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描述類例題
1. 高考地理的材料題有哪些解題技巧
(一)明確答題方向
1.特徵描述
2.成因問題
自然環境有整體性和差異規律;因果關系規律;資源環境優勢、缺陷的形成,災害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原因。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尤其應如此。
(1) 自然環境特點——性質特點的綜合成因分析。
這類題先定位最為重要。應注意圖表中的數值,在平面地圖中植被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以「水環境」為中心,圍繞「氣候——地形」這一重點的成因因子來分析。
如:氣候分析可從①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
②降水多少:風、壓——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
這類題目要排除雷同條件,突出主導因素。這也是近幾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例1台灣火燒寮成為我國「雨極」的原因。
【答案】 臨海空氣濕潤,水汽豐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來的冬季風經海洋變性,水汽易達到過飽和。
【技巧點撥】這是小范圍局地因素所致。
例2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的氣候特點異同。
【答案】 同:兩者均為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因為兩均處於30°~40°N的大陸西岸。
異: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山高溫乾旱季節時間長。因為舊金山受西風控制時間長;洛杉磯受副高控制時間長
【技巧點撥】這是大地理環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災害的綜合成因分析: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採點分析。
例3 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和措施?
【答案】成因: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 ③人(社會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資源,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應鎖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氣運動原理、季節變化原理——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原理最為重要,應注意進行逆向推理。
氣候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多從近地面的熱力環流(風壓流原理)進行分析,用「熱(高溫) 低(壓)升(氣流上升)雨(成雲致雨);冷(低溫) 高(壓) 沉(氣流下沉) 晴(乾燥晴朗)」進行邏輯分析。
如:某地雲雨多,應扣住「大氣運動降溫」——氣流「升空」或向高緯流是什麼原因?某地乾旱少雨,應扣住「大氣運動升溫」——氣流「下沉」或向低緯度流是什麼原因?某地「冷」是如何變冷的?「熱」是如何變熱的?
例4簡要分析,秋冬季「霜打窪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氣雲量少,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水汽易達到冰點。夜裡,地面向空中散熱,山頂的空氣比山下的空氣溫度下降得更快,於是下面的暖空氣往上跑,山頂的冷空氣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氣到達山谷或窪地後,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實實地呆在山谷和窪地中。於是,夜裡山谷和窪地中的冷空氣愈積愈多,氣溫便降得很低。一般窪地要比周圍的平地氣溫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還沒有霜時,谷地和低窪地中就會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話,那末山谷和窪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點撥】歸納起來:某地晝夜溫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氣旋控制——晴天多,雲量小;地處內陸,熱容量小,變溫快;天氣系統轉換等。
海上什麼時候出行多與風浪有關。其邏輯關系為「溫差大(如冬季)→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溫差小(如夏季)→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時倒推。
如:美英在二戰中沒有在11月而是選擇在6月實施「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原因。——因6月中高緯間的溫差小,氣壓梯度差異小,風力小,風浪小,可減少渡海作戰的非戰斗傷亡。
我國首次三大洋科考選擇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東亞與北太平洋間溫差小,氣壓差異小,季風弱,風浪小,可方便、准確科學地采樣。
河水的補給。對於課文的知識點應知各個典型地區性的主要補給類型,特別是我國各個大區的補給類型。先定地區——南北半球、大氣環流緯度帶、海陸位置。
根據材料定補給類型。我國東北是春季積雪融水、夏季雨水補給。江南是春雨降水適量、夏季雨水大量補給。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華南是春季鋒面雨、盛夏台風雨補給。地中海氣候則是冬雨補給。
季節的演變應注意:6月22日(7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長,北半球晝長夜短。12月22日(1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短,北半球晝短夜長。
3.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點」狀分布一般有「眾星拱月狀」,「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鎮體系分布規律是西北較稀,東南較密。上海「寶山鋼鐵廠」分布在上海市區的東北方向,北臨長江。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布,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又如「我國一月0 ℃等溫線」分布,可描述為:東段大致東西走向、近似於與緯線平行,西段大致東北——西南走向、近似於與青藏高原東緣山麓平行。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布范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4.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第一、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
第二、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5.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回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准確表達。
6.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
(二)重視圖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1.圖像表達特點。
地理圖像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數字、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遊點等的確切地理位置。
「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深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等潛水位線、等太陽高度線、等地球自轉速度線等)、交通線(鐵路、公路、航空、航海、內河水運等)、輸水(氣、煤、電)線、生產網路線、地理要素相關線等。
「面」——聚落、工業、農業區;氣候、地形、大洋區等(在大比例尺地圖中,點狀地理事物則呈面狀分布)。
「箭頭」——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大洋環流、大氣環流、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地殼物質循環等);②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動力、產品、市場信息等);③工藝流程等;④地理要素運動箭頭。
2.圖表數量特點。
統計表格——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時段,比較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 ②同一地區,比較不同時代(或時段)的發展差異;
③同一區域,以史為鑒——頌今或警世; ④多個區域進行比較,借鑒取經或突出特色。
扇狀(餅狀)統計圖和三角坐標統計圖——以地理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①判斷地理要素主次關系; ②分析成因、進行評價、分析對策。
柱狀、折(曲)線統計圖——以時間和空間對比分析為主
折(曲)線圖用來顯示某一變數是如何隨另一變數而變化的。只有當變數是連續性數據時,才能用折(曲)線圖。折(曲)線圖是一種十分有用的工具,因為折(曲)線圖還能用來預測一些實驗中沒有測量的數據。
①揭示時空分布特色、時代進步表現; ②說明時空差異原因。
等值線統計圖——以區域空間差異比較為主。
①從數形狀態分析區域特點:注意其疏密、平曲、開閉、趨向,數值標准及單位。相鄰兩根線的關系是難點,應特別注意。②分析成因及評價。
直角坐標統計圖——以兩兩地理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標位置及變化趨勢;②分析成因、評價影響。
3.地圖功能特徵。
地圖依功能可劃分為:
「區域分布圖」——以區位分析為主:
①掌握好區域空間定位方法,取得解題「入場券」;②把握區域地理特徵,識記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場、交通運輸、勞動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間分布特徵及其空間區位聯系;④評價區位優勢或劣勢,說出整治開發的對策。
「概念圖」——概念圖在對一些概念較多的主題進[行整理時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圖從總的概念出發,逐步展開,顯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個個小概念的。這樣整理之後,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運輸網中的形式和層次圖」。
①抓住線條和箭頭的含義;②類比概念的相關聯系或本質差異。
「原理圖」——說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地理要素間的聯系,緊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②分析該事物的影響。
「景觀圖」——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徵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區位、季節變化、階段變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間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
「聯系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系為主。
①抓住核心內容和根源等分析其關系。②分析地理環境整體性和意義。
「流程圖」——反映生產工藝流程。流程圖能夠幫助理解某組事件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發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過程的各個階段,或某一程序的各個步驟。建立流程圖時,首先把每個事件簡要地寫在方框內。然後,把最先發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發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類推。最後,把各個事件依次用箭頭連接起來。
①熟悉工藝流程,認識該產品的上、下游聯系。②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及影響。
「漫畫圖」——以環保主題為主。
①抓住與常規思維異常的形象、文字來說明漫畫主題。 ②多為可持續發展類。
韋恩圖:韋恩圖是用於顯示事物異同點的方法。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重合的圓組成。每一個圓代表一個特定的概念或觀點。概念之間的共同特徵(相似點)寫在兩個圓重疊的區域內,各自的特徵(不同點)則寫在相應圓中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較少見。
(三)學會審題
審題過程及內容: ①審材料;②審設問;③審題分。
1. 定范圍——確定考的哪部分知識要點。
2. 定方向——確定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 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麼。
4. 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答題要點。
5. 定方法——確定答題方法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
(四)表達准確
文科類主觀題一般是滲透思想觀點的完整短文,答題時,要有概括有說明。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言之有據,無廢話,不離題;在語言使用上,要用直觀、明確、精練、科學化的語言,用詞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題規范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規范答題的宗旨。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答題一定要規范化、序號化、段落化,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六)答題步驟
1.讀懂題意: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准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並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4.准確表述:對試題進行邏輯分析後,要進行答案的構思,並能夠用准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
2. 地理 描述題 答題方法
(1)根據圖例,讀數值,了解氣溫遞變規律,概括總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2)觀察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變部分,了解、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其分布的因素;(3)根據等溫線的疏密了解氣溫空間變化的梯度或變化幅度;考查一組閉合或彎曲等值線的含義一種情況是一組等值線如果形成閉合中、表示該等值線所反映的要素在區域范圍內變化呈現出極值,根據中心數值與四周數值大小關系比較,可以判定該中心所代表的地理意義.如極大值則形成雨極(等降水量線)、山峰(等高線)、高壓中心(等壓線)、炎熱中心(北半球7月等溫線)、地租峰值(地租等值線)、太陽直射點(等太陽高度曲線)等等。另一種情況是一組等值線向同一方向凸出,最大麴度處的連線具有3層地理意義,…是表示該地理要素的變化趨勢,遞增或遞減;二是彎曲處與同一水平方向相鄰區域數值大小不同;三是反映具體的地理事物,如等高線則代表山脊或山、等壓線則代表高壓脊或低壓槽等。3.考查等值線的疏密變化含義等值線之間的疏密變化主要反映某地理要素變化率的大小,等值線越密集,變化率就越大;等值線越稀疏,變化率就越小。等值線之間疏密比較有兩種情況,一是同幅地圖或相同比例尺的條件下的等值線圖,等值線密集表示變率大,如等高線越密集,表示該區域的地勢變化大,地形坡度大.二是不同比例尺但疏密程度相同的等值線罔,則比例尺越大,變率越大;比例尺越小,變率越小4.某條等值線的伸展方向一是伸展方向的描述,等高線伸展與山脈的走向有關;陸地等溫線伸展主要與海岸線或緯線或山脈走向有關;海洋等溫線伸展主要與緯線有關;地租等值線伸展與交通干線走向、距離市中心遠近有關等。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場、交通運輸、勞動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間分布特徵及其空間區位聯系. 一、地理特徵的描述(一).區域自然地理特徵的描述:1、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從地形、氣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幾方面入手。2、對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3、對地形特徵的描述:地形組成、地勢特點、海拔地勢、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分布;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4、對氣候特徵的描述: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入手。6、對河流特徵的描述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節變化、大小汛期長短、含沙量的大小、有無結冰期、有無凌汛現象水能。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 水系特徵:河流長度、流向、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和形態、河網密度、落差和峽谷的分布。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點描述1、農業特點的描述:農業地位、農業類型、主要家產品、主要農業分布地區、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經營方式、農業現代化水平,商品率.2、工業特點描述:工業地位、工業部門、工業產品、工業分布、原料和市場的依賴程度等等。3、人口和城市分布特點的描述:面狀分布:平原、線狀分布:沿河流海岸線交通線分布、斑點狀分布沙漠中綠洲。二、地理特徵分析要點:1、分析有關某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幾何位置:一個地區幾何中心;幾個地區的結合部;或離幾個重要地區遠近。(2)交通的通達性和制約性。(交通區位特點:區域內交通分析包括沿江沿海鐵路公路航空線)2、分析太陽輻射(1)、緯度(同一緯度晝長和正午高度相等),(2)天氣和氣候狀況,(3)地形高低和南北坡(陰坡、陽坡)3、分析氣溫的成因太陽輻射(緯度)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下墊面因素(海陸位置地形地勢洋流地面植被狀況地面反射率)人類活動因素。</b>
3. 怎樣解答高考地理評價類題型
高考地理評價類題型設問形式
評價類設問詞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常見問題有評價大型工程(如水庫建設、跨流域調水、能源跨區域調配等)帶來的影響,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優劣,評價工農業、城市區位等。
高考地理評價類題型答題模板
評價類設問一般有兩種情況:
(1)要求直接評價某個地理事物或者現象,包括評價地理事象的影響、區位條件或發展條件等。此類設問一般從兩方面進行分析:①要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來辯證闡述,針對優勢和不足進行全面論證;②要從多角度分析利弊。影響類的問題可以從對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等的影響加以分析;而區位問題或發展條件評價類問題,可以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例如評價南水北調的影響,就要先從對社會、經濟、環境三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然後對有利和不利影響加以闡述;評價東北商品糧基地區位或發展條件,就要先從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分析,然後找出有利和不利條件進行闡述。
點擊查看:更多高考地理答題技巧總結
(2)給出限定條件,比如「與××相比,評價其優勢或者不足」或「從××方面進行評價」。這類設問分析思路同第一種,但要注意審題,抓住限定詞,是評價利還是弊,是對比分析還是沒有限定,是從哪方面進行評價等,這樣就縮小了答題范圍。「與××相比,評價其優勢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優勢或者不足,然後對比分析要評價事物的優勢或者不足。例如與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相比,評價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的有利條件,首先要分析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利與弊,然後找出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優於西昌的條件,包括同一條件比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更優越和克服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不利條件等。 「從××方面進行評價」注意評價時限定了條件,只能從某一方面進行分析。
4. 高中地理地質過程描述類
中國國土空間復上常見的自然災制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是地理環境演化過...
5. 如下面這一例題(高中地理),類似這種題該從哪些方面考慮
分塊答,大湖...小湖...根據兩地展現出來的差異根據溫度風湖泊面積,如果覺得不夠,也可以從同一個湖為什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