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主觀題
1. 第三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初中組試題主觀題答案
第一部分 客觀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1.「千崖冰玉里,萬峰水晶中」的壯美景象,是由哪一種天氣現象導致的:
A雪暴 B雨凇 C凍雨 D吹雪
2.氣象學上的「雨凇」有時候也被人們叫做「冰凌」、「冰掛」、「下冰凌」、「地油子」等。發生這些現象時的近地面大氣垂直結構為:
A上下熱,中間冷
B上下冷,中間熱
C上冷下熱
D由高到低大幅度降溫
3.某牧區收到氣象部門的雪災紅色預警信息,該牧區應該緊急著手的工作有:
A立刻計劃從周邊省市調集牲畜糧草
B立刻檢查並加固牲畜臨時搭建物
C在6小時內將牲畜從野生趕入圈內
D立刻組織雪災紅色預警指揮中心
2004年12月26 日當地時間8點25分,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3.9°N,95.9°E)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的損失極大。據此回答4-7題。
4.海嘯達海岸時,在海岸處最初出現的現象是
A海水後退,高於最低潮線
B海水上升,低於超潮高線
C海水運動速度減慢
D海水開始出現急劇後退
5.海嘯席捲的海浪:
A類似潮汐一樣深入海洋底部
B類似暴風捲起的3米高的海浪
C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比波音747飛機遜色一些
D深水中的海嘯非常危險
6.關於引起海嘯的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A震級在7級以上;
B震源深度為海底50千米以上;
C震級在8級以上;
D地震的震源深度為海底50千米以內
7.發生海嘯後,應該採取的防禦措施有:
A聯合國建立海嘯預警機制;
B各國加強聯系,建立紅樹林帶;
C沿海地區的國家發射地球同步衛星;
D沿海國家建築大壩抵禦海嘯
8.關於我國常見氣象災害與發生地區一致的一組是:
A西北地區—洪澇 B 東北地區—洪澇
C華南地區—春旱 D華北地區—伏旱
1976年唐山地震與2008年汶川地震是我國建國以來兩次損失極其慘重的自然災害。據此回9—14題。
9.汶川地震後,我們在媒體上看到了無人飛機傳輸回的災區視頻,以及拍攝的堰塞湖高清晰照片,這些一手數據為專家制定合理救災策略起了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無人駕駛飛機和拍攝堰塞湖照片利用了地理當中的哪些技術:
A全球定位系統 遙感
B遙感 地理信息技術
C全球定位系統 地理信息技術
D地理信息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
10.汶川地震的破壞性極強,部分是由於它引發了一些其他災害,不屬於汶川地震引發的災害是:
A泥石流 B崩塌 C風暴潮 D滑坡
11.對比兩次大地震,如下分析不正確的一組是:
A汶川地震發生在山區以及地震引發的其他災害加大了救助的難度
B汶川地震的震級和持續時間都長於唐山地震
C唐山地區為平原的市區,便於及時救援
D汶川地震死亡的人數比唐山地震人數多
12.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後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堰塞湖的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A持續的降水使得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上漲;
B唐家山堰塞湖是由於地震引起的山體崩塌物堵截了川江;
C唐家山堰塞湖的決口對兩岸百姓造成巨大威脅,匯入下游後威脅解除;
D唐家山堰塞湖屬於熔岩堰塞湖
13.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地震,在該地區的衛星雲圖上有利於抗震救災的顏色是:
A藍色 B白色 C綠色 D紅色
14.汶川地震的動力來自於:
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
B青藏高原向東北運動
C龍門山向東南方向的推覆
D華南活動地塊的強烈阻擋
2008年1月份南方部分地區遭受了50年不遇的降溫和降水,給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少苦難。據此回答15-16題:
15.引起此次降溫和降水的原因之一是:
A西太平洋的氣溫高於東太平洋
B東太平洋的氣溫高於西太平洋
C孟家拉灣和印度洋的寒流影響我國
D秘魯、智利西海岸的暖流影響我國
16.對我國造成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一組是:
A連日的大雪、凍雨壓斷電纜、電塔,寒冷天氣造成用電量猛增,電力供不應求,造成部分地區大面積停電。
B京廣線南段、滬昆線部分路段停運、多次列車晚點、廣州站上萬名旅客滯留、京珠高速部分路段封閉。
C一些農民工買不到車票,或者由於交通原因,即使有車票也無法回家過年。
D交通線路的中斷,使得煤炭生產和供應情況緊張,南煤北運任務迫在眉睫。
17.春季和秋季我國不易發生的災害有:
A寒潮 B霜凍 C旱澇 D梅雨
18.發生地震時,人們的感覺是先上下晃動,其次是左右晃動,這是地震波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不同導致的。對人們產生嚴重威脅的是左右晃動。原因是:
A縱波傳播速度快,消失慢
B縱波傳播速度快,消失快;
C橫波傳播速度慢,消失快;
D橫波傳播速度快,消失慢
19.第49屆聯合國決定從1995年起,確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這一天是:
A6月17日 B3月9日 C4月22日 D6月5日
我國地震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台灣及其沿海地區、西南地區、新疆地區、華北地區和閩粵沿海地區。據此回答20-22問題:
20.中國大陸與台灣成功簽署「三通」協議,標志著中國大陸與台灣可以實現:
A直接給台灣親朋好友發送Email
B直接給台灣的親朋好友郵寄物品
C乘坐飛機經過香港直接到達台灣桃園機場;
D台商直接來大陸投資經商
21.台灣地震帶分布中災情較重的是:
A 西部地震帶 B東?部地震帶 C中部地震帶 D 東部地震帶
22.發生地震時,如下做法正確的是:
A如在教室內,迅速鑽到桌子下
B如在教室在迅速從樓梯跑出到操場集合
C如在汽車內,加速開車避開建築物或廣告牌
D如在空曠場地,迅速趴下
23.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69號決議,決定1990~2000國際減災十年。這年是:
A.1987年12月 B.1988年12月 C.1977年12月年 D.1990年12月
24.2008年,10月29日,巴西實用經濟研究所在巴西利亞召開全球氣候變化論壇大會,研討全球和巴西氣候變化問題及其對策。專家認為:
A各國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刻不容緩;
B巴西每年減少的熱帶雨林面積只是很少一部分;
C如果現在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就不會升高;
D中國政府重點應控制熱帶雨林面積的銳減;
25.下列哪個地區不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
A黃土高原 B雲貴高原 C華北平原 D四川盆地
26.美國1964年遭受過海嘯襲擊,隨後迅速建立了海嘯預警機制。1965年起,美國倡導成立海嘯預警系統,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26個國家參與。美國成立的海嘯預警系統主要用於監測: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加勒比海 D墨西哥灣
27.台風登陸我國,帶來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A給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B狂風暴雨
C緩解我國華南和華東地區的「伏旱」
D緩解我國華北和華南地區的「春旱」
目前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塵暴多發區,它們分別是:北美、澳洲、中亞以及中東地區。回答28-30題。
28.依據強弱的不同和發生區域的不同,人們對沙塵暴有不同的稱呼,下列稱呼不等同於沙塵暴的是:
A揚沙 B浮沉 C可吸入顆粒物 D黑風暴
29.以下關於四大沙塵暴多發區的共性原因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度灌溉
B氣候乾旱
C人口增長過快
D土地利用不當
30.影響中國北方沙塵暴的因素中,涉及到天文方面的是:
A太陽的活動異常
B太陽的行星對地球的影響
C宇宙星際物質闖入地球大氣層
D月球對地球的引力異常
31.關於台風命名正確的是:
A一戰時開始為台風命名
B中國、美國、韓國、日本、越南等台風委員會的14個成員國各提供10個台風名字
C台風的名字採納台風源地國家提交的名字
D台風的命名由國際氣象組織中的台風委員會負責
自然災害有一類災害生物災害。它包括動物災害、植物災害、微生物災害三類。據此回答32-33題。
32.判別屬於動物災害的:
A蝗蟲災害 B口蹄疫 C禽流感 D豬瘟
33.「非典」疫情與下列哪一種災害類別一致:
A鼠災 B毒蘑菇 C罌栗 D霍亂
34.「風暴增水」、「風暴海嘯」、「氣象海嘯」或「風潮」指的是自然災害中的:
A風暴潮—氣象災害
B風暴潮—海洋災害
C台風—氣象災害
D颶風—氣象災害
35.華爾街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美國和歐美各國經濟受到影響。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很多企業也面臨破產。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
A原材料依賴進口;
B產品依賴出口;
C科技依賴國外支援;
D勞動力對外依賴性大
36.2008年是聯合國國際地球年, 4月22日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與國際地球年中國行動口號一致為:
A認識地球,和諧發展
B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C善待地球,珍惜資源
D地球—人類共同的家園
37.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改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對此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呼籲各國「戒除」對碳的「不良嗜好」,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經濟」,
B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減緩人類活動對氣候造成的不良影響
C世界各國有共同的義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D發展中國家應該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承擔主要責任;
38.下列標志表示:
A國際水日 B國際地球日 C國際環境日 D國際地球年
39.森林火災常識和技能對於保全生命財產安全是非常有必要和有益的。如果在森利中遇到火災不正確的是:
A使用沾濕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話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濕
B判明火勢大小、火苗延燒的方向,應當逆風逃生
C無法躲避時,選擇低窪地或坑、洞躲避
D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40.外出遊玩時,你發現河流的水勢突然加大,並夾有較多柴草、樹木,據此河谷可能發生哪種災害:
A崩塌 B泥石流 C地震 D山崩
第二部分 主觀題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較為頻繁的國家。各地區在不同時節可能遭受不同自然災害的侵襲。如地震、火山、寒潮、霜凍、泥石流、台風、洪澇、凍雨、乾旱、暴風雪等。人們在適應、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請以所在家鄉的常見自然災害為主題,寫一篇科技調查論文。內容包含:
⑴分析家鄉常見自然災害與自然環境的聯系;
⑵列舉家鄉遭受的自然災害實例。
⑶當地抵禦災害的措施和實施效果。
⑷自己對家鄉抵禦自然災害的實施建議和設想。
要求:觀點鮮明,主題突出,立意准確,言之有理。字數在400~600字左右。
(註:也可以調查報告、作文、書畫、動漫、攝影等形式提交作品)
1~5.CCABB
6~10.ABACD
11~15.DBDDB
16~20.ABBAD
21~25.ABBCB
26~30.CBABB
31~35.BBACB
36~40.BABCD
家鄉遭受的自然災害實例
中國東北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為地震、農業氣象災害和農作物病蟲害、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地震是最嚴重的災害,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海城、營口地區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即為一例。地震發生在人煙稠密、工業發達地區,雖經我國地震工作部門對這次地震作了預報,當地採取了有力的防災措施.極大地減輕了地震所造成的人身傷亡。但房屋建築和其他工程卻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這次地震所出現的沙土液化區,其面積就達3千平方公里.沙土液化造成河岸滑坡、橋梁破壞、排酒站傾斜以及地下管道彎曲等許多嚴重災害。其中下遼河油田與農田的破壞比較突出。 中國東北地區其他自然災害最突出的是1987年大興安嶺地區所發生的森林火災.這次火災所造成的過火面積為101萬公頃.森林損失為70萬公頃,合林木3000萬立方米以上,受災人數5.6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元(不含林木損失)。 除上述災害外,遼寧、吉林及黑龍江等地尚有早澇、夏季冷害、冰霜等氣象災害和惡性雜草的危害。
自然災害及其防治
(1)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災害是指在自然界發生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對人類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包括台風、洪水、乾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 生產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脅人類和的安全。 (2)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說明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並了解對該災害的監測和防治措施。 以洪災為例 ①.洪災的形成原因 強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認為原因導致的堤壩潰決;流域的匯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類不確當的經濟活動等。 ②.洪災的危害 直接損失:工業、農業的財產損失;人畜的傷亡;瘟疫和傳染病的暴發等 間接損失:水、電力、交通、能源等供應中斷;城鄉商業活動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亂等 ③.洪災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修築堤壩;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開辟分洪區,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強人們對災害問題的認識,提高人們防災減災的意識;嚴格控制濫砍亂伐,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