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中地理歷史人教版嶽麓版
A. 地理湘教版和歷史嶽麓版都和人教版有很大差別嗎
我是湖南來的,正用地理湘教自版,我對比了一下:地理湘教版的多活動題,這需要學習者進行實踐,但其中的知識點比較分散,需要老師帶著總結,否則很難弄清楚其中的重點!!
我用了這么久,實在覺得地理湘教太差了!!知識點分散還不講,其中有好多沒有的知識點{人教版上有,但湘教版上沒有},總之,我覺得很差,我們老師也講了確實很差,但沒辦法,省教育局要用地理湘教版!!
無奈?
B. 高中人教版的歷史課本跟嶽麓版的歷史課本的內容有什麼區別
一、人教版歷史課本和嶽麓版歷史課本的不同
1、從教材結構體繫上來看,兩種版本存在較大的區別,但相比較而言,嶽麓版比人教版更為科學;
2、從教材編寫體例來看,兩種教材版本都注意吸收史學最新研究成果,但相比較而言,嶽麓版比人教版貫徹得更為徹底;
3、從教材特色來看,兩種版本教材都具有鮮明的特色;
4、從教材的編寫內容來看,兩種版本各有千秋。
二、人教版歷史課本和嶽麓版歷史課本的特點
1、人教版歷史課本的特點:
嶽麓版教材比較突破傳統。
第一,觀點新穎,積極採納了史學研究的新成果。
嶽麓版教材的編寫者緊跟時代步伐,關注最新史學研究成果,觀點新穎獨特。
例如:編寫嶽麓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中,大膽採用新材料,在表述上也是獨辟蹊徑,引入了文明史觀、整體史觀、現代化史觀、社會史觀等不同的史學觀點,對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史學修養,非常有價值。
第二,中外合編整合力度合理。
嶽麓版教材編寫者注重中外歷史的貫通,培養學生知識提提的整合及比較分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嶽麓版必修一第五單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編寫者有意識地將俄國十月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集中編寫,有利於學生將兩種不同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進行比較分析,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2)山東高中地理歷史人教版嶽麓版擴展閱讀:
人教版歷史課本與嶽麓版歷史課本各自的缺點
人教版歷史課本強調可讀性,對很多知識點的表述過於直白,限制了教師的發揮空間。
例如:在必修三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與發現》一課中,關於四大發明對世界影響的表述,在第37頁有一大自然段專門集中概括。學生只要充分預習,幾乎不需要教師補充,極大的限制了教師的發揮空間,也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嶽麓版歷史課本是每課內容的安排不統一,有拼湊之感。一般來說,每課有一個內容就好,按照課標要求和考點內容來編排即可。但嶽麓版喜歡拼湊。
例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一課,教材有這么幾個子目:「獨立自主外交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歷史性的握手」、「國際交流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等六個子目,看起來有一章內容硬塞成一課,每個子目之間邏輯關系不強。
本課一直是近些年高考的熱點內容,總共有三大塊內容組成:「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和新時期的外交」,若能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每個內容在適當補充一些史實,不但更加緊湊,也會豐滿一些。而人教版則單列一個單元,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C. 高中歷史嶽麓版,哪本書在高考時佔得最多,還有地理人教版
是必修一和二佔得最多。我覺得按通史分比較好,在通史里中國古代史最重要,沒有之一。地理的話,必修一和三佔得最多,全國一卷里必修90分,選修10分
D. 跪求高一地理、歷史(嶽麓版)必修一的復習資料!!!
一、分封制
1、含義:又稱封邦建國,在保證周王室強大的前提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諸侯國,即「封建親戚,以藩憑周」。核心是授民、授疆土。
2、內容:(1)周王是最高的統治者
(2)同姓親族是主體。——晉國、衛國、燕國、魯國
(3)異姓諸侯:功臣(齊國)、姻親、古老附屬國、殷商舊族、殷商降族(宋國)、被商滅掉的古國
3、作用(1)通過分封,周人的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2)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
(3)分封制使西周貴族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4)分封制所建立的諸侯國有相對的獨立性,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周王權力的集中
二、宗法制
1、原因:為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含義: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里表的具有政治的性質,是周人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的一種措施。
提示: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
3、內容:(1)核心:嫡長子繼承製(2)主要內容:確立嚴格的大宗、小宗關系。
【提示】大宗:嫡長子;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
大宗與小宗的關系:相對的;不僅是家庭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4、作用:(1)通過血緣的遠近,確立起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了各級貴族享有
「世卿世祿」的特權
(2)有利於凝聚宗族和解決內部紛爭,實現統治階級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宗法製成為我國數千年來封建統治者享受特權的憑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2)形成了一整套等級森嚴的制度
(3)帶有濃厚血緣關系色彩,並與政治緊密結合
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宗法制崩潰,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國變法;秦始皇完成統一
2、基本特徵:權力的高度集中,突出表現在皇權至上;帶有濃厚的人治色彩
3、內容:
(1)皇帝制:①皇權至上,大權總攬;②「家天下」的皇位繼承製。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①三公指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圖籍,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協助皇帝管
理軍務)②九卿(評價: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力等方面都處於相互配合、
相互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官制—廢分封,置郡縣(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4)選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細密嚴苛的秦律
4、影響: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國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後的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調整
(一)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時期 地方分權 中央集權 影響
西漢
漢高祖實行郡國並行制,形成王國問題,最終演變成七國之亂
漢景帝:削藩、平定七國之亂、
收回王國官吏的任免權
漢武帝:設置刺史、頒布推恩令 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權力的過渡集中導致了宦官和外戚交替專權,政局長期動盪。
北宋
安史之亂以後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進一步發展成了五代十國。宋祖吸收教訓。 1、杯酒釋兵權,解除統軍的兵權
2、收精兵:設立三衙、樞密院,實現統兵權和
調兵權的分離;根據強干弱枝的原則,建立
禁軍,保證中央對地方的優勢
3、削實權:規定州郡直屬中央;設置通判,有權直接向中央奏報;派文臣出任地方長官
4、制錢谷:設置轉運使,各州自留小部分財賦,
其餘轉運中央
改變了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但也造成
了三冗問題。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至此基本解決。
(二)皇權與相權
1、西漢:建立中朝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結構:①三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封駁審議)
②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三省之間相互牽制、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於加強皇權
3、北宋:二府三司制
相權
行政權 財政權 軍政權
(中書門下) (三司) (樞密院)
宰相 參知政事
5、明代:(1)廢除丞相,權分六部——明太祖
(2)設立內閣: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品秩較低,僅被顧問,不參與決策)
明成祖:正式設立內閣(參與決策,行使票擬權力)
6、清代:(1)清初:沿襲明制,設立內閣,負責處理日常事務(2)雍正:設立軍機處。
職能:跪奏筆錄,上傳下達,將皇帝旨意傳達到中央各部門或地方大臣去執行。
影響:簡化了手續,提高了行政效率;標志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反映了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時代特徵
【課標】了解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古代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一、古希臘城邦政治: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
1、概念:是指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它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的若干村落
2、主要特徵: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3、城邦政治(公民政治)
(1)政體類型(以政體類型的種類來解釋政體的選擇不是由自然地理環境決定的)
①劃分標准: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②類型:貴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頭制、僭主制
(2)形成因素:
①自然環境:多山少地靠海的環境,導致農業不發達,迫使人們從事海外貿易,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②小國寡民的城邦特徵可以使人們直接的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③商品經濟的發展,營造了寬松的社會環境,使人們形成了平等互利的思想觀念。
(3)實質:古希臘城邦實際上是公民集體聯合起來保護自身利益、壓迫奴隸和外邦人的一種國家組織。
二、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1、自然環境2、小國寡民3、商品經濟
【課標】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①公民大會②五百人議事會
③民眾法庭(或陪審法庭)
1、政體的演變:(1)君主制 (2)貴族制:為進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備了條件
(3)民主制:
①梭倫改革 背景:前7世紀末,平民與貴族之間的矛盾尖銳;時間:前594年意義:將國家引上了民主的軌道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 時間:前509年內容:陶片放逐法 意義:最終確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繁榮時期
2、民主政治
(1)基本特徵: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2)體現:
名稱 地位 職能
公民大會 最高權力機關 負責審議並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項議案展開辯論
五百人議事會 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 負責為大會准備提案並主持大會;休會期間,負責監督落實公民大會決議
民眾法庭(陪審法庭) 日常的司法機關 日常司法訴訟;終審高級公職人員的資格
眾多規模不大的行政和軍事機關
(3)評價:①積極意義:a、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運作方式,為後世民主政治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b、多數人參政減少決策的失誤,群眾監督減少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c、推動了雅典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②局限性:a、僅就公民群體而言,外邦移民、奴隸、他國公民無公民權;
b、是男性的民主,窒息限制了社會另一部分成員的自身發展能力;
c、原始的直接民主,使不同素養的公民都可以參與政權,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③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
【課標】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護羅馬帝國統治中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①羅馬法的主要內容②羅馬法的影響
1、形成:(1)開端:《十二銅表法》①背景:共和國時期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尖銳②內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明確維護私有財產③評價:是羅馬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雖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仍然是平民的勝利,因為貴族不能隨意解釋過去的習慣法;是羅馬法的淵源,是羅馬的基本法
(2)總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①背景:協調矛盾,鞏固統治;歷代法律龐雜;
②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
2、評價:(1)對羅馬:標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了完備的階段。他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對人的行為做出了詳細的法律規范,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
(2)對世界:是世界上的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出去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成為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
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內閣制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①《權利法案》②責任內閣
一、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背景:(1)《大憲章》形成以法限王權的傳統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提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完成的標志:光榮革命(1688)
2、標志:《權利法案》1689年——從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軍權等方面限制了國王的權力
3、意義:(1)確立了議會主權,標志著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2)使英國的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英國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
二、君主立憲制的完善
1、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1)光榮革命後,國王退出內閣,內閣實際承擔著行政職責
(2)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實際上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
(3)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並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
(4)19世紀初,國王選任首相和內閣大臣,19世紀中期,由議會選舉中獲勝的多數黨上台組閣
2、1832年議會改革: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1832年議會通過新法案,使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取得更多的席位,確保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的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君主立憲制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2)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掌握立法權和監督權
(3)國王是國家元首,平常僅扮演儀式性角色,實際最高行政首腦是首相,握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
(4)責任內閣制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首相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
課標要求:說出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①1787年憲法②聯邦制 總統制③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一、1787年憲法
1、背景:(1)美國建立後(1776年《獨立宣言》),實行鬆散的邦聯制難以維護國家利益
(2)美國面臨著確保共和制以及中央集權的問題(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
2、制定: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麥迪遜「憲法之父」
3、原則:
(1)聯邦制原則:中央: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包括總統(最高的行政權、軍事指揮權、部分憲法否決權、任命高級政府官員權力)、國會(財政權、立法權)、聯邦法院(最高司法權、憲法的解釋權);同時憲法讓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2)分權制衡原則: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制約
(3)民主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有民選產生;
4、評價:
①1787年憲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確立了美國的共和政體,加強了聯邦政府的權力,鞏固了國家政權。②實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對於防止專制獨裁局面的出現具有積極作用。③規定總統和議員由民選產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④局限性:允許奴隸制存在,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同等的權利,打上了種族歧視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聯邦制
1、建立標志:1787年憲法
2、基本內容(1)作為聯邦組成部分的「邦國」變成州(2)國家主權屬於聯邦,聯邦法律是全國的最高法律
(3)中央政府與州政府實行分權
3、維護聯邦的斗爭(1)戰爭方式:南北戰爭
(2)法律方式:內戰結束後,憲法第13、14條修正案進一步肯定聯邦法律的至上性,維護了國家統一
三、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1、同:都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同屬於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議制度,本質均為分權制衡的近代國家政治體制
2、異:
政體 英國 美國
政府首腦 首相 總統
國家元首及產生方式 國王;世襲 總統;間接選舉、有任期
國家元首的地位 國家象徵、「統而不治」 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總攬行政權、軍權
權力中心 議會 總統
政府產生方式 議會 總統任命、議會通過
國家元首、議會、政府之間的關系 政府對議會負責,不對元首負責 政府對總統負責,內閣、總統不對議會負責,行政與立法相互制約與牽制
課標要求: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①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②《德意志帝國憲法》
一、法國走向共和制的艱難歷程
1、過程(看教材)
2、特點:政權更迭頻繁,政局動盪不安,帝制、共和制幾次反復;共和國確立之路充滿曲折反復,呈波浪式前進
3、原因:(1)法國專制主義傳統異常強大又是傳統的天主教國家,君主觀念根深蒂固,短時間內難以消除;
(2)由於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相對緩慢,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共和派力量不夠強大,民主共和制的做法一時難以深入人心(第二帝國時期才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
二、1875年憲法
內容:1、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共同行使。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由普選產生
2、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由參眾兩院組成的國民議會依據絕對多數選出,任期七年,可以連選連任。總統是國家元首、軍隊的最高統帥。總統與參眾兩院共有創議法律之權。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可以解散尚未屆滿的眾議院。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總統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三、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1、背景——德意志的統一
(1)統一的原因:德意志的四分五裂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
2、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標志:1871年,帝國憲法的頒布
(2)內容:①皇帝是國家元首,權力很大 ②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③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行使立法權。聯邦議會由加入帝國的各邦代表組成,帝國國會由選舉產生,但不能組成代議制政府,也不能自行通過任何一項對政府不利的法案,對政府沒有任何的行政監督權,唯一對政府起到壓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預算。
(3)特點: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四、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1、同:都是資本主義代議制民主政體,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都以法律形式確立政體
2、異:
項目 德國 法國
國家元首 皇帝 總統
國家元首產生方式 世襲 選舉
國家元首任期 終身制 任期制
國家元首權力 掌握國家的實權 行政權
政府首腦 首相 總統
政府首腦與議會關系 首相不對議會負責 對議會負責
國家權力的中心 皇帝和首相 議會
E. 哪裡可以找到嶽麓版高中歷史教材電子版
嶽麓書社http://www.yueluhistory.com/
F. 求高中人教版地理、政治和嶽麓版歷史的有聲資料,是 有 聲 資料,MP3格式的就好 麻煩了!!!
你好,政治和嶽麓歷史課本後面粘了一張光碟,裡面有音頻資料,我估計你是丟了那張光碟了吧,那麼上出版社的網站上瞧瞧能不能下載。希望能夠幫助你。
G. 我國哪些地方使用嶽麓版的高中歷史教材,山東的用嗎哪裡用
遼寧!!!我是盤錦的,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畢業的!!!我們歷史就是嶽麓版!!!
你們也用這版啊~
好像新課改區都用這個~~~o(╯□╰)o
H. 高中歷史人教版和湘教版區別大嗎 高中地理人教版和嶽麓版區別大嗎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像歷史,地理這種文科類的教科書我覺版得其實都差不多。像歷史無權非就是講中國以及外國的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現代史,每個階段的歷史又會分成政治,經濟,文化不同的方塊進行學習,如果不同也就是有的講的多,有的講的少,應該沒多少差別。
I. 求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嶽麓版歷史必修一 期末考點或提綱
第一章:
1.1天體系統的級別。
1.2行星運動的特性:同向性、共面行、近圓性
★1.3類地行星:可以根據火生於木、木生於土來記憶
★1.4巨行星:木星質量最大、土星
1.5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1.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①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是地球表面有適於生命過程發生和發展的溫度條件②地球具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③地球上有液態水。
1.7太陽輻射。①直接和間接。②太陽能量的能源。★③太陽活動的影響(太陽活動有整體性)
1.8緯線的概念、指示東西方向,從高緯向低緯遞增
1.9經線的概念、指示南北
1.10恆星日、太陽日、恆星年的具體數值
★1.11近日點線數度比遠日點快,近日點是1月初,遠日點是7月初
★1.12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時間和其對應的太陽直射情況
1.13時區。
★1.14會區分晨昏線
1.15地震波的橫波與縱波的速度比較。與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聯系
第二章
★2.1大氣的受熱過程、(白天和夜晚不同)
★2.2熱力環流、水平梯度力的判斷
★2.3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2.4低氣壓中心和高氣壓中心的分布和形成
★2.5我國夏季和冬季的季風定向移動
★2.6地中海氣候、東亞季風的特點、成因、和分布,一些氣候類型氣溫和降水量的圖符表示
★2.7冷鋒與暖風的對比(時間、過程、降水、移動方向、圖像表示)
★2.8氣旋與反氣旋的對比(概念、中心氣壓、氣旋方向、圖像表示)
第四節做一下了解就可以了
J. 山東省的高中歷史課本用的是什麼版本的是嶽麓版的,還是人教版的
嶽麓版,好像很多年都是這個了。人教版的得是七八年以前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