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難教
1. 初中地理怎麼教
初中考試又不是課本之外的,按照課本上照搬宣科的教比較好。
2. 如果我大學不是學的地理專業,但我考了教師資格證,將來想教初中地理,還要學習些什麼
教師資格證是不分專業的。
只是一般的學校不招非師范專業的,公招考試則沒有回這要答求。一般招教師的時候要試講,可以先准備准備。實際上要進入了學校教初中地理,還是很簡單的,初中就是讓孩子們怎樣記住知識點就好了,讓他們分析呀理解很多方面他們還不具備那能力。注重的是興趣的培養。
教師資格證只是你踏入教育行業的第一步,相對而言,初中教師對專業的要求不高,只要對地理很精通,可以向招聘單位說明,然後通過考試就可以了。
(2)初中地理難教擴展閱讀:
1、前三年的穿著,不能太土,會被同事和學生看不起;不能太時尚,會被老教師看不慣。除非家裡真有錢不在乎別人眼光,不然車和化妝品別太好,會招嫉妒和閑話。
2、對領導和老教師,要禮貌謙遜但不卑微,不懂多問多請教。和年級組長和教研組長關系一定要搞好,這些是直接管事的,他們一句,抵你做幾個月。
3、對學生要適當嚴格,親密有度。學生都蠟燭,你得比他們「高」。碰到問題自己解決,不要動不動找班主任,微信和威信,都是自己經營的,靠不了別人。
4、上課要有干貨,好孩子會服你;講課要有趣,差孩子也會喜歡你。作業別太多,學生恨死,你自己批死,犯不著。
3. 初中地理難嗎
不難,知道怎麼考就不難
不知道你是幾年級的~~~,反正我就按初一初二的標准吧!
1.
地圖!!!地圖是重中之重,其中,海峽,大陸,海洋,以及重要國家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考試一般會挑三到五副來考,基本上是給你一份地圖,讓你填空白,或者是問你這是什麼大陸
比如非洲,會讓你填好望角,阿拉加斯加島[忘了到底是什麼島了]以及中東輸出石油的三條主要路線途徑的地方
地圖占的分值不小
2.
首都!!重要國家的首都。這個基本上會考10到20分左右的題目。
應該是給你一張表格,上面是國家,下面讓你填首都。
所以重要國家的首都一定要好好記住。很重要,佔得分值也不算小了
3.
還有哪個國家盛產的東西,比如讓你連線。
馬來西亞 椰子
泰國 蕉麻
菲律賓 油棕
······
這種題目如果考到的話一般佔10分左右,考到的幾率有百分之50
4.
以及哪個國家的旅遊勝地。
一般是考連線題目
法國 凱旋門
英國 埃菲爾鐵塔
緬甸 仰光大金塔
挪威 峽灣風光
······
如果有考到,占的分值差不多是10分左右,基本是連線題目
5.
還有填空題目。
填空題目什麼都可能考到,我要是都列出來恐怕要累死。反正老師畫的重點要背背,書上要是有小字部分也多看看了解了解,以防萬一。
6.
找找前幾屆卷子了解了解,權作備忘。
以上多種·····我回答得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不過我不想灌水回答····樓主看在我回答這么多的份上,提我為最佳吧~~~我要升級啊啊啊啊~~~~不夠就知會一聲,馬上再加~~~
我今年要升初二了,成績很不錯,以上總結的方法皆是精髓
考試其實說簡單也簡單,放鬆放鬆,心態也很重要。
另外,臨陣磨槍,不亮也光,考試前翻翻書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丫。
~~~祝你好運。
考好了的話記得追加分數啊啊!!!!
我的回答你不滿意我也沒辦法呀~~~咱的學歷也不高。
這些都是應付考試的,如果你基礎很差,甚至差到不及格,那你要找以前的書來看看,把以前落後的補一補。如果我說的你都背了,都做到了,那麼初中地理應該沒太大問題!!
4. 如何突破初中地理教學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師難於講清的知識點。它猶如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容易使學生「望而生畏」,阻礙著學生獲取新知識。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難點有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班級里不同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以後學習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因此我覺得突破教學難點既要分析教學難點,也要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對教學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學難點分哪幾類
1.抽象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抽象性難點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內容,這些知識有較高的抽象性、或對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和空間聯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為教師授課的挑戰以及學生自我突破、自主學習的瓶頸。一般來講,空間想像要求高、抽象性強、靈活性大、綜合性高、分散性大,這些知識點常常成為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例如:「地球的運動」、「地球公轉的意義」等,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非常抽象。學生很難弄懂為什麼地球自轉運動就會產生白天黑夜的變化、就會使不同的地方出現時間差?為什麼地球公轉就會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等。
2.識記性教學難點。識記是知識再識記與再呈現的過程,只有把所學知識識記並能清晰准確地再呈現,才能聯系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識記性難點,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間又聯系鬆散的地理知識。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線、34個省級行政區、主要商品糧基地等等,學生總是弄得稀里糊塗。對這些知識,如果不找出識記規律、訣竅,是很難實現長久識記的。
3.應用性教學難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性難點多存在於如何應用地圖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釋一些具體地理現象和解決地理問題等方面。例如:天氣與氣候一節中雨帶的推移、經緯網圖上方向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應用性難點的突破方法應講究應用問題的針對性,巧設問題情境、問題層次,減緩問題的梯度,在必要時應用相關圖表甚至實物或模型,以啟發學生層層深入分析,逐步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綜合性教學難點。地理概念之間的因果聯系,是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間的多種關系是地理事物綜合性聯系的反映。一般來講,具有多因、多果、多層次關系的地理知識,這樣的地理知識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規律比較多,而且前因後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掌握這樣的知識,不僅要有深厚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需要靈活多變的能力,正是因為這樣才成為教學中最為突出的難點。比如氣候知識層次較多,各層次之間因果關系十分復雜,每個層次又含有多個知識要點。如「世界氣候分布規律」按緯度位置,可分為低緯、中緯和高緯;按海陸位置可分為大陸東岸、大陸西岸和中部,影響氣候因素則可分為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識要點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在一般情況下,太陽輻射是一個地區氣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對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來說,地勢高則成為影響其氣候的主要因素,因為地勢高故而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大氣逆輻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學難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對於教師來講,學生與教材就是教學活動中的「彼」。我們教學要求的實質是:把學生的已有知識擴展和加深到新課標要求的水平;將學生的認識,提高到理解、掌握和運用新知識應達到的水平。了解這兩方面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教學難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難點的解決是一個老話題,但又是一個新內容,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尋找解決難點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1.利用直觀教具突破難點。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跨度大,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理解與掌握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識記和靈活運用,在突破抽象性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系,要化抽象為直觀。藉助各種直觀教具、動畫,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地理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完全可以將電教、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在課堂中應用,發揮其積極的輔助教學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展示多媒體課件:用動畫展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周年回歸運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及變化規律,加上簡潔的解說詞或者文字,事先印製關於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極晝極夜現象的范圍等的表格填空練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有了。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就可以由難變易。在這部分教學設計中通過恰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觀、更形象,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去獲取知識,教學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2.通過自主探究突破難點。我們知道地理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針對教材的特點,不失時機地放手讓學生到實踐中去接觸事物、自主探究,可以培養他們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這一節有一拼圖游戲。要求學生先描繪出各省級行政單位,再剪下進拼圖。游戲的目的在於通過活動讓學生熟悉我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及位置。為了節省時間,我要求學生每人買一塑料拼圖,並要求他們將上面的省級行政單位名稱塗掉。在拼圖比賽時增加邊拼圖邊說出該省的簡稱和省級行政單位以及同學之間根據塑料塊的形狀判斷省名,還可以把各省輪廓與動物聯系起來。通過活動學生很快熟悉了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位置、簡稱及省級行政中心。這些實踐性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產生和形成。 3.利用「口訣」、「順口溜」突破難點。教學中根據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琅琅上口的口訣,學生頗感興趣,識記較快。巧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既通俗易懂,又易生趣,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我國的疆域》一節,我國的鄰國這一知識點學生記起來很吃力,在授新課時我讓學生先用常規記憶法去記憶。結果大部分學生反映太難了。這時我再展示歌訣: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老師再作適當的解釋,這一難點便輕易攻破。又如:在教學「中國的主要商品糧基地」這一知識點時,我編成記憶口訣:北有三江與松嫩,南有珠江三角洲,長江流域基地多,三湖二江與成都。同時指出這里的商品糧基地都位於平原,結合所學的河流、湖泊以及地形區來記憶。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不但能使學生輕松記住地理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通過身邊地理突破難點。實踐出真知。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立足課堂,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如在學習「等高線地形圖」時,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我組織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到野外進行考察。我們學校在飛鳳山腳下,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帶領學生來到山腳下讓他們在實地考察:(1)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方法和等高線的疏密與地勢坡度的關系;(2)如何判定山谷和山脊?(3)陡崖是怎樣判定的?(4)哪種地形部位容易形成河流?經過實地觀察,不但拉近了課堂與生活實際的距離,把枯燥無味的內容實物化,實現了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而且鍛煉了學生意志、豐富了學生課外生活,陶冶了情操。
5.通過讀圖、析圖、繪圖突破難點。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把所教的知識、內容逐一落實在地圖上,通過讀圖、析圖、練圖,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問題,總結地理規律,掌握地理知識,既避免了傳統教學中死記硬背、圖文分家、地物分家的現象,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維推斷力和想像力。如:在對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的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讀圖」,看圖例中不同顏色所表示的氣候類型;然後啟發學生「析圖」,即結合氣溫與降水的分布規律分析、總結氣候按緯度高低的分布規律、按海陸位置的分布規律及按海拔高低的分布規律;最後通過填圖、繪圖練習使學生對氣候類型的分布形成空間概念。這樣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就會深刻,識記才會更加,運用起來,也就輕松自如、得心用手了。
總之,要在教學中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做到「知己知彼」、「因地制宜」,在教學上方能百戰百勝。
5. 怎樣教好初中地理
初中主要是自然地理,所以會有很多的圖,首先你自己要熟悉圖,會畫圖,再引導學生識圖,多講方法,還有幽默詼諧的課堂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好地配合老師.
6. 初中地理教資好考嗎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7.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初中地理新教材復,在內容和體制系方面更能體現地理學科教育和教 學的本質,方向明確,思路清晰,雖然新教材在知識難度上比以往 教材低,但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仍沒有減輕。
一、地理學科不參加中考,學生缺乏對本科學習的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進入初中後,在應試 教育這根無形「指揮棒」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一門副科 的錯誤想法, 甚至一部分學生一踏入初中, 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參加中考,它與我無關。 」他們沒有學習地理的內在 需要和動機,當然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思維與主 觀能動性。其實,地理學科不但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 性、推理性,還具有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在將來的生活、工 作中對學生今後的作用也是頗具影響的。教師在教學中可就此進行 生動的講解強調,調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教師應把握好切入點,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 濃厚興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
8. 准備考地理的教師資格證,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難易區別有什麼,難度差異大嗎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就算你不喜歡他的話,你學會了還是可以會看地圖的,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去哪裡與旅遊呢,都是可以看地圖的,看看還有多遠等等.其次呢,地里實際上是最好學的一項科目,因為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時候呢,記住一個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區域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只需要看圖,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長什麼樣子,在圖上的哪個位置上就可以了.
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第二點呢,就是需要學會用地圖,因為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當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當中能夠用到的,所以通過分析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它的地理特徵,原理還有成型的原因.要學會讀各種的地圖,而且首先要記住基本的地圖長什麼樣子,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紹的這兩點都是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最基礎的內容.希望同學們把最基礎的內容都學會了,那麼後邊兒的提分兒也就上去了.
9. 初中地理教學案例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們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說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鑒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像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系。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小學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像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像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借學生們的空間想像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說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