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區域地理
⑴ 初中區域地理復習課教案 怎樣寫
一、位置抄和自然條件
(1)位置:東起 ,西至四川省 。
(2)范圍:東西 綿延 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范圍內,是一個較為典型的「 」區域。
(3)地形:地勢低平,以 、 為主;主要有 盆地和平原。
(4)氣候:屬於 氣候,氣候特點是 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5)水運:河網稠密、湖泊眾多, 資源豐富,長江橫貫東西,水運便利,被稱為「 」。
(6)資源:沿江地帶有豐富的 資源、 資源和 資源。如:攀枝花的 、六盤水的 、湖北大冶的 、安徽馬鞍山的 等。
⑵ 如何充分的進行初中區域地理教育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地理學走向更加綜合發展的道路。以前的地理學研究是研究地貌的作地貌,研究水文的作水文二級學科分化很細,大家各自以單項研究為主,但發展到今天,已明顯感到地理各分支學科的綜合研究加強了。
這可能也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大家認識到地球表面本身就是一個系統,雖然每個學科各有側重,但不綜合起來,很難系統闡明地表的演化發展規律。
二、地理學在全球變化的高度上進行研究。地理學不只是站在中國國土上去考慮中國的事情。全球變暖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地球地表系統,這一點正是地理學的研究范疇。這些年來,地理學研究密切聯系全球變化,使中國地理學家的眼光更寬更高了。
三、地理學的研究已經從一般性的描述走向了更深入地揭示一些過程及其動態變化的機理機制。地表過程涉及水文、土壤、植被、氣候等狀況,而我們過去主要是對各要素作瞬間的描述記錄。
現在,我國已經建設了很多野外觀測站,通過長期觀測,就可以對比了解各個地方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對地理學的發展是很大的促進,使地理學對過程的研究更加深入。
(2)初中區域地理擴展閱讀
現代地理教育的特點是:
①、運用地圖。由於地圖具有地理的方位性、形象的概括性以及幾何的精確性,成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
②、應用航空和遙感技術。航空和衛星照片大大地提高了直觀性,成為地理教育的重要手段。
③、注重實地考察。使學生通過野外考查和郊遊等實踐活動學習地理。
④、注重綜合性。綜合性是地理學的特點所以地理教育涉及許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內容。
⑶ 初中地理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什麼
初中地理課程的設計思路是:(1)7-9年級地理課程是基礎教育地理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版7-9年級地理權課程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2)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3)地理要素採用單獨列出和與區域地理結合兩種方式.(4)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分區部分,只列出區域的基本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必選區域的數量,而不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5)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
故答案為:(1)7-9年級地理課程是基礎教育地理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7-9年級地理課程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2)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3)地理要素採用單獨列出和與區域地理結合兩種方式.(4)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分區部分,只列出區域的基本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必選區域的數量,而不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5)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
教學內容復不同:高中——理論地制理;初中——區域地理
教學對象不同:高中生、初中生思維方式,認識事物的能力不同
教學方法不同:高中——理性分析,原理為主;初中——感性認識,知識為主
教學目標肯定不同
當然就決定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都有區別。
⑸ 如何整體把握初中區域地理教學內容的教學實錄
並輔以案例進行分析說明。
區域地理是高中新課程必修三的主要內容,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共同組成了高中地理課程的三個必修模塊,是中學地理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必修三是在學習了必修一、必修二有關地理環境的組成、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及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人地關系、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就區域可持續發展進行的綜合分析的學習過程。因此,必修三是依託具體區域案例,培養學生學會綜合分析、應用的能力。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是地理學的核心問題,而認識這一關系則需要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上,因此進行區域地理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到與必修一、必修二的聯系,同時突出區域地理特點及教學價值,需要對這部分內容有整體把握。
高中新課程必修三區域地理包括兩部分內容,「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可持續發展是目標,認識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是基礎,只有在認識區域內地理環境、人類活動及其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才可能採取適當的策略,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進行區域地理教學設計時,需要將這兩部分內容聯系起來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通過依託具體區域,分析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本部分教學設計的主體思路。
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一般來說,教學設計的基本過程包括教學內容及其教育價值分析、學生及學習任務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習效果評價的設計。這其中,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所有教學活動都為達成目標而設計,而教學目標的確立需要依據課程標准;為達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其教育價值分析是首要任務,因為「教什麼」遠比「怎麼教」更為重要,只有在整體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學才能順利實施。因此本講聚焦於整體把握區域地理教學內容,梳理出區域地理教學內容的思維主線,找出最核心的知識,從而回答區域地理部分需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知識的問題。
1 基於課程標准整體把握區域地理教學內容的一般思路
課程標準是對區域地理教學設計所需要達成的最終教學目標,因此整體把握區域地理教學內容,首先需要在理解課標的基礎上進行。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標准》中,必修三區域地理包括兩部分:「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其中,「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部分的標准如下:
1)了解區域的含義;
2)以兩個不同區域為例,比較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3)以某區域為例,比較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4)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可持續發展」部分的課程標准如下:
1)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發展的原因,森林、濕地等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了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
2)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3 )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和問題,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途徑;
4)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5 )以某經濟發達區域為例,分析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總體來看,課程標准對於區域地理部分的要求,主要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特定區域為載體,從了解區域的含義入手,認識區域的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並以具體區域為例分析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應用,進而達到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基於課程標準的要求,區域地理教學設計可以運用地理視角,即地理的空間視角、時間視角和綜合視角來分析和看待這部分內容,構築教學設計的思維主線,梳理知識間的聯系,建立有層次的知識結構。因此整體把握區域地理教學內容可以有以下思路:
⑹ 初中地理課程,為什麼要以區域地理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
可以讓學生知道祖國各地的風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操。而且這部分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為高中學習地理打下基礎。高中地理講原理,知識是要以區域地理為基礎的。
⑺ 高中地理 如何記憶區域地理
一、培養興趣,輕松學習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培養起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二、文理交融,學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三、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鍾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四、知識聯系,融會貫通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⑻ 初中地理新課程,為什麼已區域地理做為基本的學習內容
沒有課改之前就是這樣設置的
初中地理共四本書,兩本世界地理,兩本中國地理。
這樣設版置主要權任務是把地理通識性知識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讓大家知道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中國的政區、氣候、地形、水文等一些地理常識。
說這些是區域地理,那是高中之後才會這么提。所以高中地理老師往往要給學生們補習初中地理知識,因為大多數地方初中不重視地理教學,使得地理成為很多學生升學的瓶頸學科。
⑼ 初中地理哪些課本是 屬於區域地理知識
初中課本、國土整治都屬於區域地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