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湖南
㈠ 請問湖南高中地理教材是哪個版本的,一共學幾本。高考考哪些本呢。
人教版。
文科生:
地理必修課程:有三個模塊:(必修1、必修2、必修3)。【全部考】專
選修課程:有七屬個模塊:地球與宇宙(任選1)、海洋地理(任選2)、旅遊地理(必選3)、城鄉規劃(任選4)、自然災害與防治(必選5)、環境保護(任選6)、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任選7)。
【考三本:旅遊地理(必選3)、自然災害與防治(必選5)、環境保護(任選6)】
㈡ 新高考版53高考地理和選科地理(湖南專用)有啥區別
1.新高考版的五三適用於新高考的學生。
2.全國版的五三可能就不適用於新高考改革專的學生用。
3.區別屬就是一個是新高考,一個是舊高考,兩個高考的模式不同,改革了很多東西,所以不同的。
4.如果你是新高考的學生,建議買新高考的五三好一點,因為比較適合新高考的用。
5.新高考的五三可能是有改革過的東西,所以比較好一點。
㈢ 高中湖南教育出版的 地理 高考都涉及哪幾本
必修三本,選修一本,初中地理四本(這個用大地圖代替也可以)
㈣ 高中所有必修的地理人教版和湖南教育出版社有什麼區別
人教版和湘教版從本質上講差別不大,是目前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兩種高中地理教材。
人教版作為國家推行多年的老版本,比較兼顧各個省區的情況,體系也比較完整,思路相對清晰,排版由大到小,分屬宇宙地理,海洋地理,陸地地理,人文地理。
而湘教版教材推行這些年來,由於能夠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歡迎,目前已經有湖南,黑龍江,廣東等多個省區在推廣使用。
相對而言,湘教版內容簡介,注重案例教學,多活動和討論,偏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對生源的要求相對較高,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相對較高,因此不是很受老教師歡迎。當然,兩種版本的的普遍推廣,說明各有千秋,而且考試大綱和課程標准基本一致。
(4)高考地理湖南擴展閱讀: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
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㈤ 湖南新高考,選物生 地理八十 化學五十 選哪個好
湖南新高考選物生地理80化學50選哪個好?嗯啊,根據你的長項進行選擇即可。
㈥ 老師你好,我想問下湖南高考地理用哪個版本的教材
高考不是考哪個版本的教材,高考是考課標。使用那個版本的教材都可以,最主要的是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學會地理問題的分析方法。
㈦ 湖南高考地理復習核心知識點
高考地理知識點系統總結
第一單元 地球在宇宙中
[知識要點]
一.地球的宇宙環境
1、天體: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統稱為天體。按照其物質組成、質量大小、運動規律,可分為恆星、星雲、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等主要的類型。最基本的天體類型是恆星和星雲,它們的區別如下:
恆星 由炙熱的形體組成,有很大的質量,自身能發光的球狀天體;所有的恆星都在在不停地運動和變化,因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其相對位置似乎是固定不變的;太陽是距地球最近的恆星。
星雲 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呈雲霧狀外表的天體;同恆星相比,星雲具有質量大、體積大、密度小的特點,主要成分是氫。
2、天球:以觀測者為球心,半徑無窮大的假想圓球。人們在說明天體的位置和運動的時候,把天體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們本身。
3、星座;為了便於認識恆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區域,這些區域稱為星座,全天共分為88個星座。在北天極的周圍有大熊、小熊和仙後三個星座,北半球中高緯度終年可見。北半球中緯度9月初21時左右,天頂附近可見天琴、天鵝、天鷹等星座。
4、天體系統:宇宙間的天體都在運動著,運動著的天體因互相吸引互相繞轉,形成不同級別的系統。(如下圖所示)
5、太陽概況(和地球對比)
日地平均距離 主要成分 半徑 質量 體積 密度 重力加速度
1.5億千米(光行8分鍾) 氫和氦 地球半徑的109倍(70萬千米) 地球質量的33萬多倍 地球體積的130萬倍 地球密度的1/4 地球的28倍
6、太陽的外部物質構造:太陽的外部是大氣層,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太陽大氣層的一切活動,總稱為太陽活動。黑子和耀斑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周期都是11年。
太陽活動的標志 發生的層次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 光球 (1)黑子、耀斑增多時,發出的強烈射電會干擾地球上的無線電通訊。(2)太陽大氣拋出的帶電粒子流(「太陽風」)會干擾地球上的磁場,產生「磁暴」;帶電粒子流高速沖進兩極高空大氣層,同稀薄大氣相撞形成極光)
耀斑、日珥 色球
「太陽風」 日冕
7、太陽能量的來源:太陽中心在高溫高壓下,發生核聚變反應,即四個氫原子核聚變為一個氦原子核。在核聚變過程中,太陽要損耗一些質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陽系: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中,其他的天體都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公轉(如下圖所示)。
9、九大行星的運動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圓性三大特徵。
10、九大行星按其結構特徵可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三大類。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條件:(1)適當的日地距離和長短適宜的自轉周期,使地球有適當的溫度和液態水,有利於生命物質的存在;(2)地球具有適當的體積和質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氣層中的各種氣體,並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適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氣。
二、地球和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形狀 表示地球大小的幾個數據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球體 極半徑 6356.8 千米
赤道半徑 6378.1千米
平均半徑 6371千米
赤道周長 約4萬千米
表面積 約5.1億平方千米
2、經緯網: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人們可以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和方向,量算兩點間的距離。
(1)經線和經度 (2)緯線和緯度
經線的特點 幾條重要的經線
①經線指示南北方向②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③兩條正相對的經線構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半球。 ①0°經線(本初子午線),它是東經和西經的分界線。②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③180°經線,是國際日期變更線
緯線的特點 幾條重要的緯線
①緯線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條緯線都自成圓圈③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線圈越來越來小,到了兩極就縮小成一點。 ①0°緯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②南北回歸線(23°26),是太陽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③南、北極圈(66°34)是有無極晝和極夜的分界線;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3、地球的運動(1)自轉、公轉概況對比
運動形式 自轉 公轉
方向 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和自轉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東
周期 ①恆星日: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自轉了360°,需時為23時56分4秒。②太陽日:人們平常所說的「一天」,自轉了360°59′,需時為24小時。 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說的年是365日5時48分46秒,這是一個回歸年。
速度 ①角速度:大約每小時15°,每4分鍾1°,除兩極無角速度外,各地相同。②線速度:因緯度而異,赤道最大,向兩極逐漸減小,南北緯60°處大致相當於赤道的一半,極點無線速度。 ①角速度:每日向東推進1°②線速度:平均每秒約30千米,近日點較快,遠日點教慢。
地理意義 ①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②產生了地方時的差異③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產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④影響地球的形狀,使其成為略扁的旋轉橢球體。 ①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②晝夜長短的變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帶的形式
(2)地方時;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使經度不同的各地時刻早晚不同,東邊地點的時刻要比西邊地點的時刻早,這種因經度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鍾。
(3)時區和日界線:時區的劃分是為了統一時間的標准,根據地球每小時自西向東轉過經度15°,而將全球劃分成24個時區。日界線是為了避免日期紊亂,經國際規定將18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每個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統一本時區標准,由於相鄰的區時相差1小時。日界線兩側是日期的變更,東、西十二區鍾點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轉軌道:地球繞太陽運動所經過的路線,稱為公轉軌道,也叫黃道。它是近似圓的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每年一月初地球運行到離太陽最近的位置,稱為近日點;每年7月初地球運行到離太陽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
(5)黃赤交角;地球公轉與自轉是同時進行的,即邊自轉邊公轉。公轉時有兩個特點:(1)地軸和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保持66°34′的夾角不變。(2)地軸的傾斜方向始終不變,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由於有以上兩個特點,所以公轉軌道面與地球赤道平面之間就存在著一個夾角,即黃赤交角。現在的黃赤交角是23°26′(如下圖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環周期。從天文含義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二季就是冬夏兩季的過渡。在氣候統計工作中,一般把3-5月劃分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劃分為夏季,9-11月劃分為秋季,12-2月劃分為冬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7)五帶的劃分;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以及陽光照射的情況,把地球劃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如下表,下圖所示)。
熱帶 南、北溫帶 南、北寒帶
范圍 南、北回歸線之間 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 南極圈到南極;北極圈到北極。
陽光照射情況 一年中太陽光可直射二次(回歸線上一次) 既不會受到太陽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 陽光斜射厲害,並有極晝極夜現象
獲得太陽光熱情況 最多 比熱帶少,比寒帶多 最少
[復習指導]
本章知識可概括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環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運動規律及其地理意義。復習時應緊緊把握住這兩個方面。
一、地球的宇宙環境
1、這部分內容涉及的天文學知識極其豐富和廣泛,首先應從搞清各種天體的基本概念入手,因為這是了解各種天體之間互相關系的基礎。復習時,要通過分析對比掌握各種天體概念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天體系統之間的關系。
2、天文知識大都屬於宏觀現象,地球上的人們很難全面、真實地看到這些事物的本來面貌。因此,復習時就要特別注意觀察,只有這樣才能在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搞清各種天體和天體系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