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新課標地理
Ⅰ 2014年高考上海卷地理,文科
第抄3題的解題思路如下襲:
首先,根據標明的等高線數值可知,每根相鄰等高線的差值為50米,由此可以推出每條等高線的數值,並得出剖面線AB與MN的交點海拔為200~250米之間。
然後,根據交點處的海拔范圍,以及在AB剖面圖中只有第 2 點是符合200~250米之間的條件,因此,AB剖面圖中的交點應為第2點;
最後,根據MN穿過的等高線分布區域可知,這個交點處於兩個山頭之間的鞍部,因此在剖面圖MN中,應該為第4點。
因此,第三題選D。
第4題思路:
首先根據題意,水庫最高蓄水位為150米時,凡是海拔150以下的區域均被淹沒。而圖中海拔100米的兩條等高線是相鄰的,可推出圖中地形是一條谷地,淹沒的區域就是海拔150米以下的這片谷地。
然後再看等高線圖的東北與西南等未被淹沒區域,全都比這條河谷高,就算水位達到150米,那也只是形成類似與三峽夔門那種兩岸高山的景觀,絕不會是島嶼。
因此,第四題選D,無島。
Ⅱ 2014年的地理資料對2020高考有參考價值嗎
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隨著新教材的改革,現在更加註重地理價值觀的考察,弱化機械知識考察
Ⅲ 求2014高考文科地理新課標卷2第7題詳細的解釋
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沒有水田,2.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綠化是植草為主,種樹會加大蒸騰專,加大非生產屬性綠水,3.對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來說,地表植被稀少,修梯田對綠水的影響不大,反而,在某些時候,由於梯田增大了地表裸露面積,增大了非生產性綠水。4.覆膜有保濕保水增溫等作用,我想你的老師應該說過,華北平原春播時要覆蓋地膜!
對地理感興趣的孩紙,想和你交個朋友,加我QQ:2511381630
Ⅳ 2014年高考哪些省份用"全國卷
從2013年高考試卷使用情況來看,新課標全國卷分為:新課標全國卷(Ⅰ)和新課標全國卷(Ⅱ)。新課標全國Ⅰ卷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新課標全國Ⅱ卷適用地區:青海、西藏、甘肅、貴州、內蒙古、新疆、寧夏、吉林、黑龍江、雲南。部分省份有交叉使用。由於廣西2012年開始實施新課標,因此廣西2015年起才開始使用新課標全國卷(Ⅱ),2014年高考廣西將是最後一次使用大綱版全國卷。
從今年的高考情況來看,2014年高考保持和2013年高考使用情況一樣,不會有變化。除山東省高考試卷取消「基本能力測試」和不考英語聽力外,其他省份沒有變化。2014年將保持穩定,各科試卷情況和2013年基本一致。這也就是說2013年高考如果是自主命題的省份,2014年仍將是自主命題,2014年不會有大的變化。如果哪個省份在次年使用全國卷或者換其他試卷,一般情況下都會提前一年公布,不會突然變化!
2014年高考試題版本:01、新課標全國Ⅰ卷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02、新課標全國Ⅱ卷適用地區:青海、西藏、甘肅、貴州、內蒙古、新疆、寧夏、吉林、黑龍江、雲南
03、大綱版全國卷適用地區:廣西
04、安徽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不用全國卷,仍然是「安徽卷」,和2013年高考相比沒有變化)05、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06、重慶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說明:高考不考聽力,高三可參加2次PETS-2考試,以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07、福建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08、廣東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09、海南省:自主命題(政、史、地、理、化、生)+
新課標全國Ⅱ卷(語、數、英)10、湖北省:自主命題(語、數、英)+
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理綜)11、湖南省:自主命題(語、數、英)+
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理綜)12、江蘇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13、江西卷:自主命題(語、數、英)+
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理綜)14、山東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說明:2014年起,山東高考不考聽力、不考基本能力測試,仍然使用山東卷)15、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16、陝西省:自主命題(數、英)+
新課標全國Ⅰ卷(語、文綜、理綜)17、四川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18、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19、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20、遼寧省:自主命題(語、數、英)+
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理綜)
Ⅳ 2014高考調研新課標高考總復習地理(區域地理)答案
太多了。有三面,你要哪些
Ⅵ 2014年高考文綜地理考點歸納全國1卷
全國卷1不注重知識點考查,注重考查核心地理素養和地理能力。
2014高考全國內卷1文綜的難容度分析:
1、總體難度稍微偏大。
2、2014年的高考文綜試題在緊扣教材、考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變得更為開放靈活,在彰顯各學科特色的同時,還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更加貼近學生心理和社會生活。
3、選材不僅充分聚焦了兩會的時政內容,而且密切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國計民生問題。如地理反映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生態環境治理和產業結構布局等問題;政治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了反腐倡廉、發展經濟、教育改革等社會熱點;歷史則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前赴後繼地追求「中國夢」的歷史進程。
4、三個人文學科緊密結合,共同展現了當今世界多元競爭、絢麗多彩的時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