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浙江高考地理
Ⅰ 2010年浙江高考文綜歐洲四條重要地理分界線是什麼
A.甲;盛行風、洋流
歐洲多以平原地形為主,所以地形影響不大。
一月是北半球冬季,等溫線應該是沿緯度方向延伸。所以不是經度。
歐洲氣候溫良,最能影響等溫線的應該是北大西洋暖流
Ⅱ 2010年浙江高考總分三演算法
總分1 是 語數外(各150分)+ 綜合(文綜或理綜300分)+模塊(60分)是一本
總分專2 是 語數外(各150分)+ 綜合屬(文綜或理綜300分)是2本3本的
總分3 是 語數外(各150分)+通用或 計算機(好像是100分的) 是專科
只報了 一二類 是不是 通用/計算機沒考
專科分數是 283 ,我想只要專科分到了 應該可以讀的 具體您 可以再10號登陸 系統看一下 如果 系統會告訴您的例如,「您不在填報范圍內」
最後 ,祝您好運!!
(給分吧,打字好累額)
Ⅲ 2000年到2010年浙江省地理高考題!
這有點多 個人建議 你可以去找本歷年高考題原題急詳細解答
Ⅳ 2010高考地理
給個地址 自己去看————(僅供參考)
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10-3-2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美國、歐洲遭遇暴風雪襲擊2010-2-25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第21屆冬季奧運會開幕2010-2-25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寒潮暴雪齊襲北方2010-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天文奇觀2010-1-28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氣象災害2010-1-25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奧巴馬亞洲之行2010-1-24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城鎮化」解讀2010-1-22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武廣客運專線2010-1-22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方案2010-1-22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丹麥哥本哈根世界氣象大會2010-1-22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成渝經濟區2010-1-22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2009年雪災2010-1-22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我國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2010-1-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世界高鐵發展史上的里程碑2010-1-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日本在沖鳥礁修建碼頭欲為何2010-1-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聚焦海地地震2010-1-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聚焦海地大地震2010-1-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河南人口將破億2010-1-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戰略2010-1-21查看下載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
Ⅳ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
理科綜合
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區分度以及適當的難度。
Ⅱ.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
閉卷、筆試
二、考試時間:
150分鍾,試卷滿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
物理120分、化學100分、生物80分。各學科試題不跨學科綜合。
四、題型:
試卷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非選擇題一般包括填空、實驗、作圖、計算、簡答等題型。
五、理科綜合試卷結構:
(一)試卷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為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的選擇題,共20題,每題6分,共計120分。其中,物理4道單項選擇題和3道不定項選擇題,化學7道單項選擇題,生物6道單項選擇題。
第Ⅱ卷為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的非選擇題。
(二)組卷:試卷按題型、內容和難度進行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後,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學科中不同試題盡量按由易到難順序排列。
Ⅲ.各學科考試能力要求、內容
生物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准實驗•2009年版)》,將課程標準的必修1、2、3及選修3內容確定為高考生物科的考試內容,確定為高考生物學科的考試內容。知識點的考查不超出2008年《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生物)中所規定的教學要求。
生物學科命題要體現生物課程屬於科學課程的性質;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的表現進行測量;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一)理解與表達能力
1.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路結構。
2.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准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二)實驗與探究能力
1.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並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
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並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作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
(三)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1.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並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綜合運用能力
1.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能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范圍為必修1、2、3和選修3的內容。
考試內容以知識內容表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識內容表中用Ⅰ和Ⅱ標出;實驗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則用文字說明。Ⅰ和Ⅱ的含義如下:
Ⅰ:知道所列知識點的含義,並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
Ⅱ:理解所列知識與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並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生物知識內容表
知識內容 要求
必修1《分子與細胞》
1—1 細胞的分子組成
(1)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2)糖類的種類和作用
(3)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4)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5)核酸的種類和功能 Ⅰ
Ⅱ
Ⅰ
Ⅱ
Ⅰ
1—2 細胞的結構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2)細胞膜及細胞的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3)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Ⅰ
Ⅰ
Ⅰ
Ⅱ
1—3 細胞的代謝
(1)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3)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4)細胞呼吸
(5)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6)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1—4 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1)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2)細胞的有絲分裂
(3)細胞的分化
(4)癌細胞的主要特徵及癌症的防治
(5)細胞的全能性
(6)細胞的衰老、凋亡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Ⅰ
Ⅱ
Ⅱ
Ⅰ
Ⅱ
Ⅰ
必修2《遺傳與進化》
2—1 孟德爾定律
(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Ⅱ
Ⅱ
2—2 染色體與遺傳
(1)細胞的減數分裂
(2)動物配子的形成過程
(3)動物的受精過程
(4)伴性遺傳 Ⅱ
Ⅱ
Ⅱ
Ⅱ
2—3 遺傳的分子基礎
(1)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
(2)DNA分子結構和特點
(3)遺傳信息的傳遞
(4)遺傳信息的表達 Ⅱ
Ⅱ
Ⅱ
Ⅱ
2—4 生物的變異
(1)基因重組
(2)基因突變的特徵和原因
(3)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
(4)生物變異在生產上的應用
(5)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Ⅰ
Ⅱ
Ⅰ
Ⅱ
Ⅰ
2—5 生物的進化
(1)生物的多樣性、統一性和進化
(2)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Ⅰ
Ⅱ
2—6 遺傳與人類健康
(1)人類遺傳病的類型
(2)遺傳咨詢與優生
(3)人類基因組計劃及意義 Ⅰ
Ⅰ
Ⅰ
必修3《穩態與環境》
3—1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1)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應用 Ⅱ
Ⅰ
Ⅱ
3—2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1)穩態的生理意義
(2)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3)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
(4)神經沖動的產生、傳導與傳遞
(5)大腦皮層的功能
(6)體溫調節
(7)脊椎動物激素的調節
(8)血糖調節 Ⅱ
Ⅱ
Ⅱ
Ⅱ
Ⅰ
Ⅰ
Ⅰ
Ⅱ
3—3 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
(1)非特異性防衛
(2)特異性反應
(3)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
(4)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Ⅰ
Ⅱ
Ⅰ
Ⅰ
3—4 種群
(1)種群的特徵
(2)種群的數量變化
(3)種群的數量波動及調節 Ⅰ
Ⅱ
Ⅰ
3—5 群落
(1)群落的結構
(2)群落的演替 Ⅰ
Ⅰ
3—6 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結構
(2)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及應用
(3)生態系統的穩態及其調節 Ⅰ
Ⅱ
Ⅱ
3—7人類與環境
(1)人口增長對環境的影響
(2)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3)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Ⅰ
Ⅰ
Ⅰ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4—1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誕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術
(3)基因工程的應用 Ⅰ
Ⅰ
Ⅰ
4—2 克隆技術
(1)植物的組織培養
(2)動物的細胞培養與體細胞克隆 Ⅰ
Ⅰ
4—3 胚胎工程
(1)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與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
(2)胚胎工程的應用 Ⅰ
Ⅰ
4—4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
(3)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 Ⅰ
Ⅰ
Ⅰ
4-5 生態工程
(1)生態工程的原理
(2)生態工程的實例 Ⅰ
Ⅰ
實驗
5—1 分子與細胞 掌握程度參考生物考試說明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二、實驗與探究能力
(1)檢測生物組織油脂
(2)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和蛋白質
(3)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4)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
(5)觀察葉綠體
(6)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
(7)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8)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9)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10)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1)製作並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
5—2 遺傳與進化
(1)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
(2)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5—3 穩態與環境
(1)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2)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3)調查社區、村鎮或學校附近一個淡水區域的水質
三、題型示例(略)
自選(IB)模塊(生物部分)
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進行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自選模塊試題既要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必要的區分度,保持適當的難度。
自選模塊考試內容,選自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學科的18個自主選修模塊(ⅠB)的內容。每個模塊編制1道試題,共18題,每題10分,由學生任選6題,不得多選。自選模塊考試依據教育部《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公布的內容範圍命題,不超出相關課程《教學指導意見》中規定的自主選修模塊(IB)的范圍。
考試採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90分鍾。全卷滿分為60分。
Ⅱ.考試能力要求、內容和題型
生物(ⅠB)部分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准實驗•2009年版)》,將課程標準的選修1和選修2內容確定為高考自選模塊生物學科的考試內容。知識點的考查不超出2008年《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所規定的教學要求。
生物學科命題要體現生物課程屬於科學課程的性質;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的表現進行測量;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一)理解與表達能力
1.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路結構。
2.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准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二)實驗與探究能力
1.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並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
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並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作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
(三)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1.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並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綜合運用能力
1.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能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范圍為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的內容。
考試內容以知識內容表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識內容表中用Ⅰ和Ⅱ標出;實驗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則用文字說明。Ⅰ和Ⅱ的含義如下:
Ⅰ:知道所列知識點的含義,並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
Ⅱ:理解所列知識與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並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生物知識內容表
知識內容 要求
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1-1 微生物的利用 掌握程度參考生物考試說明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二、實驗與探究能力
大腸桿菌的培養和分離
1-2 酶的應用
(1) 果汁中的果膠和果膠酶
(2)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條件和效果
(3) α-澱粉酶的固定化及澱粉水解作用的檢測
1—3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1)果酒及果醋的製作
(2)泡菜的腌制和亞硝酸的測定
1—4淺嘗現代生物技術
(1)植物組織培養
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
2—1 生物科學與農業
(1)設施農業
(2)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和技術
(3)動物疫病的控制
(4)綠色食品的生產 Ⅱ
Ⅰ
Ⅰ
Ⅰ
2-2 生物科學與工業
(1)微生物與發酵食品
(2)酶的類型及酶制劑的生產
(3)生物工程葯物和疫苗的生產原理 Ⅰ
Ⅰ
Ⅰ
2-3 生物科學與健康
(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器官移植
(3)避孕的原理和方法 Ⅰ
Ⅱ
Ⅰ
2-4 生物科學與環境
(1)病原體污染和生物入侵
(2)生物凈化的原理和方法
(3)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 Ⅰ
Ⅰ
Ⅰ
實驗 要求
(1)調查當地綠色食品的生產和流通情況
(2)培養酵母菌
掌握程度參考生物考試說明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二、實驗與探究能力
三、考試題型:
填空題、簡答題等。
浙江省東陽市東陽二中申屠軍整理
Ⅵ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會考試卷
你可到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中下專載屬。
http://wx.jtyjy.com/Jty/tbkt/showDetail.action?parentId=14054&articleId=473039
Ⅶ 2010年全國各地地理高考題
留下郵箱啊,大哥
Ⅷ 2010浙江高考文綜地理第36題(2)問
該題問的是濕地的成因,在這里濕地包括沼澤地、河流湖泊以及沿海灘塗等。因此分析專的時候需要屬比較具體。水位季節變化大,洪水期形成大片的沼澤地,河流落差小,流速慢,漫流形成濕地。
一般來說濕地成因多數情況不需要這樣分析,一般從積水和排水兩方面回答,比如降水豐富或者冰雪融水多;排水包括向上向下和水平方向,如緯度或者海拔高,蒸發弱;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地下有凍土,水分不易下滲等。
Ⅸ 2010高考地理試題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文科綜合
第一卷(必做,共100分)
圖1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 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 .氣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 . 隨著城市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 稻田 B 魚塘 C 果園 D 菜地花圃
圖2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當日天氣晴朗,日出時間為5時。讀圖回答3-4題。
3.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時、20時大氣較穩定
B.12時、15時出現逆溫現象
C.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
D.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
4.當地該日
A. 日落時間為7時
B. 與海口相比白晝較長
C. 正午地物影子年內最長
D.正午太陽位於正北方向
圖3是某地地質地貌示意 圖。讀圖回答5-6題
5.圖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 ④②① D. ④①③
6.該類地貌發於典型的山區
A.風蝕現象嚴重
B.岩石類型是花崗岩
C.圖層較薄,土壤貧瘠
D.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貧乏
圖4為我國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衛星影像。該河口區河流主流曾於1996年人工改道。讀圖回答7-8題。
7.比較兩幅影像,可判斷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向由東北該向東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繼續淤積增長
C.河水含沙量增加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8.該河口海 岸帶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是
A.建設大型海港,發展遠洋運輸
B.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
C.開辟海水浴場,發展濱海旅遊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其他的我都有~!要的話聯系我[email protected]
Ⅹ 2010浙江高考內容
浙江公布2010年普通高考考試說明
生物大變樣 英語更難了
2月1日下午,浙江省考試院對外公布了《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涉及語文、數學、英語、文綜和理綜五大科目。金報第一時間約請了鎮海中學一線教師進行全方位的解讀。據了解,作為全部由浙江省自主命題的高考,每門功課都發生了變化,對高三學生的能力考查又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說英語,閱讀量將增加明顯,能力區分度加大。從知識結構來看,今年的高考,生物科目變化最大。
語文
「語言文字運用」與「寫作」有變動
解讀人:特級教師陳尚余
比較2009年,有兩處語言文字上的變動:其一,「語言文字運用」第8條,2009年是「語言表達的准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2010年改為「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准確、鮮明、生動」。「准確、鮮明、生動」是從2008年開始增加的要求,2009年將這一要求放到「簡明、連貫、得體」的前面,其目的是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今年的考試說明恢復2008年的提法,筆者認為是一種理性的回歸,凸顯語言表達的能力層級,只有做到「簡明、連貫、得體」,方談得上「准確、鮮明、生動」。
其二,2009年的「寫作」基本要求是「能寫實用類、論述類和文學類文章」,2010年改為「能寫實用類(包括論述類)和文學類文章」。這一改動筆者以為只是為了使考試說明的表達更加科學嚴謹,並沒有別的什麼意圖,因為論述類文章包括在實用類裡面,2009年把兩者並列,有失科學性和嚴謹性。
除了上述兩處改動,今年的語文考試說明在考查范圍、能力要求,試卷結構等方面與去年沒什麼差異,因此,認真研究去年的試題並關注去年考試的反饋信息,將有助於今年的備考。以下幾點值得關註:1、現代文閱讀訓練要重視「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2008年和2009年「大閱讀」連續兩年考外國小說,估計今年再考外國小說的可能性不大,今年應重點准備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的散文。再者,2009年考外國小說,試題沒有能夠較好地體現「體裁的基本特徵」(與考其他體裁的作品沒大區別),這一點受到比較多的批評,今年應該會有所改變。
2、去年和今年的考試說明在「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里都有「古文斷句題」,去年高考沒有考到,而其他省市多有考查的,因此需要作一些訓練。
3、關於作文里的錯別字,據悉還依據去年評卷規則,錯一個扣一分,重復錯的不計,扣完3分為止。這也是要引起大家重視的。
數學
知識交匯點是高考命題的重點
解讀人:教研組長、高級教師王連壩
一、變化
1.知識要求的變化:理科去掉了幾何概型和二分法。
2.能力要求的變化:文理科把「數據處理能力」改為「數據圖表處理能力」。
3.參考樣卷的變化:在列出的公式中,把「稜柱,棱錐,稜台的體積公式」改為「柱體,錐體,台體的體積公式」。
二、變化解讀
1.增加「圖表處理能力」,要求學生能從圖表中抽取對研究問題有用的信息,作出判斷,進行整理、分析,並解決給定的實際問題。例如去年理科14題,文科15題。
2.參考樣卷中增加了旋轉體的體積公式,因此在復習中要注意有關旋轉體的計算。
三、文科、理科《說明》差異分析,
①圓錐曲線:文科只要求能用坐標法解決簡單的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等問題就夠了。因此文科在第二輪的解幾復習時,重點應放在與拋物線有關的綜合題上。
②導數的運算:文科連簡單的復合函數的導數也不要求。
③在導數的應用中:文科只要求「……,會求函數的單調區間(對多項式函數不超過三次)……;會用導數求函數的極大值、極小值(對多項式函數不超過三次),會求閉區間上函數的最大值、最小值(對多項式函數不超過三次)」。因此文科在第二輪的導數復習時,重點應放在不超過三次的多項式函數有關的應用和綜合題上,且不必復習簡單的復合函數的導數。
④對於角的概念:理科要求理解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而文科僅要求「了解」就夠了。不過,對於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文理科的要求都是「理解」。
英語
閱讀量增加明顯,能力區分度加大
解讀人:備課組長、高級教師李強
1、能力考查凸顯,區分度加大
2010年浙江省英語高考題型與2009年一樣,試卷結構包括英語知識運用、閱讀理解和寫作部分。單項選擇和完形填空重點考查考生對英語語法、詞彙知識、簡單表達形式和文章前後聯系的掌握情況。短文改錯要求考生在一篇約100個詞的短文中,找出10處錯誤,要求學生要落實好詞彙和基本語法,把握好短文的篇章結構和邏輯關系。高考聽力佔30分,從考試的結果看,2009年9月份聽力測試比往年難度有所加大。閱讀理解部分文章共6篇,計分50分,篇章閱讀能力要求提高了,能力考查力度突現出來。
2、以篇章考查為基本單位
新高考試卷中出現8個篇章,包括一篇完形、6篇閱讀、一篇短文改錯。所以教師要關注到新高考以語篇考查為基本單位的特點,平時訓練要關注篇章。關注學生偏愛單選,偏愛語法,閱讀能力不容樂觀的現狀,適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報刊、網路、雜志等渠道精選材料,熟悉各種題材、體裁的文章(生詞量不超過3%),並從中獲取信息。
3、閱讀量增加明顯
2008年考試說明中要求閱讀量不超過1000詞,2009年猛增加到1800詞,今年的高考閱讀量文章長度、篇幅應該不會低於2009年。2010年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彙量是2600個左右,可見今年閱讀的能力要求在提高,考生要做好閱讀理解難度加大的思想准備,盡可能多地掌握詞彙。閱讀之外另一個需要考生注意的點是書面表達,滿分30分,考生應該根據給出的圖畫、圖表和文字等提示,有效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清楚、連貫地傳遞信息,表達意思。
文科綜合
政、史、地請一一看清楚
●政治
解讀人:備課組長、高級教師任靖
今年的政治科《說明》穩中有變。變化集中在《經濟生活》由4個選擇16分減少為3個選擇12分,非選擇由1小題10分增加為2小題20分;《國家與國際組織》由1個選擇4分調整為3個選擇12分,不再考綜合題。另外,《經濟生活》出現辨析題。
《說明》規定的知識點繼續堅持減法,尤其是《國家與國際組織》《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和《經濟學常識》作了進一步刪減。另外,必修模塊除《經濟生活》中「財政作用」沿用07版的說法,其他模塊以08版表述為准。
●歷史
解讀人:備課組長、高級教師殷曉燕
2010年歷史考試大綱與2009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只有一個地方略有調整。即在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一目中「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改為「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更加側重「維護國家主權」,體現了在列強的入侵下,中國軍民的反抗突出於爭取民族國家的獨立,捍衛民族尊嚴的深刻內涵。體現了歷史高考一直強調的整體世界史觀。這部分內容集中在政治史專題二和專題三部分。對此部分內容應該予以關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學生運用史料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必將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這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和訓練,設置新情境新材料,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既要理清史實有效與教材銜接,又要提高學生對史料解讀的運用能力,要堅持論從史出。這應該是2010年高考歷史復習的核心內容。
●地理
解讀人:備課組長、高級教師餘勇
2010年《考試說明》(地理)的整體結構與具體內容與2009年考試說明基本一致。體現了很好的延續性。這說明2009年確立的「四大考核目標、三個水平層次」的要求體系將在2010年高考中更好地體現。
考試說明也有兩處明顯的變化,一是在「考試范圍」部分,刪除了考試范圍的概括性描述,這是因為後面已經有了具體的考試內容描述而作的闡述方法的調整。更值得注意的是刪去了「命題的內容範圍不超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規定的范圍。」這一方面是因為「指導意見」的要求在「考試范圍」中已經有了更為直觀明確的體現。另一方面意味著新高考可能突破原「指導意見」,這要求我們更好地理解並執行「考試說明」的要求。
變化之二是在考試范圍的「地球與地圖」部分,將「常用圖例」改為「圖例」,這可能意味著2010年不再將「常用圖例」作為考查內容,因此不需要識記圖例,考試時應該會給出所需要的圖例。
理科綜合
生物幾乎全變了
●物理
解讀人:備課組長趙明
考試新增的內容有
①「多普勒效應」——Ⅰ類要求;
②「光電效應」——Ⅰ類要求;
③「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Ⅰ類要求。
刪除的內容有
①「示波管」——Ⅰ類要求;
②「質譜儀和迴旋加速器」——Ⅰ類要求;
③「裂變反應堆」——Ⅰ類要求。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考試說明》中各個知識點的考查不會超出《浙江省學科指導意見》(物理)中所規定的教學要求,所以建議各考生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以此為依據,少做無用功,提高復習效率。
●化學
解讀人:備課組長周益波
考點增加,如
①掌握對鍵線式的表示方法
②了解同素異形體的含義
③增加結晶操作在分離、提純中的應用
樣卷信息的認識
1、由於物理不定項選擇題題數減為3題,7~13化學選擇題部分,25~28變為化學非選擇題部分。
2、7個選擇題考查的知識板塊稍有改動,在2010的樣卷中出現了關於物質結構相關問題的選項考查。
3、從非選擇題部分來看,26、27、28三題題型較為常規,但在25題設計時以物質的檢驗作為問題背景考查了關聯知識。
●生物
解讀人:教研組長、高級教師韓瑛
一級教師陳永益
與2009年「考試說明」相比,生物必修內容在2010年「考綱」中有很大調整。
(1)改變的內容:相當多的內容表述發生變化,例如:DNA分子復制改為遺傳信息的傳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改為遺傳信息的表達、神經沖動的產生、傳導改為神經沖動的產生、傳導與傳遞等等。
(2)要求由Ⅰ提高到Ⅱ的內容有:糖類的種類和作用、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要求、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血糖調節。
(3)要求由Ⅱ到Ⅰ的內容有:細胞膜及細胞的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多樣性、統一性和進化。
(4)增加的內容:轉基因生物、生物的多樣性、神經沖動的傳遞、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遺傳咨詢與優生、種群的數量波動及調節、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製作並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調查社區、村鎮或學校附近一個淡水區域的水質。
(5)刪除的內容:無絲分裂、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基因重組的意義、水鹽調節、基因的概念、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胚胎幹細胞核移植、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研究生態缸中生物群落的穩定性、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