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考地理綜合題解題方法

高考地理綜合題解題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2-15 03:29:42

1. 高考地理答題技巧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路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3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選址條件:
1.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2. 高考地理綜合題,簡短答題口訣大搜索!

、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星,天王海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經線,相對成等圈。東西為緯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①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o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亞洲
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2)歐洲
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積小,分兩區,一大陸,二島嶼。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極洲
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M$E
11、海底地形
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12、地形變化
地形變化,內外力加。滄海桑田,內部力大; 板塊運動,拉伸擠壓,斷層褶皺,出現高窪;火山地震,板塊緣發。外部力量,不可輕它; 風浪水冰,侵蝕變化,天長日久,削高填窪。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氣溫分布規律
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 w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變暖危害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採取措施,刻不容緩。
16、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17、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G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18、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l&G
19、降水形成條件
空汽飽,氣溫降;凝結核,相碰撞;體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規律
赤道熱,降水多:兩極寒,降水難。X回歸線,分西邊;陸西岸,副高帶,
信風吹,降水虧;陸東岸,季風故,氣候溫,降水富。中緯度,居內部;距海遠,氣候干。
21、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因素,四個方面兼顧;緯度位置第一,赤道兩極懸殊;
其次要看海陸,遠海夏季干酷;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風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來水富
22、陸地自然帶分布與特徵
地表氣候不一般,植被動物隨著變。九自然帶分布談,熱溫類型各有三;
亞寒苔原冰原帶,另外高山垂直變。熱帶雨林赤道邊,高溫多雨樹參天;
猩猩猿猴時常現,河馬大象不少見。熱帶草原夾兩邊,非洲南美最廣泛;
干濕兩季南北反,稀樹密草動物歡;獅犀斑馬長頸鹿,乾季向著水草遷。
熱帶沙漠回歸線,非澳兩洲最大片;草木稀少多沙丘,鴕鳥駱駝耐餓旱。
溫帶沙漠居陸間,亞美澳非都可見;夏季高溫冬季寒,植被較少能耐干。
溫帶草原四季顯,多位北半球中間;雨水較少草尤短,黃羊野兔最常見。
溫帶森林闊葉繁,熊貓梅花鹿罕現。北部亞寒針葉林,松樹雲杉能耐寒;
亞美北部歐大半,動物冬夏羽毛換。苔原氣候冬長寒,亞歐美洲最北邊;
植物地衣和苔蘚,特有動物馴鹿焉。南極冰原和冰山,企鵝海豹近海岸;
北極點與格陵蘭,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生存條件;耕林草建,伐墾泛濫,流失沙化,人增地減,採取措施,齊抓共管。
2)水資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只能利用,淡水資源。河湖地下,分布有偏;滿足需要,比較困難。 保護資源,節用當先;植樹造林,防治污染。海水淡化,為期較遠。
(3)森林資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含蓄水源,增加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調凈空氣,①「自然調度」。保護資源,植伐同步。①調,調節大氣成分。凈,凈化。
(4)礦產資源
礦產種類實不少,煤鐵石油最重要。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國鐵礦儲量高;煤礦要數中美俄,亞歐北美煤質好;石油分布很集中,中東俄美中墨英。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亞洲東部南部; 北美東部歐洲,人口稠密在數;
地屬沿海平原,氣候濕潤溫暖;農業歷史悠久,工交城市發展。
25、人口問題
人口發展過快,環境資源受害;人口城市遷移,帶來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電,醫教就業問題。
26、世界人種問題
世界人種分清,要看膚發眼睛。白居歐洋北美①,黃人主在亞東,
黑人非洋美國,種族歧視受輕。①洋,大洋洲,後面「洋」字亦同。
27、世界主要語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語言。漢語使用最多,亞洲中國東南①;
英語使用面廣,英澳北美印度;俄語比較集中,拉美西語侵佔②;
法語世稱美麗,主要法國內焉;阿拉伯語亞非,國際重要語言。
28、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蘭。基督徒十億,歐美洋廣泛①;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蘭,
六億穆斯林,亞非最多見。①歐美洋,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29、世界人口過一億的國家
中印美尼俄①,巴日尼孟巴②。①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亞。
②巴,第一個「巴」字指巴西,第二個「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奈及利亞。本句可用形象語言「終因沒 米(尼的諧音)餓,八日你夢巴(鍋巴)」來幫助記憶。
30、有關世界國家問題
世界國家一百八,面積俄加中最大,領土領水海陸空,兩邦之間國界劃。
政治制度分社資,多數國家不發達;國際交往要平等,五項原則維護它。
31、世界區域劃分
世界區域分十三,依據人地和自然①。亞洲區域數有五:東西南中和東南;手拉手論
非洲區域兩部分,撒拉劃分南北線;美洲區也分兩段,拉丁美洲佔南邊;
歐分西東聯北亞②,南極大洋獨成片。①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②東聯北亞,歐洲東部和北亞聯合為一個區域。
32、東亞各國
東亞有五國:中朝韓日蒙①。蒙古居內陸,畜牧業較盛;朝鮮分南北②,北朝資源豐;
南韓經濟發,與日稱「小龍」;中國更重要,後面另外評。①朝,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②朝鮮,指朝鮮半島。
33、東亞地形
東亞海岸線曲折,半島島嶼似星羅;西部高原和山地,東部平原丘陵多;
地勢西高東部低,東流入海是江河。
34、東亞季風氣候
東亞季風顯著,東海西部大陸。海陸比熱不同,氣壓隨季擺動。
夏陸增溫較快,形成低氣壓帶;海水吸熱較遲,低溫高氣壓在;
季風從海到陸,近海降水豐富。氣候還分兩種,溫帶亞熱季風。
35、東亞沿海與內陸差異
東亞之沿海,溫濕人稠密;平原耕地廣,稻茶絲產地;
沿海多良港,經濟貿易益。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氣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島,本洲最重要;海岸線曲折,人稠地狹小;
地震活動頻,海洋季風顯;森林水力富,礦產資源少;
經濟發展快,科技水平高;經濟四要區,原料進口靠;
對外貿易港,神橫本州島。東京為樞紐,鐵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匯,捕魚北海道;地小靠機械,農業單產高;
文化東西兼,櫻花國代表。
37、東南亞地理狀況 教育手拉手論
「南洋」東南亞,共十個國家;最大群島國,印度尼西亞。歐洲向東行,必經馬六甲;
印太兩洋間,「十字路口」卡。半島山河間,分布呈縱列。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寬且緩,沖積成平原;土肥灌溉便,人稠農業興。群島多火山,三大板塊間;
印度尼西亞,「火山國」名兼,農民不怕險,火山口種田。
38、東南亞兩種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赤道邊,馬來半島群島焉;全年對流雨為主,一載降水過二千;
雨熱充足植物茂,四季農作不休閑。熱帶季風分雨旱,中南半島菲北邊;
六至十月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種收在旱。
39、東南亞居民和物產
東南亞人稠,物產多量大:橡膠油棕錫,盛產馬來亞①;椰子和蕉麻,菲律賓可誇;
稻米為主食,泰國質量佳;印尼汶萊國,石油在開發;人稠多信佛,建築出精華;
柬寨吳哥窟,仰光大金塔;經濟有發展,華人貢獻大。
①馬來亞,馬來西亞。
馬來半島新加坡,形如獅子市島國;島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華人多。
「十字路口」馬六甲,太印航行必經過。資源貧乏靠進口,獨立新興工業國。
地理優越港口良,對外貿易航運多;開放吸資引技術,工業發展「小龍」活。
花園城市環境美,旅遊行業創匯頗。
41、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群島國最大。產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納①;石油輸出口,本區亦最大;熱帶雨林景,翡翠鏈項掛;萬隆環境雅,療養旅遊佳;都城雅加達,位於島爪哇。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納,金雞納。
42、南亞地理氣候
南亞次大陸,地形分三部:北部為山地,三國居內陸;南德干高原,土肥礦產富;中間農業區,平原連成弧。三條大河流,沖積平原出;印河便灌溉,恆布下游匯①。氣候熱季風,降水有偏護。①恆,恆河。布,布拉馬普特拉河;本河源於中國境內,在中國稱雅魯藏布江。
43、印度
南亞最大國,首都馬德里;人口世居二,耕地亞洲一;麻茶世界首,棉蔗屬經濟;孟加兩大港①,棉麻工業地。①孟,孟買。加,加爾各答。
44、印度主要作物
水稻小麥棉花茶,還有花生甘蔗和黃麻。
45、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南亞西,工業棉紡織第一;農業主要靠灌溉,乾旱恆河解危機;伊斯蘭堡為首都,最大城港卡拉奇。
46、中亞
中亞有五國,哈塔吉土烏①。 歐亞鐵路橋,「絲綢之路」古;五國內陸居,高原平原主;
氣候多乾旱,卡拉沙漠著②;河湖多內流,灌溉引阿姆③。民族一百三,奉教伊斯蘭。
「白金之國」烏④,產棉世第三。礦產儲量大,煤鐵石油天⑤。烏都塔什干,大城樞紐站。
①哈,哈薩克。塔,塔吉克。吉,吉爾吉斯斯坦。
土,土庫曼。烏,烏茲別克;下面④也指此國,不再另注。②卡拉沙漠,卡拉庫姆沙漠。③阿姆,阿姆河。⑤天,天然氣。
47、哈薩克
中亞哈薩克,世界最大內陸國;民族俄羅哈薩克①,耕地草原面積闊,能源采礦工業體,石油煤礦儲產多,卡拉干達工業地,阿拉木圖為國都。①俄羅,俄羅斯。布
48、西亞和北非居民及地理位置
西亞和北非,阿拉伯人多;教奉伊斯蘭,西亞除四國①。五海三洲地,西亞交通活;
教育古有絲綢路,海陸空今說。北非國六個,臨海港口多,塞亞的阿卡②,蘇伊士運河,
溝通兩大洋,運油經此過。①四國,指以色列、塞普勒斯、亞美尼亞、喬治亞籌四國。這幾個國家主要信奉基督教。②塞,塞得港,亞,亞歷山大。的,的黎波里。阿,阿爾及爾。卡,卡薩布蘭卡。
49、西亞北非的地形和氣候 教育手拉手論壇
兩區地形高原主,北回歸線過中部;副高東北信風帶,炎熱乾燥沙漠布;
農業主要靠灌溉,山地綠洲可放牧;冬季降水地中海,西亞北非均分布。
50、西亞和北非石油
兩區石油最富饒,儲產出口世最高。七大石油生產國①,埋藏淺且油質好。
輸往西歐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到日須經馬六甲,歐美多繞好望角。
①七大石油生產國,指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等
51、西亞北非各國物產
西亞北非好物產,紫羔皮產阿富汗;安拉羊毛土耳其①,伊朗羊毛織地毯;
椰棗特產伊拉克,摩哥盛產油橄欖②。①安拉,安卡拉。②摩哥,摩洛哥。
5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熱帶沙漠國。地形高原主,淡水資源薄。
儲產居世先,石油之王國。沙土變農田,投資舉新措。
麥加稱聖城,首都利雅得。
53、埃及
埃及位置重,亞非歐要沖。地跨兩大洲,蘇伊士居中①。尼羅貫全境②,「綠色走廊」青。阿斯旺大壩,金字塔奇景。
河谷三角洲,長絨棉著名。工業採石油,運價收入升③。首都古開羅,非洲最大城;亞歷山大港,地位不可輕。
①蘇伊士,蘇伊士運河。③尼羅,尼羅河。③運,運河。僑,僑匯。埃及勞動力資源豐富,前往西亞工作的人很多,每年有大量的僑匯收入。
54、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狀況
撒哈拉以南,地形多高原。東非大裂谷,陷落地層斷。
乞力馬扎羅,非洲最高巔。維多利亞湖,屬盆地凹陷。
中部有盆地,剛果河其間。幾內亞海灣,大西洋沿岸。
馬達加斯加,大島位西南。南非好望角,大陸西南端。
55、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 w非洲熱帶大陸,赤道橫貫中部。
氣候略成帶狀,南北對稱分布。中部熱帶雨林,終年高溫雨足。
三邊熱帶草原,干濕南北季反。熱帶沙漠規律,南北回歸不誤①。
地中海式南端,冬雨夏干特殊。①回歸,回歸線。
56、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資源
資源動植物,出名有礦產。珍貴木材種,花梨木和檀①,
波巴布樹壽,生長熱草原。動物非特有②,猩河象鹿斑③;
衣索比亞,天然動物園。黃金金剛石,儲產均世端。
幾內亞鋁土,儲油也可觀。①檀,檀木。②非,非洲。③猩,大猩猩。河,河馬。象,非洲象。鹿,長頸鹿。斑,斑馬。
57、象牙海岸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農業為主,墾林為園。 「可可王國」,第一出產①。 3S
咖啡木材,非洲之巔。阿比讓市,「小巴黎」贊。
多樣農產,擺脫困難。①第一出產,產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58、亞洲綜述
(1)氣候
氣候復雜千萬象,水熱分布差異大。東部季風多雨雪,西部大陸多風沙。
南部低緯號暖國,北部高緯稱寒極。
(2)高原山地
帕米爾高原,四周山脈環;喜馬拉雅山,珠峰世界巔;
天山阿爾泰,興都庫什南。青藏最高原,北蒙南德干;中西伯利亞,伊阿隔海灣①。
(3)湖泊河流 裏海最大湖,西北屬於歐;死海貝加爾,最咸最深屬。
長江第一河,黑湄入太波②;北流勒時鄂③,南流恆印河。①伊阿,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②黑湄入太波,黑龍江、湄公河都注入太平洋。③勒葉鄂,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
59、歐洲西部輪廓
認清歐洲大陸西,記住四三和二一。四個半島居南北①,三個內海波地黑②,
二個島記列顛冰③,一個北海屬邊緣,還有一灣比斯開。
①四個半島,指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和北部的斯坦的納維亞半島。
②波地黑,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
③列顛冰,指不列顛群島和冰島
60、歐洲西部地形氣候
歐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間;地表錯綜復雜,侵蝕受自冰川。
氣候西部特點,溫帶海洋明顯;東屬溫帶大陸,遠海洋性逐減;
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爽冬寒。
61、歐洲西部居民和國家
歐洲西部區,國家三十多。最小梵蒂岡,稱為「袖珍國」。
居民白主人,人口增長弱。工業中心密,多為發達國。旅遊業興旺,名勝古跡多。

3.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
地理綜合題一直是分值最大、得分率較低的一部分考題,綜合題的解題能力培養成為貫穿整個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分析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常見綜合題類型、解題能力的培養方法和具體答題技巧四個方面分析了提高綜合題解題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高考地理綜合題的得分率.關鍵字:地理綜合題答題技巧知識框架 研究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不難發現,地理綜合題占的分值高,可以說「得綜合題者得天下」.地理綜合題都是以文字、圖表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創設問題新情境,多角度、多層次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有效信息、運用知識分析、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這已成為地理學科的顯著特色.本文結合教學體會,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綜合題的解題能力:一、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課本基礎知識不扎實;(2)空間定位能力的欠缺;(3)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差;(4)知識遷移的能力差,無法調動和運用知識;(5)描述、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差.二、常見的綜合題類型 綜合題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根據其提問的角度,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1)特徵描述類.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水土流失多發區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聚落的「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等.(2)原因類.本模塊常以區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3)比較類.高考題中比較類試題的設問方式主要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4)評價類.評價類設問詞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常見問題有評價大型工程(如水庫建設、跨流域調水、能源跨區域調配等)帶來的影響,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優劣,評價工農業、城市區位等.(5)意義類.其命題的基本形式是針對某一地理事物來設問,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在××方面的意義」「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對××的意義」等.三、解題能力的培養 (1)提高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一是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規律.二是要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框架.(2)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用綜合的觀點、地域差異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是答題的關鍵.(4)注重反思、提升能力.不能只注重講解而忽略反思.四、具體答題技巧 (1)認真審題、獲取關鍵信息 准確地審題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包括審文字材料、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等.要盡可能提取一切對解題有用的信息,用筆標注,這是解題的前提.對於文字材料要留意文字、數字、符號,尤其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對於各種地理數據統計圖表,要首先看圖名、圖例,熟悉圖表的結構特徵,了解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還要研究該地理要素變化的趨勢.(2)准確將地理知識遷移到試題中 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完成知識的順利遷移應用.要能夠靈活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試題.實現題干與問題的結合,最好能把知識框架先默在草稿紙上,再進行分析利用.(3)注重答案文字的錘煉、組織 一是要注意邏輯性就是將已知條件和所問問題,即事物的前因後果組成一條「知識鏈」,各知識點環環緊扣;「知識鏈」的起點是情景中的已知條件,終點是指向問題.二是要注意全面性,在確定了答題的方向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確保答案全面、完整.三是要注意准確性,要求語言精練專業,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不說廢話,不離題.四是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性,條理清晰,層序分明.

4. 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綜合題解題技法之一——特徵類設問答題模板
1.設問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現事物的形態或狀態。高考中特徵描述類試題,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沙塵暴多發區的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年降水量或地形區「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從河流的長度、流域面積、水流速度、流量季節變化等方面
「歸納」河流的「主要特徵」等。
2.答題模板
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的基本思路如下:
區域空間定位(經緯網定位法和區域特徵定位法相結合)

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和圖文信息

特徵分析(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包括區域內地形、土壤、氣候、河流、湖泊、自然帶、自然資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徵;區域人類活動的主要特徵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遊業等經濟活動的基本特徵及其主要成因等)

梳理、組織語言,把握關鍵詞

簡潔、准確描述
3.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兩點
(1)要正確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
度,即從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徵:地形類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名稱及分布。
②地勢特徵:地勢起伏狀況(如西北高、東南低),地勢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勢較高)。
③地表環境特徵:氣候(濕、熱、冷、干)、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發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徵:水量、汛期(長短、次數)、結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蘊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徵:發源地、流向與注入海洋,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多少、對稱與否)及河網形狀,上、中、下游的劃分,流經的省區、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區。
⑥氣候特徵:氣溫(季節變化、積溫、生長期)——熱量條件,降水(季節變化、干濕變化)——水分條件,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狀況(如雨熱同期)。
⑦農業生產特徵:農業地域類型、主要農作物種類及分布、農業部門結構、生產水平(商品率、機械化水平、生產經營方式、集約化程度、專業化水平)。
⑧工業生產特徵:地域分布、發達程度、主要部門及結構、技術水平。
⑨區域特徵: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水文)、社會經濟特徵(農業、工業、貿易、旅遊、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線特徵:等值線數值高低、延伸方向、彎曲趨勢、疏密變化等。
(2)描述語言的組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明確要描述什麼,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將地理問題和地理原理相對接,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層次是否完整。
③描述的專業性,關鍵詞不能丟而且要准確,盡量使用學科術語而不能口語化等。
例如,描述某地的氣候特徵,首先要明確當地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徵是描述的內容和方向;其次,氣候特徵的描述主要可從氣溫和降水兩個角度進行,在描述時要考慮氣溫和降水的搭配,如是否雨熱同期等;最後,描述要用簡潔、准確的專業用語,如我國東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不能將其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相混淆,另外描述的關鍵詞要准確,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描述為「夏天高溫多雨,冬天少雨」是不全面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最低氣溫高於0℃,應該是「低溫」,且「冬季、夏季」不能說成「冬天、夏天」(太口語化),因此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應描述為「夏季高溫(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5. 高考地理綜合題如何拿高分

第一步:審題:先看問題問什麼;
第二步:建模:即應該從哪些方面回答;
第三步版:根據第二步去題權目和材料中找所要的知識點;
第四步:推敲答案條理是否清楚簡潔、因果關系是否合理。
平時復習時能經常按這步驟訓練,經常建模,綜合題得分不是問題。

6. 高考地理綜合題答題方法問題

綜合題答題需要四種能力:一、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審題時需要圈點關鍵詞,轉換條件,甚至一部分答案也是從材料中獲取的;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課本知識和老師歸納的知識結構,需要和題目要求建立聯系,這里需要先背記老師歸納的知識框架或思路或參考書上的知識結構,如沼澤的成因:土壤中水分過多,跟水的收入多和支出少有關,收入主要有降水、季節性凍土融化、河流凌汛;支出主要有蒸發(向上)、排水(向四周)、下滲(向下);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又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機械等,影響農業的氣候因素又包含光照、熱量、降水、水熱組合和晝夜溫差,依作物需求選擇。看清題目問題指向,然後調動對應的知識框架,運用地理語言,分要點組織作答。; 三、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如地形特徵包括地形類型及分布、地勢高低傾斜、海岸線(或特殊地貌如喀斯特、沙漠、沼澤);氣候特徵包括氣溫、降水的大小和變化等。 四、論證和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如跨區域調配資源的原因:要從調出區、調入區和兩區之間分別分析,調入區需求大而供給少,資源不足,需要調入,及該資源調入會帶來什麼有利影響;調出區資源豐富或供多需少,不利於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需要調出;兩區之間交通運輸、政策條件是否有利於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於地理綜合題答題,思路很重要

7. 如何提高地理綜合題解題能力

摘要:高考地理綜合題一直是分值最大、得分率較低的一部分考題,綜合題的解題能力培養成為貫穿整個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分析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常見綜合題類型、解題能力的培養方法和具體答題技巧四個方面分析了提高綜合題解題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高考地理綜合題的得分率。 關鍵字:地理綜合題答題技巧知識框架 研究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不難發現,地理綜合題占的分值高,可以說「得綜合題者得天下」。地理綜合題都是以文字、圖表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創設問題新情境,多角度、多層次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有效信息、運用知識分析、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這已成為地理學科的顯著特色。本文結合教學體會,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綜合題的解題能力: 一、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課本基礎知識不扎實;(2)空間定位能力的欠缺;(3)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差;(4)知識遷移的能力差,無法調動和運用知識;(5)描述、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差。 二、常見的綜合題類型 綜合題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根據其提問的角度,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特徵描述類。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水土流失多發區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聚落的「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等。 (2)原因類。本模塊常以區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 (3)比較類。高考題中比較類試題的設問方式主要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 (4)評價類。評價類設問詞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常見問題有評價大型工程(如水庫建設、跨流域調水、能源跨區域調配等)帶來的影響,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優劣,評價工農業、城市區位等。 (5)意義類。其命題的基本形式是針對某一地理事物來設問,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在××方面的意義」「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對××的意義」等。 三、解題能力的培養 (1)提高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一是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規律。二是要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框架。 (2)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用綜合的觀點、地域差異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是答題的關鍵。 (4)注重反思、提升能力。不能只注重講解而忽略反思。 四、具體答題技巧 (1)認真審題、獲取關鍵信息 准確地審題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包括審文字材料、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等。要盡可能提取一切對解題有用的信息,用筆標注,這是解題的前提。對於文字材料要留意文字、數字、符號,尤其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對於各種地理數據統計圖表,要首先看圖名、圖例,熟悉圖表的結構特徵,了解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還要研究該地理要素變化的趨勢。 (2)准確將地理知識遷移到試題中 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完成知識的順利遷移應用。要能夠靈活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試題。實現題干與問題的結合,最好能把知識框架先默在草稿紙上,再進行分析利用。 (3)注重答案文字的錘煉、組織 一是要注意邏輯性就是將已知條件和所問問題,即事物的前因後果組成一條「知識鏈」,各知識點環環緊扣;「知識鏈」的起點是情景中的已知條件,終點是指向問題。二是要注意全面性,在確定了答題的方向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確保答案全面、完整。三是要注意准確性,要求語言精練專業,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不說廢話,不離題。四是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性,條理清晰,層序分明。

8. 地理綜合題的解題技巧應注意什麼

答題要分點答,不要都寫成一個自然段。
把能想到的都寫上,多了不扣分的。
多看看人文地理部分。大題基本上都是人文地理部分的。

9. 高考地理的材料題有哪些解題技巧

(一)明確答題方向
1.特徵描述
2.成因問題
自然環境有整體性和差異規律;因果關系規律;資源環境優勢、缺陷的形成,災害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原因。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尤其應如此。
(1) 自然環境特點——性質特點的綜合成因分析。
這類題先定位最為重要。應注意圖表中的數值,在平面地圖中植被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以「水環境」為中心,圍繞「氣候——地形」這一重點的成因因子來分析。
如:氣候分析可從①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
②降水多少:風、壓——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
這類題目要排除雷同條件,突出主導因素。這也是近幾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例1台灣火燒寮成為我國「雨極」的原因。
【答案】 臨海空氣濕潤,水汽豐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來的冬季風經海洋變性,水汽易達到過飽和。
【技巧點撥】這是小范圍局地因素所致。
例2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的氣候特點異同。
【答案】 同:兩者均為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因為兩均處於30°~40°N的大陸西岸。
異: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山高溫乾旱季節時間長。因為舊金山受西風控制時間長;洛杉磯受副高控制時間長
【技巧點撥】這是大地理環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災害的綜合成因分析: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採點分析。
例3 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和措施?
【答案】成因: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 ③人(社會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資源,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應鎖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氣運動原理、季節變化原理——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原理最為重要,應注意進行逆向推理。
氣候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多從近地面的熱力環流(風壓流原理)進行分析,用「熱(高溫) 低(壓)升(氣流上升)雨(成雲致雨);冷(低溫) 高(壓) 沉(氣流下沉) 晴(乾燥晴朗)」進行邏輯分析。
如:某地雲雨多,應扣住「大氣運動降溫」——氣流「升空」或向高緯流是什麼原因?某地乾旱少雨,應扣住「大氣運動升溫」——氣流「下沉」或向低緯度流是什麼原因?某地「冷」是如何變冷的?「熱」是如何變熱的?
例4簡要分析,秋冬季「霜打窪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氣雲量少,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水汽易達到冰點。夜裡,地面向空中散熱,山頂的空氣比山下的空氣溫度下降得更快,於是下面的暖空氣往上跑,山頂的冷空氣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氣到達山谷或窪地後,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實實地呆在山谷和窪地中。於是,夜裡山谷和窪地中的冷空氣愈積愈多,氣溫便降得很低。一般窪地要比周圍的平地氣溫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還沒有霜時,谷地和低窪地中就會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話,那末山谷和窪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點撥】歸納起來:某地晝夜溫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氣旋控制——晴天多,雲量小;地處內陸,熱容量小,變溫快;天氣系統轉換等。
海上什麼時候出行多與風浪有關。其邏輯關系為「溫差大(如冬季)→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溫差小(如夏季)→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時倒推。
如:美英在二戰中沒有在11月而是選擇在6月實施「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原因。——因6月中高緯間的溫差小,氣壓梯度差異小,風力小,風浪小,可減少渡海作戰的非戰斗傷亡。
我國首次三大洋科考選擇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東亞與北太平洋間溫差小,氣壓差異小,季風弱,風浪小,可方便、准確科學地采樣。
河水的補給。對於課文的知識點應知各個典型地區性的主要補給類型,特別是我國各個大區的補給類型。先定地區——南北半球、大氣環流緯度帶、海陸位置。
根據材料定補給類型。我國東北是春季積雪融水、夏季雨水補給。江南是春雨降水適量、夏季雨水大量補給。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華南是春季鋒面雨、盛夏台風雨補給。地中海氣候則是冬雨補給。
季節的演變應注意:6月22日(7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長,北半球晝長夜短。12月22日(1月)前後愈往北白晝愈短,北半球晝短夜長。
3.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點」狀分布一般有「眾星拱月狀」,「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鎮體系分布規律是西北較稀,東南較密。上海「寶山鋼鐵廠」分布在上海市區的東北方向,北臨長江。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布,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又如「我國一月0 ℃等溫線」分布,可描述為:東段大致東西走向、近似於與緯線平行,西段大致東北——西南走向、近似於與青藏高原東緣山麓平行。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布范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4.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第一、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
第二、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5.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回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准確表達。
6.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
(二)重視圖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1.圖像表達特點。
地理圖像表達方式有:點、線、面、箭頭、數字、形象符號等,應認真閱讀圖例的文字說明。
「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遊點等的確切地理位置。
「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深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等潛水位線、等太陽高度線、等地球自轉速度線等)、交通線(鐵路、公路、航空、航海、內河水運等)、輸水(氣、煤、電)線、生產網路線、地理要素相關線等。
「面」——聚落、工業、農業區;氣候、地形、大洋區等(在大比例尺地圖中,點狀地理事物則呈面狀分布)。
「箭頭」——①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大洋環流、大氣環流、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地殼物質循環等);②區域生產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資本、技術、廉價勞動力、產品、市場信息等);③工藝流程等;④地理要素運動箭頭。
2.圖表數量特點。
統計表格——以縱、橫時空比較為主,應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時段,比較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 ②同一地區,比較不同時代(或時段)的發展差異;
③同一區域,以史為鑒——頌今或警世; ④多個區域進行比較,借鑒取經或突出特色。
扇狀(餅狀)統計圖和三角坐標統計圖——以地理要素結構組成分析為主。
①判斷地理要素主次關系; ②分析成因、進行評價、分析對策。
柱狀、折(曲)線統計圖——以時間和空間對比分析為主
折(曲)線圖用來顯示某一變數是如何隨另一變數而變化的。只有當變數是連續性數據時,才能用折(曲)線圖。折(曲)線圖是一種十分有用的工具,因為折(曲)線圖還能用來預測一些實驗中沒有測量的數據。
①揭示時空分布特色、時代進步表現; ②說明時空差異原因。
等值線統計圖——以區域空間差異比較為主。
①從數形狀態分析區域特點:注意其疏密、平曲、開閉、趨向,數值標准及單位。相鄰兩根線的關系是難點,應特別注意。②分析成因及評價。
直角坐標統計圖——以兩兩地理要素相關特點分析為主:應從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標位置及變化趨勢;②分析成因、評價影響。
3.地圖功能特徵。
地圖依功能可劃分為:
「區域分布圖」——以區位分析為主:
①掌握好區域空間定位方法,取得解題「入場券」;②把握區域地理特徵,識記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氣候、水文、地質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場、交通運輸、勞動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間分布特徵及其空間區位聯系;④評價區位優勢或劣勢,說出整治開發的對策。
「概念圖」——概念圖在對一些概念較多的主題進[行整理時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圖從總的概念出發,逐步展開,顯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個個小概念的。這樣整理之後,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運輸網中的形式和層次圖」。
①抓住線條和箭頭的含義;②類比概念的相關聯系或本質差異。
「原理圖」——說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緊扣符號含義及地理要素間的聯系,緊扣其物質流和能量流。②分析該事物的影響。
「景觀圖」——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徵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區位、季節變化、階段變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統計圖」——說明地理事物時間發展狀態、空間演變規律、空間差異為主。
「聯系圖」——反映各種地理事物間的邏輯關系為主。
①抓住核心內容和根源等分析其關系。②分析地理環境整體性和意義。
「流程圖」——反映生產工藝流程。流程圖能夠幫助理解某組事件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發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過程的各個階段,或某一程序的各個步驟。建立流程圖時,首先把每個事件簡要地寫在方框內。然後,把最先發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發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類推。最後,把各個事件依次用箭頭連接起來。
①熟悉工藝流程,認識該產品的上、下游聯系。②分析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及影響。
「漫畫圖」——以環保主題為主。
①抓住與常規思維異常的形象、文字來說明漫畫主題。 ②多為可持續發展類。
韋恩圖:韋恩圖是用於顯示事物異同點的方法。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重合的圓組成。每一個圓代表一個特定的概念或觀點。概念之間的共同特徵(相似點)寫在兩個圓重疊的區域內,各自的特徵(不同點)則寫在相應圓中重疊區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較少見。
(三)學會審題
審題過程及內容: ①審材料;②審設問;③審題分。
1. 定范圍——確定考的哪部分知識要點。
2. 定方向——確定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問中的哪一問。
3. 定中心——確定試題要求考什麼。
4. 定性質——從分數分配上確定答題要點。
5. 定方法——確定答題方法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
(四)表達准確
文科類主觀題一般是滲透思想觀點的完整短文,答題時,要有概括有說明。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言之有據,無廢話,不離題;在語言使用上,要用直觀、明確、精練、科學化的語言,用詞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題規范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規范答題的宗旨。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答題一定要規范化、序號化、段落化,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六)答題步驟
1.讀懂題意: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准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並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
4.准確表述:對試題進行邏輯分析後,要進行答案的構思,並能夠用准確的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