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計算公式
⑴ 求解!高中地理,圖中懸崖相對高度怎麼計算大神快來啊,先謝了。。
等高線圖中懸崖相對高度的公式(n—1)d≤△H <(n+1)d
n為重疊的懸崖條數
d為等高距 n=3 d=100米
所以200≤△H <400
⑵ 高中地理計算太陽高度角
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
1.直射點的緯度=1/2×(出現極晝的點最大的太內陽高度+該點最小的容太陽高度)
註:出現極晝時:
①極點的最大的太陽高度=該點最小的太陽高度
②剛出現極晝的點最小的太陽高度=0
2.直射點的緯度+剛出現極晝點的緯度=90°
3.正午太陽高度=90°- |所求點的緯度+/-直射點的緯度 |
(所求點與直射點在赤道的同側取「+」號,在赤道的異側取 「-」號)
4.寒帶,溫帶: 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2×黃赤交角
熱帶: 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2×該地的緯度
⑶ 高中地理最短距離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h=90°-│α(+/-)β│
α是代表當地地理緯度
β是代表太陽直射點地理緯度
(+/-)是所求地理緯度與太陽直射是否在同一半球:如果在同一半球就是-;在南北兩個半球就是+
⑷ 高中地理地球計算部分 馬上高考了 哲部分還是白痴狀態 有哪些公式之類的 對這部分有點幫助
首先,要找出圖上的所有信息,高考是不會給你沒用的東西的
緯度相差一度,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經度相差一度=111KM*cosA(A是緯度數)
經度差15度,時間差一小時,經度差一度,時間差4分鍾
太陽高度角:
對於北半球而言,H=90°-(φ-δ);
對於南半球而方,H=90°-(δ-φ)。
或者括弧內的同半球相減,異半球相加(太陽直射緯度以δ表示,觀測地地理緯度用φ表示)
例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即夏至日時,南緯60度的太陽高度H?
δ=23°27',φ=-60°
H=90°-(δ-φ)
=90°-[23°27'-(-60°)]
=6°33'
2010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你自己網路一下題,這個圖不知為什麼復制不過來)
圖4為某地某日內太陽高度變化示意圖,該日太陽高度最大時物影朝向正南,完成1~2題。
1.當該地一日內物影最短時,太陽直射點位於
A.23。26N 30。W B.17。S l50。W
C.23。26S 30。E D.17。N 150。W
解答:由圖可得,該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角為北京時間6點,高度為23.26'
23.26'=90-(δ-φ)(此處先不管南北半球,由圖可知,該地處於極晝,所以是同半球相減)
由圖得午夜的高度為10.34'所以該地緯度為90-10.34'。所以為直射點的緯度17度,又因為該日太陽高度最大時物影朝向正南,所以朝為17'S
因為該地正午時,北京時間為6點,差6個小時,6*15=90度,120加60度後滿180,再過去就變成減所以是150』W
答案為B
解答過程是我自己做的,有什麼不懂追問吧,我現在大一,應該還記得,當年地理還是不錯的
⑸ 高中地理計算實際距離公式的問題
只用記住COS 60=2分之1就OK了,因為緯線只有赤道最長,其他向兩極逐漸變短。
⑹ 高中地理的計算題,比如計算經緯度的實際距離,時差的時間……有什麼技巧嗎,有什麼公式嗎、
回答:
緯度間的距抄離計算:這個很好計算,不需要什麼公式,你想的太復雜了。因為緯度線都是平行線,所以它們之間的間距是相等的,每一度相差大約111公里,比如從赤道到北緯10度,距離大約為1110公里。
時差的計算還真是要認真學。其實光計算時間(鍾點)不難,難在過日界線,這樣,我們分兩步走會容易懂些。
先算時差:記住:向東加,向西減(不管它什麼日界線),我簡稱它為「東加西減」。舉例:北京時間10點,那麼向東每過一個時區就加一小時,一直加。明白吧?加到東十二區是14時對吧,再向東就到了西十二區,還是14時,因為這兩個是同一個時區。接著再向東呢,到西十一區了吧,是15點。西十區16點……。當你加到西二區時就是24時了,這就遇到日期問題了,過了24小時就是「第二天」這容易理解吧,那就在日期是加一天就行了。
第二步算日期:有兩種情況要變更日期。一個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鍾點超過24小時了就得加一天;另一個就是過日界線。記住(過日界線):西加東減。這句與算時差(鍾點)的正好相反。比如,在線的西側是6號,向東過了這條線就是5號。
總結:計算時間(鍾點)是「東加西減」;計算日期正好相反。能記住嗎?
祝你學習進步。
⑺ 有關高中地理陡崖的計算公式解析及列題說明
你要看的明白,那裡是陡崖第一,你要數一下連接陡崖的有多少條線,加入回就要答N條吧第二,代公式,公式自己找一下吧第三,例如兩個地方,一個是200<N<300,一個是500<M<600,所以兩地相對高度的是200<N<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