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高考地理
A. 高三自然地理 氣候
首先簡單分析一下這種氣候的特點:
1、降水量大且月變化小。這是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2、最冷月平均溫度小於0度。這說明這是一種溫帶氣候而不是亞熱帶氣候。
3、最冷月與最熱月都出現滯後現象。這也是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4、最冷月與最熱月溫差超過20度。這是明顯的季風氣候或者大陸性氣候特點,不過根據前面的分析,可排除大陸性氣候的可能。
5、位於北半球。
總結一下:這是一種位於北半球海洋性很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
答案是:小日本……
以下是日本氣候的特點:
日本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僅北海道、東北地方北部、本州山區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下。冬無嚴寒,北海道北部1月平均氣溫最低不低於-10℃;夏無酷暑,南部地區8月平均氣溫在25~26℃之間;位於中部的東京都年平均氣溫為15.3℃。
日本雨量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大大高於歐亞大陸東岸和西岸國家。例如,秋田的年降雨量是同緯度北京的3倍。東京的年降雨量是倫敦、馬黎的2倍多。日本降水量最多的地區是九州東南部、四國南部、紀伊半島東南部以及中部的福井、石川、岐阜等縣境,其年降水量均在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東北北部地區的太平洋沿岸和北海道東半部,年降水量少於1200毫米。
我覺得這個題出得還是很好的,考察得很細致
B. 高考地理要考氣候,那記氣候的世界分布有什麼方法嗎
其實抄不管是高考考氣候還是平時檢襲測考考氣候,都不需要害怕,
在做氣候題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的就是,世界上的氣候基本上都是以赤道為主對稱分布的,只要知道這一點我們其實就已經找到了規律,
對應這圖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找到規律之後真的很簡單,當然前提是你的腦子里必須要有世界地圖,想學好地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熟悉地圖,只有這些圖都刻在你腦子里了,你才會臨危不懼。
C. 高中地理 氣候類型
1為熱帶季風氣候,4為溫帶季風氣候,5為亞熱帶季風氣候,6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先根回據最冷月溫度確答定1大於20度在熱帶,5大於0度在亞熱帶或溫帶海洋氣候,4小於0度在溫帶,1年降水量1500-2800之間,不可能是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熱帶雨林氣候(年雨量大於2000)熱帶草原氣候(年雨量750-1000)所以1是熱帶季風氣候;5雨熱同期是季風氣候,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4雨熱同期,年雨量500左右,不可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只能是溫帶季風氣候;6最熱月溫度大於10度可確定亞寒帶針葉林氣候。154季風氣候只在大陸東岸,6大陸東西岸都有,所以按緯度地帶性排列為1546或6451.
D.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
一、氣候的形成原因
(1)緯度位置不同
地球上不同的緯度,接收到的太陽光照不同,赤道地區最多,兩極地區最少。這導致赤道地區高溫炎熱,兩極地區寒冷。
高中地理必考點——12種氣候類型
圖1 地球經緯網
(2)海陸位置不同
陸地的揚塵較多,空氣往往較為乾燥。而海洋上擁有充沛的水汽,因此在沿海靠近海洋的地區,氣候較為濕潤,而在內陸地區,水汽匱乏,氣候較為乾燥。
(3)海拔高度的差異
在初中時我們便學習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度。氣溫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逐漸降低,因此在高原高山地區,氣候往往較為嚴寒;而在平原或者盆地地區,氣候往往溫暖濕潤。
高中地理必考點——12種氣候類型
圖2 高海拔的雪山
(4)大氣環流
地球上每時每刻都存在著風,風會把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使得不同地區間的氣候差異變小。
二、12種氣候類型
1. 氣候類型的分類
氣候類型共有12種,機械性地記憶難度太大,因此我們將其進行人為的歸類:熱帶、溫帶、寒帶
高中地理必考點——12種氣候類型
圖3 世界氣候分布圖
(1)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聯想記憶:都是熱帶,本來是一片樹林,一陣大季風掠過,樹木被連根拔起,變為了草原。又一陣季風掠過,將小草全部帶走,只剩下荒漠。
(2)溫帶(亞熱帶+溫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聯想記憶:夏季的季風,一點都不涼爽,吹到大陸上,大陸變得問問溫熱;吹到海洋,海洋也升溫了。
(3)寒帶(地中海+寒帶)
地中海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寒帶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聯想記憶:老師帶領同學們春遊,剛開始劃著小船,一會兒上岸了,發現了許多針葉林,繼續往山上爬,越來越冷,但是卻阻擋不了同學們看積雪和冰川的熱情。
2. 氣候類型的特點
各種氣候類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氣溫、降水。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1)氣溫
熱帶地區去年高溫;溫帶地區和寒帶地區,北半球7、8月高溫,而南半球恰好相反,1、2月高溫。
高中地理必考點——12種氣候類型
圖4 氣候的溫度與降水特點
(2)降水
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量差異很大,總結一下:熱帶雨林>熱帶季風>熱帶草原>熱帶沙漠,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地中海、溫帶海洋>溫帶大陸。
(3)雨熱同期
雨熱同期,指的是降水較多的月份,氣溫也較高。在這12種氣候中,絕大多數都是與熱同期,但地中海氣候例外,在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3. 判斷氣候的技巧
(1)看氣溫,全年高溫的肯定是熱帶四個氣候中的一個,如果夏季高溫,冬季寒冷,最低溫度大於0度,則可能是亞熱帶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果最低溫度低於0度,則為其他溫帶氣候。如果全年都較為寒冷,則為寒帶氣候。
(2)看降水。降水全年很多,分布均勻的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不均勻的則可能是季風氣候、草原氣候或者大陸性氣候。
(3)看雨熱同期。如果雨熱不同期,則很可能為地中海氣候。
E. 高考地理的問題,氣候方面!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因為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形成亞熱專帶季候,又由於地屬處沿海一帶,夏季受海風影響,吹東南風,冬季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影響,吹西北風,這二者輪流控制,季節性的交替,已是形成了季風。因此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乾旱少雨。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受來自海洋的盛行西風影響,降水豐富,氣候溫和濕潤。因此夏季炎熱乾燥,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綜合以上分析,夏季與冬季地中海氣候都要比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因此平均氣溫前者就比後者高。也就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比地中海氣候要低幾度。
F.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及分布原因
下面是各種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及特徵: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規律:南北緯10°到南北回歸線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
分布規律:北緯10°到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熱帶沙漠氣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形成原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氣候特點:終年溫和多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規律: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溫帶大陸性氣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氣候特點: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分布規律: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部
寒帶
副極地大陸性氣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間.冬季長,一年中至少有9個月為冬季.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小,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雲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冬溫極低.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於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弱,融化慢,每年有5~
G. 高中地理。。氣候~!
海陸受熱不均是什麼意思?同緯度太陽直射時間太陽高度角相等,輻射熱相等,海陸受熱一樣。
但水的比熱容比陸地大,熱力性質有差異,熱的時候陸地升溫快,冷的時候陸地降溫快。
H. 高考地理必備氣候類型有哪些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
(2)亞熱帶
(3)溫帶
(4)寒帶
(5)高原和高山氣候:氣候垂直變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