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拓展
『壹』 有沒有什麼好的高中地理資料書啊~綜合性比較強的,知識拓展比較多的那種,求推薦!謝謝大家了
我是抄高三的文科學生襲,我用的創新設計應該是挺好的資料。其實我感覺,學好地理,關鍵是愛看地圖,有個好的地圖冊,比什麼綜合性強的題好多了。研究透了地圖冊,什麼地理題都容易了。我用的地圖冊就挺好的。。。個人看法
『貳』 高中生學習地理怎麼進行知識拓展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好好學習數理化吧
『叄』 高中地理常識拓展
北京是中國鐵路最大的樞紐,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三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我國四大人口稠密省為蘇魯豫台
『肆』 新課程 拓展強化同步導學 高中地理必修三
淘寶上有賣的哦 我買了好幾次 買的時候看一下評價 用我的答案吧O(∩_∩)O
『伍』 請推薦一本地理的普及常識類,一些概念拓展的書籍,快高二了,學文科。
人教版文科地理主要講三本書 分別是 1 必修3區域地理 2 選修2海洋地理 3 選修6環境保護(蘇州)專
都是必修1 2 的擴展屬 選修在不同地方是不一樣的 自己注意
推薦《高中地理E刊》 <<地理高考圖冊》》 《美國/中國國家地理》
參考http://www.pep.com.cn/gzdl/
『陸』 各位高手,高中地理必修三拓展知識、補充材料、學法建議,以起到開闊學生視野的作用,大約120-150字之間
熱點一:四大工程。①西氣東輸;②青藏鐵路;③南水北調;④西電東輸。
■熱點二:經濟建設。①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②建設大西南;③中部崛起戰略。以武漢為中心的中部經濟圈涉及十堰二汽工業區位選擇的變化,東湖高科技工業區的興起,長江三峽水電建設,三峽移民、丹江口水庫與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江漢平原農業基地和產業結構調整,歷史上漢陽鋼鐵廠和新中國成立後武漢鋼鐵工業基地區位的選擇,政、史、地跨學科綜合命題的空間很大。
■熱點三:我國的四大區域經濟。(1)環渤海地區。環渤海地區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環渤海地區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和治理措施。①京津唐地區:優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得天獨厚的歷史遺存;豐富的資源;南水北調的目的地。②遼中南地區: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有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資源;大連、沈陽、鞍山的經濟一體化建設;東北亞開放和東北開發主要集中於這一地區。③膠東半島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工業體系較完整,有石油、化工、機電(如海爾)等;優良的港口城市較多,如青島、煙台、威海、日照;這一地區有近代較早的通商口岸,也是歷史上俄、日、德等國爭奪的重要地區。(2)長三角地區。①古代中國較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地區,也是古代中國財稅集中之地,是古代糧食生產地和手工業聚集地。②是近代工業化較早的地區。③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上海位於該地區,民工集中地。④長三角的合作與長江流域的經濟互動。⑤最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備的工業體系。(3)珠三角地區。①古代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集中於該地區,如廣州。②改革開放的前沿,當代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③西電東送的重要目的地之一。④珠三角與香港、澳門結合起來。⑤台灣與大陸關系問題。(4)成渝地區。以重慶、成都、宜賓為中心的成渝經濟圈涉及以下考點:①都江堰、鄭國渠的興建及我國基礎設施建設;②長江上游水文特徵與宜賓水電建設;③地勢、地形等高線的分析與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④河流綜合治理與鐵路的建設。
■熱點四:農業生產。將農業問題與區域地理相結合,以區域為載體,分析影響農業生產的氣候條件及該地農業類型等,一些重點區域如美、俄、日等國農業問題應格外關注。
除了傳統農業類型,對那些彩色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新型農業也適當關注,注意這些新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其優勢在哪裡,哪些地域適合發展這些新型農業。
涉及地理方面的內容: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
■熱點五: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自然災害是指由於自然原因給人類社會巨大經濟損失或人員嚴重傷亡的一類自然現象,按成因分為天文災害、氣象氣候災害、地質災害、水文災害和生物災害等。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污染及其破壞的原因、環境保護的措施、森林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草原及濕地的利用和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以及自然保護區等內容。如生態系統、溫室效應、酸雨形成、臭氧層破壞、海潮、咸潮等都將成為地理學科中有關環境問題的背景材料。此類題目,分析原因時,既分析人為原因,又分析自然原因,分析影響時既講正面影響,又要講負面影響,分析防治措施時,既考慮短期效益,也要考慮長期效益。
■熱點六:「紅色旅遊」。以「紅色旅遊」為切入點,結合旅遊地的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徵考查旅遊景觀的欣賞,旅遊資源的特性,運用綜合思維對旅遊資源開發條件進行評價。
■熱點七:「十一五」計劃與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循環經濟;科學發展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新型工業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熱點八:能源戰略。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我國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分布特點;我國在能源安全方面採取的措施等。
■熱點九:「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與探月計劃。對航天發射基地的條件分析;觀測條件的分析;大氣的有關知識。
■熱點十:重點熱點區域。中俄文化交流、國家領導訪問非洲、拉美資源、歐盟東擴背景等。
『柒』 高中地理拓展的知識點怎麼學
多看書,看電視,聽廣播時間長了,知道的自然就多了。。。
『捌』 高中地理常識拓展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其次亞速海和渤海
鹽度最高的海:紅海,也是最年輕的海
鹽度最低的海:波羅的海
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馬尾藻海
島嶼最多的海:愛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錢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溫最高的,錳結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 海運最繁忙的洋:大西洋(為什麼?)
最大的洋流:西風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積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最高的島嶼:新幾內亞島,也是分屬兩國的最大島嶼
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最深的海峽:德雷克海峽,也是最寬的海峽
最曲折的海峽:麥哲倫海峽
船隻通過最多的海峽:英吉利海峽
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墨西哥灣,幾內亞灣其次
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11034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埃特納火山
輪廓最完整的火山:馬榮火山,其次富士山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560萬平方公里).其次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其次大自流盆地(最大的自流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內陸盆地)
最大的三角洲: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其次長江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
最低的窪地:死海,吐魯番盆地第4,死谷第7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其次維多利亞沙漠,阿拉伯沙漠
最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干沙漠
最大的黃土地貌區:黃土高原
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其次科羅拉多大峽谷
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長6000公里).
最深的河流峽谷:金沙江的虎跳峽 岩溶地貌最發育的高原:喀斯特高原,其次雲貴高原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也是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流域面積中剛果河,密西西比其次
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也是流域面積最廣的內流河,長度中錫爾河,阿姆河其次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指幹流):多瑙河(9),其次尼羅河,贊比西河,萊茵河,湄公河(6)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其次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長江
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蘇伊士運河第3,基爾運河第5,巴拿馬運河第6
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其次坦噶尼喀湖,裏海
最大的淡水湖:蘇比利爾湖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
最寬的瀑布:非洲贊比西河上的莫西奧圖尼亞瀑布1800米
最高的瀑布:南美委內瑞拉東部奧里諾科河支流上的安赫爾瀑布980米,
最高的氣溫記錄: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中,達58℃
最低氣溫記錄:南極洲東方站,-88.3℃
風速最大的地方:南極巨大谷口地區19米/秒
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東北的乞拉朋齊,26461毫米
降水最少的地方: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年降水量0.5毫米
最典型的季風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
地震最頻繁的國家:日本,平均每天4次
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美國
最大的石油儲集區:波斯灣油區,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
石油產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
產油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
煤炭儲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
煤炭產量最多的國家:中國
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其次俄羅斯,巴西
最大的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1260千瓦,2009年後,三峽成為第一
核能發電最多的國家:美國
核電比重最大的國家:法國
鐵礦儲量最多的國家:俄羅斯,其次巴西,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美國
鋁土儲量最多的國家:幾內亞,其次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
銅礦儲量最多的國家:智利,其次美國,尚比亞
錫礦儲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其次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產錫最多:馬來西亞
黃金儲量最多的國家:南非,1.65萬噸,其次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
黃金產量最多的國家:南非,年產500噸以上,其次俄羅斯,加拿大,巴西
白銀產量最多的國家:墨西哥,年1000噸以上,其次俄羅斯,加拿大
金剛石儲量最多國家:剛果(金),其次波札那,澳大利亞
鈾礦儲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其次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
農作物產量之最:
水稻:中國 小麥:美國 玉米:美國 棉花:中國 大豆:美國 香蕉:中美
花生:印度 芝麻:印度 油菜:中國 向日葵:俄羅斯茶葉:印度 蠶絲:中國
煙草:中國 黃麻:印度 甜菜:俄羅斯 咖啡:巴西 蘋果:俄羅斯竹子:中國
花卉:荷蘭 葡萄:法國 椰棗:伊拉克 長絨棉:埃及 可可:迦納 劍麻:坦尚尼亞
油橄欖:西班牙或義大利 甘蔗:印度或巴西 橡膠:馬來西亞 油棕:馬來西亞
農作物之故鄉:
水稻:中國 小麥:中國 玉米:墨西哥 馬鈴薯:南美洲
大豆:中國 可可:南美 花生:南美洲 茶樹:中國 桑蠶:中國 煙草:南美
黃麻:東南亞 咖啡:北非 橡膠:亞馬孫河口 丁香:馬來群島 柑橘:中國 葡萄:地中海沿岸 菠蘿:南美 核桃:伊朗 栗樹:中國
畜牧業,漁業,林業之最:
養豬:中國 養馬:中國 養牛:印度
養羊:澳大利亞 羊毛出口:澳大利亞 駱駝:索馬里 養雞:中國 蜂蜜:俄羅斯 漁場:北海道 森林資源:俄羅斯 熱帶雨林:巴西 木材進口:日本
工業:鋼鐵:中國 造船:日本 汽車:日本 水泥:中國 化肥:中國 造紙:美國
手機:中國 電話:中國 飛機:美國 計算機晶元:美國 彩電:中國 冰箱:中國
交通: 鐵路:美國 公路:美國 高速公路:美國 內河航程:俄羅斯
海拔最高:南極洲 海拔最低:歐洲 跨緯度最多:亞洲 最熱:非洲 山脈最多:亞洲
活火山:亞洲 高峰最多:亞洲 海岸線最長: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人口最密:摩納哥 跨兩洲的城市:伊斯坦布爾 水城:威尼斯 佛教寺院:泰國
伊斯蘭聖地:麥加 電影城:洛杉磯 啤酒城:慕尼黑 汽車城:底特律 港口:鹿特丹
最冷的首都:雷克雅未克 霧都:倫敦 音樂之都:維也納 地殼最薄:太平洋海溝
分布最廣的海洋生物:硅藻 最長的城牆:長城 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使用最廣的語言:英語 最著名的金塔:緬甸瑞光大金塔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中國、尼泊爾邊界)海拔8848米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國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萬平方千米
最長的河流:尼羅河(非洲)6671千米
流量最大的河流:亞巴遜河(南美洲)入海流量每秒11萬立方米,佔全球入海流量的1/5
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南美洲)700萬立方千米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中國)37千克/立方米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美國、加拿大邊界)8.24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歐洲)37.1萬平方千米
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1620米
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爾瀑布(委內瑞拉)979米
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南美洲)56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777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亞洲)300萬平方千米
陸地最低點:死海(亞洲西部)-392米
熱極:巴士拉(伊拉克)58.8℃(1991年)
冷極:南極極點附近-89.2℃(1983年)
雨極:乞拉朋齊(印度)26416毫米(1961年)
旱極:阿塔卡拉沙漠(智利北部)連續91年無雨(1845年—1936年)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337萬平方千米
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1.5萬千米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南美洲)6960米
最大的火山口:阿蘇山(日本)周長達100千米
最大、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中國)長496.3米
最長的洞穴:猛獁洞(美國)長240千米
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亞洲)8萬平方千米
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太平洋最深處)11034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西南)479萬平方千米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亞、歐兩洲之間)1.1萬平方千米
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非洲)1670千米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亞)21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亞洲)243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印度洋)217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北美洲)217.56萬平方千米贊同
『玖』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整合高中地理教材(專題1拓展資料)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學李文
一、整合教材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適合學情
1.認真解讀課程標准,精確把握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不能按照教材來制訂,而要依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准確把握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教學過程與方法的選擇和組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並以此來整合教材。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基本上沿襲了傳統教學中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情感態
度與價值觀」是過去思想教育的擴展,只有「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是全新的。有許多教師在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處理中,更多地關注了後兩者。而事實上,三維目標的劃分雖然拋棄了過去的知識本位觀,但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得更多的知識。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礎教育,無論是必修模塊,還是選修模塊,均明確提出地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要求。因此,掌握地理基本知識與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課程的基礎目標,整合教材一定要擴展和豐富「雙基」,而不可有半點削弱或輕視。
2.重視研究學情,明確單元教學目標
地理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不僅是課程標准,還要根據學情。教師要重視研究學情,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應體現全面性、具體性及可操作性,使用「運用……說出……並歸納……」「運用……分析……」「閱讀……說出……」等行為動詞,使學生具體明確「學什麼」、「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在什麼條件下做」,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的教學目標,就要明確為「給出三圈環流示意圖,說出圖中三圈環流的名稱,標出氣流運動方向並說明其成因」。依此整合教材,不必要的難度得以降低,又有示意圖作為載體,能比較好地利用先前活動的學習成果來說明地理成因,
二、整合教材要從實際出發,兼容並蓄
1.重組教材,理順內在邏輯關系
教材中有的章節涉及知識點較多,如果知識點的因果關系、內在邏輯關系沒有理順的話,學生學習起來會感覺混亂,有時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同一框題中教材資源前後出現的次序,學生心目中的疑問即迎刃而解。如「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這節課的「人地關系」是難點,但教材中卻把學生較易理解的「環境問題的表現分類和分布特點」這部分內容放在之後。若能先從學生已知的、感興趣的環境問題具體表現人手,引導歸納出環境問題兩種類型,再分析其成因和分布,最後引導到人地關繫上。這樣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凸顯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更為有效。同時教師對教材的重組也鼓舞了學生不拘泥於教材、大膽創新的意識,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這樣在教學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貫徹和落實。
2.合理刪減,強化主幹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內容多、頭緒多、涉及面廣;課時少、參考資料少。由於教材容量過大,一些有益的課堂探究活動不能充分展開.往往由於趕進度而被迫草草收場,過多的內容與有限的課時形成一對突出的矛盾。要走出這個困局,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合理刪減,以強化主幹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用兩張典型的圖片可以說明問題,就沒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圖片都用上;如果有更易於為學生發現問題和理解問題的例子,就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例子。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問題研究「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研究探討如何選擇城市交通運輸工具,發展城市交通。如果學生已經了解了問題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該課題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又較遠,就可以舍棄。
3.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博取眾家之長
新課程實行「一綱多本」,出現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魯教版四種版本教材。在這種局面下,教材並不完全是按照課程標準的順序和內容劃分而編寫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由於對課標理解的差異、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課標基礎上有所創造,各有特色。教師要注重對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內容,可以將各版本中個性化的內容及相關表述作為取捨教材的重要參考和借鑒,以博取眾家之長。如關於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這幾個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落實課程標準的內容上,相同點是:都分析了工業區位因素、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工業對環境的影響。不同的是:分析的角度不完全一樣,如分析工業區位因素,人教版主要從原料、市場、動力、勞動力、技術及其區位因素的變化角度進行分析;中圖版主要從原材料、運輸、市場、勞動力、環境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而湘教版集中分析了運輸、土地、集聚三大因素。同樣,關於工業的地域聯系、工業地域的類型和工業對環境的影響等,這幾個不同版本教材分析的角度也不一樣。教師應該以教材為主,吸收其它版本的精華。
4.適當補充初中內容,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
高中地理學習是在初中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寬和深化,它們之間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做好初高中的銜接,才能使高中地理學習更順利。高中地理課程不是區域地理,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形成的區域分析、區域比較的方法和能力應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與鞏固。高中地
理中的各個案例,都應當在區域背景下加以討論。農業地域、工業地域的典型案例,更要注意其區域地理背景。因此要適當補充初中內容,逐步形成區域地理的知識結構,熟練分析區域地理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作為分析各種地理問題的基礎。▲
『拾』 高中地理和大學地理有何聯系,是否在高中地理上有所拓展和延伸
如果你是為了應試根本沒必要看大學地理書,高中地理有高中地理應試規律,你按照這個規律版走,上權課認真聽,知識點掌握全,多做題,就達到要求了。這是一點,還有就是大學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識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顯而易見,這只會讓你更困惑,花費你更多的時間,得不償失。當然了
如果你單純對地理感興趣,不妨借來隨便看看。隨便告訴哥們一句,目前的高中時純粹的應試教育,要想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就要按應試規律來玩。