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地理第二分冊答案
㈠ 高二地理練習冊答案
第一篇宇宙與地球
專題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 填空
1、恆星、星雲 2、矮行星、彗星(流行群)
3、木星、水星;水星、海王星;金星、火星,金星
二、 選擇
1、A 2、D 3、B 4、A 5、? 6、C 7、C、D 8、B、C
三、 連線
略
四、 讀圖分析
1、(1)A、C、B、D (2)D、B、C、A 2、略
3、(1)日冕、色球、光球 (2)、 太陽黑子→光球 太陽風→日冕 耀斑→色球 (3)光球→六千多K 色球→四五千至幾萬K
日冕→幾百萬K (4)A、C
五、 簡答
1、恆星能自己發光;星雲與恆星比,具有質量大、體積小和密度小的特點。
2、行星由固體物質組成;彗星由冰物質組成,質量很小。
專題2地球的夥伴——月球
一、 選擇
1、C 2、D 3、A、C、D 4、A、B
二、 讀圖分析
1、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 2、A、C 3、大
三、 判斷
(每句話都有不當之處:轟鳴、凜冽的寒風、沉重的、艱難跋涉、一點星光也沒有、電閃雷鳴、照亮、飛揚的等)
專題3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一、 填空
1、1957;1981 2、地月、太陽、銀河 3、空間資源、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環境資源
二、 選擇
1、D 2、A 3、C 4、A、B、C
三、 讀圖分析
C、B、E、D、A
專題4地球的運動
一、 填空
1、赤道,兩極 2、西十二,東十二 3、減一天
4、1,快;7,慢 5、黃赤交角,23°26′
6、23°26′,北回歸線,南回歸線 7、春分,秋分 , 0°
8、23°26′S,0° 9、最長、最短,晝,極晝;極夜
10、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四季更替
二、 選擇
1、B 2、D 3、C 4、A 5、B
6、D 7、D 8、B 9、A 10、C 11、C
三、 讀圖分析
1(1)__南__、__北__。
(2)A.__30°S__,__45°E__;B.__30°N__,__135°W__。
(3)__東南<SE>__,__正西<W>__。
(4)__0點__,__21點__。
2、(1)__D__,__B__。
(2)__東__、__90__、__東6__。
(3)__8__,__C__。
3、(1)23°26′S;66°34′N
(2)蛾眉月
(3)C
4、(1)__拉薩__,__哈爾濱__,__1小時25分__。
(2)__哈爾濱__,__拉薩__。
5、(1)__北__。 (2)__赤道__,__北半球各地晝夜等長__。
(3)__秋分__,__春季__。
6、(1)<逆時針方向>。 (2)A。 (3)B。 (4)D、B、C、A。
(5)B、D、D、A。 (6)C。
7、(1)12月22日。 (2)晝夜平分。 (3)正東。 (4)23°26′N。
第二篇岩石與地貌
專題5板塊運動
一、 填空
1、大陸漂移、海底擴張 2、穩定、地殼運動的活躍
3、烈度、震級 4、環太平洋、紅海沿岸和東非、地中海-喜馬拉雅-印度尼西亞、洋底
二、 選擇
1、B 2、D 3、C 4、C 5、B、C、D 6、A、B 7、B、C
三、 連線
大西洋→板塊張裂 喜馬拉雅山→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碰撞 太平洋西部島弧→大陸板塊與海洋板塊相碰撞
四、讀圖分析
1、(1)略 (2)太平洋、南極洲 (3)A、A、B
2、(1)略 (2)C、D、A、B、D
五、簡答
地球上大部分的地震和火山都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板塊交界處因發生張裂或碰撞,岩層發生斷裂、錯動引起地震;
交界處是地殼的薄弱地帶,地球內部的岩漿噴涌而出形成火山噴發。
作者: 一株靈葉
2008-1-16 16:00 回復此發言
2 回復:高二地理練習冊答案共享
專題6岩石與礦物
一、 填空
1、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 2、石英、黑雲母、長石 3、化石
4、花崗岩、石英砂岩、變質岩
二、 讀圖分析選擇
1、D 2、C 3、D 4、B 5、A 6、A 7、A
8、A、B、E 9、A、F 10、A、B
三、 連線
花崗岩→侵入岩 玄武岩→噴出岩 砂岩→碎屑類沉積岩
石灰岩→化學類沉積岩 大理岩→變質岩
四、 讀圖分析
1、 岩漿
C A B
變質 B C 沉積
2、化學元素 礦物 岩石 岩石圈
礦產
3、(1)氧、硅 (2)鋁 C (3)C
五、 簡答
1、
岩石圈中的物質是不斷循環。
岩漿沿岩石圈破裂帶上升,在地下冷凝結晶的稱為侵入岩,噴出地表的為噴出岩。由於地殼運動,地殼深處的岩石亦會出路地表。
出路地表的岩石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以及固結成岩形成沉積岩。
原有岩石受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的影響,在高溫高壓下形成變質岩。
地殼運動還會使岩石俯沖插入地幔重新熔化為岩漿。
2、
沉積岩沉積的過程是自下而上層層疊置,能看到明顯的層理構造,岩層中常保存有沉積時期的動植物化石,指示古代生物生存的環境,所以說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專題7地貌
一、 填空
1、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風成地貌、黃土地貌
2、侵蝕、堆積 3、高寒、缺氧、凍土 4、山峰;盆地、窪地
5、嚴重、25、種植業 6、重慶、濟南、武漢、拉薩、哈爾濱
二、 選擇
1、A 2、B 3、B 4、A 5、A、D 6、A、C 7、B、C、D 8、A、D 9、B、C 10、A、C、D 11、B、D 12、C、D
三、 讀圖分析
1、(1)①③②④⑤⑥ abc 。 ①②③④ ⑤⑥
(2)D、B (3)B 沉積 A 侵蝕
2、(1)長江 所處經緯度及河口形狀 (2)A 位於河流的凹岸水流沖刷強,吃水深。 (3)左 長江口段,由於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江水不斷侵蝕南岸,導致長江口南側河道寬闊,水道也相應的不斷南移。島嶼北側河道水流緩慢,泥沙不斷沉積,最終與北岸相連。
(4)主要是由於河流中上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水土大量流失,在下游沉積所致。
3、(1)山地 500 200 (2)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3)陡、緩 (4)1300、1100、2000 (5)西北、東南
(6)林、東 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可適當開墾。
(7)略 注意比例尺,確定MN線與等高線的交點及間距,連接成圓滑的曲線。
四、 連線
略
五、 簡答
1、黃土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易遭流水侵蝕,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因此,易採取修建水平梯田、蓄水灌溉以及植樹種草等措施。
喀斯特地貌的土層薄、肥力低,溶洞和地下河漏水,地表水嚴重缺乏,因興修水利,保證農業生產用水。
2、從三條岸線時間間隔判斷,上海陸地形成速度不斷加快。說明由於中上遊人口的不斷增多,人類活動的加劇,植被破壞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沉積速度加快。
3、減少抽取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回灌等措施,控制地面沉降。
第三篇 大氣與天氣、氣候
專題8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一、 連線
略
二、 選擇
1、B 2、B 3、B 4、B
三、讀圖分析
1.(1)A、C,A
(2)B,D。
(3)該層中的臭氧吸收了較多的太陽紫外線輻射。
(4)A,隨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垂直遞減率為-0.6℃/100m),近地面的大氣層主要通過吸收地面輻射而升溫 下熱上冷,垂直對流運動顯著;
該層集中了約3/4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與雜質。
2.(1) 臭氧、水汽、塵埃
(2) D、C、B
(3)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
(4)晴朗的夜間水汽和雲量稀少,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熱量損失較多,常出現霜凍。
(5)兩地多陰雨天氣,大氣透明度小,日照時間短,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少;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大 ,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大。
專題9 行星風系
一、 選擇
1、A 2、C 3、C 4、D 5、B
作者: 一株靈葉
2008-1-16 16:00 回復此發言
3 回復:高二地理練習冊答案共享
二、 讀圖分析
1.(1)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地球自轉偏向力。
(2)極地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
(3)東北風,西南風
2.(1)赤道低氣壓帶,西風帶
(2)√ √ √ × √ ×
3.
A 多;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豐富
B 少;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C 較多;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來自極地高壓和副熱帶高壓的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輻合上升,降水較多
4.(1)經過的大陸降水東部多,西部少。
(2)受副高和來自內陸的信風交替控制;西岸又有寒流經過,降溫減濕作用強
5.(1)① ② ④ ⑤ ④ ⑤
(2)以赤道為「軸」呈帶狀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
主要原因:非洲大陸大部位於熱帶,且赤道橫貫非洲大陸中部。
(3)熱帶雨林氣候 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終年高溫多雨。
(4)地中海氣候 副熱帶高氣壓帶 炎熱乾燥 西風帶 溫和濕潤
專題10季風
一、 選擇
1、B 2、A 3、D 4、A 5、C 6、D 7、D
二、 讀圖分析
1、(1)印度低壓(亞洲低壓) 夏威夷高壓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低壓切斷而形成的
(2)東南季風 高溫多雨 洪澇
(3)西南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風帶
2、(1)夏 海洋 陸地 海洋 同緯度陸地溫度高於海洋
(2)印度低壓 撒哈拉
3、(1)B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2)A
(3)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好
(4)氣溫已從盛夏的酷暑中回落,降水少。
4、(1)、A—沈陽;B—濟南;C—武漢;D—廣州;E—蘭州;F-烏魯木齊
(2)、F(A也差不多) 40℃ 寒冷乾燥。
(3)、20℃;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
(4)、遞減 夏季暖濕氣流由東南季風吹向陸地,降水量沿海多於陸地,南方多於北方。
(5)、遞減 越往內陸,受海洋影響越小
5、(1)C;B。
(2)夏季水熱條件配合好(雨熱同季)。
(3)春季:春旱,多風沙(沙塵暴)。
夏季:多旱澇災害。
(4)有利:雨熱同期,夏季普遍高溫。
不利:季風進退造成旱澇災害多;冬季風影響范圍大,降水不足。
專題11台風、寒潮、梅雨
一、選擇
1、A 2、B 3、B
二、讀圖表分析
1、(1)乙 氣壓梯度力大
(2)A 氣旋 台風 狂風、暴雨、巨浪、狂潮 加固堤防、船隻進港避風、疏散居民
2、冷鋒 過境時出現大風、降雪天氣,過境後受冷空氣控制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好。
3、(1)高 晴朗
(2)低 陰雨
(3)冷 暖 B 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好。
(4)暖 陰雨 升高 降低 連續性降水
專題12人類活動與氣候
一、選擇
1、B 2、A 3、C 4、A 5、A 6、BCDEFGH
二、讀圖分析
1、(1)A-維持能源消費結構的原狀
B-天然氣廣泛取代煤
C-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氣
(2)0.3 0.13 0.2
(3)使用後零排放,無污染,可再生。 如水能、風能、太陽能等
2、(1)B C F
(2)工廠、汽車、飛機等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排放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3)土壤酸化 腐蝕建築物和暴露在外的文物古跡。
(4)森林枯死 淡水生物死亡
3、增加綠地面積 開挖人工湖 限制汽車尾氣排放等
4、(1)全球變暖 酸雨 臭氧洞
(2)大量使用煤、石油 大量破壞植被
途徑:改變能源結構,利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樹造林。
加強國際合作。
第四篇 水環境
專題13水循環
一、讀圖分析
1、(1)①水汽輸送; ②降水; ③蒸發; ④地表徑流; ⑤地下徑流; ⑥植物蒸騰。
(2)①地表徑流;南水北調(跨流域調水),三峽工程、小浪底(修建水庫),「三北」防護林(植樹造林),引水灌溉等。
②作參考:如影響水汽輸送,通過干擾台風形成源地的海面狀況或運行路線;降水、地下徑流、蒸發等
作者: 一株靈葉
2008-1-16 16:00 回復此發言
4 回復:高二地理練習冊答案共享
(3)跨海面和陸地,范圍較廣,下墊面較為復雜 ③①②④⑤
以陸地為主,主要位於內陸地區 ③⑥②
以海面為主,主要位於大洋中部地區 ③②
2、(1)冰川融水 夏 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量大。
氣溫低,河流封凍或無冰川融水補給而乾涸。 氣溫。
(2)一。 雨水。 夏季。 夏季為雨季,降雨量大。 降雨量。
(3)雨水 積雪融水。 夏。 春。 春汛因積雪融水補給而出現,夏汛因降雨集中而出現。
(4)西北。 東南。 東北。 B河流流域雨季開始早於C河流流域。
(5)均勻——③、⑤。 季節變化明顯——①、②、④、⑥、⑦。
氣候 降水量。
三、簡答
意義見書本P123頁最後一段。
舉例:夏季風把大量的水汽從太平洋、印度洋輸送到陸地,給我國東部帶來豐沛的降水,有利於農業生產;
河流攜帶泥沙在河口沉積,形成河口地貌,崇明島因此而成;
河流把陸地上大量的營養元素帶入海洋,為海洋生物帶來了豐富的餌料。
專題14 珍貴的淡水資源
一、填空
1. 費用昂貴。
2. 冰川
3. 深;地面下沉。
4.地表;人煙稀少,開發困難。
5. 時間分布不均;空間分布不均;缺乏科學規劃(上游用水量過度);污染。
二、讀圖、讀表分析
1.(1)乾旱;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或內陸信風影響而降水少。中東(或西亞、北非)。
(2)④;熱帶雨林。國土面積小,徑流總量少;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用水量大,水資源供不應求。
(3)季風 長江口 水質;(D、E、F)
2.(1)A.__加拿大__;B.__印度__;C.__巴西__;D.__美國__。
(2)巴西。降水量少於該國。
(3)A(加拿大)。徑流總量大,人口少。
(4)人口比D國多。
(5)六。1/4強。總量較大,人均量小。B印度
3、(1)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加兩個空格)。 人均量少和污染嚴重; 稀少; 豐富; 不高; 大。
(2)黃河; 淮河; 海河。 總量不大,人口稠密,耕地面積廣大,水污染較為嚴重。
(3)短缺; 水質變差。
三、分析資料
1.(自主完成)
2. 修造水庫、植樹造林、跨流域調水、節約用水等。
3.(自主回答)
四、辨析(自主回答)<參考答案:較為合理的是——①、④、⑨、⑩>
五、上網查詢(自主完成)
專題15海洋
一、填空
1. 暖; 寒; 風海; 密度; 補償。
2. 副熱帶海區; 順; 逆。
3、日本暖流 千島寒流
4、北太平洋暖流
5、秘魯寒流
二、選擇
1、A 2、B 3、C 4、ABC 5、CD 6、BCD
三、讀圖分析
1.(1)寒。 暖。(判斷依據一:例如甲圖,水溫的分布是從南向北遞減的,所以在南半球,洋流的流向是從南往北,即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所以為寒流;同樣乙圖為在北半球的暖流。依據二:洋流流經海域水溫與兩側同緯度海水比較,較高則為暖流。)
(2)甲圖上由到下依次是:20°S、25°S、30°S; 乙圖由上到下依次是:30°N、25°N、20°N。
(3)東岸 西澳大利亞寒流
2、(1)a.北赤道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d.加利福尼亞寒流。
北 副熱帶。 順。
(2)風海。 北海道。 秘魯。
3、(1)①大洋盆地 ②大陸架 ③海底熱液礦床
④錳結核 ⑤石油天然氣 ⑥濱海砂礦
(2)(略)
(3)海洋的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空間資源、水資源、動力資源等。
4、略
四、簡答
正常年份,強大的秘魯寒流北上使太平洋東部的赤道附近洋面水溫較低,以致東岸降水較少。
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海水水溫上升,對流運動變強,降水豐沛,出現暴雨和洪澇災害;東南信風的減弱導致南赤道暖流亦減弱,太平洋西部海水溫度相對下降,下沉氣流活躍,降水減少,出現乾旱災害。
五、上網查詢(自主完成)
㈡ 求上海高級中學課本地理練習部分第2冊(試用本)答案。
已經發到你郵箱,注意查收
㈢ 上海市高一歷史練習冊第二分冊答案
第一課
一、一萬畜牧業炎黃中原CCC抄5
二、建房、熟食、漁獵、農耕。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對上古時代歷史的誇張記述。其中雖有誇張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蘊涵著一些有效信息。
擅長栽培水稻,農業工具先進,居民房屋為干欄式建築。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鳥和太陽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二課
一、禪讓世襲國家二里頭文化BCBD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天下為家」的社會代替「天下為公」的社會;夏朝已設官分職;~有一定數量的軍隊;~設置了監獄,並制定刑法。
二、宮殿建築群的出現,說明社會分化明顯;青銅器、玉器大多用做禮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社會等級森嚴及當時人們對神靈的敬畏。
材料一中的考古發掘印證了材料二中有關「城…,禮…」的記載。
考古發掘出的遺址、遺物對文獻記載具有印證或補充的功能。
第三課
一、湯內服外服甲骨文商BACD政:實行內外服制。經:重視農業;青銅鑄造業發達。文:甲古文是較成熟的文字。思:崇尚鬼神和祖先,實行禮治。
二、有助於了解商朝的經濟狀況,生產生活狀況和統治狀況等。
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佔卜的風俗印證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甲古文是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直接記錄,是研究商朝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印證了一些歷史文獻中關於商王朝的記載,使商王朝歷史成為信史 第一單元練習
一、具有滿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點,期中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最為集中。
同:旱地農業和稻作農業幾乎同時出現,呈現南北並立的格局。異:南稻北粟,具體作物不同。因:地理位置不同,北方乾旱少雨,適合旱作農業;南方潮濕多雨,適合稻作農業。 C 農業的起源,使人類不再單純依靠採集與漁獵謀生,使人類成為食物的生產者,為人們提供了可持續供給的食物來源。同時,使比較穩定的定居有了保障,隨著生產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們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農耕聚落。
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二、部落間**激化;產生了凌駕於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政治實體。區別:最初的農耕聚落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而這一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原始平等關系已被破壞。
有一定道理。因為墓葬隨葬品差別明顯,體現高下不同的社會等級已經存在;隨葬品按不同等級進行配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等級森嚴的禮制文化的發端;朱書字元,可能是早期的文字;規格較大城址的發現,也體現出社會分化明顯。
移:從禪讓制到世襲制。象:標志私有制的確立和國家的產生;標志夏朝完成了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轉折。因: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的出現等。
商代青銅器製作精美,形式、功能多樣,紋飾獨特等。 A 因為甲骨文是漢字的起源,在甲骨文基礎上的漢字的持續的發展為傳承中華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漢字還對一些東亞國家的文字創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因為在未發明文字以前,很多事件都是通過口傳的。神話傳說,一方面俱有誇張和想像的成分,可信度低;但由於神話傳說承載的是早期先民的集體記憶,又有一定的真實歷史信息隱含其中,值得珍視。
用火、畜牧、耕稼。
D 因為從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獻的相互印證看,二里頭遺址在時間和地域上和夏朝非常吻合。
紙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材料。歷史文獻、考古發掘。通過地下材料,對紙上材料進行補充、印證和辯偽等。
甲古文辭。因為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漢字;甲骨文卜辭是當時人們活動的直接記載,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資料,史料價值非常高;再加上辭中所見殷王室的世系與《史記
㈣ 上海市高二第二學期數學練習冊答案
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view/a84b22ea6294dd88d0d26b9f.html
㈤ 上海市的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答案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4章1節
一、(一)1、水中 水生 陸生 根、莖、葉 裸露 果皮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2、莖 葉 果實 種子 營養 繁殖 3、光合作用 蒸騰作用 4、葉綠體 陽光 二氧化碳 水 有機物 氧氣 光合作用 5、花絲 花葯 柱頭 花柱 子房 受精 種子 7、被子 8、自花傳粉異花傳粉 異花傳粉 9.乾果 肉果
(二)1、× 2、× 3、× 4、√ 5、√ 6、×
(三)1、①互生②對生③輪生 2、①三出復葉②羽狀復葉③掌狀復葉
(四)1、 比較四大類群植物的主要特徵
主要類群 主要特徵 常見植物舉例
藻類植物 結構簡單,單細胞或多細胞葉狀體,含葉綠素 衣藻、紫菜
苔蘚植物 沒有真正的根,沒有維管束。由水生向陸生過渡 葫蘆蘚
蕨類植物 有真正的根莖葉,出現維管束 蕨
種子植物 結構復雜、比較完善,分布最廣泛。分為裸子
植物和被子植物 黑松或馬尾松、月季
2、風媒花與蟲媒花特徵比較
比較項目 花冠 氣味 花粉粒 蜜腺
蟲媒花 有且鮮艷 常有芳香味 粒大,數量少 常有
風媒花 沒有或者不鮮艷 沒有芳香味 粒小,數量大 沒有
3、下列植物屬於哪一類群
植物 水稻 銀杏 紫菜 白玉蘭 葫蘆蘚 腎蕨 桃樹
類群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藻類植物 被子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被子植物
(五)1、水中藻類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2、麻屋子是果實的果皮,紅帳子是種子的種皮、白胖子是種子的子葉(或胚)。
(六)連線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單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 ——雄花
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 ——兩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雌蕊 ——雌花
雌花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 ——雌雄同株
雌花雄花分別生在兩個植株上 ——雌雄異株
(七)1、花瓣 2、花葯 3、花絲 4、雄蕊 5、柱頭 6、花柱 7、子房 8、雌蕊 9、萼片 10、花托 11、花柄
二、1、異花傳粉是一朵花的花粉傳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從而完成傳粉的過程。異花傳粉的後代具有上一代兩個個體的優勢特徵,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
2、葉的正面表皮下是柵欄組織,排列緊密,含葉綠體多,所以顏色深。葉背面表皮內是海綿組織,排列疏鬆,含葉綠體少,所以顏色淺。
3、葉表皮細胞外壁加厚,外面有蠟質,生有表皮毛,具有防止水分過度蒸騰的作用;表皮上有氣孔,是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時,植物體內與外界氣體交換、水分蒸騰的門戶。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4章2節
一、(一)1、異養 食物 2、脊椎骨 脊柱 3、淡水魚:鰱魚 鱅魚或青魚等
海水魚:黃魚 鯧魚或帶魚等 4、蛔蟲 血吸蟲 絛蟲等 5、向上挑起 6、胸部 前
(二)(1)A F G H J (2)B C D E I (3)A B C D E F G H I
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
1、2、3、4、5、6、7、13 8、9、10、11、12
(4)J (5)D E I (6)C
(三)1、C 2、C 3、B
(四)無脊椎動物:1 2 3 4 5 6 7 13 脊椎動物:8 9 10 11 12
(五)1、爬行動物的體表覆蓋著鱗片或骨板,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用四肢運動;產羊膜卵。羊膜卵的外層是硬殼,可以防止內部水分的蒸發,以及保護內部免受病害的入侵。膜內有羊水,保證胚胎發育中有一個穩定的水環境
2、蝙蝠的體表覆蓋的是體毛,不是羽毛;口中有牙齒;用肺呼吸;胎生,以乳汁哺育幼仔的。所以,它是哺乳動物。
(六)1、1.觸角 2.單眼 3.復眼 4.口器 5.前足 6.中足 7.後足 8.氣門
9.翅 10.頭部 11.胸部 12.腹部
2、從魚嘴開始順時針:BCFADEGIJH
3、比較各個類群脊椎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特徵
生活環境 體表特徵 呼吸器官 運動器官 生殖方式
魚類 水中 身體紡錘形,覆蓋鱗片 腮 鰭 卵
兩棲類 幼體水中,成體陸地 成體皮膚裸露,有粘液 幼體用腮,成體用肺 幼體用鰭,成體用四肢 卵
爬行類 陸地 覆蓋角質鱗片或甲板 肺 四肢 產羊膜卵
鳥類 陸地/空中 覆蓋羽毛 肺 四肢 產羊膜卵,孵卵,育雛
哺乳類 陸上 被毛 肺 四肢 胎生,哺乳
二、1、(1)准備兩只細頸的瓶子,其內徑稍大一些,高度要高於蝗蟲的身長;
(2)用泡沫塑料板做兩個瓶蓋,其上各挖一個比蝗蟲身體粗細稍大一些的孔;
(3)取兩只大小、活力相當的蝗蟲或其他一些體型稍大一些的昆蟲,如蚱蜢;
(4)在兩個瓶子里灌滿水;
(5)分別將一隻蝗蟲的頭部和另一隻蝗蟲的腹部浸入兩只瓶的水中,用棉花將兩只蝗蟲固定;
(6)過一段時間後,看哪一隻蝗蟲還活著,哪一隻蝗蟲被水淹死,以判斷它的呼吸器官所在部位。
2、(1)會流入河蚌體內
(2)會從體內流出來;從尖的一段流出來。
(3)河蚌從水流中獲得氧氣和食物,並把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水中。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4章3節
一、(一)1、真菌 細菌 病毒 2、.寄生 細胞 核酸 蛋白質 3、動植物屍體 活的動植物體 4、酵母 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使面團內部形成海綿狀 蘑菇 木耳 5、乳酸菌 甲烷細菌 大腸桿菌 根瘤菌 蘇雲桿菌等 6、真菌 細菌 菌 病原體
(二)1、C C C A B A A A
(三)1、B 2、B 3、A 4、C. 5、C.
(四)指出下列微生物通常的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青黴、木耳、黃麴黴菌
出芽生殖:酵母菌
分裂生殖:大腸桿菌、乳酸菌、根瘤菌
(五)1、列表比較細菌和黴菌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細菌 相同點 不同點
都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 1、為單細胞生物。
體內一般沒有葉綠素,只能進行異養生活。 2、.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黴菌 1、.為多細胞生物。
2、有成形的細胞核。
2、腐生微生物能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屍體,分解成無機物回歸到自然界中去,被植物的生命活動所利用。使得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得到循環。否則的話,地球上的動植物屍體將越積越多。這樣的話,用不了許多年地球上將全部被動植物屍體所佔據,也就是說將沒有動植物和人類的生存空間。
二、(一)冰箱的作用是低溫保存食物。在低溫下,空氣中和食物表面的致病微生物只是活力下降,並沒有死去。所以說冰箱不是「保險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剰菜剩飯),取出來食用前必須加熱煮沸。
(二)E C A B C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4章4節
一、基礎練習
(一) 1、屬名,形容詞,形容該物種的特徵。
2、植物 種子植物 雙子葉植物 薔薇 薔薇 薔薇 月季
3、動物 脊索動物 哺乳 靈長 人 人 智人
(二)、1、C、2、B
(三)、1、犬 狼 它們的屬名相同 犬、狼、虎、黑斑蛙和小麥 它們分別屬於動物界和植物界。
2、(1)雞:卵為羊膜卵,趾間無蹼,身體背部有脊椎;
(2)鴨:卵為羊膜卵,趾間有蹼,身體背部有脊椎;
(3)魚:卵為非羊膜卵,身體背部無脊椎;
(4)蝦:卵為非羊膜卵,身體背部有脊椎。
二、拓展與思考
1、給動物冠以不同的類群名稱,說明動物的分類可以在不同層次上進行。
2、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可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5章1節
一、(一)
1、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行為 2、環境、保護色 3、擬態 4、種內互助、種內競爭
(二)1、B 2、C 3、D 4、B 5、D 6、B 7、B 8、C 9、D 10、B
11、(1)F(2)E(3)C(4)D(5)B(6)A(7)C 12、A 13、A
二、拓展與思考
1、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異的環境因素是溫度。
2、我國近1000年來人口數量變化具「J」型曲線特徵;近100年來我國的人口增長很快,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增加很快;主要措施是實施計劃生育。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5章2節
一、基礎練習
(一)1、所有的生物、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 3、太陽的光能、逐級遞減、單向的 4、各種元素5、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 6、森林、草原、荒漠、淡水、海洋
(二)1、.D 2、C 3、D 4、.D 5、B 6、.B 7、C 8.、A 9、C 10、.D
(三)1、(1)草→兔→狐、草→兔→貓頭鷹、草→鼠→狐、草→鼠→蛇→貓頭鷹、草→昆蟲→鳥→貓頭鷹、草→昆蟲→蜘蛛→鳥→貓頭鷹、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草→蜘蛛→青蛙→蛇→貓頭鷹、 (2)生產者、消費者、食物網、能量、分解者
2、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
3、⑴生產者;消費者 ⑵草;光能;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四)(1)上海地區的自然生態類型有濕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等。
(2)填寫下表。
上海地區的自然保護區
序號 自然保護區名稱 主要保護對象 生態系統類型
1 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 鳥類和河口沙洲地貌 濕地生態系統
2 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 候鳥棲息地和水域自然生態環境 濕地生態系統
3 長江口中華鱘幼魚自然保
護區 中華鱘、白鱘幼魚及其棲息地 濕地生態系統
4 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
護區 自然植被、林木和島域自然生態環境 海洋生態系統
5 澱山湖自然保護區 澱山湖水體 淡水生態系統
二、拓展與思考
微生物作為分解者,分解動物的排出物和動植物的遺體,把各種有機物變為簡單的元素,返回自然環境中,重新被植物利用。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5章3節
一、基礎練習
(一)1、階段性、相對穩定性、動態性 2、穩定性、人類活動 3、自我調節、整個生態系統
(二)1、D 2、C 3、D 4、A
(三)1、(1)生物或非生物 (2)自我調節
2、生物檢疫
3、(1)能量(2)動態的穩定性(3)氧氣、有機物(4)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機物(5)排泄物、遺體、營養
4、穩定性、自我調節、人類活動
二、拓展與思考
(一)C
(二)(1)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
(2)合理利用生態系統資源,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
(3)①植樹造林 ②合理確定放牧量,防止過度放牧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6章1節
一、(一)1、人工生態系統、城市人類、生存環境、依賴性、 簡化、倒置、不穩定的系統。
2、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美化生活。
3、保護人體免疫病原微生物、有毒化學品等的傷害、不使人受到被污染的空氣、水等的刺激和傷害、 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和保護自然資源 。
4、垃圾收集、垃圾運輸、垃圾轉運、垃圾處理 。
(二)1、D 2、B 3、C 4、A 5、D
(三)1、A 2、B 3、A C
(四)市區中心溫度比市郊高的原因是市中心有「熱島效應」,改善的辦法是增加市區中心區域城市綠化。
二、1、松樹能分泌具有殺菌作用的揮發性物質,尤其是幼松樹,所以松樹林中空氣含菌量很少。
2、例如,利用微生物治理環境污染、污水的生物凈化、生物技術處理垃圾廢棄物、利用發酵工程技術處理污染物質、白色污染的消除、用基因工程開發能吞食有毒廢棄物的細菌、用微生物工程降解農葯廢水等。每一例都可以上網查找詳細的報道。
生命科學第二冊練習冊 答案 6章2節
一、基礎練習
(一)1、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化學性氣體、空氣 2、雜訊、電磁波、放射性物質氡的輻射 3、選擇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綠色、室內環境檢測、加強居室通風換氣
(二)1、C 2、C 3、D
(三)下列材料或物品中可能有哪類污染?
化學性污染:殺蟲噴霧劑 傢具 塗料 大理石
物理性污染:雜訊 手機 木地板 瓷磚 電熱毯 電視機
生物性污染:蟑螂 蟎蟲
二、拓展與思考
吸煙能使肺功能受到損害,容易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據統計,吸煙者患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2倍~8倍。患肺氣腫的病人中有75%是由於長期吸煙所致。長期吸煙者患肺癌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倍~20倍。吸煙不僅損害肺功能,同時對心臟也有害,患冠心病的人中有25%是由於長期吸煙造成的。此外,長期吸煙還容易誘發口腔、胃、膀胱等器官的癌症。
吸煙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1/3被自己吸收,其餘有害物質隨煙霧飄逸在空氣中。生活在這種煙霧環境中的人,就會被動地吸煙,吸入有害物質。特別是婦女、兒童以及體弱的老年人,吸入煙霧後可能誘發多種疾病。在公共場所吸煙,既害己又害人,是不道德的行為。因此,明令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
㈥ 上海高中歷史第二分冊練習部分答案
打字的只有到第五課,後面的答案只有圖
第一課
一、一萬 畜牧業 炎黃 中原 C C C 抄5
二、建房、熟食、漁獵、農耕。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對上古時代歷史的誇張記述。其中雖有誇張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蘊涵著一些有效信息。
擅長栽培水稻,農業工具先進,居民房屋為干欄式建築。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鳥和太陽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二課
一、禪讓 世襲 國家 二里頭文化 B C B D 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天下為家」的社會代替「天下為公」的社會;夏朝已設官分職;~有一定數量的軍隊;~設置了監獄,並制定刑法。
二、宮殿建築群的出現,說明社會分化明顯;青銅器、玉器大多用做禮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社會等級森嚴及當時人們對神靈的敬畏。
材料一中的考古發掘印證了材料二中有關「城…,禮…」的記載。
考古發掘出的遺址、遺物對文獻記載具有印證或補充的功能。
第三課
一、湯 內服 外服 甲骨文 商 B A C D 政:實行內外服制。經:重視農業;青銅鑄造業發達。文:甲古文是較成熟的文字。思:崇尚鬼神和祖先,實行禮治。
二、有助於了解商朝的經濟狀況,生產生活狀況和統治狀況等。
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佔卜的風俗印證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甲古文是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直接記錄,是研究商朝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印證了一些歷史文獻中關於商王朝的記載,使商王朝歷史成為信史。
第一單元練習
一、具有滿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點,期中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最為集中。
同:旱地農業和稻作農業幾乎同時出現,呈現南北並立的格局。異:南稻北粟,具體作物不同。因:地理位置不同,北方乾旱少雨,適合旱作農業;南方潮濕多雨,適合稻作農業。 C 農業的起源,使人類不再單純依靠採集與漁獵謀生,使人類成為食物的生產者,為人們提供了可持續供給的食物來源。同時,使比較穩定的定居有了保障,隨著生產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們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農耕聚落。
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二、部落間**激化;產生了凌駕於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政治實體。區別:最初的農耕聚落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而這一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原始平等關系已被破壞。
有一定道理。因為墓葬隨葬品差別明顯,體現高下不同的社會等級已經存在;隨葬品按不同等級進行配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等級森嚴的禮制文化的發端;朱書字元,可能是早期的文字;規格較大城址的發現,也體現出社會分化明顯。
移:從禪讓制到世襲制。象:標志私有制的確立和國家的產生;標志夏朝完成了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轉折。因: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的出現等。
商代青銅器製作精美,形式、功能多樣,紋飾獨特等。 A 因為甲骨文是漢字的起源,在甲骨文基礎上的漢字的持續的發展為傳承中華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漢字還對一些東亞國家的文字創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因為在未發明文字以前,很多事件都是通過口傳的。神話傳說,一方面俱有誇張和想像的成分,可信度低;但由於神話傳說承載的是早期先民的集體記憶,又有一定的真實歷史信息隱含其中,值得珍視。
用火、畜牧、耕稼。
D 因為從考古發現和歷史文獻的相互印證看,二里頭遺址在時間和地域上和夏朝非常吻合。
紙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材料。歷史文獻、考古發掘。通過地下材料,對紙上材料進行補充、印證和辯偽等。
甲古文辭。因為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漢字;甲骨文卜辭是當時人們活動的直接記載,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資料,史料價值非常高;再加上辭中所見殷王室的世系與《史記•殷本記》所載商代帝王世系基本同,故商歷史被稱為信史。
第四課
一、封邦建國 殷人 禮樂 天命 A A D B
二、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稱為周公,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周武王去逝後輔政成王七年,平定各地叛亂,征服殷商在東方的殘佘勢力,制定禮樂制度,提出了一套「敬天保民」的思想。這些措施鞏固和擴大了周的疆域和影響,並對後世的儒家學說和我國古代政治思想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食器。
王(政)權。
牧野之戰,武王滅紂,建立西周。
表明了楚王凱覦周朝政權,想取而代之;反映了周朝後期諸侯力量的加強和周王室的衰微這一歷史事實。
第五課
一、中央集權大一統 秦 士 儒 法 道 CCDAC
二、A:adfg B:e C:b D:ch
㈦ 上海市高一歷史第二冊的答案
是不是 第一課
一、一萬畜牧業炎黃中原CCC抄5
二、建房、熟食、漁獵、農耕。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對上古時代歷史的誇張記述。其中雖有誇張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蘊涵著一些有效信息。
擅長栽培水稻,農業工具先進,居民房屋為干欄式建築。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鳥和太陽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二課
一、禪讓世襲國家二里頭文化BCBD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天下為家」的社會代替「天下為公」的社會;夏朝已設官分職;~有一定數量的軍隊;~設置了監獄,並制定刑法。
二、宮殿建築群的出現,說明社會分化明顯;青銅器、玉器大多用做禮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社會等級森嚴及當時人們對神靈的敬畏。
材料一中的考古發掘印證了材料二中有關「城…,禮…」的記載。
考古發掘出的遺址、遺物對文獻記載具有印證或補充的功能。
第三課
一、湯內服外服甲骨文商BACD政:實行內外服制。經:重視農業;青銅鑄造業發達。文:甲古文是較成熟的文字。思:崇尚鬼神和祖先,實行禮治。
二、有助於了解商朝的經濟狀況,生產生活狀況和統治狀況等。
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佔卜的風俗印證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甲古文是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直接記錄,是研究商朝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印證了一些歷史文獻中關於商王朝的記載,使商王朝歷史成為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