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理高考題難嗎
① 山東的高中地理難嗎,一直在政治和地理中猶豫,我比較喜歡地理,但是考得不好
政治跟地理好像都屬於文科之類的吧,喜歡地理沒事就多看看地理方面的書籍,有興趣的話可以外出多走走,會有很大幫助的。
② 高考文綜地理考高分比登天還難
你好,我剛好和你相反,地理很好,歷史中等,政治最差。
我的文宗一直是政治拉後腿的。
地理是文綜里最好考分的部分了,只要你知道題型。
我認為地理最難的就是計算題了,這個要多練練。
然後就是即地圖,把地圖即腦子里了,地理就不用害怕了。
最後在這個暑假你可以系統地將地理書看一遍(三本必修一定要看,然後就是區域地理,外加基本選修),在學區域地理的時候可以做一下填圖,很有意思)邊看便做筆記,地理就是靠你知不知道,總不能然你創新把。
看一些分析時,最主要的是記住那些提問,這些回答很可能會出現在簡單題。
接著是一些套路了,例如水系的分析,地理區位的分析等等,這些都是送分的,不要不知道回答的方面而白白丟份了。
最後對於地理 我的最大感概就是做題做題,我就是練習比別人多做了半本。呵呵。
至於高三的復習,上半學期主要是三門語數外,後半學期就是突擊文宗了越到最後文宗背的越多。這個你可以跟著老師的安排。注意的事你一定要每天完成,不要拖拖拉拉的。上半學期有一個通技和英語考試,現在你可以買聽一些英文歌,不要看歌詞。到後來的時候就是聽力訓練,練習外可以買一些有待磁帶的雜質,比如瘋狂英語,買個一兩本,聽聽並,主要是聽個感覺。聽力剛絕很重要。至於通技就不用話很多的時間,只要國會靠,高考就ok了,但是如果你要專科的話,那就要練一下了。
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是有月考的,同學都是一個月里都把文宗放一遍,每天定時定量。碑文總還有就是要選一個固定的時間,這樣效率會高點
每天的下午第三節可以拿來做數學,因為下午是考數學和英語的,興奮是很必要的。
最後對於高考,我希望你能明白自己的位置,一類 二類 還是三類,不要聽學校說什麼一年幾個幾個,真考上一本的沒幾個,呵呵,反而把自己750分給考壞了。 總之選類別的話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覺得就是奪40快的問題,可是會影響你後面主要的分數的。
你要哦是只能上專的話,二類就別幻想了, 我同學第一年沒上專,復讀一年想上本,唉,杯具的事今年他就比專線多了三分,連一個同學就是選專沒在選綜合,今年倒是多了50多分。
也就是一句話,心不要太高了明確自己的位置
③ 2019年高考江蘇地理試卷難度與全國卷1相比,哪個難度大
2019年高考江蘇地理試卷難度與全國卷1相比,哪個難度大?全國卷1
④ 最近幾年的文綜地理高考試題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希望對你抄有幫助。
最近幾年襲地理考重點的有區位分析和氣候特點還有地球運動,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地球運動,因為這主要考察計算和分析,而不是單純的背記,要求學生對基礎的掌握,許多人都是栽在這問題上的。回顧往年的題,能夠更好的分析出題走向。
有不明白的可以hi我,望採納。
⑤ 我是個快高考的學生,問一下,有關於山東歷史和山東地理的有關知識,謝謝個位知道的人幫忙整理一下,謝謝了~~
地理:
山東省簡稱魯,位於黃河下游,太行山以東,黃海、渤海之濱,省會濟南。轄濟南、青島等17地級市,章丘等31縣級市和61縣。面積15萬平方千米,總人口9079。沿海有
島嶼290多個。地形以平原丘為主,可分魯西北平原、魯中南山地丘陵、膠東低山丘陵、
膠萊平原等四部分。主要河流黃河、大運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陽湖等。絕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以礦產和海洋資源占優勢。煤、石油、黃金等儲量較大,石油以勝利油田為重要產地。海鹽資源和沿海湖區鳥類資源極為豐富。工業較發達,以能
源、機械電子、化工、紡織、食品等為主。機械工業中濟南機床、青島鐵路機車、家用
電器、煙台鍾表等產品馳名全國。食品中啤酒、花生油等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優勢。是我
國農業發達省份,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花生、水果產量均居全國首位,薯類、棉花
等居全國前列。溫帶水果和淺海灘塗殖的對蝦、貝類、海帶均聞名於世。山東別稱齊魯,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儒家創始人孔子、孟子的故鄉,又有山、泉、湖、海等眾多旅
游資源;曲阜、聊城、臨淄等6個城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泰山、嶗山、膠東半島海
濱等3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6處,並辟有黃河口、嶗山
等22個國家森林公園和長島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沂蒙山區有解放時期孟良崮戰役
遺址,棗庄市有台山莊抗日戰爭紀念館。特產海鮮和溫帶果品,德州扒雞、青島啤酒、
即墨老酒、濰坊風箏、淄博陶瓷等享譽全國,魯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歷史:
山東,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金
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
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清代山東
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
、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清末,山東省有濟南、東昌、泰安、兗州、沂州、曹州、登州、萊州、青州、武
定10府,濟寧、臨清、膠州3個直隸州,共轄8個散州96個縣。中華民國初期,劃分為
濟南、濟寧、膠東、東臨4道,屬縣107個。1928年廢道,各縣直屬省。1937年10月,
日軍侵佔山東,國民黨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發出關於恢
復縣、區、鄉政權的指示,到年底有12個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
山東分局將山東劃分為3個區和2個特區:膠濟路南、隴海路北、津浦路東為一區,津
浦路西為二區,膠東為三區,湖西、清河為特區。1940年8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
委員會成立,下轄16個專員公署,88個縣。1943年9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
改名為山東省行政委員會,下設5個主任公署及濱海直屬專員公署,共轄18個專署和
92個縣級政權。1945年8月,山東省行政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政府,下設5個行政公署,
共轄21個專署、119個縣。
山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可以把山
東的歷史上推到四五十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滕縣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
千年左右。舉世聞名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是在山東首先發現的
。自夏朝開始,山東進入奴隸制社會。商朝建立以前,山東是商族活動的中心,商前
期的五次遷都,有三次在山東境內。商朝建立後,山東仍是其統治的中心地區。西周
實行「封邦建國」之策,封呂尚於齊,封周公旦於魯,另外尚有曹、滕、衛諸國。齊
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魯國融合周文化與東方文化,為「禮
儀之邦」。
公元前594年,魯國的「初稅畝」,表明在魯國已出現封建生產關系的萌芽。公
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齊是最後被滅的一個諸侯國。自此
以後,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山東地區雖有時也曾為割據勢力所盤踞,但總的來
說,則是屬於歷代封建皇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山東地區素以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著稱於世。秦漢時期,今山東地區號稱「膏壤
千里」,農業經濟發達,所產糧食不斷溯黃河西上,運往關中地區。西漢時期,山東
地區有人口1700餘萬,戶390萬,佔全國當時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國首位。後
來雖經東漢末年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爭破壞,但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山東仍不失
為經濟中心。隋初,山東各州縣遍置糧倉,戶口佔全國總戶數的21%。唐代開元天寶
年間,每年要將山東幾百萬石粟米漕運至關中。開元年間,「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
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到了唐後期,雖經戰亂,但山東農業
生產仍在發展,「田疇大辟,庫倉充積」。宋金元時期,山東地區承受的封建剝削尤
重,並不斷遭受外來的侵擾和野蠻統治,經濟處於滯退狀態。元代山東有38萬戶,1
26萬人,與金代相比,戶減約75%,人口減約87%。明初,「多是無人之地」,統治
者不得不採取獎勵人民墾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時,山東耕地面積達到
7240萬余畝,為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清康熙年間又增至9000餘萬畝。
山東的冶鐵業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齊國已使用鐵制農具。西漢時,武帝在全國
設置鐵官48處,山東就有18處。唐朝的兗州是礦冶中心,萊蕪有鐵冶13處、銅冶18處
。北宋時萊蕪鐵冶規模更加擴大,與江蘇利國監同為京東兩大鐵冶中心。明朝初年,
山東年產鐵315萬余斤,居全國第三位。山東的其他礦產也很豐富,宋時登、萊二州
產金,元豐年間登州、萊州的黃金產量佔全國的90%。明初,濟南、青州、萊州三府
歲采鉛32萬余斤。清朝山東煤礦已大量開采,最著名的是嶧縣煤礦,乾嘉時期,北運
京師、奉天,動輒數百萬石。
山東的紡織手工業舉世聞名。戰國時期,齊國即號稱「冠帶衣履天下」。臨淄、
定陶、亢父(今濟寧)是漢代三大紡織中心。所產紡織品數量多、質量好,源源不斷地
通過「絲綢之路」輸往西域等地。因此,當時山東地區是「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
一。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紡織品。宋代在青州設立織
錦院,專門織造高級紡織品。宋神宗時,在山東「和買」絹帛,每年達30萬匹左右。
明清時期,濟南、濟寧、臨清等城市都有較發達的紡織手工業,有的地方還出現了帶
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工場。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山東經濟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於外
國資本主義的經濟掠奪,近代山東經濟形成畸形發展的局面。農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
然頑固地保存著,土地集中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封建勢力盤剝下的農民和手工業者,
又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洋貨在山東的傾銷,使大量手工業者和小商販破產
失業。農民日趨貧困,自然經濟逐漸瓦解。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山東
也出現了近代工業。在濟南有從事軍工生產的機器局;在棗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
、鉛、金等礦業生產;在煙台有張裕釀酒公司、繅絲廠、蛋粉廠等輕工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初期,歐美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
侵略,山東民族工業曾一度得到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達到建國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山東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佔區,他們重點掠奪山東
的「二白二黑」,即食鹽、棉花和煤、鐵。對戰火中餘存的工業,他們採取「軍事管
理」「中日合辦」等手段加以奪取,迫使大部分民營工業陷於絕境。在農村他們強占
土地,征調勞工,對抗日根據地實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據1945年12月的不完
全統計(缺當時未解放地區,魯中、魯南新解放區,部分機關的數字),八年抗戰期間
的損失:死亡668143人,抓壯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頭,糧食1178486公斤
、農具2542844件,燒毀房屋1151186間。山東地區小麥等11種作物耕種面積1941年比
戰前減少16%,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煙草均減產50%以上,農業遭到極大破壞
。農村手工業進一步衰落。整個經濟瀕於崩潰。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政權的貪污
腐敗,山東國統區的經濟陷於全面崩潰。
而在中國***領導下的山東解放區,隨著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新民主主義經
濟得以發展壯大。建立了財稅金融貿易機構,發行解放區貨幣,進行了排擠敵偽貨幣
的斗爭,開展輸入輸出貿易,繁榮解放區市場。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抗日
戰爭及之後的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這里曾產生過許多傑
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在學術思想方面,有孔子
、孟子、顏子、曾子、墨子、荀子、莊子、鄭玄、仲長統等;在政治軍事方面,有管
仲、晏嬰、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諸葛亮、戚繼光等;在歷史學方面,有左
丘明、華嶠、崔鴻、馬
⑥ 有一道今年的山東高考地理題不是很懂,請大家詳細解釋一下,謝謝!
你把圖放大 之後就能看到重要的幾個點 500 500 200 200 幾個點 之後在劃一下大體的趨勢就好了
⑦ 高考地理難嗎
各地有各地的不同難度 像河南河北地區 文科是政治難.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山東省高考理科考地理嗎
山東高考是自主命題,語文數學英語是必須考試的科目,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和文科綜合能力測試選考其中一科就可以了,然後再考試基本能力測試,地理是文科綜合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文科考生要考試的,理科考生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