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地理作業

初中地理作業

發布時間: 2021-01-30 14:11:29

初中地理實踐作業。

山陝會館,光岳樓,聊城鐵塔,景陽崗,東昌湖,獅子樓景區,海會寺,曹植墓,曹植公園,孔繁森紀念館。
可惜我無法上傳圖片,請多多包涵,投我一票。

㈡ 初中地理如何有效設計分層作業

如何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

近年來,隨著中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課業負擔也越來越重,因此,提高地理作業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地理老師都在思考和探討如何依據大綱,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上設計有效的地理作業,才能符合學生的需求。 地理作業初中有效性一、什麼樣的地理作業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從地理教學的角度看,地理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它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但是,種種原因導致有些教師對作業認識產生偏差,認為作業做的越多就越能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大多數教師搞「題海戰術」,無味的重復,偏題、怪題層出不窮,甚至有個別教師把「罰抄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學生叫苦叫累,教師叫煩叫重。於是,作業成了「令人頭疼卻必須做的辛苦差事」。因而,我在長期的地理教學中對「什麼樣的作業才有效、高效」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1.作業,只有在適當、適量和適時的時候才會有效。那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切合課程標准要求、符合知識建構原理的練習、作業,那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進取性、創造性的練習和作業,才能夠真正發揮其鞏固、強化和拓展的練習價值,才能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的學習要求,對作業進行預設,分重點內容摘抄(課本為主)、圖表分析(填充圖冊為主)拓展提高(地理配套練習冊為主)三個部分,緊跟教學進度,精練試題,由易到難,分步完成,學生感到作業量適中,易完成,准確率高,有成就感。 2.作業內容要有趣味性、開放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有效性是我們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作業也一樣,只有學生在付出勞動的時候有了收獲、有了提高、有了進步,才能激發作業的興趣。學生喜歡貼近生活、形式新穎、開放性的作業,教師要把地理作業融入生活,同時把題型設計得符合中學生興趣特點,以增添學生做作業的情趣,有利於學生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觀察、思考、分析與解答,提高他們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在學習《西亞和北非》時,我抓住學生對熱點問題易關注的心裡特點,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一組阿拉伯人的生活圖片或媒體視頻,然後觀察思考下列問題: (1)你知道圖片中人物的人種、民族、宗教信仰、語言嗎?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麼地區?其服飾與所在地區的環境有何關系? (3)你知道西亞、北非地區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備受世人關注的原因嗎? 問題很貼近生活,教學中,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輕松愉快的獲取新知識。 3.把作業的選擇權還給學生。過去,我們讓學生完成作業的時候,基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所以導致了部分學生對作業不能做,也不喜歡做。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拿到作業以後,自己不能做,就乾脆不做,去抄。有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看到作業太簡單了,就沒有興趣做,為了應付老師,乾脆還是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位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這就說明,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智力特點,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我在作業的設計中作了大膽的嘗試,按7∶2∶1的比例。所謂的7∶2∶1是這樣分配的:「7」是基礎題大家都要完成;「2」是針對重點、難點拓展拔高讓地理成績較好的同學,「1」是嘗試鏈接中考題讓激進的同學。通過地理作業選擇權的變化,激發了學生作業興趣,基礎差的學生不用每天忙於抄作業,基礎好的學生做一些有難度、挑戰性比較大的題目,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做適合自己的作業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如何設計有效、高效的地理作業 作業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目標明確、方向准確、切中要害,難點問題要有變式訓練,組題要有梯度。錯誤率高要有糾錯練習。因此,我們設計了以下幾種作業類型: 1.發揮地理知識和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設計學生易感悟的預習型作業 傳統的地理作業只是對已學過的知識復習、鞏固和提高。其實,地理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通過留預習作業的形式,也可以培養學生以教材、地圖冊、網路等為主要資料來獲取知識的能力。這一類作業應選取立意較新、情景新且緊扣重點的基礎題,讓學生在預習課本,了解考點知識結構及體系的過程中嘗試訓練,找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所在。例如,在學習《非洲》一課時,讓學生提前觀看《人與自然》,初步了解熱帶、稀樹草原、肉食性動物、草食性動物、雨季旱季等知識點的鏈接。 2.課堂和課後,針對大多數學生設計基礎型作業 在課堂上和課堂後,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些與上課內容基本一致的作業,作為鞏固和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礎型的作業,即是主要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本身掌握程度而設計,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設計,是課堂教學的任務,全體學生都應達標。

㈢ 初中地理作業本答案

作業本最後一頁有網址...右下角(我的是浙教版的每本都有不過語文的是蘇教的作業本最後也有網址祝你好運)

㈣ 初中地理(作業需要,萬分感謝)

1.長江 自西向東 東海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由北向版南 裏海權 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
3.自北向南 南海 發源於唐古拉山脈、呵叻高原和富良山脈的山腳丘陵、湄公河三角洲
4.自西向東 黑海 流經巴伐利亞高原北部,經阿爾卑斯山脈和捷克高原之間的丘陵地帶流入維也納盆地,多瑙河中游平原、穿喀爾巴阡山脈、多瑙河下游平原、扇形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

㈤ 初中地理暑假作業

最佳線路:秦始皇兵馬俑-----都江堰水利工程---------長江三峽-------上海外灘東方明珠塔。回

首先要有該景區的地圖,這樣才答能看出景區內各個景點是密集分布還是平均分布或者分散分布
問題就比如景區發展是否與該地區的環境發生沖突....或者是景區的選址是否合理...
解決的如果與環境有沖突,首先把環境放在首位,...如果是選址的就要給景區找一個適合開放旅遊的地址......
建議無非就是要求遊客保護好生態環境...或者是應該帶什麼樣的物品去該景區旅遊.....

㈥ 國培計劃初中地理作業

專題一作業:
根據今天所講的內容,任選一章的教材內容,寫出課時教學目標,並說明設計依據(可從章、節、課、教學目標的分析思路入手)。
上好初中第一節地理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根據課件展示,討論,能夠說出地理學科包含生活中的哪些內容;
2.聯系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及特點,能夠解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基本地理規律;
3.閱讀古巴比倫的變化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兩個例子,能夠總結出只有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人類才能更好地生活;
4 .通過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選址的討論,歸納出要形成綜合分析問題的地理頭腦。

二、能力目標:
通過談論家鄉遷安的變化與未來發展,能夠初步分析遷安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制定一定的解決方法,初步學會思考資源與環境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大量實例,體驗生活中的地理,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感受到地理是有用有趣的學科;
2.分析討論生活實例,初步嘗試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地理的頭腦思考生活;
通過家鄉資源與環境的分析思考,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設計依據
本節課是初中的第一節地理課,所以關乎著學生能否對地理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呢?首先一定是學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事物,又能折射一定的地理環境,對於其間的關系能夠激起學生的思維,用地理的頭腦思考問題,引發興趣。基於這種思想,所以除了教材中的例子又選取了身邊事——遷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初步感知資源與環境問題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問題,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地理是有用有趣的學科!
專題二作業:
1.通過這幾講學習,老師們已經基本上了解了學習的全過程,請老師們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任選一個內容編制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地理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意識到地理與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與生產建設、與社會風土人情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本節課是開學第一節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地理這門課程,應該抓住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以討論、交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走進地理的殿堂。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探究式、參與法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課本第一頁的前言部分,這段文字描寫優美,就讓我們從這里走進地理,探索地理的奧秘,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章第一節
教師演示地球儀:你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大嗎?你能指出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嗎?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為什麼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長江、黃河的水為什麼滾滾東流?為什麼黃河的水是黃顏色的?一年裡為什麼會有四季變化?......其實這些在我們身邊的問題都屬於地理知識。
講授新課:(一)揭開地理之「謎」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有哪些疑惑不解的問題?請同學討論後提出來。
學生可以提出很多問題……
教師總結:我們把上述問題歸結一下,會發現上述問題中屬於地理問題的佔有較大比例,它們成為存在於同學心中的地理之「謎」。其實,關於地理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學習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解開同學心目中的地理之「謎」。
提問:地理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來歷如何?請同學讀第二頁的「地理」一詞的來歷。
過渡:其實我們生活在地理環境之中,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日常生活、生產建設、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識與應用
1、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
學生活動:請同學看第三頁的兩張圖,討論回答圖中的活動與地理的關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進行; 沖浪--在海邊;)
提問:你還能從日常生活中列舉一些地理知識的例子嗎?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生活好、工作好、學習好,我們必須了解地理知識,必須學習地理。
2、地理與生產建設
講述:生產建設包括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等方面。人類的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讓學生讀一讀「荷蘭的風車」。
教師提問:荷蘭的風車有什麼作用?(學生回答:略)
進一步提問:風車的動力是什麼?---西風(地理知識在生產建設的應用)
方案一:
根據學生熟悉的地理環境,教師可設問:
(1)、當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產的?哪些是外地運來的?為什麼當地不能生產?
(2)、我們冀州主要種植哪些糧食作物?它與當地的氣候、降水有怎樣的關系?等等。學生思考回答。
方案二: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回答:
(1)、乾旱地區種植農作物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2)、假設有一片山林,要建一個傢具製造廠,請你幫忙確定該廠應該在山林旁邊還是靠近城鎮?原因是什麼?
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問題。然後讓學生積極思考、分組討論、交流。可能有的同學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師不必解釋,可告訴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逐步了解。
鼓勵學生:雖然現在還不能很好的解釋這些問題,通過認真學習地理課,認真鑽研地理知識,就可以輕松的解決這些地理之謎了。以此讓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知識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地理是一門非常有用的學科。由此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上進心。
3、地理與風土人情
在教學中,教師可播放一段錄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資料,向同學們展示各地的風土人情,並歸納出風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藝術、宗教語言、體育運動、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等多方面。
方案一: 讓學生讀課本第四頁的兩副圖。提問:這分別是什麼運動?(一副是足球比賽,另一副是西班牙鬥牛)
它們分別在哪些地區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學生讀第五頁的圖,提問:這是哪個民族的服飾?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裡?他們有哪些風俗習慣?
提問:你對中國的哪些民族比較熟悉?他們有哪些傳統的民族習慣?(學生可以隨意舉例,教師及時給予指導)
方案二:過渡: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現出不同的自然風光,不同的風土人情。
學生讀第四頁的兩副圖,說出這是什麼內容,主要在什麼地方開展?----師生共同總結-----體育運動的地域性。
學生讀「阿拉伯人的服飾」---服飾的地域性。
教師進一步啟發:你能在文化藝術、宗教語言、體育運動、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舉出例子嗎?
學生舉例子……
教師把這一部分小結:地理在呈現世界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的同時,又給我們展示了各地風土人情的美麗畫卷:不同的種族與民族、多樣的語言與服飾、各具特色的文化與宗教、體現地域特點的民情與風俗。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啟發提問,引導、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地理問題,鼓勵學生平時注意積累,拓寬知識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發表不同意見,做到啟而不發,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的)
總結: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地理有關,生產建設、工業、農業也與地理知識有關,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經濟、政治、體育等也與地理知識有關。
隨著你們的不斷學習,你們將會發現,地理知識既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讓你的工作、學習更出色,還能為你的業餘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布置作業:
課本第五頁有個活動,提到貝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營認識的,你參沒參加過夏令營,或者其他形式的旅遊,都去過哪裡?那些地方有什麼東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板書設計:
風土人情
第一節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
日常生活
生產建設
其它
2.請老師們根據自己的的學生情況編制一些試題,嘗試在終結性評價中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地球儀經緯網題
1. 讀圖判斷:
A 地經度__________,緯度,位於__________半球(南或北)。
B地位於__________半球(東或西),C 地位於地球五帶中
__________帶。
2 .讀西氣東輸工程示意圖及有關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資料:西氣東輸工程沿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由滬寧杭等城市形成的工業帶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紡織等工業部門齊全,煤炭等能 源 消 耗 量大。西部地區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如石油、清潔的天然氣等,但經濟發展相對較慢。薪柴是我國西北地區人們生活中傳統的燃料來源。
(1)輪南、鄭州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__________ 。
(2)該工程沿線氣候乾旱的地點是:
A.上海 B.鄭州 C.輪南
(3)由上海——— 輪南沿途植被景觀的變化規律正確的是(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B.荒漠—草原—森林C.森林—草原—森林
(4)根據資料分析西氣東輸工程對西部經濟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試舉例說明:__________。該工程給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最主要的好處是__________。
(5)該工程對東西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有利方面是:對西部地區__________。對東部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專題三作業:
結合片中的教學案例以及演示的PPT課件談談自己的看法,並把自己的案例和設計的PPT拿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
在課堂上使用ppt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ppt彌補了過去素材不夠的缺點,同時還可以節省時間
1、有利於學生認知發展過程的實現;
2、有利於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達到圖文統一的效果;
3、有利於培養思維型、開拓型人才;
4、有助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達成;強調使用好ppt是教師基本功的重要方面。
課件的使用要基於學生的認知水平,為教學目標服務。

㈦ 地理作業

首先要明確你要寫的是初中的地理課堂還是高中的,在初中呢,地理注重的是版感性知識,比較膚淺,那麼初權中的地理課堂上就應該放開知識面來,多挖坑少打井,從各地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中掌握知識,並逐步培養興趣,可以多多展開互動,分組討論、演講等等。而高中的地理課,是深層次的知識,以高考為目的性,所以呢,在高中上地理課,應從高一就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拋開輪廓用經緯判斷地理位置,從而答題,先識圖後答題,對很多地理現象應知其所以然,而不應該模稜兩可,對於很多典型國家的輪廓、首都、著名河流與山脈、海峽、港口等等都應了如指掌,比如美國、墨西哥、巴西、潘帕斯草原、格陵蘭島、白令海峽,中東、阿拉伯世界、埃及、好望角等等很多很多,在這里不一一舉例了。那麼對於老師呢,應該有一種責任,著重開發學生興趣的老師才是個好的初中地理老師,一個有全方位知識面並且頭腦清晰的老師才是一個合格的高中地理老師

㈧ 初中地理作業謝謝

5000 50
150
西南

海拔高度 470
25
B
鞍部 山谷 山脊
200米

㈨ 初一地理作業

門票什麼的只能靠你自己收集了,景區特色、景點分布、暢游建議去看景區門口(或網站)的介紹就行。(最好還是親自去景區轉一圈)

㈩ 地理旅遊路線設計(初中地理作業,急求)

從北京出發,乘坐火車到達河南,有嵩山少林寺;再南下到山東半島,可參觀蓬萊內仙島和青島奧帆中容心;然後繼續乘火車南下到達安徽省南部,參觀五嶽之一的黃山,有「黃山四絕」等著名景點;再再南下,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上海的東方明珠塔,世博園;接下來可乘坐動車到達浙江,有杭州西湖【西湖十八景】,紹興,烏鎮,東方威尼斯周庄等;然後南下到達福建,有廈門鼓浪嶼,福州三坊七巷,泉州的開元寺等;最後可坐飛機到海南的三亞,感受陽光、沙灘、海水。
看在這么多字的份上,求滿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