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地球自轉高中地理

地球自轉高中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29 08:05:09

高中地理:讀地球公轉和自轉運動的示意圖,回答問題

1、右圖相當於左圖中A位置的放大圖。從右圖中看,有兩個地球公轉方向箭頭,兩個箭頭能夠回表現出逆時針方向答的公轉,而地球公轉與自轉方向是一樣的,都是自西向東。所以右圖中地球公轉為逆時針方向,那麼自轉也是逆時針方向,這樣就可以判斷出該圖表示北半球的。
2、右圖中最左側經線為0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線。0度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在前面的第1條中已經提到該圖表示北半球,地球呈逆時針(自西向東)自轉。這樣就可知在0度經線那裡地球自轉方向是自上向下自轉的,那麼0度經線的上方就是西,下方就是東,這樣就能判斷東西經了。例如:左上方經線為西經45度,左下方經線為東經45度。
3、至於A為夏至B為秋分等,我個人認為圖中條件不足,是無法判斷的。例如左圖中ABCD四個位置上的地球,都有兩條相互垂直的粗黑線(細黑線應該表示黃道),但卻無法判斷哪條是地軸,哪條是赤道。所以如果你沒有漏掉什麼條件,我個人認為「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Ⅱ 高中地理,地球自轉,公轉的意義分別有哪些

地球自轉的意義:1.產生晝夜交替2.產生時差3.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偏轉(地轉偏向力) 地球公轉的意義:1.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2.晝夜長短的變化3.四季更替

Ⅲ 高中地理

必修 復習提綱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節地球在宇宙中
一、 宇宙
定義:「宇」是無限的空間,「宙」是無限的時間,宇宙是天地萬事萬物的總稱。
特性 物質性:宇宙由天體組成天體定義:構成宇宙的不同形態的物質
分類:按照天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星雲、恆星、行星
衛星、彗星、流星
星際物質
基本天體:恆星和星雲,是構成宇宙的主要物質形態
運動性:宇宙中天體是運動的 天體系統 定義:鄰近的天體相互吸引,以質量大的天體(公
共質心)為中心旋轉的天體「集團」
分層: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總星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恆星系 河外星系

[思考](1)必須離開地球大氣飛行方可稱天體,例如:北極星、星際空間的氣體、運行的人造衛星。
待發的人造衛星、空中飛行的飛機、課桌、隕石不是天體。
(2)哪些天體系統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恆星系、河外星系(簡稱星系)
(3)總星系是宇宙(×)總星系是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體(×)河外星系是天體系統。

二、太陽系
組成: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際物質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大,其他圍繞其運轉
八大行星分類:按照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 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見
巨行星(木星、土星)
(由近及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文望遠鏡可見
[思考](1)冥王星降為「矮行星」的原因:軌道與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
(2)運行方向 :八大行星為自西向東,逆時針,彗星為順時針
(3)小行星帶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火燒木頭灰燼多,有光環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離太陽距離逐漸增大,溫度逐漸降低、公轉速度逐漸降低、公轉周期逐漸增大
(5)離地球最近的是金星,衛星數最多的是木星(質量、體積最大),沒有衛星的是水星和金
星(距離太陽太近),逆向自轉的是金星(太陽從西邊出)和天王星(躺著的姿勢繞太陽運轉)
(6)在太陽系中,與地月系並列的天體系統還有5個,即有衛星的行星還有5個
(7)三類行星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類地行星,居中的是遠日行星。

三、地球(行星本身不發射可見光,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
特性普通性:與其他行星比,地球質量、體積、密度和自轉、公轉等都很普通
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別是高級智慧生物的天體
存在生命的條件自身條件適宜溫度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周期適中
大氣的保溫作用
適宜大氣質量、體積適中
液態水日地距離適中
宇宙環境安全八大行星互不幹擾運行特點:共面性、近圓性、同向性
(外部條件)太陽光照穩定,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沒有中斷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是利)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是一個巨大熾熱的氣體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
太陽輻射 定義: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紫外區、紅外區
宇宙放射能量和傳遞能量 電磁波 可見光區(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區)
來源:太陽內部高溫、高壓狀態下的核聚變反應
對地球的影響為地球提供光和熱(能量):煤、石油是地質時期儲存的太陽能
維持地表溫度,推動地球上水、大氣循環和生物活動、變化的主要動力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是弊)
1、太陽大氣層分層:從里向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
2、太陽活動的類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種
分層 特徵 周期 相互關系 與太陽活動的關系
黑子 光球層 溫度比周圍低,所以顯得暗一些 11年 時間、區域相關性:黑子變多的時候和區域,耀斑也頻繁暴發 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
耀斑 色球層 突然爆發並增亮,釋放能量 11年 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另外還有,日珥:色球層,巨大火焰噴射物,太陽風:日冕層,高能帶電粒子流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黑子高峰年,反常氣候多
11頁的探索要會讀圖並總結規律黑子低峰年,氣候比較穩定
②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耀斑爆發的電磁波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通信
③對地球磁場的影響:太陽風干擾地球磁場,產生「磁暴」(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現象
[極光出現在極地(例:加拿大)夜空,低緯地區或極地極晝時看不見]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 自轉與公轉
運動形式 旋轉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線速度
自轉 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 恆星日(23時56 分4秒,自轉360°,真正周期)、太陽日(24時,自轉360°59′,晝夜更替周期) 單位時間內所轉過的角度,南北極點為0,其他均為15°/小時 單位時間內所轉過的弧長,由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極點為0
公轉 太陽 同上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周期)、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1°/日 30km/s
公轉軌道為近似正圓的橢圓,會讀17頁圖1-3-4,地球公轉示意圖
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思考]「右手定則」判斷南、北極和自轉方向:右手拇指指向北極,四手指彎曲方向為自轉方向。

二、公轉和自轉的關系
自轉 赤道面 夾角為黃赤交角,23°26′ 地軸和黃道面斜交角度為66°34′
公轉 黃道面
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回歸年:會讀19頁圖1-3-6,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會填19頁表.
[思考](1)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 位置 從春分到秋分,在北半球
從秋分到春分,在南半球
移動方向 從冬至到夏至,向北移動
從夏至到冬至,向南移動
(2)春、秋分時黃赤交角為0(×)

三、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晝夜現象形成原因:地球不發光,不透明,在同一時間 向著太陽的半球為晝半球
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背著太陽的半球為夜半球
晝夜更替形成原因:晝夜現象和地球自轉,周期為24時
晨昏線 定義: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圈)
特點 垂直於太陽光線
所在平面過地心:是地球上的一個大圓,在任何時候平分地球
[思考](1)晨昏線的畫法 ①過地心 ②與太陽光線垂直(直射南、北回歸線時注意極晝和極夜)
③畫上夜半球
注意:會分析太陽回歸運動晨昏線的變化。
(2)晨線和昏線的判斷 晨線:自西向東由夜半球變為晝半球的分界線
昏線:自西向東由晝半球變為夜半球的分界線
2、地方時
(1)回憶 緯線: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經線: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
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條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
東西經劃分: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
東西半球劃分:西經20°—東經160°為東半球,其餘為西半球
(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同一經度處地方時一樣
[思考] 東邊比西邊地方時要早,15°相差一個小時,即1°相差4分鍾。
我國最東端約在東經135°,最西端約在東經73°,當最東端地方時為12時,最西端地方時是幾時?(7時52分)

(3)時區和區時(20頁圖1-3-8,時區的劃分)
①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共24個時區,每個時區以本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的時間,即區時
②中時區以0°經線作為中央經線,中時區的區時為0°經線的地方時
③中時區以東、以西各分12個時區,東、西十二區合二為一
[計算]
① 經度判時區
某地所在時區=某地經度/15 余數〉7.5,則+1
余數≤7.5,捨去
若是東經則為東時區,若是西經則為西時區。例:東經40°(東三區),西經31°(西二區)
②中央經線度數=15°×時區序號,西時區為西經,東時區為東經。
例:東八區:15°×8=120°,即東經120°。
③時區范圍:中央經線度數±7.5
例:東八區范圍:東經112.5°~東經127.5°,東西十二區范圍:東經172.5°~西經172.5°
④已知一地區時,求另一地區時,有兩種方法:用下面的公式計算,直接用20頁圖數
不過國際日期變更線:
B地區時=A地區時±兩地時區差 ①±號:東加西減(B位於A東,則+)
②時區差:同減異加(AB均為東或西時區則大—小,若一東一西,則兩個時區數相加)

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自西向東過日界線(180°經線),減一天,自東向西過日界線,加一天。
例:東八區時間為5月1日8時35分,問西九區是什麼時間?(4月30日15時35分)
⑤常用時區:北京、山東(東八區)、倫敦(中時區)、紐約、華盛頓(西五區)、悉尼(東十區)、烏魯木齊(東六區)、東京(東九區)
(3)各國實際使用的時間
中國「北京時間」:即東八區的區時,120°經線的地方時 區時:一個時區採用同一時間
北京地方時:116°E經線的地方時 地方時:經度不同而不同
例:(1)北京時間正午12時,天安門上遊人看太陽在哪個方向?(東南)
(2)我國新疆、西藏學生為什麼上午10點才去上學?(東六區,時間比北京時間晚2時)

3、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生偏轉 地轉偏向力:因地球自轉而導致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轉
偏轉規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無偏轉

4、地球形狀的形成:赤道略凸,兩極稍扁
[練習]
(1)判斷某地地方時
①晝半球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是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是24時或0時。
②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
③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與直射點所在經線相對的經線(同一經線圈的另一半)的地方時為午夜0時。
(2)判斷日出、日落時刻
①某地的日出時刻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時刻,
某地的日落時刻就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時刻。
②在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即6時日出,18時日落,
赤道上全年為6時日出,18時日落。
(3)日期范圍的確定:180°和0時所在經線是地球上兩個不同日期的分界線
0時經線以東為今日,以西為昨日,180°經線以西為今日,以東為昨日
當二者重合時,全球處於同一天

四、自轉與公轉共同產生的地理意義
1、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1)某地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化示意圖
白晝,角>0° 晝半球上,角>0°
晚上,角<0° 夜半球上,角<0°
早晨和黃昏,角=0° 晨昏線上,角=0°

(2)規律: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90°,距離直射點所在的緯度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只有南北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角可以達到90°。
(3)兩分兩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節氣 直射點位置 正午太陽高度角緯度分布 達全年最大值處 達全年最小值處
春秋分日 赤道 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赤道 ——
夏至日 北回歸線 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南半球
冬至日 南回歸線 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北半球

2、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晝弧所跨經度越大,則晝越長,夜弧所跨經度越大,則夜越長。
(1)晝夜等長 春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
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
(2)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晝夜相差越大,出現極晝、極夜天數越多
(3)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晝夜長短狀況(北半球為例,南半球正好相反)
日期 太陽直射點 晝夜長短 北極
夏半年(春分-秋分) 北半球 晝>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北極點周圍極晝
冬半年(秋分-春分) 南半球 晝<夜,緯度越高,晝越短 北極點周圍極夜
夏至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以北極晝
冬至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以北極夜
兩分 赤道 晝夜等長 晝夜等長
3、季節更替
(1)季節更替的緯度差異
地區 晝夜長短 正午太陽高度角 季節更替特點
赤道 變化不大 數值大,變化小 全年皆夏,季節更替不明顯
中緯地區 變化大 變化大 季節更替明顯
極地等高緯地區 變化最大,有極晝和極夜 數值小,變化大 全年皆冬,季節更替不明顯
(2)四季 形成原因: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含義:夏(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短),太陽高度角最大(小)的季節
劃分:我國以四立為起點,歐美以兩分兩至為起點劃分,氣象統計:12、1、2為冬季
4、五帶的劃分

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一、 地球的內部圈層
類型 傳播速度 媒介特徵
縱波(P波) 較快 可以在固、液、氣中傳播
橫波(S波) 較慢 只可通過固體傳播
1、地震波

2、內部圈層結構:自上而下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以莫霍面為界地殼:厚度不一,大洋較薄,大陸較厚(平均厚度為17千米)
地幔:分為上地幔(17-1000千米)和下地幔(1000-2900千米)
以古登堡面為界地核:分為內地核(固態)和外地核(熔融狀態)
[思考]軟流層:上地幔上部,熔融狀態,認為是岩漿的發源地
岩石圈:地殼+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氣圈
(1)組成成分干潔空氣 氮氣(78%):含量最大,生命體的基本成分
氧氣(21%):第二大氣體,維持生命活動的成分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二氧化碳:光和所用,地面保溫
水汽:成雲致雨的原料
固體雜質:降水的凝結核
(2)垂直分層
厚度 直接熱源 溫度變化 大氣運動 天氣現象,與人類關系
高層大氣 平流層頂-3000km
—— 隨高度升高先降低後升高 先垂直運動後向外散逸 電離層,無線電通訊,航天飛行
平流層 對流層頂-50、55km 臭氧吸收太陽紫外輻射 隨高度升高而升高 上熱下冷,大氣穩定,水平運動 航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km
中緯12km
高緯8-9km 地面 每上升100m,溫度下降0.6℃ 上冷下熱,對流顯著 最密切,天氣現象,集中了大部分大氣、水氣和雜質
[思考]對流層厚度分布規律:緯度:低緯〉中緯〉高緯;季節:夏季〉春秋〉冬季
2、水圈:水圈的主體是海洋水,淡水的主體是冰川水
3、生物圈 不單獨佔有空間,分別存在於整個水圈、大氣圈下層和地殼表層
最活躍的圈層

第二章 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1 大氣的熱狀況與大氣運動
一、大氣的熱量來源和受熱過程
1.大氣對太陽輻射有 吸收 、 反射 和 散射 作用 ,大氣吸收的太陽能主要轉化為 熱能 ,部分轉化為 化學能 能儲藏於生物內。

2.大氣的受熱過程主要表現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削弱 作用和大氣對地面的 保溫 作用。

3.地面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紅外線 部分,與太陽輻射相比,地面輻射為 長波輻射 。
就整個大氣層來說,根本熱源:太陽輻射;低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地面輻射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作用 參與物質 選擇性 削弱波段 舉例
反射 雲層、較大塵埃 無 全部波段 A白天多雲時,氣溫比晴天低
散射 空氣分子、細小塵埃 有 藍紫光 B晴朗的天空成蔚藍色 / 日出江花紅勝火
吸收 臭氧 有 紫外線 C紫外線導致白內障、皮膚癌等
水汽、二氧化碳 有 紅外線

4.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
例:A、陰天的夜晚或早晨,比晴朗的溫度高一些 B、人造煙霧能起到防禦霜凍的作用

5.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能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氣溫,大氣的保溫作用能使地面損失的熱量得到補償。這兩種作用共同影響的結果是縮小了氣溫的 日較差 ,為生物的生長發育和人類的活動提供了適宜的 溫度 條件。

6.總結 削弱作用
太陽 地面 地面輻射 大氣
大氣逆輻射
保溫作用
問:1、從大氣的熱力作用分析,怎樣的天氣狀況下氣溫日較差最大?(全天都晴朗)
2、撒哈拉沙漠晝夜溫差大的原因?(天氣以晴朗為主)

二、大氣運動
(一)大氣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空氣的水平的運動即為風。
500 1000
冷卻收縮 受熱膨脹
下沉 上升 490 1010
480 1020
A(冷) B(熱)
熱力環流 高空(北) 近地面(南) 近地面(北半球)
垂直方向上空氣的運動只考慮冷熱;水平方向上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地面氣壓比高空大

(二)大氣環流 三圈環流
1、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形成和分布(如圖)

2、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氣壓中心的分布
位置 亞洲大陸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 亞洲高壓 阿留申低壓 冰島低壓
夏 亞洲低壓 北太平洋
高壓 北大西洋
高壓

3、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規律:隨太陽直射點
的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氣壓帶
和風帶北移,冬季南移。
季風環流 成因 分布地區
冬季風 夏季風
東亞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中國東部、日本和朝鮮半島
南亞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性移動 印度半島、中國西南地區

4、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表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及其分布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成因 氣候特徵



帶 熱帶雨林
氣候 主要南北緯10°之間 主要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熱帶草原
氣候 主要南北緯10°-20° 主要赤道低壓、信風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
熱帶季風
氣候 主要北緯10°-25°大陸內部、大陸東岸 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形成的季風 全年高溫,干濕季節交替
熱帶沙漠
氣候 主要南北緯20°-30°大陸內部、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壓或信風控制 全年高溫乾旱少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冬夏季風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 主要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夏季副熱帶高壓與冬季西風帶交替控制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帶 溫帶季風
氣候 主要北緯35°-50°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冬夏季風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
氣候 主要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影響 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 大陸氣團控制 夏熱冬寒,乾旱少雨

5、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1、以溫定帶
最冷月氣溫>15℃ 熱帶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0℃~15℃之間 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15℃~0℃之間 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最熱月氣溫<15℃ 寒帶氣候
2、以水定型
年雨型 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
夏雨型 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熱帶沙漠氣候

三、幾種重要的天氣系統的特點 簡易天氣圖
1、冷氣團和暖氣團(P42)

2、鋒:冷鋒暖鋒和准靜止鋒
暖鋒: 冷鋒:
過境後 過境時 過境前 過境後 過境時 過境前
晴朗 晴朗 晴朗 晴朗
連續降水 降水(雷雨)

3、氣旋和反氣旋的特點
天氣系統 氣旋(低氣壓) 反氣旋(高氣壓)
水平方向 從四周流向中心 從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方向 中心暖空氣上升 中心氣流下沉
天氣狀況 陰雨天氣 晴朗天氣
對我國影響 夏秋季節,中國東南
沿海地區的台風 中國長江流域的伏旱,
北方的秋高氣爽天氣

Ⅳ 高中地理怎麼學好及地球自轉公轉意義總結

高一地理會考總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º(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º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º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º,時間相差1小時,每1º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º-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多做題目,因為這張主要是計算題目,不是死東西。要從做題目中鞏固知識。

Ⅳ 高中地理,地球自轉,公轉的意義分別有哪些

地球自轉
的意義:1.產生
晝夜交替
2.產生時差3.使地表
水平運動
物體方向發生偏轉(
地轉偏向力

地球公轉
的意義:1.
正午太陽高度
的變化2.晝夜長短的變化3.
四季更替

Ⅵ 高中地理 學習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時候,需要了解哪些特殊城市的地理坐標

北京、倫敦、開羅

Ⅶ 幫忙總結一下高中地理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自轉及其意義、地球公轉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 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准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 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台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Ⅷ 高中地理。 理論上亦東亦西,實際上非東非西,順地球自轉方向,由地球自轉確定東西方向。什麼意思 求

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東西方向是無限方向。理論上「亦東亦西」,實際上「非東非西」。 地球自轉自西向東,北半球逆時針,南半球順時針

Ⅸ 高中地理學不會,尤其是地球公轉自轉

每天都用手轉地球儀,我不信你學不好.......

Ⅹ 高中地理地球自轉的意義

(1)產生晝夜交替;(2)不同經度的地方產生不同的地方時間;(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方向發生偏轉;(4)對地球形狀的影響;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