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

發布時間: 2021-01-27 10:18:50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 如圖13題 b選項不理解 在線等 急。

這題考查地質作用及岩石的形成過程。這題中的沉積岩4已經形成,然後岩漿再侵入,所回以岩漿岩比4晚,不選答D。3岩層有明顯的斷裂錯位,說明3岩層先形成,然後收到地殼運動,發生斷裂錯位。如果是先地殼運動,後沉積,3岩層則是連續的

㈡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判讀

這個主要說的是沉積岩,在無岩漿侵入的情況下,岩層都是從下到上一層一層沉積成岩回,這就構成了岩層答的分布從下至上,由老至新的分布。
當受到擠壓力形成褶皺的時候,岩層也會保持這樣的從下至上由老至新的分布規律。這個是垂直方向上的。
書本上說的中間老,兩翼新,指的背斜是水平方向上的岩層新老分布規律,背斜是向上凸起的,所以呢,凸起處的老岩層被抬升了,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即相同的高度上,不是指的背斜的表面),中間(凸起處)的岩層相對兩翼(山坡處)的岩層的要老。你可以用幾張紙做好編號,弄一個實驗就明白了。
3張紙,代表3個岩層,分別是100萬年,80萬年,60萬年前形成的,一般狀態下,由下至上是100、80、60的,然後擠壓出一個背斜。在用筆在水平方向上在紙的邊緣(代表岩層的剖面)上劃一個直線,這個直線所過的,岩層順序就是60、80、100、100、80、60。體現出中間老兩翼新來了。
向斜規律相反。

㈢ 通俗的說,什麼是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的區別(高一地理)

地質構造這個題目非常大,幾乎包含了地質學的所有內容(從地表到地心).
構造地貌則單指地表形狀.

㈣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條件是指什麼

地質構造條件指的是形成某一地質的原因,地質構造是結果

㈤ 高中地理地質演變構造過程及大氣運動,水循環類型題怎麼解

地質演變構造過程及大氣運動,水循環類型題包括很多的知識點和題型,可能有多種讀內圖分析類的問容題,你這樣提問太籠統了。我不知道從哪裡給你說起。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以傳上來具體的習題,我會根據你的題目給你詳細回答。

地理老師祝你學習進步!

㈥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為何A處一定有火山

根據等高線分布規律

㈦ 高中地理各種地質構造的特徵是什麼

地質構造有褶皺、節理、斷層三種基本類型。

其中褶皺包括了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內層向容上拱起,從岩層新老關系看,背斜中間岩層老,兩邊岩層新。向斜岩層向下彎曲,中間岩層新,兩邊岩層老。

斷層基本上包括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

㈧ 高中地理中構造地貌和地質構造的區別

構造地貌由地球內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質體與地質構造控制的地貌。
要區分這兩個定義,首先要清楚地貌是指地表起伏的形態,如山地、平原、河谷、沙丘、大陸架、海溝等。因此構造地貌是指由岩層或岩體經構造運動所控制的地表形態,側重於地表形態。
而地質構造是指岩層或岩體經地球內力引起的機械運動而發生變形與變位,是指岩層或岩體的變形與變位(或形態位置)。
地質構造——岩層或岩體(對象)——形態位置
構造地貌——地表(對象)——地貌
褶皺和斷層是地質構造,褶皺使岩層發生彎曲,使岩層形態呈背斜或向斜。而在地球表面,由於岩層彎曲,導致地表也彎曲不平,形成山地等地貌,這就是構造地貌。
斷層是地質構造中的斷裂構造,是指岩層的斷層,斷層後使岩體的形態呈地塹、地壘狀態,都屬於地質構造。而岩層的斷裂後形成的地塹導致地球表面形態下陷,成谷地形態,這是構造地貌。

構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由地球內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質體與地質構造控制的地貌。從宏觀上看,所有大地貌單元,如大陸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為地殼變動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響的地貌,如現代火山錐和新斷層崖是罕見的,絕大多數構造地貌都經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論從構造解釋地貌,或從地貌分析構造,都必須考慮外力作用的影響。
地質構造(簡稱構造)是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份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是構造運動在岩層和岩體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構造形跡,如岩層褶曲、斷層等,稱為地質構造。構造運動是一種機械運動,涉及的范圍包括地殼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方向的構造運動使岩塊相互分離裂開或是相向聚匯,發生擠壓、彎曲或剪切、錯開;垂直方向的構造運動則使相鄰塊體作差異性上升或下降。

㈨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的一道題,有答案和解析。但是我不太理解,求解釋~謝謝!!

(1)大理岩屬於變質岩,形成於當石灰岩層受到岩漿侵入時,在岩漿周圍的石灰岩圍岩受到岩漿的高溫影響,發生變質作用,礦物重結晶,岩石性質改變而形成的。因此,這里可以理解為是因為岩漿入侵形成。

(2)擠壓形成褶皺,向上隆起為背斜,中間為最老的地層,向兩邊逐漸分布年輕地層。按題意,應該是石灰岩在最中間位置。擠壓不容易形成(裂縫)大面積的岩漿入侵。上圖可以理解為地塹式構造。擠壓過後,地質應力釋放,由擠壓變為拉伸,中間出現裂縫,地下深處岩漿沿著裂縫上涌,導致周圍石灰岩變質為大理岩,在拉伸過程中,地層海拔低的位置被水覆蓋,所以周圍位置比較低的地方慢慢開始接受頁岩沉積。
(3)石灰岩是很早以前形成的。然後是花崗岩,然後挨著花崗岩的石灰岩變質為大理岩,而周圍位置比較低的地方被水覆蓋,接受頁岩沉積。

你可以想像西湖(假象),西湖在幾百萬年前可能是一片大海,沉積了很厚的石灰岩,隨著大陸抬升,西湖的位置抬升為陸地,西湖也變為淡水湖,然後突然一天由於地層擠壓,西湖中間慢慢升起一座小島,小島全是石灰岩,然後地質應力由擠壓變為拉伸,小島中間位置出現了一道很大的裂縫,地下深處的岩漿,沿著裂縫湧上來,導致周圍的石灰岩變為大理岩。小島周圍其實一直都是被水覆蓋了的,所以周圍慢慢就沉積了頁岩。

為了便於理解,舉了一個比較通俗簡單的例子哈

㈩ 一道高中地理題:研究地質構造有什麼意義

可以確定一些地質災害高發區。更有效預防,監測地質災害的發生,從而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如這次汶川大地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