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地理高考套話

地理高考套話

發布時間: 2021-01-29 00:14:40

A. 求文綜能用到的全部套話(政史地)

三個代表 社會主義精神.物質文名 太多了 不過告訴兄弟一點 凡是文宗書啊報紙啊上面那些黑體大字 粗體字 大話套話 一般都行

B. 高考 文科 主觀題 套話

歷史: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絕對得分的)
政治:主觀符合客觀 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要安客觀規律辦事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C. 高考常用地理術語總結●地理老師請進

你只要把這些都看熟了,考試時照套就行,這是經驗之談,我也是高三地理生,我的成績基本上是全校前五,不要浪費哦

D. 高三文綜大題答題技巧(地理,政治)

1、工業區位:
地理位置、資源、交通、勞動力、技術(技術)、動力、市場等。
資源——煤炭、水源、土地、棉花、海鹽、石油、天然氣等
例(1)鋼鐵工業發展的條件:(以遼中南工業基地為例)
鞍山、本溪的鐵礦;撫順、阜新的煤炭;遼河的水資源;交通便利(鐵路);市場擴大;勞動力豐富等。
例(2)棉紡織工業發展的條件:(以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為例)
接近原料產地(棉花);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勞動力豐富;基礎(歷史悠久)好等。
例(3)分析東北區發展采礦業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
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資源、石油資源;有豐富的勞動力;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農業基礎較好;便利的交通條件;工業發展較早,基礎較好;重工業比重大,為采礦業提供了市場條件。
例(4)電子工業(高科技工業、光谷、矽谷、航空)發展的條件:(以新加坡為例)
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多,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航空、高速公路);政府的支持等。
例(5)有色金屬的冶煉(銅、鋁土等);還加能源充足。
2、農業區位:
自然:氣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會:市場、交通、政策、技術、機械化等。
例(1):分析渭河平原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和限制性因素:
有利條件: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河流經過,灌溉便利;溫帶季度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限制性因素:冬季氣溫較低(最低氣溫低於0℃);年降水量較少(約600MM);
(2)棉花生長的條件:
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沙性土壤,利於棉花生長;有灌溉水源(降水豐富或者有河流、冰雪融水);平原地形,地形平坦;秋後降水少,利於棉花後期的生產的收摘;種植歷史悠久;勞動力豐富等。
(3)甘蔗:生長的習性:生長期長,需水肥量大,喜高溫。
我國主要分布地區:四川盆地、兩廣、福建、台灣、海南、雲南。
(4)甜菜:生長習性:喜溫涼,而鹽鹼乾旱,生長期短。
我國主要分布地區: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
(5)花生:分布在東部的沙土和丘陵地區,以山東、渤海灣為主。
(6)油菜:長江流域為主,向北移到黑龍江,向南移動華南地區。
(7)我國農業出口外貿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漳州、泉洲、廈門)。它們的發展方向:
第一產業:以水果、花卉、蔬菜為主;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出口創匯基地。
第二產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能耗少、資本集中程度低的加工業為主;發揮經濟特區優勢,產品出口創匯。
3、交通區位:地理位置、水運、鐵路、航空和高速公路(客貨流量大小)。
4、城市群(帶、圈)形成的區位因素:
①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條件好;
②城市密集、人口多,市場前景廣闊;
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集中,科技力量雄厚,勞動力素質高;
④交通便利,經濟輻射能力強。
5、港口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有河流或港灣、深水港,同時有較大面積的陸地(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築港條件)
經濟因素,有廣闊的經濟腹地。
與城市的依託關系。
6、汽車站區位:
自然因素:要有面積大的廣闊平坦地方(汽車的進出、停放,工程量不要太大);
經濟因素:要建在流動人口量大的繁華地段,標志要醒目。(識別、尋找)
社會因素:與市內、市外有直接聯系的地段;(方便人們乘車)
還應遠離政府、學校等單位。(有干擾性)
7、航空港區位:
交通:與城市主幹交通線路相連;
氣候:不宜建在多霧、多大風、多暴雨的地段;
地形:平坦廣闊——跑道建設;有一定坡度——排水;
良好的地質——地基穩固;
干擾性:遠離市區。
8、商業中心的形成區位條件:
優越的地理位置;高度發達的商品生產能力;城市、人口多,經濟腹地廣闊,輻射能力強;周圍有比較穩定的商品來源和銷售區;交通發達、便利。
9、金融中心區位條件:
地理位置優越;有高度發達的經濟和銀行信貸體系;金融網路遍布世界(或者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通信工具先進;有良好的市場體制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10、如何分析一個地區(省)或者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區位條件:
地理位置優勢;
自然條件(分析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優越;
工農業基礎條件(好);
資源條件(豐富);
勞動力條件(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交通條件(便利);
市場條件(廣闊);
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額(比例多);
國家政策和開放程度;
旅遊條件(豐富,地域組合好);
其他條件(國家大型工程等)。
11、如何改善一個城市的交通條件:
建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加強城市道路的規劃和建設;擴寬道路,專線(定線)行駛;建立統一的交通指揮系統;統一培訓駕駛員;減少過境車輛進入城市。
12、如何改善一個城市的環境:
加強城市的規劃和管理;搞好環境教育,提高公眾意識,加強環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加強綠化;對垃圾進行無害、再生處理。
13、(1)如何發展農村經濟:(普通)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加大綠化,改善生態環境;有計劃的退耕還林還草;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加大科技投入,發展農產品加工、商品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2)山區農業資源如何綜合開發:(以江南丘陵為例)
走立體農業的道路;優勢資源的系列開發;植樹造林,保持水土;解決農村能源問題;改良紅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設,提高防洪抗災能力。
14、沙塵暴:
形成條件:華北北部荒漠化土地,地表有豐富的沙質沉積物。地表植被稀少,對風力的削弱作用弱,加上人為的破壞植被。春季,西北風大並大風日數多。
危害:加速荒漠化進程;污染空氣,使大氣質量下降;誘發眼睛、呼吸道疾病發生;降低能見度,造成交通事故等。
防治措施:啟動水塵暴預警系統,及時預報;有計劃地退耕還林、還草,大力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合理利用天然草場,規定合理的載畜量;調整產業結構,推廣扶貧科技;採用工程固沙措施;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全民素質。
15、水土流失:
形成條件:
①自然:地形地勢起伏大,千溝萬壑,支離破碎;土壤是粉沙顆粒,土質疏鬆;降雨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對地面的保護性差。
②人為:由於毀林開荒等破壞了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壓縮農業用地,採用現代農業技術,建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避免開礦引起的水土流失。
16、西北荒漠化:
形成原因:
①自然:氣候乾旱少雨;地表有大量的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集中。
②人為: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各項建設中不注意環保。
治理措施:擴大林草比重,退耕還林還草;營造防護林體系;解決農牧區生活能源問題;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合理分配水資源。
17、西氣東輸意義:東部:緩解長江三角洲能源緊張的狀況;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產業結構;緩解鐵路運輸的壓力;改善城市環境。
西部: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快西部綜合利用天然氣步伐,改善大氣質量,提高居民社會(生活)質量;推動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調整能源結構;緩解森林砍伐,植被破壞帶來的環境壓力。
全國: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能源地域分布不均;實現西部資源與東部市場對接;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利於保護生態環境,改善能源生產和利用結構。
18、如何綜合整治(發展)一個工業區(魯爾區、遼中南等)的經濟: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質,繁榮經濟;消除污染,整治環境,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各類資源。
19、如何分析生態農業——新型農業的優勢: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挖掘了生產潛力;調整了產業結構;發展了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綜合利用。
20、分析一個地區(省)的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面積大小,土壤的類型、土壤肥脊,可開墾土地等;
氣候資源——氣候類型,氣溫,降水,光照;
礦產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鋁土礦,磷,硫等;
生物資源——農業基地,經濟作物基地,林業基地,水果基地,特色農業等;
水資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E. 高考地理各類大題答題套話

恩,是啊。呵呵。不過你也可以再加上市場因素!

F. 地理中考套話

區位因素:
農業區位因素就從氣候、地形、土壤、市場、交通運輸、政策、科專技等方屬面分析該地發展農業有哪幾方面優勢.
工業的區位因素就多了:原料、動力、勞動力、市場、交通、土地、水源、政策、資金技術等.
答題時抓住要點,是問有利還是不利,怎麼符合題意就怎麼寫
自然因素:
1)氣候條件:光、溫度、濕度、雨量和空氣等因子.
(2)土壤條件:土壤組成和物理、化學特徵等.
(3)生物條件: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條件.
(4)地理條件: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質條件.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好好學吧,我就總結這些,有問題以後再續

G. 高考文科綜合套話

首先跟你講政治:抄
一旦題目中提到黨中央做了什麼好事,你就要寫我國的國家性質,黨的性質和職能,我國政府的性質和職能,尤其要提到「三個代表」吧,還要寫一句話「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
如果大題目寫到什麼自然災害,又讓你用哲學的觀點來分析,你就要寫到規律,包括什麼是規律,違反規律會怎樣等等。
歷史:
歷史其實不怎麼又套話的,有些還跟政治差不多。比如說「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落後就要挨打」,有些題目給你看的是著名的歷史人物,讓你分析他成功的原因,那麼你要寫到他自身的好學上進,時代背景的特殊性,以及人民群眾的作用。
無論是政治還是歷史, 都不能忽視人民群眾的作用,這是很重要的。
關於地理嘛。。。。。當年沒學過,我是學政治歷史的。。。。。地理方面就幫不到你了。。。。不要意思哈~~

H. 高考旅遊地理套話

高中地理選修③(旅遊地理)知識點 歸納與總結
一、簡述旅遊資源的內涵。
1.旅遊資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是能夠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也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統稱為旅遊資源。
2、了解旅遊資源的分類
自然旅遊資源:地質地貌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象景觀
人文旅遊資源:遺址遺跡、建築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
3、運用資料說明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1)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
(2)歷史、文化背景和民間習俗的不同
(3)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發展水平
(4)人們的旅遊動機復雜多樣
4、列舉實例,比較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
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
種類 自然旅遊資源 人文旅遊資源
形成 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現象 人類創造的文化事物和現象
規模 一般教大 一般較小
變化 一般比較緩慢 一般比較迅速
分布 野外較多 居民地較多
功能 生態旅遊、探險旅遊、體育旅遊、度假旅遊、健身旅遊 文化旅遊、宗教旅遊、休閑旅遊、購物旅遊、會議旅遊等
示例 山體、水域、植被、野生動物群、氣象奇觀、天文奇觀、構景地貌、自然災害遺跡、自然保護區等 歷史古跡、園林、工藝品、表演藝術、民俗、宗教禮儀、城鄉風貌、社會風情等
5、舉例說明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
多樣性、地域性、觀賞性與吸引性、不可移動性、重復使用性、可創造性
二、在地圖上指出我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名稱與分布
遺產性質 遺產項目及所在省級行政區
世界自然遺產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四川 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雲南
黃龍風景名勝區--四川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湖南
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八達嶺--北京
長城--山海關--河北
長城--嘉峪關--甘肅 明清故宮--北京--北京
明清故宮--沈陽---遼寧

莫高窟---甘肅 平遙古城--山西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 蘇州古典園林--江蘇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 頤和園--北京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 天壇---北京
曲阜孔林、孔府、孔廟--山東 大足石刻--重慶
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
布達拉宮歷史區---西藏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
麗江古城----雲南 龍門石窟---河南
明清皇家寢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

明清皇家寢陵-明顯陵--湖北

明清皇家寢陵--清東陵、清西陵-河北
明清皇家寢陵-盛京三陵--遼寧 雲岡石窟---山西
廬山國家公園--江西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遼寧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山東 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
黃山--安徽 武夷山---福建
三、結合實例,簡述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
1.旅遊資源的游覽價值
(1)評價旅遊資源的質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備較高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才會對旅遊者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①美學價值--自然風景名勝區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學價值
③歷史文化價值--主要指人文景觀而言
④經濟價值:旅遊資源的開發,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旅遊業已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產業之一。
(2)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
(3)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2.地理位置與交通
3.客源市場:旅遊地與客源地之間的距離是影響客源市場的重要因素。因為旅遊地的吸引半徑是有限的。一般來說,靠近經濟發達地區或國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遊資源,其開發利用的價值要優於遠離經濟發達區的資源。
4.旅遊地的接待能力
5.旅遊地的環境容量
四、旅遊景觀欣賞
(一)旅遊景觀欣賞的方法
1.選擇觀賞位置
①距離
常見景觀欣賞位置把握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 觀賞位置選擇
高大山峰 廬山(贛)、黃山(皖)、泰山(魯)、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遠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 雲南路南石林的阿詩瑪、廣東肇慶的七星岩、安微黃山的石猴觀海、青島的石老人 特定的觀賞位置
山中的峽谷、溶洞、一線天 長江三峽(渝、鄂)、科羅拉多大峽谷(美國) 置身其中近觀
桂林的蘆笛岩溶洞
一線天
瀑 布 尼亞加拉瀑布(加、美兩國間,伊利湖與安大略湖之間)、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尚比亞、辛巴威兩國間,贊比西河上)、黃果樹瀑布(貴州境內,北盤江上) 適當距離仰觀
②角度
③動態: 對於山水有機組合的景觀,可乘船(筏)沿水路觀賞兩岸風景。
常見景觀欣賞角度、動態把握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 觀賞位置選擇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長江、滇地 位置較高的亭台樓閣(岳陽樓一岳陽,黃鶴樓--武漢,滕王閣一南昌,大觀樓一昆明)之上俯覽遠望
湖沼池塘 濟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低臨水面建亭、榭、廊,水邊鋪小路近觀俯視
山水有機組合景觀 灕江山水、長江三峽 乘船(筏)沿水路觀兩岸風景
2.把握觀賞時機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及其最佳觀賞時機
隨季節而變化的自然景觀 北方山水風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節雨水多,雲霧多,景色豐富且有變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國風光--冬季
隨天氣而變化的自景觀 泰山觀日出--凌晨;黃山觀日落--黃昏;海拔較高的風景名山--雨過天晴(既可觀雲海,又可觀日出日落)
特定時間出的自然景觀 錢溏江大潮--農歷八月十八觀大潮;青海湖候鳥--五月;大理蝴蝶會--三月;海市蜃樓、峨眉山「佛光」、吉林霧淞--特定的氣象條件
3.抓住景觀特色
①做好景觀觀賞前的准備工作
②觀賞過程中,觀賞項目、活動方式、觀賞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節奏,將觀賞與思考結合起來。
③園林景觀的常用構景手法
構景手法 做法與效果 舉例

配 主景 鮮明突出是園林整體效果成敗的關鍵 故宮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為主景,其餘為配景
配景 為主景起烘雲托月的作用

次 障景法 多在園林入口處或園林中相對獨立景區的入口處,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風、竹林等)阻礙另一些景物,達到山重水復、曲徑通幽的意境 《紅樓夢》中大觀園入園處
隔景法 利用牆、廊、樹籬、殿堂等將景物分隔為不同的景區,以增加曲折、層次,豐富景觀層次和旅遊者的想像 蘇州園林
框景 用門框、窗框、洞框作為取景的畫框,把景象框限在從框中看到的范圍內,優化組合審美對象,達到純真、精煉、集中的景觀美 蘇州園林
借景 借園外風景來襯托本園的景色,以擴大園境 西湖借「三面雲山一面城」;頤和園借四山寶塔
4.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體驗景觀的意境
①我國自然風景區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A.寺、廟、亭、閣、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觀,布局、設計的基本思想是因勢、得體,使人文景觀起到與自然協調,並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廟與塔
寺廟與塔
寺廟 塔
地理位置 位於山麓、山谷、山間小盆地的茂林中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區,小山崗的脊線上或山麓湖邊
人文含義 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與佛教中宣揚的超脫於紅塵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緩的曲線,從而使塔成為景觀中的重要構景。
例 五台山寺廟 大理三塔
B.詩詞楹聯、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文學藝術形式來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巧妙而和諧地聯系起來。
②其他人文景觀的建設上表現出的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在我國古代園林建設:要求再現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我國北方園林與南方園林的對比

I. 快高考了文綜有什麼能用上的套話

背背最近的高考答案唄

J. 高考地理 常用套話

地形 地勢 比熱容 增溫快 等高線彎曲 變化大 受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 落差大水能豐富 河流眾多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晴天多 緯度低太陽輻射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