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植被分布

高中地理植被分布

發布時間: 2021-01-29 02:47:51

⑴ 植被帶緯度分布示意圖

1.A2.B 分 析: 1.1】水平方向上植被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苔原的變化的基礎是因緯度不同而造回成的熱量條件的差異,體答現了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2.2】甲地緯度最低,熱量豐富,因此山地苔原帶分布的海拔高度較其他山地高。 考點: 地域分異規律 考點 分析: 考點1: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 試題屬性 題型: 難度: 考核: 年級

⑵ 植被有哪些地域性分布

決定植被成帶分布的是氣候條件,主要是熱量、水分及其配合狀態.地球上的氣候條件內按緯度、經度與海容拔高度三個方向改變,植被也沿著這三個方向交替分布.以熱量為基礎,從赤道到兩極的有規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稱為植被分布的 緯度地帶性 .以水分為基礎,從沿海地區向內陸方向有規律的植被分布,稱為植被分布的 經度地帶性 .由於從山麓到山頂,水熱狀況歲高度增加而變化,因而出現沿垂直方向有規律的植被分布,稱為植被分布的 垂直地帶性 .另外還有一種因為水熱條件組合的特殊性,而出現的植被分布的 非地帶性 .

⑶ 中國植被類型及分布

中國主要植被類型

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以下幾種:

(1)草原: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適應半乾旱氣候條件的草本植物.

(2)荒漠:荒漠的生態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乾燥,土壤貧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種類貧乏,這里生長的植物十分耐旱.

(3)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溫多雨的地區,植物種類特別豐富,終年常綠,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4)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分布在氣候比較炎熱、濕潤的地區,這里的植物以常綠闊葉樹為主.

(5)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分布區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葉的闊葉樹.

(6)針葉林:針葉林分布在夏季溫涼、冬季嚴寒的地區,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針葉樹為主.

⑷ 誰能告訴我地理的植被分布規律

一、植被的水平分布規律性

(一)全球分布規律

氣候條件,主要是熱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配合狀況,是決定許多植被型成帶狀分布的根本因素。太陽輻射是地球表面熱量的主要來源。由於它提供給地球的熱量從南至北的有規律差異,形成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植被也成帶狀從南至北依次更替。這種沿緯度方向有規律更替的植被分布,稱為植被分布的緯度地帶性。

同時,在陸地同一緯度的不同地點,各地的水分條件,由於與海洋的距離、大氣環流和洋流的性質等差異往往十分明顯。植被因水分狀況大體按經度方向成帶狀的依次更替(但與具體經度數字無關),即為植被分布的經度地帶性。它和緯度地帶性統稱為水平地帶性。

對地球上植被分布的一般規律,有過不少研究。如布羅克曼-耶羅什(Brockmann-Jerosch)和留貝爾(Rübel)根據歐非大陸作出了植被在「理想大陸」上的分布圖式。瓦爾特繪制了北半球和南半球不對稱植被帶的「平均大陸」圖式(圖5-37)。在這張所謂的「平均大陸」植被圖上,可以看到如下的趨向:熱帶、北方帶(寒溫帶)和極地帶(在南半球不存在相應的帶)等各植被帶大體是與緯度平行的。這在北半球比較明顯。但是,這種規律也是相對的。在南北緯40°之間的大陸東側,由於季風的濕潤影響,有一個完全不存在乾旱地區的區域。在西側,則情況甚為復雜,在亞熱帶,荒漠可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荒漠甚至僅限於海岸區。在西側的其餘地區,明顯地較為濕潤,而海洋氣候的影響深入到內陸。這種趨向在平均大陸圖上比在一般的世界植被圖上容易看出。平均大陸的植被圖給人們提供了世界植被類型模式分布的狀況,表明了植被類型分布與氣溫和降水的關系。

目前已有許多推測植被類型變化的氣候指標,最早使用的是年平均溫度和年降水量,其後應用較廣的如格里高里耶夫和布迪科創立的太陽凈輻射們的組合較好地反映了以植被特徵為代表的自然地帶規律。當q<0.3時形成苔原,0.3<q<1.1時隨R值減少依次更替為從熱帶到寒溫帶分布的森林,1.1<q<2.3時為熱帶與溫帶分布的草原,q=3.4則為半荒漠與荒漠的分界標志,但它們都限於一定的R值條件內。

1976年,日本學者吉良根據溫暖指數(WI),劃分以下各帶:

WI=0 極地永凍帶 WI=85-180 暖溫帶

WI=0-15 寒帶 WI=180-240 亞熱帶

WI=15-45 亞寒帶(寒溫帶) WI>240 熱帶

WI=45-85 冷溫帶(中溫帶)

吉良還根據溫暖指數、柯本指數K,桑斯威特(C.W.Thornthwaite,)的PEI和愛斯特隆(? ngstr」 om,A.)的CIH三者結合作為濕度指數,以北半球為例,劃分為五個帶,表示熱量、干濕度與植被類型的關系(表5-5)。

表5-5 北半球主要植被類型的分布與氣候

帶(干濕度)的關系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夏雨氣候條件下,森林類型隨熱量而發生變化,在一定的熱量范圍內,發育著某一植被類型。同時,濕度的遞減也出現了森林類型的變化,並逐漸過渡為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在屬於地中海型的冬雨氣候區,不論在歐洲或是北美,都發育著典型的硬葉林,有別於夏雨氣候區的照葉林。

上述各種對世界植被分布規律的論述,僅是概括性的,它往往從氣候方面加以說明。但世界植被的實際分布卻復雜得多,它還要受到氣候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下面,來考察一下幾個主要大陸的植被分布狀況。

歐亞大陸(包括非洲北半部)根據植被類型和分布特點,可把歐亞大陸劃分為三個主要的緯度地帶系列:即大陸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系列;大陸東部的太平洋沿岸系列以及大陸內部的東歐-西西伯利亞-中亞-阿拉伯系列。

大陸東部太平洋沿岸系列中植被由北至南的更替順序為:苔原—北方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夏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季雨林或雨林。這里夏綠闊葉林,由於冬季受到盛行極地大陸氣團作用,以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氣候寒冷而乾燥,因此,是由較耐寒旱的櫟類等組成,且不能向內陸深展,迅即尖滅。但這里的常綠闊葉林卻大為發育,這是由於受到夏季強盛的東南季風的作用。這兩種現象與大陸西岸廣為分布的夏綠闊葉林以及北非的亞熱帶荒漠形成鮮明對比,具不對稱性。

大陸內部西西伯利亞—中亞—阿拉伯系列中植被由北至南的更替順序為:苔原、北方針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亞熱帶荒漠。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的出現,是與海洋濕氣團難以到達大陸內部或是經過長距離後已成為大陸氣團,氣候顯著大陸性,乾旱少雨等因素有關。這一帶的熱量雖不低,但是降水量已較東西兩岸明顯減少,使需要濕潤氣候的針闊混交林和夏綠闊葉林無法生存,而被耐乾旱的草原和荒漠植被所代替。

歐亞大陸與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的植被系列與前兩個系列有明顯差異,從北向南依次為苔原—北方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夏綠闊葉林—常綠硬葉林—亞熱帶及熱帶荒漠—稀樹草原與季雨林—熱帶雨林。

由於受地形和洋流等條件影響,緯度地帶性植被中只有寒溫帶(北方)針葉林帶和苔原帶在大陸上東西連續不斷。熱帶雨林在非洲東部高原上受印度洋信風影響未能出現,在非洲西海岸亦因強大的奔給拉寒流制約而使其分布限於剛果河口以北的狹窄范圍內。

北美大陸 植被分布地帶性現象比較復雜。在大西洋一側,從北到南植被依次為苔原—北方針葉林—夏綠闊葉林和亞熱帶森林,呈一定的緯度分布。在回歸線到北緯60°范圍內,主要為濕潤性氣候,並較歐亞大陸東岸更為濕潤一些。但是,植被的這種緯度地帶性,並沒有橫貫整個北美大陸,特別是在夏綠闊葉林分布的緯度帶內,植被向西逐漸過渡為草原和荒漠,在一個很大的區域內,出現了植被從東向西的有規律更替,表現出經度地帶性。這主要是與從大西洋濕潤氣團帶來的水分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密切相關。在北美大陸的西部,雖然受到太平洋濕潤氣團的影響,雨量充沛,但卻被經向的落基山所阻擋,因而森林僅限於山脈以西。

南美 安第斯山脈貫穿大陸南北,但過於靠近大陸西岸,植被在山的兩側差別甚大,只形成兩大系列。

澳大利亞 植被受地形影響更為顯著,東側海岸因山脈逼近而雨水充沛,雨林從北部熱帶延伸到南部亞熱帶,呈半環形分布,內陸卻以稀樹草原和荒漠為主。

最後應指出,氣候帶與地帶性植被的具體劃分在學術界尚有不同意見。這里引用沃爾特的方案作為參考。他共劃出9個氣候帶和相應的地帶生物群落(Zonobiome,ZB),後者以地帶性植被作為主要組成成分。

ZBⅠ周日氣候型的赤道帶——熱帶常綠雨林

ZBⅡ有夏雨的熱帶——熱帶落葉林和稀樹草原

ZBⅢ亞熱帶乾燥帶(荒漠氣候)——亞熱帶荒漠植被

ZBⅣ冬雨和夏旱帶——硬葉木本植被

ZBⅤ暖溫帶(海洋性)——溫帶*常綠林

ZBⅥ有短期霜凍的典型溫帶——溫帶落葉闊葉林

ZBⅦ有寒冬的乾燥溫帶(大陸性)——有寒冬的草原和荒漠

ZBⅧ寒溫帶(北方的)——北方針葉林

ZBⅨ北極的和南極的——苔原(無喬木)

在地帶性植被之間通常氣候逐漸變化,相鄰的兩類植被各自占據有利生境,形成空間上鑲嵌分布,但優勢(面積)相互轉化的過渡帶,特稱之為地帶群落交錯區(Zonoecotone ZE)。例如落葉闊葉林被草原替代,北方針葉林被苔原替代,相應形成森林草原帶和森林苔原帶。後者在北歐可見到下述幾個變化邊界①最南部為具有採伐價值的森林北界,②密林北界,③島狀分布的片林(或雜有孤立的樹木)北界,④森林樹種分布北界,此時植株成為散生的灌木狀或匍匐狀,這也是苔原帶的南界。

此外我們也可以區分出邊界更為模糊的漸變帶,它主要表現為不同層片在群落中優勢的替代。如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之間多年生草本植物層片的作用逐漸變化,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之間常綠樹種層片的逐漸變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過渡帶生長一些特有的物種,如我國草原化荒漠中的沙冬青、四合木等,而未分布到帶外。

⑸ 誰知道高中地理常出的幾種植被類型及它們的分布

你把氣候分布圖弄清楚,相對把植被分布寫進去
我想高考對於中國的植被分布比較著重
溫帶落葉闊葉林
還有地中海那邊也比較重要

⑹ 簡述中國森林植被分布

中國地來域遼闊,自然氣候條件復源雜,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資源豐富,但其分布不均勻,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分布特徵,森林分布類型由北向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季雨林和雨林!

1)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

一、東北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

二、西南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

2)落葉闊葉林: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

3)常綠闊葉林: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

4)熱帶季雨林和雨林:

主要分布於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主要林區有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台灣省南部及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地區。

⑺ 高中地理中的植被狀況是什麼意思,怎麼描述舉幾個例子

植被狀況有很多種描述方式,例如:
1.由於氣候條件惡劣,大部分植物無法生內存,導致干容旱地區植被覆蓋率低,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2.北京地區的地帶性植被是該溫帶落葉闊葉林並兼有溫性針葉林的分布.
3.西北地區 受降水的影響,地面植被自東向西分布狀況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過渡.
4.青龍山地區植被呈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分布,八里荒地區有萬畝高山草甸.

⑻ (地理)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綜合影響。

(1)
從山麓到山頂,植被的垂直變化是: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混交林→紅松專、落葉松、雲杉屬→岳樺林→高山苔原。植被出現垂直變化的主要緣由是因海拔的影響,氣溫從山麓到山頂逐步遞減。
(2)長白山東南側位於夏天風的頂風坡,降水相對較多;西北側位於夏天風的背風坡,降水相對較少。因此,同一座山體兩側的降水量會有分明不同。
(3)玲玲所在的一側是山體的東南側。東南側為頂風坡,降水較多,同一植被帶的散布上限比西北側要略高一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