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選擇題的命題規律談地理高考答題要求
⑴ 怎樣才能提高地理選擇題的准確率
高考地理選擇題是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題答題正確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高考的成敗。選擇題題目雖小,但其覆蓋的范圍卻可能很大,如時間跨度、空間跨度、知識點跨度、思維跨度等,甚至超過了一些綜合題。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對待每一道選擇題。
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憑運氣去胡亂猜測。
1. 認真閱讀試題材料,明確考查的內容——認真審題
做任何試題都需要認真、細致地審題,做選擇題也不例外。在解答選擇題之前,先要認真閱讀試題給出的相關資料,然後結合問題判斷試題中哪些內容是解題所需的、哪些內容是關鍵的、哪些內容是干擾信息誘使你犯錯誤的。在試題與答題卷分開設置的情況下,讀題時就可把上述要點內容用筆圈注出來,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1 )注意題中的關鍵字詞
題中的關鍵字詞,是試題的「題眼」,需認真把握才能為正確解題打下基礎。如試題的設問是「為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該城市應」,四個備選項中有「植樹種草,擴大綠化面積」,粗心的同學會認為該選項是正確的,因為擴大綠化面積確實可以改善城市環境,然而這些同學在解題時,並沒有很好地把握試題設問中「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顯然擴大綠化面積並不能減少尾氣排放,只不過能降低尾氣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有時,粗心的同學會將「此時」「該季節」「近年來」等看起來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視,從而在簡單的試題上栽跟頭。如試題的設問是「近年來,某地荒漠化面積顯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實際上「近年來」就是提示考生應選擇人為原因,因為一個地區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在短時間內一般是不會變化的。
( 2 )注意選擇正確項還是錯誤項
大多數情況下,試題要求考生選擇出其中的正確選項,但也有一些試題要求考生選擇出其中的錯誤選項。如:江蘇地理試卷中有雙項選擇題這一題型,有的題目要求考生選擇出錯誤的兩項,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據慣性思維選擇了正確的選項,從而出現相反的結果。
( 3 )注意觀察和提取圖中的信息
地理試題離不開圖,正確提取圖中的信息是解題的基礎。在試題給出的坐標圖中,有時命題者有意將不同坐標圖中的數值發生變化,不認真審題的考生就很容易在這方面出問題。
( 4 )注意題組中各題之間的關系
地理選擇題多以題組的形式出現,這說明該題組中的各題並非獨立的,而是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系,有時上題正好是解答下一題的重要條件。如果審題時不能注意這一點,不能從全局的角度來審讀這一題組,而是將自己局限於某一題中,則常常會導致無法解題。與此相反,有些題組中還經常出現條件不斷變換的情況,解題時千萬不要將上題中的條件作為下一題的已知條件,否則極易受到干擾,最終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解題時應將它們看作是一道道獨立的試題。
2. 選擇恰當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題——正確解題
( 1 )直選法
直選法主要是針對一些考查識記性知識的試題而言的,這類試題往往考查考生對教材中基礎知識的記憶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題時根據自身對知識的記憶情況,選擇出正確選項即可。雖然,高考越來越重視對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識是能力的基礎,不少試卷中還是會出現一些需用直選法來解答的選擇題。 オ
( 2 )精確計演算法
地理學習中會遇到不少的計算問題,如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比例尺和實際距離的計算、氣溫的計算等,計算類選擇題經常會在試題中出現。在解答這類題時,先要看清題目的要求,然後結合有關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最後在備選項中找出與計算結果一致的選項即可。
( 3 )因果聯系法
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往往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因此不少命題者據此編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聯系的選擇題。在解答這類選擇題時,考生先要認真審題,分析出題干中的關鍵詞,找出題乾和選項之間的聯系,然後就此探究現象的成因或追尋某種現象可能帶來的結果。這種類型的選擇題,命題者往往會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設置障礙:①選項本身就是錯誤的,不符合科學性;②選項雖然正確,但選項和題干之間並不構成因果關系;③顛倒了因果關系,如要求選擇出題干中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而給出的則是題干中內容會導致的結果。
( 4 )圖文轉換法
圖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識點都是以圖的形式呈現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教材中的圖表,認真分析圖表中隱含的信息,學會分析各種類型圖的一般方法。對於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結論、原理,可試著將它們轉繪成圖形,以便記憶和理解,如轉繪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圖、某日全球各地晝長的分布圖等。在解題時,要注意適時地進行圖文轉換,使題中所給的圖(或文)信息朝我們比較熟悉的文(或圖)去轉換,這將極大地提高解題效率。
( 5 )優選法
選擇題有時所給選項有一個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題目要求,而試題又明確說明該題為單項選擇題,這時,考生切不可懷疑試題出了問題(尤其是高考試題),而應採用優選法,即從這幾個符合條件的選項中,找到最符合題意的或最佳的選項。
( 6 )排除法
大多數同學在解答選擇題時多採用排除法。所謂排除法,就是在認真閱讀、分析題干所給條件的基礎上,對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逐一分析排除。解題時可先從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選項開始,然後把比較有把握的選項排除,直至最後剩下唯一的選項。找准解題的關鍵點,根據這個關鍵點進行排除,不僅可以正確解題,也可大大節約寶貴的考試時間。
( 7 )特例反證法
反證法是解答地理選擇題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謂反證法,就是在解題時,並不是直接判斷某選項描述的正誤,而是通過逆向思維,找出不符合選項描述的特例,進而來確定選項的錯誤,從而排除一個個障礙。用特例反證法來解答的選擇題,在語言描述上一般較有特色,大多選項中會出現「全」「都」「均」等語氣比較肯定的詞語。
( 8 )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現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圍等特徵,會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對其某一特徵按某一規律排序是考題中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對此同學們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現象的發展
⑵ 高考地理答題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項
其實不只是地理一科,所有學科都應該這樣做:
(1)審題,理解題目條件和要求;(2)回憶和重現有關知識;(3)在知識和題目的要求之間建立知識結構;(4)表達解題過程、呈現題目答案。
答題前要縱覽全卷,做到胸有全局,起到穩定情緒、增強信心的作用。還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准確地從頭至尾認真讀題,一句一句地讀。對不容易理解的或關鍵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復推敲。要做到:1.認真揣摩題意,明確題目要求;2.對容易的題要仔細考慮是否有迷惑因素,防止麻痹輕敵;3.對難題、生題要注意冷靜分析題目本身所提供的條件和要求之間的關系,防止因心情緊張造成思維障礙。審題時,一是不看錯題目,客觀准確地把握題意;二是分析要清楚,要善於將問題進行解剖,將那些比較復雜的綜合題分解成若幹部分,找出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之間的關系;三是善於聯系。在分析題目的基礎上,將題目所涉及到的各個知識點都聯系起來,挖掘出若干個潛在條件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做題時先易後難,增強自信心,要先做基本題,即填空題、判斷題,再做中檔題,最後做綜合題;或者先做自己擅長的題,最後再集中精力去做難題。要避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思想靜不下來,心神不定,不知從哪個題目做起,誤了時間;二是在某一題上花過多的時間,影響做其他題目。要做到會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沒有把握也要敢於寫,碰碰運氣也無妨。在標准化考試中,敢猜測的考生有時也會取得較好的分數。
最後認真檢查,要檢查試卷要求、檢查答題思路、檢查解題步驟、檢查答題結果,千萬不要提前交卷。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高考做地理選擇題時,有什麼訣竅嗎
高考地理 選擇題相對來說比較難的,是文綜三科當中難度最高的。最好的解答地理題的方法有圖解法、因果聯系法、排除法、代入法和優選法。
⑷ 高中地理選擇題該如何解析
一、選擇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客觀題,大部分是考查基礎知識的,所以首先要掌回握好基礎知識,熟能生巧答;
二、是掌握適當的基本技能,A、其中排除法是很好的方法,B、選項中存在兩個可以選擇的,說明這兩個選項都不能選,即要考慮最佳答案。C、選項中存在「絕對性」語言,可以考慮排除。 如:鼓勵家庭小汽車普及。D、注意題干與答案的內在關聯,即事物、現象、規律的前因後果,不能脫節,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水上升---低窪地被淹沒。等等——
⑸ 急!高考地理選擇答題技巧
1.運用排除法。在雙選題中運用排除法比在單選題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選項中兩個明顯錯誤的答案,正確的選項就「水落石出」。
2.對選項進行分類組合。將四個選項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分別分成兩組,再對照題意確定一組最佳的選項。
3.對於難以取捨的選項,適當運用「量化法」「提高標准法」和「降低標准法」來確定最終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對選項的准確率作綜合的評估,「提高標准法」和「降低標准法」需要考生根據對題意的符合程度設立一個較高或較低的指標,最終篩選出所需要的答案。
三、學科內綜合題
無論是文綜卷,還是地理單科卷,綜合題的分值高,綜合性強,對學生的知識靈活應用和能力要求高,因此答好綜合題是地理取得高分的關鍵。解答綜合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細審題。從高考閱卷的反饋信息看,學生審題不清導致失分的現象非常嚴重。在急於答題的心理影響下,考生匆匆審題,結果答非所問,事倍功半。如2007年海南地理卷第21題,這道題要求考生應用統計資料來分析問題,但考生的能力十分有限,部分考生在答題中只羅列統計數字,沒有結論,或者用統計數字把結論說錯造成失分。細審題,就是要改變以往那種答題時間多,思考時間少的狀況,在審題時看清關鍵字,明確所問的問題,思考解題的思路和答題的方向。
二是查信息。在解答綜合題時,往往需要應用材料及圖表中提供的信息。善於利用材料和圖表的信息,可以在答題時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善於在圖表和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這是學生能力的一種體現,也是高考命題所關注的。相反,在答題中若沒有用到材料和圖表中提供的大量信息,可以推知答案是有漏洞的。在地圖中查信息,一要研究圖名,二要研究圖例,三要研究圖中地理事物的相互關系。若是統計圖表,則既要研究總體特徵和總體趨勢,也要研究差異性。在曲線圖中特別要注意曲線的節點和折點。
三是勤遷移。高考注重能力的考查,地理學科考查的核心是考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具體背景材料的能力。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應用舊的知識點進行解答,這需要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不僅需要在平時加強訓練和反思,也要求學生有很好的地理知識基礎。若地理原理掌握不扎實,則應用原理會缺乏靈活性,考生必然會出現思維混亂,隨意回答的現象。如2007年全國文綜卷Ⅰ40(3)小題,由於對有利於城市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掌握得不扎實,考生全答對的較少。另外,由於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學生在答題時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這些都要求考生在夯實基礎方面下苦功夫,同時將相近、相鄰的地理概念、原理弄清楚。
四是善表達。許多考生在考試結束後自我感覺良好,但成績不佳,原因在於文字表述不當。主要表現在答題不完整、答題缺乏邏輯性、地理術語使用不當、出現錯別字等。培養考生的文字表述能力,需要在平時復習中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一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誘導他們在答題時「點化」,注意不同的角度;二要培養考生的邏輯思維,並將思維過程用文字表述。如問水資源缺乏的原因,若只答降水少,一方面是缺乏完整性,因為水資源缺乏還有用水量增大、水污染等因素,另一方面是缺少邏輯性,因為降水不屬於水資源,水資源指陸地的徑流。對學生的地理術語使用不當及大量的錯別字,需要在平時養成一種嚴謹、一絲不苟的學習習慣。
四、跨學科綜合題
跨學科綜合試題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要解答此類試題,學生首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分析和區分每一小題所屬的學科;其次,學生要調動儲存的本學科知識進行遷移作答。在跨學科綜合題中,往往以某一地理或政治熱點事件為背景,在復習中應充分關注這方面的熱點,並對相應的所涉及的學科知識進行整理。從難度系數看,跨學科綜合題要低於單科綜合題,但也要注意答題的完整與嚴謹,注意文字表述的恰當。
⑹ 高考地理選擇題答題有什麼技巧
(一)、選擇題的命題規律
選擇題的命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多為單項選擇題(如全國卷、天津卷等)
3、多為連題型選擇題(一個材料包括多個選擇題)
4、選擇題內容更加關注社會熱點
(二)應試策略
1、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
2、認真審題
3、先易後難,跳過難題或自己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再做
4、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
(三)應試技巧
1、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
2、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後提示語,然後再從容做題。
3、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
例如: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築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 A、東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東北方向
答案:D 點撥:題干條件是北極附近盛行風向、門窗避開的朝向。北極附近風帶為極地東風帶,具體風向為東北風,故門窗應避開東北方向。
4、選項錯誤的幾種情況: (1)因果顛倒(2)前後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
(四)解題方法介紹
1、直選法: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察記憶性知識,注意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
2、排除法: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干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重點分析剩餘選項。
例如:(2005年江蘇卷)長期以來,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補給 C.下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區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點撥:既然全流域要綜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應該利用絕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來補給河水,不現實,又可以排除B,正確答案為D。
3、優選法: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干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要選擇最合理選項。
例如:美國「矽谷」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A、環境優美B、交通便利C、知識技術D、市場廣闊
答案:C 點撥:形成高技術工業區的區位因素包括知識技術、快捷交通、優美的環境,但主導因素是科技發達。
4、轉換法: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與選項更直接,利於選擇。 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兩次的地區,不會有: A、熱帶沙漠氣候B、寒流C、冷鋒活動D、從極地漂來的浮冰
答案:D 點撥:將條件轉化為「一年中有兩次直射的地區」屬於熱帶地區,不會存在從極地漂來的浮冰。
5、圖示法:將比較抽象的內容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於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
例如:10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動B、南半球,向南移動C、北半球,向南移動D、南半球,向北移動
答案:B 點撥:可以用下圖幫助理解選擇。
6、邏輯推理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結果,需要進行邏輯推理或運算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即為邏輯推理法。
例如:(2005年江蘇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 點撥:首先明確塔里木河為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雖然7月氣溫最高,但冰雪融水補給河流還需一段過程,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在8月。
(五)選擇題類型:
1、正誤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選法來選擇,但必須將所有選項都看完再決定對錯。
2、最佳選擇題:可以用比較法、優選法、直選法來選擇。
3、因果選擇題: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選法、推理法、逆向思維法。
4、組合型選擇題:由多項選擇轉化為單項選擇題,方法是排除法,先確定明顯正確或錯誤選項,最後分析剩下的選項。
5、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選擇題:解題關鍵是根據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點,確定一個或多個即可選擇正確順序。
6、選擇題組:先給定材料,圖表或文字,然後從幾個角度命制幾道選擇題。
做題時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畫出文字中的關鍵詞,圖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規律、變化趨勢、分布等,並將各個信息進行聯系或匯總。(2)統覽給出的幾道選擇題,看一下它們之間是否具有條件繼承關系、後面題目對前面題目有無啟示、每道題用哪個條件,所有條件是否都用到了。
⑺ 高考地理選擇題命題特點及對策是什麼
高考地理選擇題命題特點及對策
1、以試題組的形式來組織命題
試題組是在信息量豐富的圖表或信息量較大的材料的基礎上,設計若干個相關小題組成的試題組合。試題組綜合性特別強,小題之間聯系密切,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對策】:在解題的時候,不一定按照試題的順序,而應從最容易的小題突破,然後再根據各小題之間的聯系來相互印證,這樣既大大提高正確率,又能節省時間。
例1.下圖是我國某地近50年氣溫和降水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的氣候特徵是
A.氣溫年較差小,降水年際變化率小 B.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年際變化率小
C.氣溫日較差小,降水年際變化率大 D.氣溫日較差大,降水年際變化率大
(2).該地最可能位於
A.內蒙古高原的東部 B.南疆地區 C.華北平原 D.青藏高原的東南部
(3).該地的自然帶屬於
A.溫帶森林草原帶 B.溫帶草原帶 C.溫帶荒漠帶 D.高寒草原帶
【解析】解答此題突破口是在第二問,根據圖中年降水量低於100mm,可知該地最可能位於我國南疆地區,然後再根據南疆的自然特徵很快就可以推出,該地氣溫日較差大,降水年際變化率大,屬於溫帶荒漠帶。
2.等值線型選擇題常「考」不衰
等值線是指數值相等各點的連線。地理學科中重要的等值線有:等高線、等深線、等溫線、等壓線、等降水量線、等太陽輻射量線、等鹽度線及等壓面等。等值線圖的考查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等值線數值的判讀;二是等值線變化原因的探究;三是實際應用。
【對策】:等值線圖的判讀可以根據其內在規律分析判讀:(1)等值線數值大小變化規律。通過觀察圖中等值線數值的大小變化規律,判斷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2)等值線疏密程度。等值線的疏密反映了其單位距離的等值線數值差的大小,若等值線越密集,單位距離數值差就越大;若等值線較稀疏,單位距離的差值就較小。(3)「高低低高」規律。在等值線圖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等值線常常會發生彎曲,根據彎曲的方向,可以確定其影響的因素,如果等值線向數值高的方向凸出,該地區等值線的數值一定比它同一緯度(或水平面等)的數值偏低;反之,則該地區等值線數值一定比它同一緯度(或水平面等)的數值偏高。
例2 下圖是某地區河流封凍日數等值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處等值線向高緯凸出,B處等值線與緯線平行,有關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①A處海拔高,氣溫高 ②A處海拔低,氣溫高
③B處受緯度因素的影響 ④B處受海陸因素影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甲、乙兩地最可能的數值是
A.甲為160、乙為140 B.甲為140、乙為160
C.甲這180、乙為120 D.甲為160、乙為120
【解析】(1)根據A處封凍線向北(高值)凸出,可知其封凍期比兩側短,說明其溫度較高;B處等值線與緯線平行說明其受緯度因素的影響。故選B。
(2)甲乙兩處都位於平原地區,由於甲位置偏北,相對的封凍期較長,乙的封凍期較短。但它們為閉合等值線,分布在140和160之間,因此其數值最大為160,最小為140。故選A。
3.計算型選擇題思維能力要求高
地理思維方法在地理計算部分體現最「深刻」,不僅強調思維的過程,還強調邏輯推理;有的要求計算準確,有的還要講求估算,與單純的數學計算不完全等同,它不僅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還要求能把握其內在的地理意義和地理規律,即能夠應用已有的地理知識,通過數學計算得出結論。
【對策】:首先要選擇正確的方法,然後進行深刻剖析試題,挖掘題目計算信息,最後進行嚴謹規范的計算。
例3 下圖中左圖為某日某時刻30°N緯度線,右圖為72.5°E經線的晝夜分布狀況,若一架飛機在該日的F地日出時起飛,飛往T地降落,途中飛行員始終可以看到「旭日東升」的景象,則飛機的飛行方向和飛行時間分別為
A.東北、5小時 B.西北、6小時
C.東南、5.5小時 D.西北、5.5小時
【解析】F地的地理坐標為(0°,72.5°E),T地的地理坐標為(30°N,10°W),則飛機的飛行方向為西北方向,F地與T地經度相差82.5°,地方時相差5.5小時,又由於T地白晝長為11小時,即日出相對F地地方時6點日出晚0.5小時,所以飛行時間為6小時。
4.統計圖型選擇題變化多樣
地理統計資料及圖表,是大量真實地理信息數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現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會交流工具。它用真實可信的數據來描繪圖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過程,是地理規律、地理事物在區域內發生、發展的定量到定性體現,具有較強的時間動態性。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為表格、坐標圖、結構圖三大類。
【對策】:(1)表格 ①抓主線要素,綜合分析地理規律:表格題中雖然展示了多項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輕重之分,主線要素往往體現了命題意圖,是多項地理要素中的主要因素。
②對統計數據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解讀表格題重在認識表格統計中映射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即從理論上作定性分析。多數表格題可直接觀察分析到地理事象的強弱、大小、多少等相對數量變化規律。若題目要求做精確定量計算,就必須整理並計算數據,做出定量分析。
③注意對表格中地理事物進行橫向類比分析:類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點,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認識地理事物的特點。
(2)坐標圖 ①讀取縱橫坐標所示內容:在閱讀坐標圖時,首先要弄清橫坐標和縱坐標所表示的內容(如時間、人口、氣溫、降水量、流量、產量、面積等),分析縱橫坐標所示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②讀取坐標數值或趨向:通常坐標圖上的點、線、柱等,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可反映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既要從坐標圖上准確讀取相關數據,做出定量認識,又要聯系相關地理知識,做出定性分析。解題關鍵是准確讀取對應的坐標數值或變化趨向。③綜合分析數據趨向原因:在解答坐標圖時,對地理事物及其變化過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變化特點,要充分聯系相關地理知識與地理圖像進行綜合分析,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和圖像蘊含的地理規律。④結合分析准確選擇答案:通過對地理圖像內容的綜合分析,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去偽存真,最後得出正確答案。
(3)結構圖 ①歸納總結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徵:首先仔細讀圖,認識結構圖的組成要素,認識各要素的比例及大小關系,進而歸納總結出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徵。②採用對比法對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徵進行對比分析:縱向上對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時間的結構特徵進行比較,認識其發展變化。橫向上對比不同地理事物結構特徵的差異或聯系。③對地理事物結構特徵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並提出相應措施。
5.比較、排序型選擇題不斷增加
比較型選擇題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地理事物作為題干,要求經過比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間的共同點或不同點,主要考查考生對相關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比較分析能力。
排序型選擇題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或現象按時間或空間分布排序的一類選擇題。這類選擇題要求理解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規律,然後按照題乾的要求進行排序。排序類選擇題主要考查考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時間和空間定位能力,比較分析能力。
【對策】:解答比較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善於利用比較法進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比較。解答時首先要對各個獨立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解答排序型選擇題時,要注意抓住關鍵詞語,結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出現的相對位置來推理它們的位置關系,重在比較判斷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