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南水北調
A. 高中地理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1南水北調工程分西線、東線、中線三條調水方案。
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
的缺水問題;東線方案是從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江面抽引長江水,沿著京杭大運河
蘇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東東平附近穿過黃河進入河北、天津;中線方案由漢
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過河南、河北
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高三地理課本)
2「西氣東輸」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從廣義上講,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六大含
油氣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爾、吐哈、柴達木、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預測天然
氣資源量為22.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38萬億立方米的58.9%;從狹義上講,西氣東輸又是特指新疆塔里木至長江三角洲的輸氣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的"西氣"主要指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發現的天然氣資源。"西氣東輸"工程將建設4200公里左右的管道,將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輸送到上海、浙江,供應沿線各省的民用和工業用氣。西氣東輸工程於2002年7月4號全線開工,到2005年,西氣東輸工程將全線貫通。西氣東輸管道是中國目前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復雜的天然氣管道.
3「西電東送」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骨幹工程。「西電東送」指開發貴州、雲南、廣西、四川、內蒙古、山西、陝西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京、津、唐地區。首批「西電東送」工程——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於2000年11月8日上在貴州奔騰不息的千里烏江開工。
B. 高中地理南水北調
地表徑流
C. 高中地理,南水北調調入區有哪些地區
分別是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京、津、冀、豫、鄂五省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起點在版長江下游的揚州,終點在天津權。東線工程供水范圍:涉及蘇、皖、魯、冀、津五省市。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西北五省——陝西、新疆、青海、甘肅、寧夏
D. 高二地理:南水北調規劃了「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其中的「四橫」是指求解
從二十世復紀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制北調」的設想後,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成後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將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E. 高中地理 南水北調工程
主要是山東附近那塊黃河段附近,相當於京杭大運河滄州,德州,臨清,聊城,濟內寧,台兒庄那容一段!就是粉色這段,這段的鹽鹼地問題很嚴重,主要的功勞其實在黃河,黃河懸在半空中,均是河水補給地下水,而且雨季較集中,大雨過後高溫和強風造成強烈的蒸發將地下水分帶上來的鹽分全部留在地面地表!加重了鹽鹼!
F. 請教高中地理南水北調兩個問題
第一題選A,因為深挖排水溝不僅費時費工,成本高,而且與解決土壤鹽鹼化專的
問題沒有聯系。屬華北地區冬春少雨,夏季多暴雨且全年降水不穩定,造成土壤中
的鹽分在春秋季回到土壤表面。說到底,還是因為春秋時氣溫高、降水少。冬季
雖氣溫不高,但是也沒什麼降水。那麼挖排水溝能解決水少的問題么?顯然不
對。後三項,如果你看了書,書上基本都有提到。
第二題選B。南水北調不管是採取地下管道還是地上溝渠的方法,都會改變當地
原來的地形地貌,同時,這么多的水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氣候,所以,無
論如何都會影起當地的生態變化。後兩個不一定就會發生,比如:如果是地下管
道,那麼水C項土流失的說法便不成立。而且即使會發生,後兩個也是在第二項
的范圍之中的。至於第一項,調水不是污染水,怎麼會使水污染加重呢?
G. 高中地理 (1)我國南水北調的調入地是華北地區,請簡述其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2)簡析西氣東輸工程
【水資源短缺的原因】1、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2、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加劇了水資源緊張程度;3、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4、生態環境惡化,乾旱頻率加大。
【簡析西氣東輸工程】一是東西部雙贏,即東部、西部共享其利,各 得其所;二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用清潔的天然氣代替污染嚴重的煤炭, 對生態環境建設十分有利,天然氣運輸使用方便,燃燒效率高,價格比較便宜, 經濟效益可觀。1、西氣東輸與西部地區發展(1)將西部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 勢,加快中西部地區綜合利用天然氣的步伐,使之成為當地的一個新的經濟增 長點;(2)推動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拉動相關產業發展;(3)促進 中西部地區地方能源氣化的實現,推廣民用天然氣,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緩解 鄉村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2、西氣東輸與東部地區的發展 (1)使東部地區的能源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優化能源結構;(2)極大地帶動東 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的大氣環境;(3)進一步發揮東部地區的經濟優 勢,促進東部地區輕重工業結構調整,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西部地區的主要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優勢:是資源豐厚、勞動力豐厚、
差勢:是交通不便、地形坎坷、經濟不興旺
H. 高中地理必修三 南水北調怎麼調
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我國版南澇北旱,南水北權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大大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西線工程在最高一級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因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補水;中線工程從第三階梯西側通過,從長江支流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引水,可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東線工程位於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
I. 高中地理(人文),我過南水北調工程對輸出地輸入地的有利/不利影響
對於輸出地: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對於輸入地:緩解水資源短缺;
減少地下水開采,改善生態環境;
促進工業生產;
優化能源結構
對於輸出地與輸入地(共同的影響):
對經濟: 拉動經濟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優勢互補,提高全社會生產效率,促進南北協調發展。
對社會: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至於不利影響:對於輸出地可能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因為要取水嘛)
其餘的並沒什麼明顯的不利影響了
我高三的,當復習了,求採納
J. 南水北調地理知識點高中
對於南北南水北調的話,我覺得就是那種嗯,起源於哪兒?然後終點是哪兒?然後給他們做出什麼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