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地理高考趨勢

地理高考趨勢

發布時間: 2021-01-30 15:57:42

❶ 高考改革方案實施以後地理老師的前景是不是堪憂

不需要擔心,你可以看看浙江改革後的選課情況,地理選課不是最少的。還可以。正常情況下可能工作量減少,但不至於使得地理老師失業。
不管怎樣,努力做個好的地理老師,就不怕失業拉,好多學校會搶著要你呢!加油!

❷ 2017年高考地理會有哪些方面的變化

全國考綱中,高中地理學科的考試范圍必考內容沒有變化,選考內容中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考生從「旅遊地理」和「環境保護」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由於江蘇是自主命題,地理試卷的題型組成、試卷結構、考查內容等均與全國卷有較大的差異。比如選修模塊的考查,江蘇卷中涉及「環境保護」、「旅遊地理」、「海洋地理」和「城鄉規劃」四個模塊,考生從中任意選擇兩個模塊作答即可,這與全國卷的差異極大,所以「全國考試大綱」中地理選考模塊的變化對江蘇的考生基本沒有影響。

❸ 高考地理區位分析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回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答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❹ 地理:高考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各佔多少分值給個大概的比例也行

一般來說,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是對半開的,各占約50%,不同地區的比例都會略有專不同。全國卷的人文地理屬的比例可能略大一點。
區域地理是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地綜合,這幾個部分是交錯在一起的,而不是相互獨立的部分。在高考中綜合題絕大部分都是以區域地理背景為載體來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識,個別選擇題也有涉及。

❺ 請你寫出綜述《地理高考30年》,包括發展歷史,當時改變的原因,對教學和社會的影響,今後的預測和展望。

建國初期至1959年,普通高等學校實行了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制度,其中地理學科為必考科目之一。1954年高考開始分文、理兩大類,地理科被歸入文科類,試卷滿分為100分。1955年又將考試科目分理工、農醫、文史政治財經三大類,地理科被作為文史政治財經類的考試科目。
1959年以後到1965年,地理教學內容和課程時數大量減少,地理科未被列為高考科目。1966年到1976年,隨全國取消高考而不考。
1978年開始恢復高考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考試科目分為理工農醫和文科兩大類,地理科被列入文科類考試科目中,單獨命題,滿分為100分。
1990年,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變化,推行高中畢業會考制度,實行「3+2」高考改革,1995年全國各地高考科目全部實行了「3+2」方案,取消地理科目的考試,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學者的廣泛關注。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發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教學[19991 3號文件,正式啟動了新一輪的高考改革。廣東省首先開始試行「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作為「x」中的一項被列入高考科目范圍,標志著地理科又重新出現在高考科目的隊列中。隨著「3+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國陸續推廣和實施,這無疑對中學地理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試題容量的變化趨勢
建國後,隨著我國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不斷變化,高考試題的容量不斷增加。從表l可以看出,首先是試題數量不斷增加;其次是試卷頁數、文字數量(以電腦統計為准)不斷增加.試題的容量大大增加;第三是圖表數量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以前高考地理試卷的圖表數量較少,而且基本上是直接引用書本上的原圖,80年代以後,圖表使用量增多,1990年竟達到18幅。近年來的地理高考試卷很少直接引用書本上的現成圖表,大部分是出題者經過加工或者創新而成,反映出地理高考對圖表運用能力的考查不斷加強,也體現出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2.試題題型結構的變化趨勢
地理高考試題建國初期主要是填充題、填圖題和簡答題,形式簡單以考查書本知識為主;20世紀80年代以後,試題類型豐富多樣,有填充題、讀圖填圖題、判斷是非題、名詞解釋、改錯題、選擇題、簡述題、綜合題,但仍然以傳統題型為主,純知識題型的考查仍然是當時考試的重點;80年代中後期,選擇題的比例不斷上升,到目前為止,已成為地理高考中的一種最主要題型。從表2中可以看出,90年代至今選擇題的分數比例一直在50%左右;90年代以後,另一個高考地理主要題型就是綜合題,它集讀圖、填圖、析圖、簡答、論述、分析應用於一體,能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科綜合知識和綜合技能,已成為現在地理高考的又一重要題型。1990年至今,地理高考基本上以選擇題和綜合題兩大類題型為主。
3.試題知識結構的變化趨勢
1984年以前的地理高考命題主要是以考查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為主的區域地理,而系統地理的內容考查很少,基本上沒有涉及到系統地理的內容。1984年之後,高中專門開設了系統地理為主的高中地理教材,高考地理命題中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內容不斷增加,至1990年其比例已接近70%。從表3中可以看出,2003年高考地理試卷中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二者的比例為28:122。近年來的地理試卷中,純粹單一的區域地理試題比例很少,初中地理在高考地理考試中僅作為一種地理知識素質來要求,在高考試卷中起著知識載體的作用。
4.試題智能結構的變化趨勢
高考地理命題,在1985年以前,主要是以考查知識記憶為主的知識型題型,考查能力題型很少見。1985年以來,以考查知識的理解、應用、分析、思維為主的能力題型開始出現,隨後其比例不斷上升,至1990年前後,考查能力題型的比重已超過知識題型的比重,成為一種最主要的地理高考題型。從表4可看出高考試題中考查能力型題型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加,單一的以記憶知識為主的題型已越來越少,如2000年廣東高考地理單科試卷能力題型的比例佔86%,2003年全國高考地理單科試卷能力題型的比例佔89.7%。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地理課程改革對高考地理命題變化有很大的影響。作為中學地理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地去面對高考,正確地理解課程改革與高考命題變化的關系,從高考命題變化中體會基礎教育改革的精神,從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指導高考備考的復習,把握高考的改革、變化的動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工作。

❻ 高考地理側重點

同學你好,我是08年參加高考的。據當時的情形來說,這部分內容還是比較重要的,專它基本上也是地理偏理科屬的地方,會有選擇題和綜合題的一部分。當然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現在的形勢是否有變,地域差別,試卷類別等等,最好還是跟著老師的節奏走,因為關心高考的除了你們之外還有老師,他們見證了高考的發展趨勢,應該比較權威。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其實不是想像的難,只要理解了實質的話,就應該沒什麼問題了,這部分需要死記硬背的最少,應該來說重在理解和運用,著重掌握地球運動的規律和周期以及和時間、時區等其他地理現象的關系。如果你是2010年的考生的話,考試重點自然會在老師的復習課上系統的歸納的,不用太著急,而且地理只要有了興趣和決心,突擊起來很快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