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備考指南
⑴ 高考地理怎麼復習求助具體點
在了解了近年來地理命題特徵、主幹知識的命題取向後,我們在復習備考方面,要扎扎實實抓好以下幾項訓練:
1.突出主幹、依綱分類梳理、構建主幹知識體系
中學地理主幹知識滲透於三大板塊之中,突出重點,依照「兩綱」(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分類梳理,構建主幹知識網路體系,是我們要做的第一項重要工作。如前所敘,把最主幹的知識內容梳理出來後,建個相互聯系的網路,理清它們的相關性區分並列的、依存的、包含的、主次的等等關系,構成脈絡清晰、層次分明的有機體。
例如:關於河流這一主幹知識,熱帶雨林區、熱帶草原區、季風區等等不同地區河流因氣候制約不同,水文特徵有明顯差異;而同一氣候區又因不同地形區、不同地質、土壤條件,其水文特徵也有差異。分門別類,按要素歸納,構成河流知識的專門單元,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復習應用。
2.靈活剖析地圖,學會變式解讀,提高地圖能力
地圖和教材中的地理圖表,是構成地理教材的有機體,也是各種地理事物在時空分布上形象、直觀的概括。它們不僅呈現地理知識,也反映出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區域特徵和地域差異,同時,還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
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明顯地突現對圖表的考查。以圖表作背景材料,注重考查學生闡述地理事物特徵和探究地理問題成因的能力。因此,加強地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訓練,特別強調對地圖的變式解讀,提高地圖能力,是提高地理高考質量的關鍵。
3.重視思維訓練,熟練運用地理基本原理、規律分析問題,發展綜合能力
任何地理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對應著某些地理原理和規律。關鍵是我們要通過仔細分析和嚴謹的推理,找出它們的地理學內涵。復習中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訓練,例如河流專題,就要用上述與之對應的很多原理:地形地質要素制約河流發育,涉及內容也很多,上游地區,河流發育在山谷,坡度決定流速,中下游地區地形地勢決定河流長度、河道寬窄形狀、地質條件決定河水滲漏;土壤與植被決定河流含沙量;氣候類型決定降水量的多少與季節分配也就決定了河流的水量、流域面積、水位的季節變化,溫度決定汛期(凌汛)結冰期等等;農業地域類型生產習慣和種植水平決定了引用河水灌溉中的一些特徵;河流水資源利用過程中的污染、浪費帶來的環境問題和生態破壞……
注重基本地理原理和規律的運用,加強思維分析方法的訓練,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高三復習備考中的重頭戲。
4.拓寬視野,關注生活地理,透徹理解身邊的熱點焦點問題與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內在聯系
近年來,高考文綜地理試題選材新穎、創新性強,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感。試題多以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地理現象為問題中心,注重地理知識和國內外形勢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結合起來,考查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程度,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以及應用地理知識分析和說明現實問題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和社會功能。因此,在復習中要關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熱點、焦點等重大事件。
譬如,氣候變遷與人類生態問題。世界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影響與對策。強調大背景下的「小戰役」、微型化,大問題小角度,將重要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細化,揭示基本質特徵。同時還要重視區域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特徵,全面、細致分析地理成因。
5.加強審題能力訓練,提高答題技巧,減小失分率
對高考試題的解答,審題是關鍵,特別是對條件和問題中的關鍵詞句的准確把握,是答題成敗的前提。此外,規范答題尤其是運用專業化述語、准確、嚴謹地表達,條理清晰、正確、完整、精練地答題也是減小失分率,提高考試成績的重要一環。
4
合理規劃、科學用時,力求實效
高三備考復習,一定要合理規劃,考前剩下時間不多了,因此要科學地分配時間,比如第一輪復習已經結束了,就應該規劃花兩個月時間搞好第二輪的專題復習,對有些內容採取「建模」方式復習;花一個月時間進行第三輪綜合復習,查漏補缺,完善主幹知識的網路構建。同時,對那些特別難以掌握的內容,應借鑒各地有價值的備考訓練題來練習掌握。要研究解題技巧,舉一反三,透徹分析,完整掌握,力求復習實效高效。
⑵ 高考地理怎麼復習
我是我們班的地理課代表,憑著成績當上的!說下我的學習地里的經驗。
1 一定要版有一個專門的權地理筆記本,老師復習上課會講很多零零散散的不屬於課本的東西,因為高考很多考點都是課外知識!你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把你所剛接觸的知識都記在筆記本上,有時間就來復習!課本上的重點難點也要記下來,以後可以集中復習溫故!
2 多看地圖!一有時間就看看地圖!地圖是地理的靈魂啊!看多了你的空間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就提高了!老師講課你也慢慢能聽懂了!怎麼看?用心看!看地圖的時候要看經緯度,地形地貌,氣候特徵,附近洋流特徵。任何地方都要這樣看。以後考試中不管遇到什麼圖只要看經緯度或是特徵你就可以確定位置,其他的你記住了你就相應的都知道了!
3 多做特殊題型的題目,那種很平常的題目高考是不會拿出來的,多了解題型也就多了解了解題方法思維角度,高考你就不會慌了!
⑶ 高考地理復習計劃,如何備戰高考地理
首先就是熟記地圖,不同的位置有其特定的特點,熟記可以從一些細節解決問題其次就是對內於約定俗成的答題套路進容行熟記,同一類型的題可以歸為一類的,那樣會很節約時間,比如 :區位條件,分為了農業,工業,港口等多個點,他們的答題套路差不多,只是針對的對象不同而已。最後就是對特殊題的理解,地理屬於理科但是也是文科,既需要理解也需要記憶,兩者需要結合!
⑷ 要怎樣復習高中地理,高考才能考高分
地理么。我可以教你一些辦法,本人呢是今年江蘇高考生,地理A+啊。。。應該可以教你一些辦法的吧?我想哦~地理呢,首先你要理清你的知識體系框架。比如歸納一些東西,像德國魯爾區和中國山西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還有發展方向(規劃)可以歸到一類裡面去。這一類答案對很多重工業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套用。第二個呢,就是多看地圖,著重是中國地圖。要做到,給你一副只有經緯網的地圖。你能大概知道周圍的大致地形,地貌,氣候類型,對應的植被類型。甚至是成因(褶皺山,斷塊山,地嵌地壘)。這里呢給你幾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四川盆地,東北平原(雞頭那裡一塊,你要知道三條山脈走向,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區,是商品穀物農業,還牽扯到一些商品穀物農業和季風水田農業的一些特點要能明確說出),海口這個城市的具體經度緯度(很有特色,記住要)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大致開始經度到最東邊結束經度,最西面的界限是巫山。還有要請你注意的是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地方你也要記住,比如南極洲的那個延伸出來的半島的大致經度,這個對做地球運動的題目很管用。還有想請你注意的是,一些常考省份的大致形狀一定要清楚:比如山西,就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雲南,比較像一個駱駝。當然啊,你覺得怎麼樣好記就怎麼樣記住它。再強調一點就是有些比較特殊的,這里就提下青藏高原:我的很多同學都以為青藏高原只是在西藏一個自治區,其實你留心地圖的話就發現,四川西部已經是青藏高原了。青藏高原跨三個省份,青海,西藏,四川。 再一個,你要對看地圖充滿興趣,我地理從來不復習的。考前安排的復習地理的時間,我就是一本地圖冊沒有了。我只看地圖冊。一些比較著名的城市,比如摩爾曼斯克(不凍港),你要知道它不凍的原因。比如荷蘭鹿特丹,是有兩條生命線:兩條亞歐大陸橋連接的,繼而引伸開,一條 起點是江蘇北部港口,橫穿中國,從霍爾果斯(是不是霍爾果斯?有點遺忘了,你去查查。另外霍爾果斯是中哈天然氣管道的一道引入關口,也是中國西氣東輸二線的中國區起點,提到西氣東輸,你要對兩條線路的的大致走向,地形,氣候,植被了解清楚,記不下來就背下來。中國一些大型的工程也要了解,西點東送什麼的)出境,橫跨亞歐大陸到荷蘭最大港口鹿特丹。可能有點多,但是全手打,你耐耐心心看,可能會有點幫助的吧?這個是我個人見解,就是基礎知識肯定要知道
⑸ 如何強化高三地理復習備考
復習目標:一是鞏固第一輪復習成果,加強對知識薄弱環節的突破,並對知識進行重組,形成重點知識點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聯系;二是專題的突破,形成對不同問題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其目的是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使知識得到升華,能力得到提高
三、復習策略:一輪重知識,二輪重能力。二輪復習過程以考綱為依據,以人地關系為主線,進行知識的橫向梳理和綜合,突出重點,把握主幹,最終提高學生的能力。
(1)構建知識網路,提升對知識的調動與運用能力
通過教輔資料和老師教案把考點知識以專題的形式進行重組、歸類,構建一個以由點、線、面為網路的完整知識框架體系。「點」即知識點和考點,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元素和復習的基石,逐個落實考點,夯實基礎。「線」即人地關系這條主線。「面」即把一個區域中把各要素進行有機結合,使知識「點成線,邊成面,結成網」,形成條理清晰的「知識樹」。
(2)加強地理技能訓練,提高綜合解題能力
高考試題一般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提供的圖表材料來敘述地理現象和特徵,並進行分析、判斷、歸納和總結,甚至一些問題的解答只需要有基本的讀圖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就可直接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找到答案。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必須加強技能型專題訓練,如將技能型專題分為圖像和圖表專題、等值線專題、地理計算專題、區位問題專題等逐個落實。技能型專題可與知識型專題穿插進行,可鞏固知識專題中的知識點,提高解題的綜合能力,也可節省時間。
(3)重視區域分析思路與方法
「區域」成為高考命題的「載體」,許多地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只有落實到某一區域中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評價,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也具有地域性。因此掌握區域分析方法至關重要。能夠從地理位置、地形與地質、氣候與水文、植被與自然帶到各種人類活動(工農業生產、城市與交通)、人地關系的邏輯順序歸納概括自然與
1/3頁
人文地理特徵及其成因,比較區域差異,分析區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途徑。
四、復習建議:
(1)、看要點、想內容。每個專題已把相關聯的知識點歸納在了一起,看知識要點,採用「過電影」的方式,在腦海中再現相關內容,一是溫故知新,二是對其中薄弱環節可查缺補漏、有針對性地加強。這樣,既省時又省力、效果好、針對性強。
2、看圖、想空間(想原理)。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知識和信息
⑹ 如何復習高考地理
進入高三以後,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採用什麼樣的復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盡量靠近既定目標?在這里我們給考生推薦的是三輪復習法。
三輪復習法中把高三的復習時間大致分為三段,每段時間里的復習目的各有側重,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輪復習從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復習從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復習從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應試能力。
一、 第一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要注重雙基,全面閱讀教材,掌握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高考強調學
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時間的推算、區域空間判斷、氣溫遞減率和氣候類型判斷,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城市商業網點和地域結構研究等。
在第一輪復習中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科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在全面復習基礎知識的時候,也需要選擇復習方法,我們給大家以下的一些建議:
1. 根據內容不同,選擇不同方法
自然地理宜採用理科的學習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聯系實際分
析解決問題。人文地理強調宏觀整體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區域地理重點是以圖表為載體的學習方法。區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圖像圖表的判讀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運用。
2. 宏觀把握知識結構,微觀個案分析
地理高考越來越脫離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為基本載體,重在進行地理思維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學生基本的、宏觀的知識結構的建立成為地理知識學習的主要目標;案例式的分析法成為流行的學習方法之一,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已成為學習中要解決的問題。
核心知識的內涵:基本的空間結構;地理判讀分析和初步繪制圖標的技能;基本的地理概念、規律與原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國內外的時政要點的地理背景分析。學科內綜合主要是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的綜合、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綜合、理論應用與現實問題的綜合。
3. 技能與能力培養
主要包括地圖基本技能;時間計算;等值線判讀;地形剖面圖繪制;曲線圖、折線圖、
柱狀圖、圓形百分比圖的閱讀與繪制;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圖表分析;原理示意圖、景觀圖分析;分布圖閱讀與分析;資料閱讀與信息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技能;簡明推導或說明地理規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和發展變化的能力;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並嘗試創造性的解釋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4. 空間定位落到實處
地理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是空話,要具體落實在教學設計和復習設計上。如對空間概念
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培養,就可做以下設計:第一步,選取某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W、120、E),在腦海中形成網格狀經緯儀,並想像其自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第二步,在復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在腦海中想像,十條線穿過的大洲、大磁,重要大地形、氣候區等,此時,在腦海中形成的經緯儀就已經成為平面的地球儀;第三步,在復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十條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這時,腦海中的地球儀就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了。
中國空間定位要抓住四至把點與主要經緯線,明確中國范圍和位置;抓住界線地理事物,明確相對位置。如山脈界線(三大階梯、主要界線山脈);河流界線(例如,黃河、長江沿線等)。其他一些主要界線:秦嶺淮河一線、長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我國1月平均溫度、0℃等溫線、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中國人口線、京哈-京廣線、隴海一蘭新線等鐵路沿線。
以中國政區圖為基礎,不斷建構中國空間圖。主要包括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中國河湖圖、中國資源能源圖、中國農業圖、中國工業圖、中國人口城市圖、中國交通、中國分區圖。世界圖主要包括世界政區圖、世界氣候圖、世界自然帶圖、世界交通圖、世界分區圖。
5. 建立聯系線索,便於提取應用
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是對已知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明確聯系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方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系、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例如:
空間分布的接近聯系或對比聯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塊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年青的褶皺山脈的分布――年青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與沖擊平原有關大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聯系,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氣候類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帶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類型――農業發展的不同類型――農作物的分布。地球自轉――晝夜交替――晨昏線移動――地方時不同――時區的劃分――區時的計算。地球運動在遠日點附近――7月初――北極附近為極晝――晨線在北極圈內。
地理事物間平行並列關系的聯系,如:各種外力地質作用,各種工業部門,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要素(如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於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項條件(如土壤形成的條件、形成大氣環流的氣壓帶風帶、商業中心的形成條件)。
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系的聯系,如:氣候要素與其所包含的氣溫、降水、氣壓和風;外力地質作用與其所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所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
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系的聯系,如:總星系――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太陽系及其他恆星系統――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農作物――糧食作物――稻穀、小麥、玉米等;能源資源――常規能源――礦物能源――煤炭、石油等。
二、第二輪復習
第二輪復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系。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升應戰能力。
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對重點的知識進行專題復習,可以使大家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也更能培養考生對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重點、難點的專題復習有多種專題劃分方式,我們為大家推薦 下的一種方式:
1.地球運動系統。包括地球的運動、大氣的運動、水體的運動、地殼和地表物質的運動,地理事物時空變化。本專題內容分屬於教材不同的單元,但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可以提出問題讓考生思考,如地球運動能否引起大氣運動、水體運動。這就要求考生從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去分析問題,從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規律,也可以從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
2.人地關系系統。包括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復習人口問題時,傳統型和過渡型選修新老教材有明顯的矛盾,新教材表達更為合理、科學,因此在復習時應以新教材為准。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貫穿在教材很多單元,我們要把它們從教材中提取出來,分析其成因、規律以及對策。
3.區域地理系統。它包括自然區域、農業區域、工業區域、城市區域等,有人說區域地理是地理科試題的瓶頸,這么認為也不過分,因為區域地理是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須有清晰的區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極強的應變能力。在本專題的城市區域中新老教材有差異,對於城市地域結構與功能分區中的工業區和住宅區位置,新教材採用的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因此採用新教材的說法更合理。
4.地理圖表系統。包括日照圖、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計算。圖表分析是學習地理必須掌握的項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分析、判斷能力的理想手段,圖表的閱讀分析水平直接影響著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現,在專題復習中,要求考生達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並能對圖表綜合歸納讀出各種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
二、 第三輪復習
經過第一、二輪復習以後,大家就進入了沖刺復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大家應該想到
自己在通過前一段學習有了一定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因為時間有限,建議同學們採取這樣的做法:
1.梳理知識,把厚書念薄。地理知識很多,沒有頭緒是不可能考好的。但過多、過細全都記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後階段抓主幹知識,綱舉目張,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簡單的話記住要點。
2.重視地圖,抓住地理的核心。地圖是地理獨有的知識載體,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於地圖一身,掌握了圖就把握了地理脈絡。況且從心理學講圖形又比文字好記,可以說是地理學科最好的學習方法。復習可從地圖入手,把地理分布、進理規律都落實在地圖上。如:復習中國地理,可看10方面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此外,適當做一些地理各種考試圖形的練習。如:地理景觀圖、地理剖面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熟悉這些圖的特點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備的。
3.辨析概念,做到所問所答。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有些同學不重視,往往考試時因相混淆而丟分。在最後階段應有意識地將一些近似的概念進行比較,直正弄懂其內涵和外延,在考試時才不會所答非所問。如:地形、地勢、地貌、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之間的聯系及差異。
4.掌握原理,講求解題思路。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原理、掌握規律,解好地理題就入了門。因此要認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規律。答題時不能就事論事,關鍵是掌握解題思路。如:分析區位因素都要從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方面著手;闡述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水量多少、水位變化、含沙量、結冰期等。
5.適當做題,訓練解題能力。最後階段當然要做習題,它可檢驗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及開闊思路,訓練各種能力。但題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以找一些近些年的高考真題。但注意千萬不要以做題代替對知識的復習,或過多鑽研難題。在做題後要思考,該題主要考核哪些知識?考查什麼能力?明確出題意圖就可舉一反三,提高能力。
6.關注熱點,了解熱點問題。近年高考不迴避熱點問題及熱點區域,注重運用政治、歷史、地理各學科知識分析、闡釋、評價實際問題等是文科綜合試題的目標之一,所以了解熱點問題的相關知識,掌握熱點地區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環境特徵、經濟活動特徵等也是目前階段復習的重點內容之一。具體而言,考生應當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地理學科內(或以地理學科為主)的熱點知識可能有: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如太陽磁暴對電網造成影響)、溫室效應與臭氧空洞、華西秋雨與渭河洪災、江淮梅雨與淮河洪災、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赤潮、外來物種入侵、南水北調、能源問題(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流域的綜合治理、入世與產業結構調整、三農問題、中國人口遷移、東北工業基地的振興、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等。
⑺ 如何進行地理高考第二輪復習
高三二輪的復習主要是針對高三一輪復習中學生的不足,構建應用性知識體系,並針對考綱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題型重點復習,來達到進一步提升成績的目的。
一、重視考綱
《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同樣也是地理復習的依據。研究考綱,對地理第二輪復習的備考意義重大。要注意高考大綱中的改動部分,為自己取捨和重組教材提供依據。高考考場上主要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潛能,所以能力的培養在本階段的復習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二、重視知識整合
二輪復習的時間短,任務重,所以專題訓練是這個階段的主要表達形式。在專題復習中注重:建立知識框架、分析要素之間的關系、總結知識規律、拓寬知識層面、比較知識異同
、歸納知識特徵。所以專題復習必須要將知識進行拆分、加工、重組三個步驟,形成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有用知識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二輪復習中的專題復習不再是一輪復習中的簡單重復,而是要辨析各只是板塊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對主幹知識進行重組、整合,完善學科知識體系。
三、重視圖表分析能力培養
每年高考都要考地圖的識別、判讀,有的題是直接考圖,有的題是無圖的考圖。關於地理圖表的復習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等值線圖,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太陽高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有許多共同點,所包括的信息也豐富,是考查的重點。二是統計圖表,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數值特徵和相互關系,要學會統計圖表的分析方法、特徵,注意不同要素之間的聯系。三是區域地圖,地理學科內綜合題往往以區域圖為載體,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如果不能正確判斷區域位置,整個試題就無法下手。因此復習時要對地圖分類整理,加強訓練,對提高讀圖識圖能力、培養綜合分析能力有較好的幫助。
四、重視地理相關熱點
高考試題關注社會熱點,凸現時代感,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全面素質,以多元信息為載體,更加關注考生的人文素養,側重對重大方針、政策及社會熱點問題的考查。所以在復習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這些事情,在做專題練習的時候對於有類似於近年的國家大政方針、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經濟全球化等信息的要格外重視。
⑻ 高考考前地理復習計劃
首先就是熟記地圖,不同的位置有其特定的特點,熟記可以從一些細節解決問題
其次就是對內於約定俗成的答容題套路進行熟記,同一類型的題可以歸為一類的,那樣會很節約時間,比如 :區位條件,分為了農業,工業,港口等多個點,他們的答題套路差不多,只是針對的對象不同而已。最後就是對特殊題的理解,地理屬於理科但是也是文科,既需要理解也需要記憶,兩者需要結合!
⑼ 高三文科地理怎麼復習 地理學習方法指導
高三文科學習、復習,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⑽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我剛復回答別人的,覺得你們的制問題差不多
地理也不是很簡單…剛開始做題會有些難,但要有方法,有些基礎提你會覺得小兒科,但是還是必須花一兩個月認真過一遍,接下來是比較重要了,因為開始攻難題,做地理剛開始比較費力,覺得無從下手,我的經驗是學習那些參考答案的答題技巧和答題側重點,多多練習就會覺得游刃有餘了,高考題目會比學校發的復習資料簡單,但是一定要把復習資料做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題海戰術是最笨也是最好的辦法,要學好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堅持…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祝你復習得力,高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