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論文範文環保
Ⅰ 初中地理論文範文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氣候脆弱區」之一,自然災害頻發、分布廣、損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觀測事實已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頻率與強度明顯上升,直接危及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因此,我認為,現在應該非常重視防災減災的問題。在防災減災中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把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並高度重視和做好面向全社會,包括社會弱勢群體的預警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是可以有較長預警時效、較高預測預報准確率的一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加強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製作工作,加強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災減災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防災減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採用與推廣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及設施,並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路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禦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簡訊、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採取有效防禦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自然災害風險指未來若干年內可能達到的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分析與評估,了解特定地區、不同災種的發生規律,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致災因子對自然、社會、經濟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短期和長期變化方式,並在此基礎上採取行動,降低自然災害風險,減少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的風險評估包括災情監測與識別、確定自然災害分級和評定標准、建立災害信息系統和評估模式、災害風險評價與對策等
Ⅱ 急需一篇初中地理小論文的範文
地理位置: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
Ⅲ 初中環保小論文 1000字以上。要怎麼寫,要有新意。
年底的氣候大會中「低碳生活」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過量碳排放是在人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筆者以為,對佔主流、有共識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為「適度吃、住、行、用,不浪費,多運動」。如以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一理念的主要內涵,還可再簡化為「勤、儉」二字。
「低碳生活」這一理念著眼於人類未來。近幾百年來,以大量礦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為標志的工業化過程讓發達國家在碳排放上遙遙領先於發展中國家。當然也正是這一工業化過程使發達國家在科技上領先於其他國家,也令它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長期以來習慣於「高碳」模式,並形成了全球的「樣板」,最終導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綁架。在首次石油危機、繼而在氣候變化成為問題以後,發達國家對高耗能的生產消費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覺悟,有了新認識。盡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因此「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世界被氣候問題所困擾,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組成,我們必須各自做出努力在這一理念上達成共識,共同行動。在目前階段,我們還必須在全面、公正、有區別的原則下處理如下難題:短期與長遠利益的協調,國家與全球利益的沖突與共贏,行業經濟與整體經濟利益的博弈與調整,國家意志與社團利益的對立統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共享與互助等。由此足見,要將「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轉化為現實,會帶來怎樣的挑戰。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戰是,它要求人類改變自工業化以來形成的生產消費理念,特別是那種消費至上的消費文化。現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經濟理論基本建立在消費至上、消費者至上、競爭優先的基礎上,它提高了社會生產的高效率,卻也一度導致了生產與消費領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雖然消費至上看起來是美好的目標,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來,它卻是犧牲人類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短視行為。所以,選擇「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拿出足夠的政治勇氣來進行一次資源和利益的再協調和再分配,而且我們還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並准備相應的行動手段來審視我們的消費習慣。
「低碳生活」向人類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經驗、理論與選擇模式,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創新,創新我們的生活模式,以保護地球家園、為人類未來造福為宗旨。
Ⅳ 求有關「節能減排 低碳生活」的地理論文,600字左右。 範文、自己寫的都可以,借鑒一下……非常感謝
一些簡單易行的改變,就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例如,離家較近的上班族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而不是開車;短途旅行選擇火車而不搭乘飛機;在不需要繼續充電時,隨手從插座上拔掉充電器;如果一個小時之內不使用電腦,順手關上主機和顯示器;每天洗澡時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減少約0.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地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於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地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等物品價格的上漲。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後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裡,「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採用玻璃門冰櫃,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 4521萬度,相當於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5萬噸二氧化碳。 在中國,年人均CO2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千克。由此看來,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如果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約能源這些環保理念已成行為准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盡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因此「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現不僅告訴人們,你可以為減碳做些什麼,還告訴人們,你可以怎麼做。在這種生活方式逐漸興起的時候,大家開始關心,我今天有沒有為減碳做些什麼呢? 在北京的八達嶺,一個碳匯林林場已經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里購買碳匯林或種樹。林業碳匯是通過實施造林和森林經營管理、植被恢復等活動,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起到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開車、少開空調,購買碳匯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歡迎。目前,減緩氣候變暖的主要措施是減排和增匯。與減排手段相比,林業碳匯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為減緩氣候變暖的重要手段。
我的低碳生活
以前,我總是把電燈開上個徹夜到明,水從晚上滴到明早,冰箱塞滿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樣,既浪費水,又浪費電……
現在,我聽到了城市在宣傳倡導低碳生活,我漸漸有些懂了。我開始了「低碳生活」。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其餘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燈來相助。因為我們的客廳大,窗外的照明燈照進來都可以醒目地看到室內的一切,吃飯時,真像一桌「燭光晚餐」,這真是一大盞「天然的燈啊!」
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龍頭擰的緊緊地,不讓水「逃」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爸爸媽媽會不會做好,每次看見爸爸媽媽進洗手間洗手並順其自然的把水龍頭關緊,我十分高興,我希望 「低碳家庭」會做的更好。
冰箱里放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媽媽說很浪費電,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妙招:於是,我就拿起以前堆積如山的硬紙板,把它做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貼上了各種分類的標志,然後,按分類去整理,不一會兒,冰箱變得又干凈又整潔,煥然一新,一眼就目睹擺放整整齊齊的東西。這樣,既幫助了我們,又節省了電。
原來,電器開著,就連小小的手機電池在插座上插著時都會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電就應該將電池立刻取下。我本來以為,二氧化碳只有汽車尾氣、煤炭燃燒這些會排放,沒想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著我們大家的生活和地球。
每當我看見媽媽要把洗衣粉的桶扔掉時,我會上前去阻止。我會把它做成一個小垃圾桶,有的像個洋娃娃,粉嘟嘟的臉,可愛極了!有的又的像只小動物,活靈活現的,真像一道美麗的「風景」!
當夜幕降臨,晚飯過後,路邊的霓虹燈為夜晚增添了一份光彩,老爸總是把家裡所有的燈都關掉,只剩下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然後,趴在窗戶上,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一邊唱著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真是五音不全,一塌糊塗。
養花是媽媽的愛好。家裡的吊蘭、常春藤一年四季都是綠意盎然。在每個炎炎的夏日,媽媽總會把花搬進家裡來,大家看著那些綠色,允吸這那些綠色,心中頓時感覺絲絲的涼意,有了好空氣又養眼,真是一舉兩得啊!
這么好的家居環境,並且充滿了創意的小歡樂。
地球變暖了,冰山正在融化,海平面正在上升、物種正在滅絕,人們正在四處逃難,好恐怖啊!電影《2012》中描述「世界末日」?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各國都在做著防止地球變暖的工作。如植樹造林,減少CO2的排放等。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作為地球的主人,就應該好好保護地球。現在城市不是正在倡導文明環境,只要我們不污染地球的環境,不浪費地球的能源。就能讓城市變得更綠色,更環保。有想法就要有行動。以「低碳減排」離我們並不遙遠,從我們生活細節做起,如家裡有車的人少開車多騎車,那怕一個月少開一天車好,看著只是一份微薄的行為,但是你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每個人都學習你的行為做,那麼對世界的貢獻大的是無法計算的,讓我們動起來吧!做我們能做的,獻出我們微薄的的一份力吧!
像我,我在生活中也做出了一份微薄的力。平時,我總是用淘米剩下的淘米水來澆菜。而淘米水對菜而言更比清水有營養,這樣,不但節約了水,而且還能讓花草更好地生長。還有我家在用洗衣機時洗衣服的水收集起來用他沖馬桶,用它拖地板,雖然這樣多費了一些功夫,但是因為能更充分地利用水資源,還有的是家裡垃圾袋都用降解塑料袋我會節約使用餐巾紙和衛生紙用量,每天有27萬棵樹木被砍伐後用來生產紙巾,27萬聽了是多麼可怕的數字啊!,大家一定要節約使用餐巾紙和衛生紙啊!
同學們,朋友們做到低碳環保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一隻節能燈環保袋為節能減排做很小,可13億人中只要有1/10人用它們來節約能源、碳排量都將會天文數字!少浪費一張紙、節約一度電,都在為低碳生活努力讓一起來關注氣候、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為拯救地球出一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多數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除了能保證吃喝,私家車也漸漸多了起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新世紀初,人類為此付出了代價:大量的污氣排放,讓地球大氧層受到了破壞,南極上方大氧層被破壞,出現一個大洞。南、北兩極的冰川陸續融化,威脅到了兩極生物。沒了大氧層的保護,溫室效應也威脅到了全地球。全球變暖,是因為大氧層被破壞,太陽製造出的紫外線射到地球上,使地球變暖……再這樣下去,地球被成為一顆火球!
還有沒有救呢?當然是有的。只要從現在開始,從我們身上開始,用實際行動保護地球,拯救自己——過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主要從衣食住行做起。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減少2.5千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多吃素,減少肉食排出的二氧化碳。選擇小戶型,不過度裝修。少開車,多乘公車,這樣才能減少二氧化碳。
除了這些生活上的必須品可以節省,還有一些節約的小竅門。
洗臉池下面的一根水管可以用一個廢舊桶代替。用好的水順著洞流進桶,水可以用來沖馬桶。
我還用廢瓶蓋做了一個「去鱗器」,將五六個啤酒瓶或飲料瓶蓋,交錯地固定在一塊木板上,留出把手。用這種自創牌「去鱗器」既方便又省錢,真正做到了低碳!
一筒盒裝牛奶,牛奶喝完了該怎麼辦呢?第一想到的肯定是扔掉!這可不行,想做到「低碳」,還得學會變身大法!
牛奶盒搖身一變,變台燈:將牛奶盒卧放,用剪刀剪去飲用口,一個有洞的長方體做好了。在寬面上剪一個洞,放一根水管,在裡面放好電線,接通燈泡,把燈泡放在盒子里。用另一個牛奶盒固定在桌上就完成了!
牛奶盒再搖身一變,變儲物盒子。平時常常會弄丟的小東西在盒子里安家再合適不過了。儲物盒子做法也很簡單,任意一面剪一個口子,放得進東西就行了!
牛奶盒十八般武藝之三,變身可愛又美麗的筆筒。首先,把盒子洗凈,然後,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把盒子的頂部切下,盒子就變成了一個沒蓋的長方體,接下來,你可以用紙包裝,也可以用一些你喜歡的廢袋子上的花紋裝飾一下!
要做到「低碳」很簡單,我相信,誰都可以為地球付出一份力
低碳生活
二氧化碳給全球帶來的危機,扣動了人們憂患意識的扳機,縱然世界各國仍就減排問題進行著艱苦的角力,因此低碳這個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要先從細節做起:
少用紙巾,重拾手帕,每張紙都雙面列印,相當於保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些花草一樣可以,還無須開車••••••
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碟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電視機在待機狀態下耗電量一般比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這筆帳算起來還真不太小;10年前亂丟電池還可以能是無知,現在就完全是不負責任了;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僅可以調暗,或者乾脆關掉••••••
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個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潔癖也不用這么誇張;認為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那隻是心理作用;可以這么認為,氣候變暖一部分是出於對過度使用空調\暖氣的報復••••••
以上這些還有很多很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每個人都為地球出一份力,每個人都善待我們的地球,地球一定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減少電力消耗能源成本
隨著於2009年12月19日召開的長達13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結束,清晰地預示著低碳時代已經來臨,所有的國家和企業都將很快地捲入到這股低碳趨勢的大潮中。而在3月份的兩會上,低碳,節能環保也成為與會代表熱議的話題之一。
低碳經濟可謂是這幾年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就在幾年前,可能很多人根本都沒有聽說過低碳經濟這個名詞,可是到現在,這個詞彙卻已經無處不在,甚至連街坊鄰居大媽的口中都會說出這個詞彙。所謂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其核心是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在積極開展低碳經濟,掀起一場低碳經濟的革命。以我國為例,不但在大力對能源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增加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核能發電等新興能源的比重、降低火力發電比重,將能源產業向低碳化、無碳化方向發展,而且還在積極地發展低碳的新材料、生命科學、生物醫葯、信息網路、空間海洋開發和地質勘探等新興行業,以實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至45%的重要承諾。
勾勒完美碳足跡
在低碳經濟中,企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因為企業和個人相比,無疑具有更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同時作為個人,一天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企業中度過,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小也同所在企業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為了積極參與到低碳經濟,企業要從我做起,盡到企業的公民責任,從企業的各個方面都注意節能環保,描繪清晰的碳足跡。
最容易做到的,是企業可以按照國家要求控制好空調溫度(夏天別太低,冬天別太高)以及多採用節能燈具等措施,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更進一步,則是加強對IT產品的碳足跡監控。隨著企業辦公自動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斷完善,企業對IT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所擁有的IT設備也越來越多。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企業員工在單位中,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利用各種IT設備(如電腦、列印機、網路等產品),企業也必須重點關注這些IT產品在節能減排中的重要作用。
實際上,隨著電腦等產品在企業中的廣泛普及,這些產品的碳排放在整個碳排放的比重中也不斷上升——數據顯示,ICT行業(信息通信技術行業,包括IT行業和通信行業)的碳排放在2002年是5.3億噸的當量,這個數字在2020年將很快攀升到14.3億噸當量,占據整體碳排放的4%。這無疑是個龐大的數字。作為企業,就必須選擇那些綠色節能的IT產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企業可以選擇機器整體的性能功耗比很高的電腦或者伺服器,降低整體功耗。同時多考慮類似電源轉換效率超過90%的電腦和伺服器產品,這樣能完美有效地降低電能消耗。或者,企業也可以用筆記本電腦代替台式機,從而降低整體功耗。
而在企業網路環境的搭建上,企業也可以通過多種策略使其更綠色。例如,企業可以多用無線區域網代替有線區域網,這可以減少線纜,降低能耗和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網路設備的選擇上要注意選擇綠色產品——與PC相比,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多數需要24小時全天候運行,這就更要關注產品的綠色節能特點。因此,採用能源效率高、熱耗散低,極大減少能源消耗和電力成本的惠普 ProCurve系列網路產品,將能夠極大提高投資回報,描繪出完美的碳足跡。例如,惠普ProCurve網路產品帶有可變速度的冷卻風扇,這種節能設計可以實現高效冷卻;分布式計算結構可根據交換機的部署規模進行調整,從而優化電力消耗;而支持按每個埠進行遠程管理,也能夠減少電力消耗和能源成本;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滄海一粟」
節能減排低碳生活議論文
時下 , 最流行的標語口號莫過於「節能減排 、低碳生活」了。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節能減排?顧名思義,就是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知道了節能減排的含義,下面就來說說最重要也是最實際的問題,怎樣節能減排?「節約用水用電,節約紙張,處理好廢水廢氣……」許多人會這樣說。總體上看,大概也是這樣,但具體實施起來,就需要具體方法。對於工廠,環保、節約型的設備必不可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從每個生活細節入手,情況就會大大改觀。 首先 , 是要學會節能 。 現在我們地球所擁有的水資源 ; 森林資源 ; 生物資源 ; 大氣資源等都是有限的 , 它們本來可以不斷再生 , 但由於我們人類隨意破壞 , 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 , 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 , 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 , 給我們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 就拿我們的水資源來說吧!雖然現在新聞上常常呼籲我們人類要節約用水 。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洗菜的水來拖地 , 再用臟水來沖廁所等 , 但人們還是不把它當一回事 , 不斷地浪費水資源 。 在我的 單位 中 , 也經常會聽見水 「 滴答滴答 」 響的聲音 , 這些都是因為 大家 沒有注意節約用水而造成的 。 雖然浪費一滴水並不會對社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 但我們試想一下 ,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抱著這種心態 , 每個人都去浪費一升水 , 那全國13億多人口 , 一天就會浪費13億升滴水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天然的活動。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天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價錢的生活方式,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從此刻做起,點滴做起,讓「低碳引」領生活新時尚。
Ⅳ 初中地理論文600字
一、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二、飲食與地理
1、菜餚方面。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魯、川、粵、閩、浙、蘇、湘、皖等「八大菜餚」。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方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2、主食方面。由於地域差異,水熱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國的茶葉品種繁多,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菊花茶等,由於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江南一帶喝綠茶居多,寒冷地區喝紅茶偏多。喝茶受地區的影響特別大,如氣候、地理條件、地勢差異等。酒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起伏與自然災害的程度。由於地區氣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飲酒習慣,酒的品種也不同,如寒冷地區的烈性白酒、少數民族地區的米酒等。
三、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四、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外出要會閱讀地圖,通過讀圖迅速了解與熟悉新的環境,從而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Ⅵ 怎麼寫初中的地理小論文,3000字以內2
選題:全球變暖、保護環境、能源問題、如何開發新能源、大氣污染、水污染、地震、海嘯、旅遊資源、全國交通發展規劃、城鄉規劃、火山噴發等等。
Ⅶ 初中地理論文怎麼寫(1000~2000字)
僅供參考,著作權原作者所有 1、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著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朋友,你有何感想? 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不是嗎?從2300萬年前到18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人類從未停止過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應」,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他們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排污排廢……。於是,曾經山青水秀,一片蔚藍的地球母親望去已是滿目瘡痍,污煙瘴氣。這怎不叫人寒心呢? 至此,人類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以環境的污染,生態的破壞來換取經濟的發展,舉一個最近的例子: 我市的木蘭溪,在50年代初本是一條清澈見底,魚蝦成群的河流,處處可見嬉水的孩童和淘米洗菜的婦女,但是近年,由於溪上游的木蘭糖廠等工廠不重視環保和對污水的正確處理,任意地排放廢水廢渣,致使木蘭溪水質變壞,魚蝦絕跡。望著溪面上漂浮著黑色的泡沫和死雞,死鴨,還有誰敢下河游泳,用河水洗衣作飯呢?河兩岸的農民因用了污染的水灌溉莊稼,使莊稼減產……。農民曾多次要求縣里主管部門解決污染問題,不知什麼原因,一直拖了下來。 木蘭溪中的泡沫及牲畜屍體,不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嗎?溪中絕跡的魚蝦何日再歸來? 當然環境問題還不只這些,如世界八大公害,日本的水俁病,痛痛病等等無一不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無知而自掘墳墓。的確,環境問題無時不刻地困繞著整個世界。然而,這一出出悲劇又是誰一手導演的呢?是人類。當災難再度落到了人類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對人類無休止報復時,人類終於覺醒了,明白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人類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 面對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們絕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先污染,後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選擇,其治理的代價很高。我們既要加速發展,擺脫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制約,又要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來保護環境。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倡導同學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境,造福後代貢獻自己的力量。 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Ⅷ 找一篇關於對"環保"的論文1500字~~急需
淺論~~市生活垃圾資源化
摘 要:通過對~~市生活垃圾產量、成分及處置現狀的分析,提出生活垃圾的資源化,並闡述了~~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的潛力,給出生活垃圾資源化措施的見意,對~~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及指導意義。
關鍵詞: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分類收集
城市生活垃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或為日常生活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若處理得當,可以是一種資源。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就是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使其轉化為肥料、能源等造福於人類[1]。~~市自1992年建成洪河特種垃圾焚燒廠,其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已全面實施,至2004年成都市生活垃圾無害化率達到97.51%,中心城區為99.18%[2],只是資源化至今仍是空白。~~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區重要的商貿、金融、科技中心、交通和通訊樞紐,研究與推廣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對於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市生活垃圾的現狀
1.1~~市生活垃圾的產量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的代謝產物,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產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至2005年未[2]-[3]: ~~市生產總值是2371.01億元,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僅次於廣州、深圳、杭州,居第四位;~~市總人口為1082.03萬人,市區總人口為482.07萬人,在全國特大城市中,人數僅次於重慶、北京、上海,居第四位;中心城市垃圾產量為3400噸/日。與1996年相比,十年間GDP增長了207.01%,總人口增長了10.33%,市區人口增長了52.02%,中心城區垃圾日產量增長了80.08%。平均每年垃圾日產量增長了8.08%左右。
1.2~~市生活垃圾的成分
隨著垃圾產量的變化,~~市生活垃圾成分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以下給出了~~市中心城區近十年內生活垃圾成分曲線圖[2]。
從圖1可以看出,~~市生活垃圾的特點是:有機物成分含量高、特別是可燃燒有機物含量至2004年已達到78.04%[2],無機物逐漸下降,可回收物逐年增加,這些變化特點為成都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帶來了機遇。
圖1 ~~市生活垃圾各成分歷年所佔比例
1.3~~市垃圾的處置現狀
~~市現行的垃圾收運模式是混合收集。除醫院、涉外賓館等產生的大約30t特種垃圾被運往洪河特種垃圾焚燒廠焚燒處理外,其餘全都生活垃圾被運至距市區34.5公里的~~固體廢棄物衛生處置場作衛生填埋處理[2]。該填埋場一期工程於1993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經飽和,二期工程2003年峻工。兩期工程共耗資2.72億元,設計庫容3209萬立方米,計劃使用30年。由於處置場距市區遠,運管費用高,且垃圾產量大,處理方式單一,對~~市這樣一個人口密度大、用地緊張的特大城市來說,當填埋場庫容再次飽和時,又不得不尋找新的用地來消納與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因此,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是其唯一出路。
2~~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潛力
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處理是指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仔細分類,然後根據分類後的垃圾的不同性質分別採用適宜的方法處理,使不同種類的垃圾均能加以利用,從而真正做到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地害化和資源化[4]。對於分類後垃圾的處理,最有效的資源化途徑是堆肥、焚燒以及衛生填埋的沼氣回收利用。~~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技術研究在國內起步較早,對分類收集、焚燒、堆肥、衛生填埋方面都有一些自已的經驗、研究成果及總結,另外關於生活資源化有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2]。所以~~市走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道路有巨大潛力。
~~市早在64年就開始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嘗試,83年11月又在市內四個文明街區試行分類收集,為~~市以後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焚燒處理是指在高溫條件下[5],垃圾中的可燃成分與空氣中的氧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放出熱量,轉化成高溫的燃燒氣和量少而穩定的固體殘渣。其中燃燒氣可作為熱源回收利用熱能。~~市環衛科研所從1988年開始進行城市垃圾焚燒實驗及焚燒爐研製工作,並自行建成LTF-03垃圾焚燒爐,於93年用於洪河特種垃圾焚燒廠試行至今,運行狀況良好。1998年,市環衛部門開始了《~~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究》課題,在LTF-03的基礎上,完成了SHNB垃圾焚燒發電鍋爐技術方案。該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與引進國外同類設備相比,可減少投資60%以上,節約資金,適合成都這樣一個資金並不充沛的西部大開發城市。
堆肥技術是將有機垃圾送入機械消化機中[6],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微生物,在好氧和厭氧條件下降解垃圾中的有機質,並發酵轉化產生可被農作物吸收的腐殖質,成為農作物的營養,變廢為寶。~~市環衛部門於1986年8月承擔了《城市有機生物質垃圾系統處理工程技術》的研究課題。該項課題在發酵工藝、沼氣利用、肥料試制及肥效實驗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並將這些先進工藝、技術在~~等地的垃圾處理工程中也得到了實際應用,被國家環保總局定為國家環保示範工程項目的都~~垃圾堆肥處理廠就是該工藝技術的繼承和發展。1999年4月,市環衛部門又進行了《~~市200T/d生活垃圾制有機肥示範工程可行性研究》課題的研究,該研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報告中提出的採用堆肥、磷礦為原料生產有機肥的方案,為垃圾堆肥出路提供了新的選擇,有利於促進垃圾堆肥的發展,為~~市生活垃圾堆肥資源化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八十年代以來,~~市根據本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在城區大力提倡使用清潔能源,使我市城區居民生活用氣普及率居全國首位,2004年未已達到94.9%[2]。城區垃圾中易腐有機物含量增大,2004年未城區生活垃圾中有機物達50.31%,熱值在5631.65KJ/Kg,另外成都市土壤的特點是富氮貧磷,因此~~市已具備作焚燒和焚燒處理的基礎條件[2]。結合以上兩種垃圾處理方式的技術研究水平,所以在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基礎上,~~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堆肥的資源化技術前景廣闊。
關於衛生填埋,~~市目前已建成了國內較高水平的固體廢棄物填埋場。若將填埋垃圾產生的沼氣進行回收,可以得到一種寶貴的能源。針對衛生填埋技術,考慮到傳統的厭氧填埋方式存在種種弊端,所以~~市環衛科研所與西南交通大學於2003年9月開始研究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在國內還沒正式應用的垃圾填埋技術——准好氧填埋技術。該項技術完全符合我國有關城市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大大加速了垃圾的降解,垃圾降解穩定時間大約在2年左右,而一般厭氧填埋的穩定時間在10年以上,甚至長達幾十年,又由於准好氧填埋是通過自然通風來達到垃圾快速降解之目的,所以節約處理成本,每噸垃圾的處理費用僅為傳統厭氧填埋的83%[2]。所以~~市目前已具備填埋產沼的各項配套技術、設施,衛生填埋產沼資源化處理方式前景也是廣闊的。
2.3政策支持
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是建國以來西部地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擬繼續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並制定了向西部地區傾斜的政策和措施,還將進一步研究、制定有關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價格、投資、財政、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市作為西部中心城市,在全國經濟發展戰略位置上居於「三中心、兩樞紐」的重要地位,可以優先享受國家有關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
Ⅸ 600字的環保小論文
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刪減
範文:
大家是否覺察到我們周圍的環境正在日益被嚴重破壞?亂
砍樹木,污染水源與空氣,破壞生態環境等等。無數的事實
已經告訴我們,環境保護刻不容緩,保護環境不僅是國家和
政府部門的責任,也是我們「拱中」公民的責任。
這幾天,我圍繞我們周圍的空氣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氣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調查。
我根據珠海周圍的環境特點和所發現的問題,上網進行了調查。
從調查情況來分析,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廠煙囪排放的黑煙,機動車輛排出的尾汽。這些污染源排放出來的什麼污染物呢?對人們的健康有什麼危害呢?我查閱了有關資料,懂得了許多有關空氣污染的知識。
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若是超過一定的標准,就會危害人們的健康。空氣污染指數小於50,說明空氣良好,污染物濃度小於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中的一級標准限值,為一級優,符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一些需要特殊保護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空氣污染指數大於50,小於100,表明空氣質量一般污染物濃度小於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中的二級標准限值,為二級良好,符合城鎮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防治大氣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徑有:工業合理布局,搞好環境規劃;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燃料、使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節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實施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等。
珠海是我們的「家」,應該把她建設得更美好。但空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應該怎麼辦呢?我建議:
(1)搞立體綠化,擴大綠化面積,可以搞無土栽培。植物有過濾各種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和凈化空氣的功能,樹林尤為顯著,所以綠化造林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比較經濟有效的措施。
(2)解決燃料問題 ,盡量使用太陽能等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組織宣傳活動,咨詢活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4)組織同學利用雙休日到街道、市場、廣場撿垃圾,保持環境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