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氣溫與降水的因素

高中地理氣溫與降水的因素

發布時間: 2021-02-21 14:05:51

高中地理:氣溫和降水的規律和判斷。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這是氣溫隨時間變化的一般規律。隨著地球以一日為周期的繞軸自轉和以一年為周期的繞太陽公轉,某一地區所接受的太陽輻射的數量就出現以日、年為周期的變化,從而導致氣溫的晝夜(日)和季節(年)變化。

(1)氣溫晝夜變化 它是指氣溫以一日為周期的有規律變化。氣溫日變化的特點是,一天當中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最高值出現在午後兩點鍾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一天當中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稱為氣溫日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氣溫日變化的程度。

日出以後,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地面凈得熱量,溫度升高。此時,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大氣吸收了地面的長波輻射,氣溫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陽輻射達到最強,氣溫也隨之上升。此後,太陽輻射強度雖然開始減弱,但地面得到的熱量仍比地面長波輻射推動的熱量還要多,地面儲存的熱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溫繼續升高,氣溫也隨著升高。到午後一定時間,由於太陽輻射的進一步減弱,使地面得到的熱量開始少於推動的熱量,地溫開始下降。地溫的最高值就出現在地面熱量由儲存轉為虧損、地溫由上升轉為下降的時刻。這一時刻通常在午後一小時左右。隨後,由於地面熱量不斷地虧損,氣溫便逐漸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儲存的熱量減至最少為止。所以,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來,一晝夜間氣溫的高低不僅取決於接受太陽輻射數量的多少,取決於地面的熱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的數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輻射的數量之差。如收入多於支出,則地面儲存的熱量增加;反之,則減少。

同時還可以看出,任何一個地方,每一天的氣溫日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但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又不是前一天的簡單重復。因此,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2)氣溫季節變化 它是指氣溫以一年為周期的有規律的變化。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由於氣溫的高低取決於地面儲存熱量的多少,地面儲存熱量最多的時期,就是氣溫最高值出現的時間;儲存熱量最少的時期,也就是氣溫最低值出現的時間。因此,一年中氣溫最高和最低值出現的時間,不是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這一天要落後1~2個月。即最低值出現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現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後較多,陸地上落後較少。北半球,中、高緯度內陸的氣溫,以七月為最高,一月為最低;海洋的氣溫,以八月為最高,二月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稱之為氣溫年較差。它的大小與緯度、海陸分布等因素有關。赤道附近,晝夜長短幾乎相等,最熱月和最冷月熱量收支相差不大,氣溫年較差很小;愈到高緯地區,冬夏區分愈明顯,氣溫年較差愈大。

對於同一緯度的海陸相比,陸上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況下,溫帶海洋上的年較差為11℃,大陸上的年較差可達20~60℃。

氣溫年較差也因天狀況的不同而不同。雲雨多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小;雲雨少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大。
氣溫的空間變化
(1)等溫線和等溫線圖 等溫線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氣溫相同各點的連結。任意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溫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時間等溫線水平分布狀況的地圖,叫做等溫線圖。

在分析等溫線圖時掌握下列一般規律:

①等溫線密集,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氣溫差別小。
②等溫線向高緯突出,說明高溫地區廣;等溫線向低緯突出,說明低溫地區廣。
③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受緯度影響突出。
④等溫線與海岸平行,說明受海洋影響顯著。
⑤等溫線與山脈走向平行或高原邊緣平行,說明受地形影響明顯,或垂直變化大。
⑥等溫線呈封閉狀曲線,如線內氣溫高,可判斷為盆地;如線內氣溫低,可判斷為山地。

(2)一月氣溫變化:

從1月海平面氣溫分布圖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氣溫的分布,具有下列幾個特點:

①等溫線較密,北半球與南半球相比更密,說明冬季各緯度之間溫度差異大。
②熱帶以外的區域,大陸上等溫線向南凸出,可見北半球的陸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陸暖於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溫線急劇地向北極凸出,這正好反映了暖流對氣溫的影響,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灣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屬於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響增強了,將等溫線遠遠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溫度出現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大陸上,亞洲東北部和格陵蘭特別寒冷。最暖區域通過澳大利亞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歸線附近。

(3)七月氣溫變化:

從7月份海平面氣溫分布圖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氣溫分布具有以下的特點:

①等溫線比較稀疏,說明夏季各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較小。
②熱帶以外的區域,大陸等溫線強烈地向北凸出,可見北半球陸暖於海,南半球陸冷於海。
③洋流、特別是寒流對等溫線的影響比較顯著。7月份,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的結果。在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彎曲,則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魯寒流影響的結果。
④最高溫度出現在北半球的低緯大陸上。最熱的地方在亞洲內部、伊朗、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亞一帶的沙漠地區。

② 高中地理:中國南北方氣溫降水問題

冬季降水我國的原因:冷鋒.
南北方冬季降水差異及其原因:冷鋒

氣溫差異及其原因:北冷而晴,南溫而晴.鋒面多雨.

③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及分布原因

下面是各種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及特徵: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規律: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分布規律:北緯10°到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熱帶沙漠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形成原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規律: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寒帶
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間.冬季長,一年中至少有9個月為冬季.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小,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雲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冬溫極低.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於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弱,融化慢,每年有5~

④ 高中地理氣候形成受那些因素影響

樓上的都回答了些什麼啊!!
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是緯度位置和海陸分布。
但是除基本因素外,還受地形,洋流,海拔等因素的影響。
要學習氣候分布,首先要明白全球氣壓帶和風帶,三圈環流以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以及氣壓梯度力和風向偏轉。
我做簡要說明,詳細情況可參閱課本高中地理必修一。
赤道及兩側附近,因為太陽直射兩次,太陽高度較高,接受的太陽熱量多,所以空氣膨脹上升,導致赤道高空的空氣密度增加,從而使高空中的氣壓升高,氣壓升高後,空氣就向南北兩側運動,受地轉偏向力影響,空氣在運動過程中(也就是風)出現偏轉,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因為是在高空,空氣比較稀薄,所以最終偏轉成與緯線平行的西風,被稱為高空西風帶。高空西風帶因為是正西風,所以在高空就形成了一個圍繞地球一圈的高空環流。隨著赤道上空氣流源源不斷的輸送來,高空的空氣越來越多,受地球重力因素影響,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壓,這就是副熱帶高氣壓帶。(此謂之動力機制)而赤道地區近地面空氣上升,從而出現了赤道低壓(此謂之熱力機制),受氣壓梯度力影響,風從副高吹向赤道低壓,受地磚偏向力影響,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而近地面空氣密度較大,產生的摩擦力也比較大,所以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成一定角度,這個風在北半球是東北信風,南半球是東南信風。副高,赤道低壓,信風帶共同組成了低緯副熱帶環流。
中緯和高緯環流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可上網查閱具體的形成原因。
而這三圈環流是形成氣候的直接原因之一。
拿幾個典型氣候來說明。
赤道地區: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受赤道低壓影響,盛行上升氣流,空氣在迅速上升過程中,氣溫下降,水汽凝結,容易成雲致雨,也就是對流雨。所以熱帶雨林氣候下,終年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30°——40°)因為氣壓帶風帶隨季節南北移動,當夏季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全球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這時地中海地區(具體說是30-40°地區)受到向北移動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氣溫悶熱,降水稀少,冬季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全球氣壓帶風帶向南移動,此時,地中海地區脫離副高控制,而受西風控制,在大陸西岸,受到從低緯海洋上吹來的暖濕氣流影響,氣候溫和,降水豐富。所以地中海氣候的特點就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除此之外,還有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比較明顯。這首先要熟悉全球的洋流分布。需要說明一點,洋流只是對氣候起影響,但不起決定性作用。比如秘魯沿岸的沙漠氣候,巴西沿岸的亞熱帶濕潤氣候,歐洲西部大范圍的溫帶海洋氣候,澳大利亞西部的熱帶沙漠氣候,東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非洲西南部的熱帶沙漠氣候,北非西撒哈拉的熱帶沙漠氣候等。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垂直地帶性。但是地形也不是起決定性作用。世界上地形對氣候影響比較明顯的知名地區有:馬達加斯加島東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乞拉朋齊雨極的成因,美洲西海岸太平洋的東岸出現的氣候的狹長分布,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側的氣候狹長分布和西側的大陸性氣候。

氣候分布是高中地理的重點難點,也是高考的重點,每年高考都要考,而且主要考察氣候分布和成因。學習本部分內容,一定要學好世界地形圖,世界洋流圖,洋流模式圖,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和季節移動圖並能落實到世界地圖上,

⑤ 高一地理到底怎麼才能看降水量和氣溫的圖分清那些什麼氣候 答案要是好就再加分!

買一本全點兒的地圖冊,對比一下各種氣候類型的典型例子。
氣候類型的分析判斷:
世界氣候類型的判斷主要根據氣溫、降水這兩個主導要素進行,先根據氣溫、再根據降水的步驟來分析,簡便易行。
一、判斷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根據氣溫高低判斷某氣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氣溫最高,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氣溫最高,為南半球。
第二步:根據氣溫曲線中最冷月的氣溫值,判斷氣候類型的范圍。
熱帶型:最冷月>15℃,終年高溫。
亞熱帶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溫夏熱。
溫帶型:最冷月0℃以下(溫帶海洋氣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熱。
寒帶型:最熱月0℃以上——苔原氣候,最熱月0℃以下——冰原氣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礎上根據降水特點判斷具體的氣候類型
年雨型——終年降水多且季節分配均勻——熱帶雨林氣候(>2000mm)溫帶海洋性氣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熱帶季風氣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亞熱帶季風氣候(>800mm),溫帶季風氣候(>400mm)
冬雨型——夏季乾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氣候(300-1000mm)
少雨型——終年降水稀少——熱帶沙漠、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亞寒帶與極地氣候。
世界各地區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面狀況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氣候特點各不相同。基本氣候類型有13種,受氣壓帶和風大的季節移動影響而形成的氣候類型有3種: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氣候類型只有地中海氣候。

⑥ 高中地理 氣候類型的成因

氣候類型
一、 熱帶雨林氣候:
地理位置:剛果河流域、馬來群島、大巽他群島、亞馬遜河流域。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全年高溫年多雨。

二、 熱帶草原氣候:
地理位置:分布在南北緯5°~15°范圍內,也有的地方延伸到25°,非洲大陸例外。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干濕季明顯。
形成原因: 一地區,當這一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較大或最大時,該地區受赤道低壓帶控制,降水充沛。當正午太陽高度較小或最小時,該地區受信風控制被抬升形成降雨。在內陸地區降雨稀少。

三、 熱帶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干濕季明顯。
形成原因: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東南信風向北偏移,在印度形成雨季;在亞洲高壓控制下形成旱季。

四、 熱帶沙漠氣候:
地理位置: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塔爾沙漠、澳大利亞中西部。
氣候特點:全年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
氣候成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

五、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地理位置:分布在各個大陸的東南部。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形成原因: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低溫少雨,夏季受海洋氣團的控制高溫多雨。

六、 溫帶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分布在亞歐大陸東部。
氣候特點: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乾燥。
形成原因:海路熱力性質的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七、 溫帶海洋性氣候:
地理位置:歐洲西部。
氣候特點:東部冷,夏不熱,全年降水均勻在700~1000mm之間。
形成原因:終年受盛行西風控制。

八、 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嚴寒帶針葉林氣候):
地理位置:亞歐大陸中部、北美大陸中部。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暖熱,年降水較少。
形成原因: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九、 地中海氣候:
地理位置:地中海沿岸。
氣候特點: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形成原因:夏季,副熱帶高壓北移,使其位於副高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 冬季,氣壓帶南移,使其位於西風控制之下,西風從海洋上帶來了熱量和降水。

十、 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合冰原氣候):
地理位置:兩極地區。
氣候特點:嚴寒低溫,降水較少。
形成原因:受極地高壓控制,地表接受太陽輻射較少。

⑦ 高中地理:降水的分布特點需要從那幾個方面來分析以及其成因 很急,因為馬上要高考了!!!!

主要從時間(季節)和空間上來分析。例如我國降水的分布特徵及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台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系,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⑧ 高中地理-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只需要根據「冬雨型」就可以判斷,
冬天低溫多雨,夏天高溫少雨
溫度曲線跟降雨量柱狀圖是相反方向的

⑨ 高中地理,氣溫和降水的圖,看不懂

考地理(人教)一輪復習(檢測)專題一 世界的氣溫和降水_圖文
專題一 課後鞏固提升 授課提版示:對應學生用書第 297 頁] 一、選擇權題(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要求,請選出正確答案) (2015· 四川文綜,7~8)下圖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回答 1~2 題。 1.該城市可能位於( ) A.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 B.40° N 附近大陸西岸 C.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 D.40° N 附近大陸東岸 2.市中心與郊區的氣溫差異導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較郊區大

⑩ 高一地理 導致降雨的原因 什麼情況會降雨

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台風雨。
對流雨:近地面層空氣受熱或高層空氣強版烈降溫,促使低層空氣權上升,水汽冷卻凝結,就會形成對流雨。
地形雨:地形雨是濕潤氣流遇到山脈等高地阻擋時被迫抬升而氣溫降低形成的降水。形成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風的一面。
鋒面雨:鋒面活動時,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由於氣溫不斷降低,水汽就會冷卻凝結,成雲致雨,這種雨稱鋒面雨。(冷鋒,暖鋒,准靜止鋒)
台風雨:台風活動帶來的降水現象,稱為台風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