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板書
❶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板書形式
一、提綱式板書:
這是最常見的板書形式,也最容易使用。它是將一堂課的主幹內容,隨著教學進程,提綱結領地寫在黑板上。如「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生命」可設計為:
五、命題式板書:
即將教學內容設計成試題的形式進行板書。教學過程可設計為師生共同解答一系列試題的過程。
這種板書具有啟發性,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中更為多用,它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包括應試)等能力。
各種題型都可以,包括填充式、問答式、繪圖式、判斷式、連線式、辨析式、填表式等等。
如上述的提綱式板書很容易轉變成填空式板書(即將其中的關鍵性詞語留空待填);結構式板書可轉變為填空格式(即將其中的部分環節留空待填;也可將留空的相關內容寫在一邊,選擇它們的代號填入相應的空格);表格式板書一般是教師先給出比較項目,然後師生共同分析完成各項具體比較內容即列表比較試題式板書等。
❷ 教師資格證面試是什麼形式的
(1)抽題。按考點安排,登錄面試測評系統,計算機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版(幼兒園類別考生從抽取的2道試題中權任選1道,其餘類別只抽取1道試題),考生確認後,計算機列印試題清單。
(2)備課。考生持試題清單、備課紙進入備課室,撰寫教案(或活動演示方案)。准備時間20分鍾。
(3)回答規定問題。考生由工作人員引導進入指定面試室。考官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2道規定問題,要求考生回答。時間5分鍾左右。
(4)試講或演示。考生按准備的教案(或活動演示方案)進行試講(或演示)。時間10分鍾。
(5)答辯。考官圍繞考生試講(或演示)內容進行提問,考生答辯。時間5分鍾。
(6)評分。考官依據評分標准對考生面試表現進行綜合評分。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實習指導教師類別考生面試按各市教育局有關要求和程序執行。報考初中、高中俄語學科的考生,考試機構將根據報考人數,在省內跨區域聯合組織面試,考生應服從考試機構安排,按要求進行報名和考試。
(六)面試結果公布。
❸ 高中地理第二單元第三節城市空間結構怎麼寫教案
城市空間結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高中必修2中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中的第一節。本章包括: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城市化三節內容.
城市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徵,是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心和服務中心。本節教材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兩部分內容,其中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是重點。本節在本章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學好本節內容,有助於學習和理解下面的內容。城市是人類聚落的最高形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舞台,既與前一章緊密聯系,又對後面的學習起著啟下的作用。 二、課標解讀:
課標: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
本條「標准」有三個要求:
(1)學生要學會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城市的空間結構是指城市及其功能分區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所謂會「分析」,是指會在城市分布圖上,指出城市及其功能分區分布的情況,並歸納出城市分布的特點。
(2)會解釋這種結構特點的形成原因。 (3)會使用實例進行分析說明。
三、學情分析: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多種各有特色的具體城市。此外,從課程以外的媒體中,學生也能經常接觸具體城市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居住在城市中,具有對城市的體驗性知識。因此,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積累相當多的有關城市的感性知識,只不過這些知識是以具體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是在學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建立對城市的理性思考,並通過認識城市的特徵來理解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區以及它們的特點 (2)掌握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形成變化與變化因素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並解釋其形成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能夠運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城市發展及其地域結構的變化。 (2)通過認識城市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運用實例,分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 2.難點:城市功能結構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六、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案例分析、小組合作、講述、歸納總結 2.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通過圖片創設情境引入:教師展示一些自己曾拍攝過的城市形狀鳥瞰圖,引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城市形態呢,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引起懸念進而引入課題。 【板書】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引起學生興趣,引出問題,激發學習慾望,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投入到本節課中。 【活動設計】結合課本設計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及引出不同的功能分區。 【板書】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提問】1.根據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狀況,北京市的城市用地分為哪些類型? 2.閱讀教材P18,回答什麼是集聚效應? 【板書】1.城市土地利用類型:
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應: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對用地空間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這會導致同一種活動在城市空間上的集聚。通過集聚效應,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提問】首先請同學們合作看圖2.1找出有哪些功能分區?以那種功能區為主?
【板書】3.城市主要的功能分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住宅區為最廣泛的功能區。
【提問】結合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狀況,功能區之間有無明確的界線?如何分清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哪種功能區?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提高學生從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並且對知識的形成原因進行探討分析,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抽象概括及表達能力。利用學生居住的城市提出問題,貼近生活,便於學生理解。
【問題設計】閱讀教材P19—20 內容和圖2.2—2.4,通過討論,歸納總結,完成下表:
【設計意圖】閱讀課本、讀圖,提取信息,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掌握人文地理學習思路。
【活動設計】結合P21「活動」,通過引導,使學生學會讀圖分析的一般步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香港功能區的空間分布特點。
分析步驟:(1)閱讀圖例,了解香港具有哪些功能區。
(2)分析各功能區的空間分布,尤其要分析它們的位置關系,解釋原因。 (3)歸納其分布特點。 【板書】
【作業布置】
第二課時
提問:結合江寧區的變化,分析江寧區城市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結合課本24頁活動題,提出功能結構布局方案?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更好理解理論,掌握城市結構布局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通過活動題方案的提出,學生能夠掌握布局的規律性,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知識的不枯燥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夠通過總結,深層次認識城市結構布局,活學活用。 5.作業布置:
◆設計意圖:知識與能力強化訓練,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城市功能區 位置
住宅區 高級住宅區 多建在城市的外緣,面積較大,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
低級住宅區 在內城與工業區附近,面積較小,擁擠密集,環境較差 商業區 位於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 工業區
多位於城市外緣,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帶
【問題設計】閱讀教材P19—20 內容和圖2.2—2.4,通過討論,歸納總結,完成下表:
【設計意圖】閱讀課本、讀圖,提取信息,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掌握人文地理學習思路。
【活動設計】結合P21「活動」,通過引導,使學生學會讀圖分析的一般步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香港功能區的空間分布特點。
分析步驟:(1)閱讀圖例,了解香港具有哪些功能區。
(2)分析各功能區的空間分布,尤其要分析它們的位置關系,解釋原因。 (3)歸納其分布特點。 【板書】
【作業布置】
第二課時
提問:結合江寧區的變化,分析江寧區城市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結合課本24頁活動題,提出功能結構布局方案?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更好理解理論,掌握城市結構布局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通過活動題方案的提出,學生能夠掌握布局的規律性,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知識的不枯燥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夠通過總結,深層次認識城市結構布局,活學活用。 5.作業布置:
◆設計意圖:知識與能力強化訓練,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城市功能區 位置
住宅區 高級住宅區 多建在城市的外緣,面積較大,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
低級住宅區 在內城與工業區附近,面積較小,擁擠密集,環境較差 商業區 位於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 工業區
多位於城市外緣,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帶
❹ 雲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作為一個法學專業在讀的學生,對其他專業不太熟悉,我只能跟你推薦一些法學專業的老師了,可能不全是教授,但是我覺得講課講得好壞是與職稱無關的,很多講師的課堂也是氣氛非常融洽,講述的知識點豐富,又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可以說是很棒了。
第一個要說的是負責講授法理課的兩位老師,杜建榮和王鑫,我們大學的第一門課就是法理,這兩位老師可以說是我們法學路上的引路人。他們的課感覺風格很像,都是非常喜歡向學生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開放性問題,在與學生的不斷探討中引導我們學習到一些東西,不一定是具體的知識點,也可能是看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等等,這些對於一個人的法律思維,甚至超出法律之外的思維能力,都是由極大幫助,對這兩位老師,我雖然也會開些玩笑,但他們毫無疑問是值得尊敬的。
嗯法學院還有很多其他老師,比如其他回答提到的王啟梁教授,楊莉紅老師,李斌老師,李娜老師等等,本來法學課程就是一個實用性極強的課程內容,很多老師都有著極強的教學能力,他們的課都值得去聽。
❺ 求魯教版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高中地理全部教案有圖片最好,板書、鞏固提高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在炎熱的夏天,風總能帶給我們些許的愜意。日常生活中,吹動的樹梢、波光粼粼的水面都是風留下的足跡,風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它無處不在,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大氣的水平運動-風》,請同學們看一下本節課的相關內容。
(板書: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二、講授新課
1、風的形成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大氣水平運動的產生,哪位同學願意帶著大家一起回憶一下。
學生回答:由於地面所受太陽輻射能量不同,導致地面冷熱不均,引起了空氣的垂直運動,空氣的垂直運動導致了水平氣壓差的產生,水平氣壓差的存在使空氣從高壓流向低壓,也就形成了空氣的水平運動-風。
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全面,看來對上課的知識掌握的很好。熱力環流中包含了大氣的兩種運動,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學習一下大氣的水平運動,也就是風。
(一、風的形成)
2、影響風的作用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概念,氣壓梯度。它是指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
在這里是一個水平面,水平面上有幾條等壓線,氣壓分別是1010百帕,1008、1006和1004,就想我們教室一排一排的桌子,這一排是1010百帕的等壓線,那是1008,那是1006,那是1004。從1010到1004逐漸遞減,氣壓不等,所以在水平面上就存在著氣壓梯度,由於水平面上氣壓梯度的存在,促使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而推動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的這個力,就叫做水平氣壓差梯度力(1、水平氣壓梯度力)。
因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存在促使大氣水平運動,因而就形成了風,所以說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於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如果在大氣的水平方向上,只有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存在,那麼風向將也會垂直於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受地球自轉的影響,水平運動的大氣還會受到一個力的作用,對,就是地轉偏向力。(2、地轉偏向力),並且地轉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作用效果不同,還記得他是怎樣作用的嗎?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也就是說,在北半球向前運動的物體,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在南半球運動的物體會向左偏偏轉。地轉偏向力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的方向,他的方向會始終垂直於物體的運動方向。舉個例子,在北半球,原本垂直向前的物體,給他施加一個向右的地轉偏向力,物體的運動方向就會向右發生偏轉。地轉偏向力對水平運動的空氣也起到同樣的作用。我們以北半球高空中的風為例,原本只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產生的風,方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一致,現在我們給他施加一個向右的地轉偏向力,風向就發生了向右的偏轉,此時水平氣壓梯度力還是垂直於風向,風向就會再次向右偏轉,地轉偏向力始終垂直於風向,風向就會一直右偏,偏到什麼時候停止呢?當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時,就會達到一個平衡狀態,此時,風向保持穩定,不再改變,這就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風向,他與等壓線平行。
在這里,大家要注意,這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風,有高空風,就有近地面風,近地面的風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回答
對,近地面會有摩擦力的作用,地面上的建築物,植被都會對水平運動的空氣產生摩擦力。而高空中,空氣與地面沒有接觸,就不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
那同學們回憶一下,摩擦力有什麼特點?
(3、摩擦力)
生:摩擦力的方向與風的運動方向相反,減小風速。
回答的很好請坐。摩擦力不僅減小風速,還會改變風的運動方向。那麼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是怎樣的。
在這幅圖中,風向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影響,顯然不會保持穩定,現在我們給他施加一個摩擦力。我們用f來代表摩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可以看出,這三個力是有可能平衡的。三力平衡以後,風向便穩定下來了,斜交於等壓線。這就是北半球近地面處風向的風向的形成。
4、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高空和近地面風向的形成,那同學們知道如何判別方向嗎?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西北風」,他是怎樣的風呢?
我聽見有同學說是從西北方向吹來的風。其實啊,風向就是指風的來向,西北風,就是從西北方吹來的風,東風呢?
對,就是從東面吹來的風。
三、鞏固提高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向東北方向飄揚的紅旗,是什麼風作用的呢?
對,就是西南風,它從西南方吹來,使得紅旗向東北飄揚。
有過度
四、小結作業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大氣的水平運動-風,了解了影響風的三個作用力以及受其影響產生的不同的風,課下請同學們畫出南半球的高空風和近地面風,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❻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板書形式
提綱式板書
結構式板書
表格式板書
名題式板書
板圖式板書
圖文並茂式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