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易錯字
⑴ 七年級上冊地理易錯題 30道
仔細看課本就好啊,初中地理個人感覺還是很簡單的,不存在易錯題的概念,都是記憶.
⑵ 初中地理 生物易錯題
1.櫻桃素有「開春第一果」之稱,吃起來酸甜可口。這些酸甜物質主要存在櫻桃細胞的( )
A.細胞壁 B.細胞質 C.液泡 D.葉綠體
2.照明充分的情況下,在顯微鏡視野內可看清洋蔥鱗莖表皮細胞無色的細胞壁和細胞核,但看不清液泡。為了能顯示細胞質與液泡的界面,此時應( )。
A. 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和不可缺少的條件分別是( )
A.線粒體和光 B.葉綠體和光 C.線粒體和有機物 D.葉綠體和有機物
4.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與細菌.真菌接觸,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菌能夠使食物腐敗.傷口紅腫化膿,因此,細菌都是有害的
B.細菌細胞和真菌細胞的主要區別是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C.釀酒.做麵包和蒸饅頭等離不開真菌中的酵母菌
D.製作豆醬.腐乳.乳酪等食品離不開真菌中的黴菌
5.用你所學的生物知識來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某同學在透明紙上寫一個「b」,那麼,在顯微鏡下的視野中看到的應是「p」
B.生產實踐中的扦插.嫁接,椒草用葉生殖,豌豆用種子繁殖都屬於無性繁殖
C.人體具有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其中第三道防線是皮膚和黏膜
D.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6.「國際黑猩猩基因測序與分析聯盟」宣布,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達到96%以上。這個事例可以說明( )。
A.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類是由黑猩猩經過漫長的年代進化而來的
C.人類和黑猩猩有較近的親緣關系 D.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有一種蘭花蜂,在繁殖季節,雄蜂專門採集蘭花的香味物質。然後,許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時將香氣釋放出來,吸引雌蜂前來交尾。對此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蘭花蜂的這種行為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蘭花的香味物質減少,會導致蘭花蜂的數量減少
C.蘭花與蘭花蜂之間為捕食關系
D.蘭花的香味物質不是蘭花蜂分泌的性外激素
8.右圖為測量動物呼吸作用的密閉實驗裝置,圖中a為紅墨水珠,b中裝有NaOH溶液。隨動物呼吸的進行,試推測玻璃管中的紅墨水珠的移動方向是( )
A.向左移動 C.先向右再向左移動 B.向右移動 D.先向左再向右移動
9.我國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的締造者是張麗珠教授,這項生物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的生殖輔助技術,這種技術的特點是( )
A無性生殖.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B.無性生殖.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C.有性生殖.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D.有性生殖.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10.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的病原體,從而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哪種結構是幽門螺桿菌所不具有的( )
A.成形的細胞核 B.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細胞壁
C.遺傳物質DNA D.起運動作用的鞭毛
⑶ 初中物理 易錯的知識點
初中物理易錯點匯總
1.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
2. 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3.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4. 天平讀數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於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5. 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7.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
8. 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隻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隻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並不是慣性越大。
9. 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於。
10. 物體受平衡力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
11. 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
12. 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
14. 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15. 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16. 杠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針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
17. 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杠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19. 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
20. 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 cm2 = 10-4m2
21. 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面到液體內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ρg 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於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
22. 托里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
23. 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 C)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F浮 = 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F浮 = 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 F浮=ρg v計算。
24.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並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
25. 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
26. 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
27. 機械能守恆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變大小先判斷勢能,再判斷動能的變化。
28. 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同時增大和減小。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快慢不一樣,導致最後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樣,最終表現為引力或斥力。
29. 分子間引力和大氣壓力的區別: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如果伴隨著空氣被排出或大氣壓強的變化則說明是大氣壓力。例:兩塊玻璃沾水後合在一起分不開是大氣壓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30. 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沸騰);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升高(還和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
31. 內能和溫度有關,機械能和物體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物體一定有內能,但不一定有機械能。
32. 熱量只存在於熱傳遞過程中,離開熱傳遞說熱量是沒有意義的。熱量對應的動詞是:吸收或放出。
33.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固定不變的。比熱容越大:吸收相同熱量,溫度變化量小(用人工湖調節氣溫);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熱量多(用水做冷卻劑)。
34. 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包括四個沖程,曲軸轉動二周,對個做功一次,有兩次能量轉化。
35. 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不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6. 核能屬於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7. 當前人們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變(核反應堆)。太陽內部不斷發生著核聚變。
38. 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和發聲體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
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和用力的大小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音色是用為區別不同的發聲體的,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來描述聲音的響度)
39.回聲測距要注意除以2
40. 光線要注意加箭頭,要注意實線與虛線的區別:實像,光線是實線;法線、虛像、光線的延長線是虛線。
41. 反射和拆射總是同時發生的,
42.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 平面鏡成像:一虛像,要畫成虛線,二等大的像,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
44. 照像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關的距離或暗箱的長度。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屏幕到投影儀的距離。
45. 照相機的原理: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原理:
46. 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和色光決定,和物體顏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
47. 液化:霧、露、雨、白氣。 凝華:雪、霜、霧淞。凝固:冰雹,房頂的冰柱。
48.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49. 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
50. 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蠟、松香、瀝青、玻璃。
51. 六種物態變化:
52. 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一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二繼續吸熱。
53. 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54. 串聯和並聯只是針對用電器,不包括開關和電表。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沒有分流點,並聯電路電流多條路徑,有分流點。
55. 判斷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可用圈法:先去掉電源和其它電壓表,把要分析的電壓表當作電源,從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誰就測誰的電壓。
56. 連電路時,開頭要斷開;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流表一般用小量程;電壓表的量程要看電源電壓和所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並且要看題目給定的條件先擇連左下或右下;電壓表一定要放在最後再並在所測用電器的兩端。
57. 電路中有電流一定有電壓,但有電壓不一定有電流(電路還得閉合)。
58. 電阻是導體的屬性,一般是不變的(尤其是定值電阻),但它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燈絲電阻表現最為明顯。
59. 串聯電路是等流分壓,電壓和電阻成正比,也就是電阻越大,分得電壓越大。
並聯電路是等壓分流,電流和電阻成反比,也就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60. 測電阻和測功率的電路圖一樣,實驗器材也一樣,但實驗原理不一樣。(分別是R=U/I和P=UI)測電阻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但測功率時功率是變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沒有意義。
61. 電能表讀數是兩次讀數之差,最後一位是小數。
62. 計算電能可以用KW和h計算,最後再用1KWh=3.6×10 6J換算。
63. 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是變化的。但在變化時,電阻是不變的。可根據R=U2/P計算電阻。
64. 家庭電路中開關必須和燈串聯,開關必須連在火線上,燈口螺旋要接零線上,保險絲只在火線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 磁體上S極指南(地理南級,地磁北極,平常說的是地理的兩極)N極指北。
66. 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製成了電動機,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製成了發電機。沈括發現了磁偏角。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盧薩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貝爾發明了電話。
67. 磁碟、硬碟應用了磁性材料,光碟沒有應用磁性材料。
68. 電磁波的速度都等於光速,波長和頻率成反比。
69. 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
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
希望採納
⑷ 希望有人好心幫忙一下請把初中生物和地理課本中的要點 重點和易錯點 歸納整理成資料
我只有地理的
初二地理會考復習資料
一:比例尺
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
分母小,比例尺大,范圍小,內容詳細。
a數字式:1:1000
b文字式:一厘米代表實際1千米
c線段式:
二:地形圖:
三、地球的運動:
自轉 公轉
心 繞地軸旋轉 繞太陽旋轉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一天約(24小時) 一年約(365天)
現象 晝夜交替 四季變化
時間的差異 晝夜的長短
地球公轉的示意圖
四、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
五、巴西。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差不多佔了南美大陸總面積的一半。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孫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於巴西高原。
亞馬孫平原是有亞馬孫河長期沖積而成。亞馬孫河發源雨安第斯山脈,亞馬孫水系跨高溫多雨的赤道南北,向東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孫河的長度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2位。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比較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徵
亞馬孫平原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巴西高原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發展迅速的經濟:
巴西是南美洲的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蔗糖、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是南美洲人口做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90﹪以上的巴西人居住在東部的沿海地帶,聖保羅是巴西的第一大城市,里約熱盧是石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巴西政府將首都從里約熱盧遷到巴西高原中部的新城市—巴西利亞。巴西是一個人中復雜的國家。
七上
1. 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 比例尺大小比較與分數大小比較同理,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注意比較前把各比例尺統一化成數字式。在同樣大小的兩幅地圖上,比大,范小,內詳;否則反之。
3. 五條緯線:(由北至南)北極圈:66.5°N;北回歸線:23.5°N;赤道:0°緯線;南回歸線:23.5°S;南極圈:66.5°S
4. 南北緯、南北半球分界線:赤道;東西經分界線:本初子午線(0°經線);東西半球分界線:20°W,160°E
5. 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6.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7. 北美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歐非:直布羅陀海峽;亞非:蘇伊士運河
8.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 陸地五種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其中山地又分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10. 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大洋中脊
11. 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都是海洋
12. 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
13. 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14. 出生率=出生人口總人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15. 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16. 世界上所有人種都平等,沒有優劣之分
17. 世界氣候類型:四種熱帶: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熱帶季風;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山地氣候
地理
第一章 認識大洲
1.1 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3.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異:
亞洲 歐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對高對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
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徵顯著;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大河眾多的亞洲: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內流區面積廣大
亞洲的人口與國家: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總人口達36.7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 .
1.2 非洲
國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長的紅海,並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有54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國家。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
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佔全洲面積的。
炎熱的氣候:非洲是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
氣候特點:氣溫高;乾旱地區廣;氣候類型成南北對稱分布。
豐饒的資源:非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富饒大陸」。
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發展的經濟:
1.3 美洲: 「新大陸」: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移民與經濟:
第二章 了解地區
2.1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欖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2.2 南亞
南亞次大陸: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的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
三大地區: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為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至次年2月為涼季
宗教與社會: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蘭教。
人口與經濟: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人口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
2.3 西亞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世界石油寶庫: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石油輸出路線:
2.4 歐洲西部
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雄厚的經濟實力: 繁榮的旅遊業:
2.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冰雪世界: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極地科學考察:中國的長城站(6213′S;5858′W)中國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進國家
3.1 日本(Japan):東亞島國: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首都東京。通用語言:日語。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為日本最高峰。
濕潤的氣候:日本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國影響。在近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品:壽司
發達的經濟:二戰後,日本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科技,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工製作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都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主要工作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造船、鋼鐵、化學、紡織、精密機械等。日本耕地面積狹小,農業勞動力不足,但農業生產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漁業生產大國。日本的交通運輸也相當發達。主要城市:東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達1200多萬。
3.2 埃及(Egypt):
地跨兩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簡稱,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埃及領土面積逾100萬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蘭;首都:開羅(千年古都)。 沙漠廣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少雨。 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埃及人稱之為母親河,中國的母親河是黃河。 文明古國: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嚴的神廟、象形文字、天文歷法。埃及金字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秦皇陵的兵馬俑也是七大奇跡之一。 發展中的工農業:農業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這里是非洲農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以生產長絨棉著稱,長絨棉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羅斯(Russia):
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令圖170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平原廣大: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大河和山脈呈偉大的地形區的重要界線。俄羅斯領土中,有70%是曠闊的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豐富的資源:西伯利亞的貝加爾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羅斯的石油開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黃金產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經濟: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能源、鋼鐵、機械、化學、航空航天等部門地位突出。俄羅斯主要的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亞麻和乳肉製品。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的農業區。俄羅斯在1991年由蘇聯解體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西伯利亞的開發:
3.4 法國(France):
歐洲的經濟大國:國土:面積55萬平方千米。人口:5889萬人。首都:巴黎。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佔全國的4/5。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變化小,全年將水分平均勻。生產:小麥產量居世界前列。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概述:法國的工業也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比較豐富。
文化與旅遊:法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浪漫多情的民風民俗,高雅的藝術,新潮的時裝……法國在1999年的外國遊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遊業也是法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3.5 美國(United States):美國的領土: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國旗:星條旗。 高度發達地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他的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人口與城市:人口在2000年為2.82億;人種絕大多數為歐洲遷移的白種人,也有美國原來的少部分黑人。美國人口分布不均。美國人口稠密地區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國首都華盛頓,位於哥倫比亞特區。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磯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聖弗朗西斯科由名舊金山、三藩市,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亞馬遜(孫)平原與亞馬孫(遜)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遜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巴西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林中幽暗濕潤,人煙稀少,通行苦難。亞馬遜河支流眾多、水流平緩,航運便利。河口為喇叭形海灣,寬達300多千米,洪水季節一片汪洋,號稱「河海」。 發展迅速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序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人。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城市。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3.7 澳大利亞(Australia):擁有一個大陸: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7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語言是英語。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東部山地北起的約克角半島。 古老的動物:
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
⑸ 初中語文易錯成語匯總
三門課,就抄是語數英。副科襲考試不算在裡面,上了初中有五門,語數英政史(生物和地理期末要考),初二是語數英政史加一個物理(生物和地理期末還是要考,但是生物初二下是要會考了,初三不要考了),初三是語數英政史理化七門課,小升初只要三門,安啦
⑹ 中考地理易錯題有哪些
學生容易出錯的題主要有讀圖題,不會去觀察分析,不會提取有效信息。還有經緯網題,主要是不會進行經緯網的判斷;等高線地形圖;還有地球的運動、時區日界線都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
⑺ 中考地理生物易錯知識點
生物是人體構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還有生物的運動
地理是初二的中國氣候,中國的結構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