半年的時間。
北極點的極晝天數(186天)比南極點的極晝天數(179天)長7天。
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黃赤交角產生的原因:(1)地球傾斜著圍繞太陽公轉,傾斜角度為66034′。
(2)地軸在宇宙空間的方向不因季節而變化。
(3)黃赤交角和極晝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的關系為互余。
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以一年為周期)
在各種圖上會畫出黃道、赤道,標出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路線。(圖略)
3、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
(2)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
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為900;在晨昏線上為00
規律:隨緯度變化規律:夏至日------H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
冬至日------H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逐級遞減。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級遞減。
隨季節變化規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大。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歸線以北的緯度帶H達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緯度帶H達最大值。
計算公式推導略:
結論: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H=90°-|δ-θ|,δ表示所求點緯度,θ表示太陽直射點緯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距離」(緯度差),這個「距離」越小,則正午太陽高度越大
(3)引起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分時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太陽直射點 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晝長夜短,且晝漸長,極晝范圍擴大。
夏至日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晝長夜短,且晝漸短。
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晝短夜長,且晝漸短,極夜范圍擴大
冬至日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晝短夜長,且晝漸長。
二分日 赤道 全球晝夜平分
*晨昏線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時刻處處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三個月(5、6、7三月)
冬季------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三個月(11、12、1三月)
傳統四季:四立劃分
(5)形成地球五帶:回歸線與極圈劃分五帶。
4.*補充
(1)根據經度數值判斷兩點的東西方向。
①兩點如在同一經度區內有兩種可能:一是同在東經度地區,那麼經度數大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經度區內,那麼經度數小的點在東方,另一點在西方。
②兩點若處不同經度區內:兩地經度數之和,若小於180°,則處東經度區的點在東方,西經度區的點在西方;若大於180°,處西經度區的點在東方,東經度的點在西方;若等於180°,既可說是東方也可說是西方。
(2)物體的影子
規律: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北(除北極點朝南)
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物體的影子永遠朝南(除南極點朝北)
影子朝向與太陽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長。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長,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長
請說說下圖中各點此時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
(3)利用經緯網計算距離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
同一條經線上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
赤道上經度1°的間隔長度最大,約為111千米,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兩地若在同一條緯線上,只要知道兩點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出兩點間的弧長。
(4)太陽升落方向:
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陽東南升,西南落。
(5)太陽的周日視運動
①對任一地而言:太陽軌跡是平行的;當地地理緯度:北回歸線以北(原因)
讀下左圖判斷:正午太陽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晝長短、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②讀右上圖描述太陽周日視運動圖的作法
③下圖為四個地點二至日太陽周日視運動圖,讀圖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節氣。
三、重難點剖析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我們遇到的日照圖有兩種,一種是球面日照圖,另一種是平面日照圖。球面日照圖又可分為側視日照圖和極視日照圖。日照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地理知識,成為考試中必選的題目,因而很有必要對日照圖中涉及的考點進行分析、總結,尋求解題竅門,掌握答題規律,提高答對率。教學中通過反復嘗試,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考點范圍(常考查的知識點)
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4.判斷日期、節氣(季節)。5.太陽高度角的分布規律。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7.判斷晨線和昏線。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時間。9.判斷相對方向。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11.計算區時(地方時)。12.計算晝夜長短。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
二、考點解析
1.判斷半球及地球自轉的方向
(1)東西半球:明確20°W和160°E兩條經線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2)南北半球:北極上空看地球逆時針方向自轉,南極上空看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
2.畫晨昏線或太陽光線: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相互垂直。
3.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要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就要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經度。(1)緯度位置:根據現在的教學要求,有三種情況,即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赤道上,判斷的依據是觀察極圈內的晝夜狀況。
4.日期、節氣(季節)
由日照圖確定日期和節氣(季節),日期主要有四種: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期為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時,日期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日期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對應的節氣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節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處應注意節氣和季節的區別。判斷推理的過程是:由極圈內的晝夜狀況到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再到日期節氣(季節)。
5.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
(1)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為90°,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等於o,晝半球的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的太陽高度小於0。(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一是緯度分布規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二是季節分布規律:夏至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首先要明確兩個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所求地的緯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太陽直射點和該地間的緯度差,可用線段法分析計算)。
6.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律
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種情況。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同時還要分清回答晝夜狀況還是晝夜變化趨勢,這就要注意以下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哪個半球晝長於夜;太陽直射點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
7.判斷晨線(黎明)或昏線(黃昏)
首先明確圖中給出的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太陽光線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方向向著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晨線;如果地球自轉方向背向太陽光線,此半球的晨昏線部分為昏線。
8.日出、日落
(1)晨線上的各地同時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同時日落。(2)根據某地晝夜長短計算日出日落時刻,先計算出該地晝長的時間,然後以正午12時為起點,減去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出時間,加上晝長時間的1/2就是日落時間。
9.判斷相對方向
經線指示南北,向著北極是北方,向著南極就是南方;緯線指示東西,即左西右東。
10.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
(1)自轉:自轉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2)公轉:夏至日速度較慢且還在變慢,冬至日速度較快且還在加快,因為地球公轉,7月初經過遠日點時速度最慢,1月初經過近日點時速度最快。
11.計算區時、地方時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再結合圖中給出的經度信息,可計算區時。
12.計算晝夜長短
計算某地的晝夜長短,首先應明確過該點的緯線圈在晝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經度,按每隔15°為1小時可計算出晝夜長短
13.氣壓帶的移動及氣候類型的特點
氣壓帶的移動是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因而氣壓帶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氣候為例說明,夏至日日照圖可表明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炎熱乾燥;冬至日日照圖可表明西風帶控制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溫暖濕潤。
14.海陸氣壓類型的分布及季風、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低壓,北太平洋氣壓是夏威夷高壓,東亞盛行東南季風,南亞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順時針方向流動;冬至日日照圖,亞洲大陸氣壓是亞洲高壓,北太平洋氣壓是阿留申低壓,東亞盛行西北季風,南亞盛行東北季風,北印度洋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
例1:讀「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5),圖中虛線表示回歸線與極圈,ABC代表晨昏線,黑粗線OE和OF為日期分界線,完成下列要求:
(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
(2)北京時間為 月 日 時。
解題思路: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題時關鍵是要充分利用題乾和極視圖提供的信息:以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ABC為晨昏線——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這是解題最重要的隱性信息)。NE和NF為日期分界線——180°經線和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由NF平分晨昏線可知:NF應該為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另一條粗線NE就是180°經線。隱性信息被挖掘出來後,後面的解答就比較容易了:此時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時間應該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26′N),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正好與0時所在經線NF組成經線圈。因為NE為180°,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及經度分布規律可知太陽直射的經線應為135°W,也就是說太陽直射的地理坐標為:23°26′N和135°W。最後由135°W地方時為12時可推算出北京時間為6月23日5時。
例2:圖6中的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讀圖6完成1~2題。
1、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甲地為
A.7日4時 B.8日8時 C.7日8時 D.8日4時
2、此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 B.幾內亞灣沿岸烈日當空
C.澳大利亞東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現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日期分界線的基本特徵——通過南北極點的經線,首先確定出通過南北極點的那條虛線為日期分界線,再結合題干中「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此時北極地區為極晝),推知該虛線應該是180°經線(晝半球不可能出現地方時為0 時的經線)。再進一步推出另一條虛線為晨線。這些信息提取出來後,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規思路解題:甲的經度為150°E,晨線與赤道在120°E處相交,則120°E的地方時為6時,甲地地方時應為8時。因為180°經線西側日期總是早一天,日期應該為8日,即8日8時。當北京時間為6時時,通過計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現的現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陽西下。
例3.讀圖3 回答1—4題
1.2002年11月20日9時(北京時間)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自上海出發,此時長城站所在地區的區時為
A.19日19時 B.20日5時
C.19日21時 D.20日21時
2.中山站到南極點的直線距離約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3.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所在地
A. 白晝時間長 B.自轉速度慢
C.自轉周期長 D.正午太陽高度大
4.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下列河流最有可能處於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萊茵河 C.亞馬孫河 D.贊比西河
解題思路:1題,根據經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可以判斷長城站位於西四區,與北京相差12個時區,當北京時間為11月20日19時,長城站的區時為19日21時。
2題,讀圖可知中山站的緯度比較接近700S,與南極點的緯度差為200,地球表面緯度相差10其實際距離約為111KM,通過計算並與備選項比較,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
3題,長城站的緯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陽高度總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於南極圈以內,夏半年其白晝時間總比長城站長。
4題,中山站出現極晝期間,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贊比西為汛期,湄公河為枯水期,萊茵河與亞馬孫河分別流經溫帶海洋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沒有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
【答案】1.C 2.B 3.D 4.A
四、命題意向
1、近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本專題考情分析
年份及試題 考察內容 題型 分值
2006 北京文綜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 選擇題 4
天津文綜 日出日落方位 8
全國卷(2) 晝夜長短 12
重慶文綜 正午影長的季節變化 4
2005 北京文綜 自轉速度與晝夜長短 選擇題 4
天津文綜 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方向 12
2004 全國文綜 晝夜長短及變化 選擇題 4
北京春季文綜 地球公轉速度 4
天津文綜 晝夜長短及變化 12
2、規律總結:
(1)從考核內容上看,重點考察晨昏線、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學科基礎知識。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確定,如天津文綜第1、2題。從命題趨勢來看,對本部分知識的考核有強化趨勢。
(2)從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選擇題方式出現,文綜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試題多以圖文結合、圖表結合的方式呈現,且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
(3)能力上,注重考查讀圖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試題具有綜合性、分析性和實用性。
要明確學習的內容。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只有知道所學地理事物對現實的影響好壞,才能利用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提供自己的常識認識。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步驟/方法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