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時區
『壹』 初中地理中有關時區的計算
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
以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為中時區或零時區,往東、往西各劃分成十二個時區;中時區以東為東時區,依次為東一至東十二區;中時區以西為西時區,依次為西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合為一個時區,以180°經線為中央經線。
各時區均以本時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共同使用的時刻,稱為區時,又稱標准時;同一時區內區時相同,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任意兩個時區之間,中間隔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小時;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
越往東時刻越早,哪裡才是新的一天的開始?國際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人為規定,在日界線西側的東十二區在任何時刻,總是比日界線東側的西十二區早24小時,這樣東、西十二區,雖為一個時區鍾點相同,但日期總是相差一天,即東十二區任何時候都比西十二區要早一天。所以,自西向東過日界線,日期要減一天;反之,自東向西過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
題上說的就是向東穿過了日界線,可以看一下各個時區的時間,從日界線往東依次:
西十二:10日8:30
西十一:10日9:30
西十:10日10:30
西九:10日11:30
西八:10日12:30
西七:10日13:30
西六:10日14:30
西五:10日15:30
西四:10日16:30
西三:10日17:30
西二:10日18:30
西一:10日19:30
零時區:10日20:30
東一:10日21:30
東二:10日22:30
東三:10日23:30
東四:11日00:30
東五:11日01:30
東六:11日02:30
東七:11日03:30
東八:11日04:30
東九:11日05:30
東十:11日06:30
東十一:11日07:30
東十二:11日08:30
明顯11日的地區小於一半
『貳』 時區的時差怎麼算(初中地理)假設現在北
時區差法:同向減,異向加。即若兩個時區為同向時區,則兩時區數相減即為版時差;。若兩權時區分別位於東西兩時區,則兩時區數值相加即為時差。
經度差:同樣是同向減,異向加,得出相差經度,在根據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鍾來計算出時差
『叄』 時區的時差怎麼算(初中地理)
1.全球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
2.先找2地時差,同減異加
3.在已知地區的區時上,東加西減。
北京是東八區,美國(如果是西五區),相隔13,在東八的基礎上減去13小時,即
3月14日早7點
『肆』 地理時區如何計算東西(初中)
同在東時區或同在西時區時,相差幾個時區就相差幾個小時,,(例如東八區和東五區都在東時區,則8-5=3。)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就相加。例如東八區和西八區就差16小時,則8+8=16。)「
『伍』 初中地理知識 時區與日界線
世界時區分為24個,每個15°,以0°(本初子午線)作為0時區(西京7.5°至東京7.5°)東一區是(東經7》5至22.5)以此類推,15°一區。特殊的是十二區是由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組成,每個7.5°(和0時區一樣)。
一個為自然日界線{0時),自然日界線以東為新的一天,在一個為人為日界線(180°)以西為新的一天。例如當倫敦時間是4月17日0時時,北京時間4月17日8點,華盛頓時間為4月16日19時。原因是倫敦是0時區,北京是東八區(120除以15等於8)北京位於倫敦的東邊,所以(0加8=8)而華盛頓位於75°W(75除以15=5)所以就(24-5=19)。這個原則叫做東加西減法,用這個方法是注意越過180°時時間是對的,但是日期就要變小一天。
關於氣候的,有個很基本的知識,就是先看溫度再看降水。
全年氣溫均在15°以上時就是熱帶氣候,
全年降水均勻, 熱帶雨林
降水不均,全年降水少於1500ml 熱帶草原
大於1500ml 熱帶季風
降水少 熱帶沙漠
全年氣溫在0°以上時
降水雨熱同期(溫度高,降水多,如我國南方)
亞熱帶季風氣候
降水雨熱不同期(溫度高,降水少,如舊金山)
地中海氣候
冬天氣溫低於零度時
夏季高溫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
全年溫和多雨 溫帶海洋氣候
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 溫帶大陸性氣候
全年低溫,降水稀少 極地氣候(分為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還有個高原氣候(一般出現在高原地帶,程點狀分布,如我國青藏高原就是典型的高原氣候)
『陸』 一道初中地理時區計算題
蒙特卡洛(7.25°E)地處0時區,飛機起飛時蒙特卡洛(7.25°E)的區時是
2011.6.30日1:00-12小時=2011.6.29日13:00
我國統版一使用北京時權間,即東八區區時。飛機起飛時北京時間為
2011.6.29日13:00+(8-0)小時=2011.6.29日21:00
『柒』 一道初中地理時區計算題
西非往蒙特卡洛(7.25°e)0時區2011.6.30.1點=東八區(上海浦東)2011.6.30.9點(時區間,東加西減原則),而這是12個小時後的時間.求出發回時答間,再用2011.6.30.9點減去12小時.即2011.6.29.33點-12小時=2011.6.29.21點
『捌』 初中人教版地理書裡面有沒有時區
初中人教版地理書,只提到了時差,具體的時區要到高中學。
『玖』 地理求幾個時區換算問題。初中的。求附帶答案 多謝
(1)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舉世矚目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位於倫回敦的華答人收看現場直播的時間是?
(2)2014年冬季奧運會於北京時間1月8日00:14在俄羅斯索契開幕,索契地方時(東三區)為?
(1)2012年6月16日10時37分 (1月7日19:14)
『拾』 地理時區如何計算東西(初中)
地球自轉一周差不多小時,這24小時是埃及人定的.大概是根據觀察太陽升落發現的吧,具體原因好象沒有記載.此外中國古代也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各地都這么分,出現的時間並不一致。
在應用公歷中,由於發現世界時在各地的不統一性,於是,在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准時刻。
這種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從西徑7.5°到東經7.5°(經度間隔為15°)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准時。
「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從西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